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8 10 月, 2024
spot_img

华爸|与妻行,大龄留学加拿大,当刚强壮胆

人到中年,仍需得刚强壮胆。


两年多前,妻子申请到加拿大的里贾纳大学读教育学本科。那时她已经四十一岁,重返校园,又是异国他乡,英语这一关是最为艰难的。



幸好有我和孩子们的陪伴和鼓励,她坚持下来了。这就是大龄留学,全家行动的好处。


回想爱妻刚刚入学那会儿,英语还不是很好,刚到加拿大时,各种手忙脚乱:上课听不懂,文献看不完,上台演讲紧张又局促,课堂模拟教学磕磕绊绊……唯一能展示优势的是妻多年在家教育而获得的行动力和执行力,她设计的教案,制作的教具,用心写下的文章都获得教授好评,有好几门课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下面是她今年刚获得的最终成绩单,我们都知道北美大学是宽进严出,要想获得85分以上的平均绩点,以及顺利毕业都极其不易。所以很感恩她每一门专业课的成绩都很不错,有几门课还获得了九十多分的好成绩,并连续三个学期荣登Dean’s List,获得教育学院的银奖学术奖学金



只是,我们也明白,这不是仅靠自己努力和忠心就可以完成的,还需要祂的怜悯和看顾,赐下智慧和恩典。


今天,妻终于迎来了中年重返校园之后的大学毕业典礼。她以Great Distinction(卓越成就) 的优异成绩第二次从大学毕业,距她第一次大学毕业,已经二十一年过去了。


(摄于2024年6月12日)


– 1 –


两年多前,我们刚到加拿大,因为疫情的缘故,全家被隔离在一套公寓里,妻开始在线上求学,一开始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她便借助翻译软件的实时翻译功能,力求听懂老师的教学内容,偶尔也让孩子们坐在旁边,帮助讲解或记录课程要点。


我则负责帮助妻子查阅邮箱,预定日程,不要错过学校和老师的一些安排。她初到北美,并不适应各种英文邮件的频繁往来。因为在国内,大家一般是微信,短信,有时候一个电话就完成沟通。但在北美,无论大小事务,都是依靠邮件往来,这对妻也是压力,撰写与回复邮件都要花很多精力。


那时候,为了让妻专心求学,我也开始学习做一日三餐,照顾家里的基本饮食需要(不过很快就被她自己取代了)。我想,我自己最大的长进是学会了做很多在国内不常做的家务,例如去超市买菜,洗碗,洗衣,烘干,吸地,拖地,修理后院花园,安装灯具,修补桌椅板凳等。


这些家务,以前在国内,大部分是妻子完成,一些重活,也基本上是请工人来做。但现在,基本上我也会做了。再后来,我就是成了妻女的专职司机,按时准点接送她们上下课。


这段风雨与共的日子,成为我们全家人一起成长的美好时光。



– 2 –


在加拿大,妻有两个留学选项:或教育学本科,或教育学硕士。通过咨询当地的老师,我们了解到,若想去中小学当一线老师,需要获得萨省颁发的教师资格证,而这只能先学习教育学本科,完成四年的类似师范的教育学士学位课程。


妻在当了十几年的在家教育母亲之后,很想接受另一种装备,尝试去中小学的一线课堂教书,因此她放弃了读硕士的想法,转而申请了Bachelor of Education Programme 教育学士学位课程。


起初,她申请到的是四年本科教育学专业,因此获得了四年学签。


后来,妻听学院学术顾问说,学生若已有其他本科学位,就可以换成另一个学位后After Degree的双学位项目,即只需两年时间,完成教育学的必修专业课,便可获得第二个学士学位。


这个好消息,就像是旷野中的一条新路,让妻欣喜无比。因为她在上海同济大学读本科时已经完成了一个文学学士学位(Bachelor of Arts),正好满足这个项目的要求,最终,她也顺利获得了新的offer。


我们也因此明白,信靠的人真是有福的,不要为明天忧虑,一切都已有预备。



– 3 –


踏上征途,长路漫漫,我们需要守住初心,勇往直前。


最初,妻会担心自己会坚持不下去。因为年龄和语言文化差异,妻在第一个学期过得异常艰辛和孤独。


那时候,妻所面对的是一群升入大三的年轻人,大多数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在大一大二时相识,彼此熟悉。


而妻初来乍到,没有朋友,偶尔遇到一两个和自己一样也是选择“After Degree”项目的同学,也因为相识时间短,且有语言文化障碍,难有深交。


有时候,班级里分小组活动,没有人会主动和妻组队,她并非社交达人,因此常常落单,很是可怜,让人心疼。


又有时候,她遇到的队员不好相处,做事马虎,并不尽力,妻也只好隐忍,做好自己份内之事,将结果仰望交托。


这些艰难,妻偶尔会与我倾诉,在我怀中默默流泪。


好在,她生性乐观,且有家人陪伴和教会里弟兄姐妹的鼓励,她也不自怜或怨叹,而是尝试积极主动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主动与自己境遇相似的同学们组队,并在团队中真诚付出,有几次也带领着小团队获得了最佳成绩。


我记得有一回她邀请团队小伙伴,一个蒙古籍,一个墨西哥籍,来家里吃中国饺子,然后大家一起做教具,完成模拟教学演讲。最终,那个项目还获得了教授的好评,以及94分的优异成绩。




其实,环境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专心仰望与信靠,每日获取书中国真言与亮光,我们便能在不知不觉中,与祂同在同行,并不断成长,过得胜的生活


– 4 –


我们曾遇见过两位孤身来加拿大大龄留学的妈妈们,也许是学习压力太大,语言文化难以融入,又顾念国内的家人儿女,最后不得不放弃学业,启程回国。


妻也曾面对很多压力:融入新环境所带来的孤单,沮丧,委屈;大龄求学时精力和记性不足所带来的疲惫,乏力等等。


在各种艰难处境里,我们一家人常彼此勉励:无论身处何境,只要柔和谦卑地顺服跟随,就一定会在祂里面,平静安稳,迎来曙光。


‍‍我们曾想,最坏的情况,不过是,两年学不完,就学四年,甚至延期毕业。


感恩的是,妻坚信:智慧之子是“殷勤做工,不可懒惰”,因为“手懒的会变得贫穷;手勤的则会富足”。因此,她作为大龄留学生,在这一年半的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从不缺课,每一堂课都认真听讲,提问,忠心地完成每一项大大小小的作业。这也给了孩子们很多鼓励和榜样。


在全英文课堂上,妻与她的同学们不仅要完成中小学课堂里的各科模拟教学演讲,小组活动,教具制作,课后还要阅读大量文献。所学内容涉及加拿大中小学的英语、数学、科学、体育、艺术、社科人文历史等学科的教学设计,教案撰写,教学评估,特殊儿童教学等等。这其中的挑战和艰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不易。


在国内,中小学一般是有专门的语文老师,英语老师,数学老师,体育老师来任教,而在加拿大的中小学,则大部分班级是由一位班主任老师负责全科教学。直到高中阶段,老师们才会进行分科教学。


这有好处,即班主任老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学生们的状态和进度,有时候可以进行跨学科教学设计,即让孩子们在一个学习任务中同时运用各个科目的理论和实践。


但对老师来说,挑战和压力也是巨大的:老师要成为全才,各科知识都要了解和熟悉,不仅要思考如何帮助孩子们的完成各科学术成绩,还要考虑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与品格培养


好在,这里的学校一般都配有助教,代课老师,以及辅助学生的专业咨询与辅导老师等,以此减轻带班老师的压力。


可见,我们所遇见的试探,都是人所能受的,总有一条出路,能够让我们忍受得住一切的试探。并且,我们在被试炼之后,也必如精金




– 5 –


按照大学里的安排,妻要在两年内完成20门课,60个学分,其中有15个学分是分配给实习实践的,包括:第一年的8天实习,第二年的三周连续实习,以及最后的三个月终极考核实习。这些实习任务都要到中小学里去当一线老师,给孩子们上课。


加拿大的学制是一年分为秋,冬,春夏三个学期,其中春夏学期,大部分同学都会去度假或者只选1-2门课,但妻生性勤勉,很珍惜这些时间,便在每个学期都选满了课,即4-5门课一个学期。


因此,她常熬夜苦读,我们看着心疼,却也欣慰于她有倚靠和盼望,并不愁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她最终也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专业学术也有很大的进步,从最开始的哑巴英语,到现在可以和西人教授侃侃而谈,从开始的畏畏缩缩,到现在可以自信乐观地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上课。



记得最后一学期,妻选了五门课,但这也是犹豫了好久,才下的决心。她说,这最后一次选择,可能有点多,担心完不成所有,或者影响平均分。周围也有弟兄姐妹也劝说,不要上那么多,会很辛苦。


但我们一起寻求之后,心里都很平安。我相信她可以完成这最后的五门理论课,因为她心里有光,有信,有望,有爱,这是她获得力量和智慧的源头。


感恩的是,结果都很好,妻子的最后五门课,均分都达到85分优秀以上,并且都超过了班级平均分。


在去年秋季学期的三个月终极实习时,她因心中压力太大,好几次,在我面前痛哭流涕,却从未提过放弃。只是因为压力太大,她去学校实习上课一周后,就病倒了,在家躺了一周。


这期间,我们遇见一位国内过来的应届留学生,因为和实习老师处不好,人都要抑郁了。好在妻遇见她,给予她许多鼓励和安慰,也帮助了那个孩子重拾勇气,积极面对,最终也顺利通过了实习。


原来,我们所经受的难处和得胜,也可以帮助到别人,叫别人得安慰,得鼓励。




– 结语 –

最终,妻用一年半的时间,提前半年完成了所有专业课和实习,提前毕业,开始找工作,并获得了Great Distinction的荣誉。这一路走来,步步难行,步步行,关关难过,关关过,虽有苦楚,却更有安慰。


如今,她已经获得了萨省的教师资格证,并在公立学校学区,天主教学区以及附近的草原谷学区,都获得了代课老师的职位,每日奔波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年级里,继续成长,继续付出,继续收获更多的经历与体验。


半年后的今天,妻与自己同一届的同学们,一起参加毕业典礼。我与孩子们,还有爱我们的朋友们,都一同见证了妻的喜悦和感恩。




谨以此歌,送与大家,彼此共勉!

所属主题
婉妈华爸
婉妈华爸
既是父母也是老师,现居加拿大,与大家分享孩童养育和北美生活故事。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