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4 10 月, 2024
spot_img

教会历史(三十二):阿奎那

对于有信仰的人,无需解释。对于没有信仰的人,无法解释。—-阿奎那
任何一部教会史都无法绕开阿奎那,正如无法绕开奥古斯丁一样。阿奎那是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神学一直被天主教封为圭皋。
托马斯·阿奎那(1224-1274)家世显赫,父亲这边是西西里国王钦定的骑士,母亲则是神圣罗马帝国霍亨斯陶芬王朝的一支,阿奎那的叔叔当时还是赫赫有名的卡西诺修道院院长,这可是本笃修会的总部。
阿奎那五岁的时候就进了叔叔的修道院开始修道学习,他父亲有很多孩子。但当时骑士的爵位只能一个孩子继承,所以显赫的家族要么让孩子继续当骑士获得爵位,要么当修士,唯有如此才能将自己显赫的家世继承下去。
托马斯十四岁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亲自建立的那不勒斯大学读书,在这里他接触到古希腊的哲学和其它的知识,他除了大量地阅读亚里士多德的作品之外,对迈蒙尼德的作品也非常感兴趣。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读书要早。在那不勒斯大学也有另外一件事情改变了阿奎那,当时的道明会正在急切地招募敬虔的年轻人甘心奉献。
1244年,阿奎那的父亲去世,参加完父亲的葬礼后,他给母亲留下一份辞别信,内容是他决定要成为一名明道会的修士。他母亲看完信之后非常生气,即便当修士也没必要去刚刚才开始的道明会,自家的本笃会也可以,而且本笃会的前途那是道明会连尾灯都看不到的,而且也没必要吃道明会的苦。于是,母亲派阿奎那的哥哥们马上启程将他务必带回来。
后来大家都知道,阿奎那被抓了回来,并且还被关了一年,但阿奎那依然不改自己要当道明会修士的决心。他的家人甚至花钱雇佣“妓女”来使他就范,但阿奎那不为所动。当道明会知道阿奎那被家里人“逼迫”的消息后告诉了教廷,教廷马上出面,但当时因为有神圣罗马帝国罩着阿奎那的家族,他们也没有把教廷的命令当回事,并继续监禁阿奎那。
如此拉锯也没不是办法,阿奎那的母亲可谓是黔驴技穷,母亲也不忍心儿子日夜憔悴,只好作罢,并偷偷告诉儿子逃出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吧!1245年,道明会欢迎阿奎那回归,并且安排他到巴黎大学继续深造,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的恩师,当时非常有声望的道明会神甫德国人阿尔伯图。
当时,阿尔伯图所涉及的领域之广前所未有,除了自己精通的神学、哲学和法律外,他的著述作品所涉及的领域有逻辑学、植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矿物学、化学、动物学、生理学、颅相学等等。他被称为“百科学博士”,真正的名如其人。
阿尔伯图对阿奎那倾囊相授,阿奎那也不负恩师之望。1248年,教皇英诺森四世甚至邀请阿奎那担任卡西诺修道院院长职位。同时,道明会则安排他出任科隆一所大学的教师,他理所当然接受道明会的安排,并且和老师一起前往克隆。
在科隆,阿奎那获得了我们熟悉的“笨牛”绰号,学生因他身体笨拙而起的绰号。但阿尔伯图却告诉学生们,将来全世界都会听到“笨牛”的声音。在科隆的四年里,阿奎那一面教学,一面写作,主要以释经类为主。
1252年,阿奎那回到巴黎大学继续神学学习,他先后在巴黎大学八年才获得神学硕士学位。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不是他不努力,也不是他的天赋不够,而是因为方济会很多修士嫉妒他故意刁难。其实,对于当时的阿奎那有没有学位都不重要,因为他此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神学体系。
1259年,阿奎那应西班牙教区请求,写一本关于对抗伊斯兰教的神学手册,即《辩异大全》,这本书直到1264年才完成。完成之后为阿奎那赢得很高的声誉,罗马教廷直接授他为“教皇神学家”的头衔。
1266年,阿奎那开始执笔《神学大全》,这部著作没有写完。即便如此,翻译成中文也有五百万字。在此期间,他还担任过法兰克福国王的顾问,还在自己的家乡开设了一间道明会的修道院,而且还担任巴黎大学的教师。阿奎那属于将自己累死之人,享年五十岁。
阿奎那去世三年后,他的神学思想遭到当局的打压,被认为几乎等同于异教思想,打压他思想的主力军主要是方济会的人,甚至教廷都很难处理。直到五十年后的1323年他被教廷封圣,那时教皇正在经历“阿维农之囚”。
我们今天最熟悉的就是阿奎那的神学思想依然是罗马教廷的官方标准,那么阿奎那的神学思想究竟是什么?简单地说有两点:第一,证明了上帝的存在;第二,关于炼狱神学的发展,并最终确立。
阿奎那非常赏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但他绝不是一个亚里士多德者,他依然是一个伟大的神学家。他只是使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来证明上帝的存在,这一点和教父哲学完全不同,教父们多受柏拉图或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阿奎那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名言:“哲学是神学的婢女。”这说明,不管如何使用哲学,目的是为了神学,甚至哲学只有为神学服务才有意义。
当时,反驳阿奎那的重要代表是方济会苏格图,他有一个弟子更牛,即奥卡姆的威廉。他的观点实际上也很简单,少弄这些哲学解读神学,好像又回到教会起初亚历山大派和迦太基派的分歧了。理性归理性,信仰归信仰。阿奎那虽然认为理性应该为信仰服务,但苏格图认为,即便这样也不行。
后来,奥卡姆的威廉挥起那把最有名的“镰刀”基本上算是将经院哲学给砍死了,他和罗吉尔•培根、邓斯•司各特被称为方济会“三杰”。简单地说,就是别整那些虚的,来点实的。
关于“炼狱”的学说,早期的特土良、奥古斯丁都讲过,主要因为那时候还没有正典,而且都属于是他们个人观点。但后来,大格里高利直接宣布炼狱的存在,教皇乌尔班二世曾鼓励参加十字军东征的信徒,就可以直接免去炼狱的过程,瓦勒度派极其反对有炼狱之说,
简单地理解就是恶人必然下地狱,完全的圣徒上天堂,不完全的信徒去炼狱里进行反思忏悔,之后才可以进天堂。阿奎那认为每个人在炼狱待的时间不一,教会是一个整体,一个肢体受苦,其他肢体也受苦,所以需要为在炼狱的肢体祷告。一个肢体行善,其他肢体也可以分享这种善,于是提倡信徒向圣徒祷告。
阿奎那的“炼狱”观念很受当时人们的喜欢,尤其但丁几乎可以肯定是阿奎那的铁粉,并且他靠着自己的想象力将其描绘的如同真的一样。
就阿奎那本人而言,十分敬虔并且非常简朴,但就神学思想高度和前面的奥古斯丁比肯定不足,和后来的宗教改革大师加尔文比也不可能占到上风,但就教会历史而言,他依然是很伟大的神学家。
西方哲学史(二十):经院哲学


大圐圙 人文圐圙
大圐圙 人文圐圙
你想知道历史真相吗?你想知道历史到底是成王败寇,任人打扮的小丑,还是真实历史事件的忠实纪录吗?老魏带你轻松有趣的看历史,真正做到还原历史真相,反思历史事件,真正让你做到“读史以明志,以史为鉴”。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