星期六, 23 11 月, 2024
spot_img

幼年负轭原是好的,你们家错过最佳时间吗?

(为让牛耕田,应从小让它懂得负轭,拽着成年野牛下地,太难了!

从前有人告诉我书上的话: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

其实,这话,我自己都不怎么了解。

“当行的道”是什么呢?

1

我身边的人告诉我:你从小是一头野生的驴。

确实也是,我二十多岁的时候,跟写字楼的同事说,我说,我不懂什么做人的道理。

她显得友邦惊诧,但没有做声。

童年的小伙伴,和我差不多,相比之下:我显得比较老实巴交而已。

为何呢?因为我从小不善言辞,也不善打架,体力非常地弱,干不过人家。

但内心很放纵,不受约束,充满眼目的情欲、肉体的情欲和今生的骄傲。

2

我哪里懂什么“当行的道”。

别人搞钱,我也要搞钱;

别人熬夜,我也会熬夜;

别人讲肮脏笑话,我也会谈笑风生;

总之,我属于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大同小异。

当行的道,意味【从这个世界分别出来,和属世的人,有本质的不一样】,而不是量的差异,甚至是一锅粥、一个尿壶装的

3

我能明白一些当行的道,是这十多年来的事情了。

或者说,我是和儿女一起成长的,一起学习的,尤其是养育老大的时候,从两眼一抹黑开始的。

世人说,三十而立,我不是的,我三十岁是迷惑的、瘸腿的;

世人说,四十不惑,我不是的,五十岁的我,困惑现在还有!

每天家庭学习的时候,我都照着书的话语,和我领受的亮光,教导儿女当行的道。这道,绝对不是我的,照“我的道”行就麻烦了!如果书上的道是太阳光,我讲论的和我所行的,就像一个火把。

4

孩童是什么呢?

就是0岁-12岁之间。历史上记录,夫子在12岁以后,就可以离开父母,外出和人交流、学习,以父的事情为念。

因此,我们教养孩童,让他们走正路的黄金时间,自然时间,是“0-12岁”,其它时间也好,但太难了,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了。能够改变,是超自然的行为了。用生活的话说,这个人已经定型了,不好改了。

我们中国人,培养人叫“树人”,人如同一棵树,小时候,长歪了,我们绑在一根棍子上,容易扭正,但是长成了大树,如果歪瓜裂枣的,那就不好搞了,通常是砍掉,或削成什么样子。

亲爱的朋友,您错过孩子的最佳教育时间吗?

如果没有,抓紧啊,这不是吓唬人啊。

5

12岁前的孩子,通常没有发展出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也不具备多少生活的经验,只是在学校感受各种教训、经历,只有到了12岁之后,尤其是男生,才懂得反思,女孩子才懂得顶嘴……

一些反律派背景的人,只看到表面现象:他们的父母带着孩子来学习,孩子很听话,让孩子求什么,孩子也愿意跟着学……不错啊,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好棒哦!

一些教条派或教义派的人,不重视:人活着必须吃夫子口中的话语,以为背诵一套道理就好了,沉迷在自己的形式主义认知中,觉得应该让孩子去多学其它知识、才好。

因此,人们自以为是:不如把绝大大部分时间交给学校老师,培训班老师,以及其它兴趣班或营会的负责人,这样,让孩子变得多才多艺,最大利益化!

6

谁知道,这些孩子的心田,在慢慢地长野草,长荆棘和蒺藜,但是父母看不见,毕竟自己有工作、有生意,有社交哦!中学阶段,忙着学习,大家都只顾学生忙完考试,取得文凭,谁知道:

有一天,已经是大学生了,或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了,变成了父母最熟悉的陌生人,儿女只是礼貌性地和父母交流,他们也不反叛父母了,但基本上没有灵魂的交流,情感的融汇了!

7

绕了半天,幼年负轭是什么意思呢?

轭,就是从前拉磨的驴,耕地的牛,脖子上需要套一个木弯架子,让牲口能够拉磨、耕地,完成自己的责任。

这是一个比喻,就是一个人应该从小学习担负自己的责任,即按照“道”理行事为人,并接受父母的杖责和奖赏。

太小的孩子,不会认字,但可以听书,听播放器,把书上的“道”理放入他们的心田;

然后呢?

学习自己上洗手间;

学习自己洗袜子和短裤;

学习打扫卫生,参与家务;

……

实践当行的道。

然后呢?

不可以搞巫术、算命;

不可以崇拜明星、名人或木头、金银做的东西;

一周六天学习,一天休息,白天做事,夜晚安歇;

不可以藉着书上的话语,攻击弟弟妹妹,或要挟父母;

要孝敬父母,顺服父母的合理要求,和兄弟姐妹彼此相爱;

不可以恨人、动杀人的念头,也不可咒诅别人去死;

不可以偷盗别人的东西,要看要用,征求别人的同意;

……

一共十条;

合计66卷书。

尽可能多多地背诵,颂唱和分享。

虽然做得不全,尽可能让孩子负轭,父母以身示范!

因为少年负轭,原是好的。

7

当然,我们家也做得不好,竭力追求吧,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和你们共勉。

所属主题
肖遥 文以载c道
肖遥 文以载c道
以道育人,以家事主,愿祂的国强大,愿祂的义广传! 公号:文以载c道 微信号:jiduhuajiaoyu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