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2 12 月, 2024
spot_img

为什么我选择这套百年前的《美国语文》作为孩子的英语课本?


看过《爱之蔓延时》第三部的读者,可能还记得这样一处镜头:

新婚的WillieMessi夫妇搬到了西部的新家,在他们家附近有印第安人的部落,Messi发现印第安人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便对那里的孩子很有负担,她给孩子们免费分发了许多课本,打算教他们识字……

为什么我选择这套百年前的《美国语文》作为孩子的英语课本?


剧中提到的这位McGuffey,就是这套经典英语课本的编写者,中文译名麦加菲,他编写的这套教材,名叫《The Eclectic Readers》,中译本是一个非常大众化、容易让人冒用、让读者混淆的名字——《美国语文》。声明一下,这套教材,和鸡娃圈里广泛流传的《Wonders》、《Reach》等等没有一丁点关系。

这套《美国语文》,在美国建国初期的一百多年间,一直作为主流教材被广泛使用。但是现在,它已经不是美国任何一所公立学校的教材。所以,请认准作者的名字——William H. McGuffey,这样你才不会买错。下图是我买的版本,这个版本翻译得不太好,不推荐大家购买。

为什么我选择这套百年前的《美国语文》作为孩子的英语课本?


当我说我孩子的英语教材是《美国语文》,我并不是在炫耀我的孩子是什么原版娃、英语牛娃,也没有任何为出国做准备的打算。我感到无比自豪,因为能有份于这样一部经典的传承;也感到无比幸运,因为能有幸遇到这样一部由敬畏上帝的人编写的,有内容、有深度、有真善美的作品。

《美国语文》全套六册,但请不要想当然地去对应小学一到六年级。我个人认为,它涉及到了从小学到高中不同阶段的文史哲政的内容,这套教材,真的值得读上十几年。

这套教材好在哪里?

首先,它的编写者是有信仰的人。编者将美国建国之初的传统信仰,融汇在这套教材里。在第一册的前半部分《启蒙读本》里(相当于学前班教材),就有专门的一篇课文,告诉我们,是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

为什么我选择这套百年前的《美国语文》作为孩子的英语课本?


我们都知道,现在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课堂上都是必须教进化论的,如果有老师在课堂上公开宣称上帝创造了世界,学生可以举报老师,甚至老师会被剥夺从教资格。但是仅仅在一百多年前的美国,人们把从圣经而来的真理印在孩子们的课本上,好让他们从小就有敬畏的心。

随着难度的增加,文章也会越来越长,但是你随便一翻,就能翻到这样的段落(以下来自第四册):

为什么我选择这套百年前的《美国语文》作为孩子的英语课本?


一个小孩子,在想要私藏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时,心里面罪恶的诱惑和良心的不安在不断争战,就在他以各种貌似合理正当的理由来说服自己犯罪时,他想到了圣经上的话语,这话语给了他做正确事情的力量,他立即回头,物归原主,没有向罪恶的意念屈服。

而在第三册里,有一篇《Things to Remember》(应牢记之事)中特地提到了,我们应该基于对上帝的认信,不仅对他人要有合宜的举止、行为,也要常常自我省察、凡事感恩、喜乐地生活

为什么我选择这套百年前的《美国语文》作为孩子的英语课本?


这么明显的“宗教渗透”,难怪这套教材被今世之人所摒弃,可是对于我们这些信靠祂的儿女,却如获至宝。

其次,这套教材有传统的道德观念,而这正是现代人越来越缺乏的。

现代的教育理念,已经让父母们连对孩子说“不”的勇气都没有了,当孩子犯错误了,你只能温柔地说:“亲爱的,你这样做不太好,我知道你并无心伤害别人,也许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你不能指责他更不能管教他,因为这会伤了他的自尊,让他留下童年创伤,将来得抑郁症……

如果你看这套《美国语文》,你会惊讶于那个时代的父母教育理念之“简单粗暴”。它会把诸如自私、愚蠢一类的词用在一个孩子身上,它会根据行为来定义一个人是不是“好孩子”,而那些干了坏事的孩子,必定要承受自己行为的恶果。

为什么我选择这套百年前的《美国语文》作为孩子的英语课本?


在现在这个崇尚个性、鼓励挑战权威的时代,你在育儿圈到处都会看到这样的文章:《会顶嘴的孩子更聪明》、《想毁掉一个孩子,就让他乖乖听话》……但是,在这套《美国语文》里,你绝对不会看到这样的观点,尤其是在第二、三册里,你看到更多的,是作者通过某个小故事,得出这样的结论:

为什么我选择这套百年前的《美国语文》作为孩子的英语课本?


为什么我选择这套百年前的《美国语文》作为孩子的英语课本?


听妈妈的话,这不只是一句时髦的歌词,而是自古以来的常识。课本中有大量的案例,讲到了那些不听话的孩子,是如何为他们的行为付上了惨痛的代价。

当然,如果没有信仰的支撑,这些原本很好的道理,难免沦为僵化的教条。不在信仰的框架里,你不能对一个孩子说自私,因为你这是在对他进行人身攻击,除非你们基于共同的认信:他是众多自私的人中的一个,自私是罪人的正常表现,但是靠着上帝,他可以努力改好。正如CS路易斯所说:道德是一座我们依靠自身努力无法攀越的高峰,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双翅膀,那就是信仰。

第三,《美国语文》透过一篇篇由短及长的课文,体现出浓厚的美国早期清教徒精神。

他们勤勉、朴实、自立、勇敢,富人乐于帮助穷人,而穷人也活得有尊严;孩子们放学后,会主动帮助父母分担家务,也会利用课余时间打一些小零工补贴家用;人们看重家庭,宁愿一家人在一起过贫穷而知足的生活,也绝对不会像当今的社会那样,为了钱,出现了大量的异地夫妻、留守儿童……

在第二册的开篇《家人团聚的夜晚》,就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完美家庭的典范:

为什么我选择这套百年前的《美国语文》作为孩子的英语课本?


我一直都认为,最好的陪伴就是“在一起,各干各的”,也就是这篇课文中描绘的场景,我反对什么“高质量陪娃”,那都是现代人忙得没时间陪娃而不得已为之的下下策。

还有一首组《铁匠》,我也特别喜欢,铁匠是那个年代必不可少的体力劳动者,但是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有着深深的职业自豪感。以下是其中一个小段:

为什么我选择这套百年前的《美国语文》作为孩子的英语课本?


即便工作辛苦,可是铁匠们却视之为天职,因为工作在他们看来是一份神圣的呼召,努力工作是自己的本分。

在当今这个阶层分化严重的社会,人人争相成为“人上人”,体力劳动者作为底层人士让人避之而不及,人们不是在努力工作,而是在努力寻求一份“可以不用让自己那么努力”的工作。可是原本不应该是这样的,在清教徒时期的美国,我们看到了一个良性社会的典范,这样的良性社会是必须有着共同信仰的认知的,那就是,人人被造而平等。

第四,书中描绘的场景,真实、质朴、感人,体现了浓浓的烟火气,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套教材是以一百多年前的美国社会为背景编写的,书中涉及的生活场景都是放牧、耕地、狩猎等,交通工具基本都是马车,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没有电,用的都是蜡烛和煤油灯,孩子们放学后会帮父母干活,闲暇时大家一起玩着简单而快乐的游戏。

在那个年代,人和动物有更多的互动,马是交通工具,牛、驴是劳动力,绵羊是纺织品来源,鸡鸭是蛋白质补给……当然,小猫小狗也是孩子们的好朋友。书中很多的篇目都强调了爱护动物的重要性,但这些观点都是基于“人类是动物的管理者”的理念,绝对不是现代某些极端人士提倡的“众生平等”。

比如下面这一段,选自一篇关于马的课文,我们看到,马儿希望人们善待它,它也愿意为人类服务,我们应该对它们温柔以待,绝对不能把它们当没有生命的工具驱使。

为什么我选择这套百年前的《美国语文》作为孩子的英语课本?


还有下面这篇,讲的是一个小女孩带着自己的小狗去野餐,但她只顾着自己吃,不分给狗吃,后来狗救了小女孩一命,小女孩深受感动,为自己的自私懊悔不已。

为什么我选择这套百年前的《美国语文》作为孩子的英语课本?


我羡慕那个年代的生活,人与动物、人与自然都有这么美好的互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比现在要多得多,那个年代应该很少有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吧?因为每个人都在忙着生活,哪有时间郁闷?

当然,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讲,这套教材确实有点“过时”。但我真的宁可我的孩子在同龄人中是一个out的人,不会唱流行的歌,不会抖音上那些网红台词,也不会熟练使用手机、Pad这些电子产品,但她了解人们真实的生活,她热爱自然,喜欢动物,关心身边的人。这就让我甚感欣慰了。

第五,这套教材由浅入深,体裁多样,是学习美国及欧洲历史、政治和西方文学、哲学的绝佳素材。

《美国语文》第一册的第一课,是只有四个单词的一篇课文,到了第六册,你会看到大段密密麻麻的文字。我前面说过,这套书够读十年,可以从6岁读到16岁,十年的时间,让一个孩子从认识简单的字母,到阅读长篇的巨著;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寻未知;从对身边事物的感受,到对社会万象的反思;从懵懂的孩提,到纠结的青春期

并且课文的体裁也非常多样,前几册主要以小故事和诗歌为主,适合低龄儿童,稍大一点,增加了散文、说明文、议论文,而到了第五册和第六册,还增加了戏剧作品、经典文学作品选段,其中不乏莎士比亚、狄更斯等名家名作,还有历史上知名的演讲、对历史事件的论述、政治观点的表达……当然,恕我才疏学浅,很多的篇目,若非对美国和欧洲的历史、政治有一定的了解,读起来真的有点云里雾里。

难能可贵的是,所有的课文,都是完整版节选,不像某国的语文课本,都是经过改编删减的。而且,每一篇节选的课文都会有一段很详细的文字介绍作者的生平,读者还可以根据这段介绍去横向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

我家小兔学完第三册后,英语到了一个瓶颈期,因为第四册的内容对于8岁的她来讲着实有点难,我个人认为至少是初中水平。于是,我试着找找其它的英语教材,看有没有符合她目前英语水平的课本来过渡一下。

我找了一套《新加坡英语》,打开三年级的课本看了一下,第一课,是一篇请假条,课后要求让孩子仿照这则假条,换一个场景,用规范的书写格式自己写一则假条。熊爸说,你看这就是现在的教材,普遍受实用主义影响,学的都是这些看起来“很有用”的东西,然而,我们古典教育就是要学那些似乎“没什么用”的东西,因为那些东西能够内化到自己的生命中,对人格的塑造、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考虑再三,我们果断放弃了《新加坡英语》,也不再考虑市面上其他英语教材,因为受现代教育观的影响,这些教材其实都大同小异,以实用主义为根本理念,以讨好孩子为教育方式,以趣味性代替思想性,倡导价值观的多元化,模糊是非善恶的标准,最终塑造成一个看起来人本、包容的现代人,却难以接受古旧的道德、独一的真理。

说到底,所谓的教育,其实就是人对于自己、他人、自然界和上帝之间的关系的一种解释,各人有各人不同的解释,我们应该相信谁的呢?我们应该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哪种解释呢?显然,我会让孩子接受以“那本书”作为绝对真理的解释,正如《受教育》这首诗里写到的:

如果有一天,我像上帝那样看待世界,开始认识祂,晓得在祂里面有永生,藉着实现祂造我的目的来荣耀祂,那么我就已经受过教育了。

甚愿这套《美国语文》能祝福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使他们不仅有知识,有道德,更明白祂的道,成为真正受过教育的“好孩子”。

最后的话

《美国语文》该买哪个版本?我买的是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的版本,但是你们千万不要买这个版本的,因为翻译得不太好,如果读者中有人已经有这个版本的书了,请注意在第五册的87课《The Winged Worshipers》,它的中文翻译是完全错误的,关于这个翻译的问题我以后另写一篇来讲一下。

朋友买了另一个译本,是华风翻译的,87课这篇的翻译是正确的,当然,其他内容翻译得怎么样我也不好说,因为没看过。下面的链接是华风译本:

还有一个余杰翻译的版本,但我不清楚是不是那个主内的余杰,哪位读者有这个版本的《美国语文》可以分享一下啊,看看他翻译的那些引用圣经的句子,大体就可以判断他是不是信主的了。下面的链接是余杰译本:

实在拿不定主义,就买英语原版的吧,原版的至少不存在翻译错误(但据说国内的这个三联的版本有印刷错误)。下面是纯英语版的链接:

这套书有全套音频,在一个叫“可可英语”的APP上可以在线听,也可以下载,在APP听可以设置单句重复读和逐句连续读,有文字对照,语速中等偏慢,非常适合英语自学者。可惜它的文字版也是用的天津社科的译本,大家尽量不看翻译啊。

End


相关阅读:

8岁大女儿一天的学习安排


为什么我选择这套百年前的《美国语文》作为孩子的英语课本?

喜欢我们的文章,

请加熊爸微信xiong3215330

以防失联~

所属主题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