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6 12 月, 2024
spot_img

系统神学(三):默示和信心

犹太人的传统主张最严格的默示观,尤其是摩西五经被视为最神圣无误的默示。后来,他们将这种不可侵犯的特性和权威也赋予了先知书和其它圣卷,这种观念对后来的基督教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默示和启示关系密切,但又不同于启示。启示的目的是传递真理的知识,默示的目的则是保证教导的无误;启示的功效在于使接受的人更加有智慧,默示的功效则是在于保证领受默示的人在教导上不会产生错误。

在宗教改革之前,关于默示是不是机械论确实存在一些分歧,但改革家们大多数认为“默示并不压抑人类作者的个性和理性”。虽然《瑞士公认信条》的说法和机械默示论最为接近,但不要忽略一个事实,它是为了反对宽松的默示观。机械论的支持者主要因为圣经的默示是逐字默示,这看似暗示了圣经作者完全是将神口述的内容写下来。逐字默示原本没有错,先知们经常使用“耶和华如此说”,保罗也说“他所吩咐的不是人智慧所指教的言语,乃是用圣灵所指教的言语。”

为了不陷入机械论,有人以“思想默示论”来看待默示,并以“字句是叫人死,精义是叫人活”作为支持的理由。这种观点的吊诡之处是思想是神的默示,但用词却可以不是神的默示。正确的思想不可能和言语彻底分离,我们没有人可以不借助言语来表达思想。

再后来,在理性主义的影响下,人们开始对圣经无误这种默示观开始怀疑,于是“部分默示论”的观点受到欢迎,问题是人们根本无法对默示的确切范围达成一致。

默示虽然是逐字的,但并不意味着是机械的,路加福音马可福音的文风明显不同。如果是部分默示论,那么究竟哪一部分才是默示,人们也不可能达成统一,除非圣经全部都是神的默示。

当然还有一种观点,圣经记载的和其它民族早期的文字一样,属于神话类,这种观点算是完全否定默示观。他们认为基督徒相信默示观的论据直接来源于圣经,圣经是真理,所以默示无误,而圣经又是神所默示的,因此圣经是真理。这种怪圈式的循环论证没有任何的说服力,用神的真理证明神的真理。

护教从使徒时期就已经开始了,他们的出发点是信心,包括早期的教父们也是如此。他们常使用的是圣经的古老和统一、丰富和全面、预言和神迹、教会的见证、福音的祝福、特殊启示中的救赎信息等,即便经院主义仍然是以信心为出发点。

但经院主义不同从前的是他们过于使用理性概念来解释宗教真理,这势必会造成自然真理和超自然真理产生分割。在经院主义者看来,前者被理性接受,后者诉诸于权威,这对双方都很好,但殊不知还有一种极大的可能,理性对信心越来越困惑。经院主义这种观点不仅不能坚固人的信心,反而造成人们信心的失落,而非信心的单纯。

现代人也普遍认为信心的单纯就是反理性,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尤其关乎信仰,人也只能凭借其信心,它不是反理性,而是超越理性。即便自然科学,哪怕理性上给予完全的证明,事实上也需要人信心上的认可,只不过这种信心好像被隐藏起来。

如果说从前教父们讲圣经的一致性、预言的应验都是为了坚固人们的信心,那经院主义之后,这些则成了借着理性来探讨信仰,为的是让人信服,信服已经意味着信心的不确定性。即便宗教改革家们再次从信心出发,但仍然无法扭转信心的滑坡,尤其是近代哲学兴起之后,理性主义对信仰的冲击已经无法避免了。所谓理性主义,简单地说就是赋予理性权威。

理性主义一旦被赋予权威,它就容易变成一切的权威,包括圣经。当圣经处于理性之下,圣经就会和人的理性产生冲突。这种观念犹如让一个不合格的审判官做裁决,其结果不可能公正。退一步讲,理性即便能给予信仰合理的证明,但理性也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敬虔。

信心不是基于外在的证据或逻辑论证的知识,信心不仅包含确定的真理,也包含对神完全的降服。信心虽然看似来源于人,但事实上信心的创始者却是神,也可以说信心的根基是圣灵。因此信神就要回到神的角度来看,而非站在人的角度看。在人不能,在神却无所不能。


所属主题
大圐圙 人文圐圙
大圐圙 人文圐圙
你想知道历史真相吗?你想知道历史到底是成王败寇,任人打扮的小丑,还是真实历史事件的忠实纪录吗?老魏带你轻松有趣的看历史,真正做到还原历史真相,反思历史事件,真正让你做到“读史以明志,以史为鉴”。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