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探讨的是“塑造影响因素”,意思是儿童的成长环境和经历中对其品格塑造产生影响的因素。书中提出几个主要的“塑造和影响因素”,包括:家庭结构,家庭价值观,家庭角色,家庭解决冲突的方式,家庭对失败的反应,家庭历史。(如下图所示)
图 塑造和影响因素
童年经验影响孩子一生的经验,父母当注意塑造影响因素对孩子产生的作用。本书同时也指出儿女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受两方面影响:1)他的生活经验。2)他对这些经验的反应。(孩子不仅被动地受环境影响,他也会主动地作出反应。)
我们要格外注意,“塑造影响因素”只是影响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关于“塑造影响因素”的两个错误理论:
第一个是决定论,认为塑造影响因素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这个理论认为孩子是无助的,是生长环境下的受害者。第二个是否定论,否认影响因素的存在,认为孩子不受早期经验的影响。
持“决定论”观点的父母会认为养育儿女就是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最好的“塑造影响力”,但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因为孩子是在主动地对外在环境和影响作出反应,而他们的反应取决于对神的认识程度(这一点在第三章《信心》中会更详细阐述)。
“决定论”使父母下结论说:好的塑造影响因素自然会塑造出好的儿女,但孩子的发展绝不是只由塑造影响因素来决定的,儿女的心决定他对你教养的反应。人被神所造,会依从内心的倾向作决定和行动。儿童并非毫无主动反应的能力,他们和生活环境的关系是互动的。
思考:
记得多年前,我第一次听到“原生家庭”这个词时,觉得这种理论(虽然我当时并没有仔细研究过这个理论的内容)可以解释很多现象:一个知书达理的人背后一定有一个友爱的家庭,一个性情残暴的人很可能自己也从未被善待过……即使在今天,很多分析家庭教育的文章,也常常把一个人的成就或失败归功于/归过于他曾经成长的环境。现在仔细想来,以前简单粗暴的理解,其实是悄悄陷入了“环境决定论”,或者说是“塑造影响因素决定论”的误区。
同一种成长环境中却可能培养出完全不同的孩子,因为每个孩子对环境和经历的反应不同。而孩子的反应取决于他的内心如何,这里呼应了第一章提到“从心出发”,作为父母,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是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比这个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