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2 11 月, 2024
spot_img

承担责任并非一定不挣扎:短介朋霍费尔《伦理学》

这是如何读书群每月分享一本书的第88本书——朋霍费尔《伦理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4月版)。阅读本文需要六分钟。今晚亦即6月30日晚八点分享本书。zoom会议号: 891 1044 9596,密码689310欢迎有兴趣者转发周知。



每次听《所有美善力量》都有盈眶之泪,欲流未流,欲滴未滴,此种状态与我们已然未然的生活航程有着奇妙的匹适。这也是《所有美善力量》的歌词里,如“若你给我们递来沉重苦杯”、“若你愿意再赏赐我们世上欢乐以及阳光亮丽”,有着不可替代的动人魅力的因由。因为这两句充满假设之词的歌词里,道尽了一个敬虔的人,无论在外人看来何等勇毅,内心那种降服在至高者面前的柔软与顺服,甚至不乏软弱与祈求,最为打动人心。像何怀宏先生在为查尔斯.马什《陌生的荣耀:朋霍费尔的一生》一书中文版写序时,所用的标题“刺杀希特勒的神学——朋霍费尔是如何炼成的”,倒是过于单线条的表达,猛则猛矣,却似乎失去了探明人性之挣扎与依靠,之所以依凭何在的机会。



转过头来,我再说为何每次听《所有美善力量》,何以有如上的情感状态与情绪涟漪重复出现呢?说与已然未然的航程比较匹适,都还是过于简略了。因为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窄门与小路,是我们必然要经历的道路。因为朋霍费尔所具体经历的处境,我们必然一定不会复印式地有相同经历,但至高者为每个人生命的益助,量给每个人的天路,绝非T型台走猫步,而是走十字架的路,却是无疑的。因为这样的道路,我们不能期求花香常漫,天色常蓝,但一定不会绝望到毫无盼望。也不会像那些常年饱受没有“信是所望之事的实底”之人的深深煎熬,等着那凌厉加身的靴子落地,因为在信心中,我们深深相信那充满喜乐的日子早已注定。



但即便如此,这个过程依旧使我们可能饱受惊吓,多受挣扎,这正是朋霍费尔所经历的。我在“如何读书群”里带大家读过《做门徒的代价》,对恩典的极重无比,做门徒的艰难,朋氏远比我们许多人有更深的体会。同时,这也是为什么在他被希特勒绞死后,所出的《狱中书简》和《伦理学》二书,成为信与不信之人,多有评说的原因。因为这里面不仅有明确的宣信,有理性及逻辑的评判与持守,更有自身经历一系列艰难后,对人与神、人与人、教会与世界等方面的思考。而这种思想并不像一个高明的老师一样,给你一个精确的演算法则,或一套包做不错的方法。若要在《伦理学》里找这样的答案,可能会失望。但不要因此反过来,说朋氏在骑墙,毋宁说他之所以在这个世代之所以被人敬佩乃至遭人批评,大抵在于他并不隐藏其看法。



从人的角度来看,参与刺杀希特勒,无论成功与否,都堪称壮举。因为这也符合朋氏的责任伦理——当然他的责任伦理还是与一般的责任伦理,有所区别的。因为一般的责任伦理,其出发点只停留在人那里,人成为责任伦理的最终评判者,以及最高天花板。显然这责任伦理,虽然从人的角度来看,是明显的义举,但从神的角度,我们人的义举或许不无自义之嫌。这就是基督教伦理学与一般伦理学非常不同的地方。一如朋霍费尔在《伦理学》一书里开宗明义所言,从人的角度明白善与恶不是他的伦理学的起点,更不是落脚点,而是以基督为中心,才是其伦理学的重心。



读这本书最让我好奇的是,朋霍费尔不仅有属灵的洞察力——与他相比,在书中哲学家康德惊人的属灵无知,更让我们明了想建立自身的知识系统,所付出的灵命亏损代价——更有从属灵的洞察力所带来的世俗的敏锐,那就是书中关于自杀,特别是安乐死的看法,让人觉得他仿佛走在时间的前面,有一种先着我鞭的欣喜。有兴趣来感知朋霍费尔《伦理学》的丰富性——当然我们只能尝鼎一脔,无时间无精力全盘解读——以及我们同意与不同意他处之分享朋友们,欢迎来参与,下面便是今晚(6月30日)分享的提纲:



一:基督教伦理学的起点(12、88)

二:为何朋氏既批评义务伦理又反对后果伦理(22—23)

三:法国大革命与信仰的歧途(96)

四:教会如何对世界发声(107)

五:无罪担罪从人来看何以可能:对朋氏伦理学的评价



2024年6月30日主日下午匆匆草就于蓉城


所属主题
冉云飞 小书卷的甘苦
冉云飞 小书卷的甘苦
著书多,没有穷尽;读书多,身体疲倦。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