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9月 23, 2024
spot_img

杨太太 | 多宝家庭如何兼顾几个孩子的学业和兴趣班?

杨太太 | 多宝家庭如何兼顾几个孩子的学业和兴趣班?

——图片来自网络,是一个德国的基督徒家庭


大穷大富之家才能生三胎?》的留言里,有个姐妹问:


“多娃家庭是怎么兼顾好几个娃的学业和兴趣班的呢?……我觉得生活都好说一起弄,可是学习得分开辅导,有点顾不过来。”

 

我觉得这是一个好问题,所以今天专写一篇来聊聊这个话题。

 


 

一、我们家孩子不上补习班

 

我们家孩子不上语数外的补习班,倒不是因为他们成绩都很好,不需要补习——主要是因为主流补习班的学习目的,和我们教养孩子的目的,不太兼容。

 

主流补习班的学习目的,通常是为了提分。但我们培养孩子,更注重“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自主驱动力”——这三点目标,补习班不但无法提供,还会起反作用。

 

我知道很多补习班会用“物质奖品”来驱动孩子完成目标,但这本身并不能够帮助孩子建立真正的对学习的兴趣和驱动力,反而是会在平淡无奇的时候,就越发对学习懒洋洋。我觉得帮助孩子“对学习本身感兴趣”,远重要过其他事——不然这十几年的学习生涯,就真的是毫无乐趣了。

 

另外,我觉得孩子成绩不好,原因很多样,并不一定是“练习不够”,或者是“思维不够开阔”。我自己小时候成绩出问题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某个基础没有打好——就好像搭积木,下面的基础没打好,上面就很难堆高。

 

补习班的问题是,补习班的老师很难花耐心逐一排查孩子的“基础问题”,反而是像在学校的流水线之外,另开了一套新的流水线,即便短期内孩子成绩有提高,但长期来看,孩子的基础问题仍然隐藏在那里,等待着下一次爆发。

 



二、学习是一个交互的过程

 

我其实不是一个脾气很好的妈妈,但是孩子考试考得不好的时候,我好像从来没有发过火。这可能也和我爸妈的教育有关,我印象中我小时候考得不好,有时候差到了我自己都很沮丧很生气,但他们好像也没什么生气的。

 

比起孩子究竟是得了什么成绩,我更在意的是,这张考卷所暴露出的问题,现在到底解决了没有。

 

考卷暴露出的问题,并不是孩子订正了,会做就了就好了。但比起送补习班,我更愿意花一点时间,亲自看看孩子做题,分析一下孩子的错题,买几本对孩子真正有帮助的针对性的练习书(话说一本练习书可以做好几个礼拜,但是可能买书的钱都不够小半节补习班的学费)。

 

我最近越发体会到,不论语文,数学,英语——学习其实是一个“交互”的过程。

 

比如我最近在尝试让孩子总结一下她数学的错误。过去我们常常说,数学嘛,不是做不来,就是粗心。

  • 但是做不来,其实是有很多种做不来,是阅读能力有限和生活尝试缺乏导致的题目看不懂?还是因为没有尝试各种可能性以至于没有解题思路?
  • 粗心也分很多种,审题不清没看到关键词?计算错误?单位转化不对?……

孩子自己往往没有这个总结能力,但是大人是有的。所以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细化问题的交互过程就挺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引发孩子真正的内驱的反思。
 


三、做作业和练琴我是不陪的
 
其实除了一些出问题的时候,大部分时候我并不陪伴孩子学习……一方面是因为家里孩子也多,我确实陪不过来,另外一方面是我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我觉得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疫情期间写了《如何一边工作一边鸡娃?》一文也有参考价值。)
 
老大是一个蛮好的例子。她每天回来把钢琴练好,作业做掉,和弟弟妹妹玩一会,做一点额外的我给她布置的事,然后看一会书。有时候第二天老师要默写生字,她在考坏掉几次以后,现在会自己提前复习一遍,最近几次随堂默写的成绩都挺好——然而我自始至终也没有给她默写过生字。
 
对了,说说孩子的乐器学习。我鼓励孩子每个人学个乐器,但是我没有强制他们一定要坚持。如果不想学,那就不要学好了。在我们家,孩子学习乐器的前提是,孩子真的很感兴趣,愿意每天自己去练习。如果要我陪着才能练的,那这件事我觉得坚持不了的,因为我自己就坚持不了。
 
老大每天练琴我是不陪的。杨先生觉得她到现在还能坚持自己每天弹琴,他已经很欣慰了,他对她对我,都没什么要求。我们也没有赶时间,非要她在几年级之前就考几级,所以也没什么紧迫感。我觉得乐器这件事,只要你一直在往下玩儿,就是会水平越来越高的。
 
我儿子学大提琴也是个有趣的例子。他们学校有乐队选拔,他自己选了大提琴,也选上了。但是那时候我真的不知道大提琴这么贵,学大提琴这么贵,以及大提琴原来这么难学的(黑线脸)。开始入门的阶段,他倒没什么,但是我真的很崩溃。我和他说了好几次,要不我们就不要学了,不学也没什么的。但是他哭着和我说了两次,他真的很喜欢这个,他就是要学的……然后就学到了现在,有一天他拉了个小曲儿给杨先生听,拉得杨先生万分激动。
 
他平时练琴,我会偶尔指导一下,但也很少从头陪到底……还是那句话啊,我觉得练琴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自己有兴趣钻研,这件事才做得成。
 
顺便再感慨一下,学大提琴实在是太贵了……深坑,慎入。
 


四、最后再说说兴趣班
 
我们之前学跆拳道,老三太小了还没开始,但就尽量让老大和老二安排在一个班,接送方便。学其他的东西也是这样,首先我们还是考虑是不是会给生活带来巨大不便——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最后大家就是没有办法坚持的——没办法坚持的事,其实都是白搭。
 
另外,我们家的兴趣班一般止于周六上午。简单来说,他们的兴趣班,周五可能有,周六上午可能有,但周六下午一般就不安排了。

和很多家庭不同,我们尽量精简兴趣班,不把孩子的时间排得太满,这样也把家庭开支控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

但即便我们有钱到钱随便花,我们应该也不会把他们的兴趣班排满,原因是:
 
  1. 周末孩子也有作业要做,会空一点时间给他们做作业;
  2. 周末大人也要休息,接接送送我们会感觉太累。
  3. 我们家周六晚饭到周日晚饭是休息,这段时间孩子不做作业,完全休息,哪怕作业还没做完。

这个习惯最早是从2018年写了《我能让自己快乐,却不知如何安息》一文以后开始的,坚持到现在竟然就成了我们家庭最重要的传统和习惯之一。
 
这个基督徒家庭的信仰实践,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完全无法理解。一家人一周有整整24个小时,完全在做一些和学习没有半毛钱关系的事,感觉真的是很浪费时间……
 
但撇开信仰的部分,我仍然觉得这样的休息非常有价值。每周有一天,我们能够抛开压力,安静自己,聊聊天,看看电影。孩子们也很享受这样的时光,虽然礼拜天他们并不能玩电子产品,但他们就会看自己喜欢看的书,搞一搞平时没时间搞的实验,玩一玩3D打印笔,下一下桌游,画一幅很大很大的手指画……
 
我觉得这样的时光,也是能够帮助孩子发掘他们内心真正的兴趣的。我认识很多朋友,高中的时候还没有想好自己想做什么,大学选的专业发现不喜欢,可是到了大学毕业,还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虽然读书很好,但其实未来要花更多时间去探索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但这种自我探索,本该在人生早些的时候就完成的。
 

 
最后的最后,还是那句老话,这个公号只是一个日记而已,写的文章说的都是我们家自己的情况,我我我自己的看见,和我我我自己的看法——都不是标准答案,抛砖引玉而已。


杨太太 | 多宝家庭如何兼顾几个孩子的学业和兴趣班?
所属主题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基督徒,四宝妈妈,刑事律师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