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信系列用一本书来回答读者问题,本文为第十三篇。本文与《后疫情时代,推荐一套我无限回购的小书》是姐妹篇,欢迎对照阅读。
艺术家自述:对待时间的方式因人而异,读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时,看到一句诗,Ridiculous the waste sad time /stretching before and after.荒唐可笑的是那虚度的悲苦的时间伸展在这之前和之后,很有感触,反思自我情绪的处理以及如何获得平静的力量。
【题图名延伸 【创作年份】2023年 【尺寸】120cm*120cm 【媒介】布面丙烯
来自黄君玲 湖北美院 东湖masion 191画廊
的确很有道理,但现实的难处在于,学校已经占据并且耗尽了孩子几乎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家长想给孩子体验其他事物找到孩子的兴趣爱好,都完全没有时间,可以说,睡觉的时间都靠挤出来的,无奈。
她的话很现实,我家大女儿初一,她早上7:00到学校,晚上晚自习结束9:00回家,除了假期,平时到家就几乎就睡觉了。
我也在思考当孩子大部分时候都在学校,留给家庭的时间很少,父母还能做什么呢?
今天想推荐的书叫《波莉安娜》,是一本儿童文学,书名就是主人公的名字。她是个十岁的孤女,父亲是个教师,去世时什么也没有留给她,只有留给这个女孩一个游戏,但这游戏彻底改变了这个女孩的处境,也改变了女孩周围的人。
聊游戏之前,我先介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提出的心理学法则,叫“费斯汀格法则”,他说: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事,10%是由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决定的,而剩下的90%,则是我们对这件事做出的不同反应决定的。
费斯汀格专门举了例子,来解释这个法则,为贴合中国语境,我讲一个我家假期期间发生的事。
前天我帮理老师录了一个小视频介绍如何高考复习,我练琴,哄着大女儿帮他做剪辑加字幕,他在客厅整理读书会生日送书,本来很和谐。
不一会,他怒气冲冲地进来,拿着一本有损坏的书,冲着女儿喊:“你为什么要故意把那本书踢坏?你看不到那里有一本书么?你看这本书都被弄成什么样了。”
女儿顿时委屈地掉眼泪,同时把正在剪辑的视频扔了,说:“什么书啊,我根本不知道。你自己剪视频吧。”
我仔细问,才知道是理老师整理生日送书时,发现有一本书扉页有破损,书之前被我放在车的后座的收纳袋上,而大女儿刚好坐过后座,他理所当然觉得是女儿弄的。
我也很生气,望着正在掉眼泪的女儿:“她确实不知道我把书放在后座收纳袋里,这下好了,没人帮你剪视频了,你自己做吧!”
你看,这件事的10%是书的扉页有破损,解决起来也很简单。
但是它带来的其他90%的负面影响却都是我们家对于这件事的应对方式造成的:我和理老师吵了一架,彼此都不开心。女儿受了委屈,哭哭啼啼不剪视频了,理老师也没得着好处,只能自己哼哧哼哧去剪视频。
可以说10%的不愉快是因为意外,而90%的不愉快都是我们自己“作”出来的。
当你在生活中寻找高兴的事情时,就会忘记那些让你不高兴的事。
——《波莉安娜》
那么面对那10%的不确定性,怎样才是正确的应对方式呢?
《波莉安娜》这本书里面的父亲给孩子留下的关于人生的游戏,叫做“高兴游戏”。
游戏玩的方式是从自己面临的任何一件事情中,找出值得高兴的事,而且越难找出来,这个游戏就越好玩。
这个看似很简单的游戏,给了我很多启发,因为它涉及到我们对于周遭环境的基础认知。
他认为,我们无法控制的10%的事情的发生,不是随机的,他是为了我们的益处,我们可以从中去寻找上天的美意。有了这个基础认知后,我们接下来90%的应对也会截然不同。
我们家把这个游戏改编了一下,成为家庭聚会的“感恩时间”。
每天晚上,姐姐9:00回家后,我们会聚在一起唱诗歌,然后分享今天感恩的事。
比如上面的“毁书事件”,它看起来是一件坏事,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
父亲感恩的是他借此暴露了自己暴躁的脾气,更深地知道自己要保守自己的心。
女儿高兴的是父亲最后自己去剪了视频,懂得自己剪辑视频的辛苦,也为自己的脾气道歉。
我则感恩我们有这样的家庭时间,矛盾都可以及时化解,甚至因着彼此理解更加亲密,不必含怒到日落。
更重要的是,我们明白,我们遇见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徒然的,都是用来陶造我们和我们的孩子,成为人应有的样式。
那我们的应对就不应该是凡事抱怨,觉得生活不公,而是常常喜乐。
回到教育这个话题上,家长通常都会花很大的力气择校,也常有人咨询我关于择校的问题。但我们有没有想过:
为什么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用同样的课本,也能培养出学术水平差异很大,性格爱好迥异,品格参差不齐的孩子?
因为学校很重要,但学校环境也仅仅是那不能改变的10%,决定孩子未来的,却是那90%孩子对于学校环境的应对方式。
而保守孩子的心,引导他应对人生的方式,这责任是唯一托付给父母的,也是我们唯一能给孩子留下的人生礼物。
波利安娜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就在这里,父母能给孩子留下的最重要的礼物是什么,不是钱财、房屋,而是人生态度。
有了这个“高兴游戏”,哪怕父亲在天上,他也一直与这个孩子同在。确实从人的角度来看,波利安娜遭遇了是巨大的苦难,但是当小女孩因着对父亲的信心,从天上父亲的视角来看自己的生活,她看到了那背后的祝福,并因此常常喜乐。
上周写《如何和孩子谈论死亡》,一位学妹留言让我很心疼:
同为湖北人,清华建筑系未曾谋面的姐妹,脑癌患者。我甚至加了你的微信却一直不敢打招呼。因为家庭的原因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思考死亡的问题,也最终只有在老爸那里找到了终极答案,但直到身患重病才切身体会到我们在世上那至暂至轻的苦楚,以及将来那极重无比的荣耀。唯一不舍的是刚满6岁的女儿,也让我在很多个夜晚辗转反侧质疑上天的公义和慈爱,但我知道老爸也允许我们和他摔跤,因为他是永远信实的。
确实,这事若临到我,我也觉得实在好难找到智慧和力量,去仍然相信上天的意思原是好的。所以就很想推荐《波莉安娜》给她和她的女儿,毕竟波利安娜的父亲虽然离世去了天上,却一直和她的女儿同在,这是这个无情世界确实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