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2 1 月, 2025
spot_img

中国留美学生口述史(9)| 王格:在康奈尔,我从景观设计转到酒店管理

境外读者可在Amazon和Blurb网站上购买本书。


 2017年至2020年,我采访了15位中国留美学生,于2020年11月在美国出版了《潮平两岸阔:15位中国留美学生口述实录》。他们分享了在美国读书的感受、美国教育的特点、美国社会的丰富与复杂,以及在这个陌生国家的挣扎与得失。在中美关系日趋紧张的当下,他们的分享无疑有助于增进国人对美国的深度了解。(林世钰)


王格简历:1995年出生于北京。2011年至2014年就读于北京十一学校国际部,20148月被康奈尔大学景观设计专业录取,2015年转入酒店管理专业,大三时辅修房地产专业。其间在北京浩华顾问公司、仲联量行等单位实习过。20196月回国,目前在嘉浩控股有限公司(Metropoly Holdings Limited)任投资分析员(Investment Analyst)。


访谈时间:20191031日,116


访谈地点:微信视频采访

           

中国留美学生口述史(9)| 王格:在康奈尔,我从景观设计转到酒店管理

       王格(左二)和同学在一起。


人物印象

十几年前,我在北京一家报社工作。报社狭长的走廊上,偶尔会看到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蹦跳而过。她笑起来时,两颗小虎牙闪烁着亮光,照亮了幽暗的走廊。


那是读小学时的王格。


后来很久没有见到王格了。再后来,我离开了报社。


几年前,王格妈妈突然告诉我,王格去了康奈尔大学,她很担心女儿人生地不熟,碰到事情无法处理,想把我的微信号给她。就这样,我们又联系上了。


2016年,我们一家陪北京过来的朋友去康奈尔大学。之前以为在纽约州,离我们不太远,没想到开了四个多小时车才到。而且康奈尔大学坐落在大山深处,绕了一弯又一弯的山路,才看到校园豁然在前面展开。我这才知道“康村”有多村。


可惜那次王格刚好出门在外,于是我们擦肩而过。


再次见面是三年之后。王格来纽约实习,她妈妈来美国看她,于是我们约在纽约见面。当她笑脸盈盈地站到我面前时,我惊呆了——小时候相貌普通的她,长成一个婷婷玉立的大美女了!两颗小虎牙犹在,这让我感到很亲切。


之后,王格到我家吃过一顿饭。她举止得体,脸上总是漾着笑容,我女儿很是喜欢这个漂亮的小姐姐。


我们约了采访时间。不巧的是,每次不是她有事,就是我有事。反正好几个月过去了,我们始终未能开始采访。我不免有点沮丧,心想,反正王格就在纽约,以后再约吧,先采访外州的中国留学生。


可是,从2019年夏天开始,我再也联系不上王格了。正琢磨是否换个留学生采访呢,王格的一个同学告诉我,王格回国了。心里有点怅惘,觉得王格在纽约时,自己对她照顾太少了。但也有几分高兴——海外人才回归祖国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就这样,与王格重新连上线了。她说自己回到了出生的城市—北京,感觉还不错,只是国内的工作节奏很快,需要时间适应一下。


她给我发了一篇自己写的文章,题目是《北京:还是那个名儿,不是那个地儿》。里面说到,“北京不再是我和我的闺蜜好友嘻嘻哈哈、玩着泥巴树叶长大的小县城了,北京是全国人民,还有外国人民一起生活、一起打造的大都市了。”


王格说,她依然喜欢北京。因为“北京有厚重的历史底蕴,北京的建筑方方正正,威严震慑;北京有很多有意思的人,见也见不完;有很多有意思的酒,喝也喝不完。”


(一)从景观设计转到酒店管理

“学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建筑这个专业太特殊了,它要求你兼具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对综合能力的要求很高。而且,它需要你特别有激情,否则很难坚持下去。”

 

今年6月,我回国了,用现在时髦的话叫“海归”。(笑)


回到自己出生长大的城市,住在父母的家中,吃着熟悉的菜,感觉好亲切。离开北京的四年,我几乎每年暑假都回国,没有感觉北京有太大变化,也没有什么不适应的感觉。但是我自己经历了四年的留学生活,变化还是挺大的,不管是性格还是做事的态度。


回想四年的美国留学生活,还是挺让人怀念的。那时的生活很自由,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像现在上班,每天必须踩着点去,不能迟到。而且因为住在父母家里,我妈规定我晚上11点前必须回家,所以不能尽情地玩。(


我出去留学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我从小学英文,后来又上了北京十一学校国际部,英文底子还不错。当时经常看美国电影和美剧,对美国有很深的印象,就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爸妈也挺支持我,所以在留学这件事情上几乎没有任何障碍。


我当时想申请两个专业:一个是生物工程,我喜欢生物,想在这方面有更多的发展;另一个是建筑,我从小喜欢画画,觉得自己比较适合这个专业。后来比较了一下,申请了康奈尔大学的景观设计专业。幸运的是,我被录取了。


20148月,我和几个同学在北京首都机场集合,然后一起飞到纽约。在机场候机时,一个同学眼中泪光闪闪,感觉离开亲人和家乡很不舍。但我完全不一样,这是我第一次到西方国家,心情非常激动。


到了纽约后,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觉得很兴奋。接下来,我们在纽约玩了几天,完全是抱着游客的心态,对什么都感到新鲜。几天后,我们坐大巴去康奈尔大学,一路都是山路,很颠簸,特别难受。我扛不住了,跑到大巴的厕所吐得稀里哗啦,出来后没有告诉同学。可能当时我实在太开心了,没想过要向别人诉苦。(笑)到了学校后,几个义工来接我,我兴奋地告诉他们: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已经置身于康奈尔大学了。这所大学一直是我梦想中的学校,能被录取实在太开心了!


接下来,我忙着收拾东西,选课,适应学校的生活,新鲜感扑面而来,代替了思乡情绪。此后的大学四年,因为学习实在太忙了,基本没空想家,这点可能和其它留学生有所不同。(笑)


我刚到美国的头一年,基本没有语言障碍。因为很小的时候妈妈就送我去学英文,而且她觉得我看电视浪费时间,我只能用学英语的借口看美国和英国的电影和电视剧,所以英文还可以。到美国后,上课基本都能听懂,只是在日常生活中听不懂美国人讲的俚语,还有一些小东西的英文不会说,所以闹了一些笑话。


有一次,我去食堂点菜,让他们打包,我不会地道的表达,就说:“Can I take it away?”把卖菜的大爷给弄懵了,我也在那杵了好久,不知所措。后来还是排在我后面的一个小哥说“to go”,大爷才明白过来。我这才知道,美国人说“打包”是“to go”。我有一个同学也闹过笑话,她在点餐时,服务员问她是否要“ketchup”,她一脸疑惑地反问:Why do I need to catch up?后来才知道,美国番茄酱是说“ketchup”而不是我们所以为的“tomato sauce”。(笑)


虽然生活和学习基本没有语言障碍,还比较顺利,但写作还是有难度的。大一时开写作课,我是班里唯一的外国人。第一节课,老师让每个同学做自我介绍,包括名字,从哪里来,兴趣爱好等。后面的同学要把前面所有同学介绍的内容复述一遍。我是最后一个,这可难倒我了,外国人很多名字是我第一次接触,根本记不住。我说得磕磕巴巴的,特别尴尬,幸亏老师不时提醒我。(笑)


开始正式上课了,我本来觉得自己的英文还不差,但第一次paper只拿了个B-,老师把我的文章改得面目全非,而且写了很多评语。我后来才想到,可能我的水平本来只能拿C,但老师为了照顾我的感受,给了B-(笑)此后,我在写作上下了很大工夫,经常写,还缠着老师帮我改。期末成绩拿到了A-。从B-A-,我真是费了不少劲!英文写作和中文写作太不一样了,中国人注重文笔,觉得文笔优美就是好文章,但是美国人更重视逻辑,如果逻辑有问题,词藻再美也得不了高分。这些差别,都是我后来慢慢琢磨出来的,希望对将来去美国留学的学生有所帮助。


在学习中,我发现自己的中国文化背景有时还是很有优势的。比如上植物课,教授要求写一篇essay,说明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环境下长得不一样。我立刻想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教授看了以后,问我怎么知道,我说这是中国古人说的,一般中国人都知道。他感叹:中国文化真有意思!


我到现在依然觉得身为中国人太幸福了。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了很多人类文明的结晶。比如我们有唐宋词等传统文化,而美国的文化根基还是比较浅的,与我们根本没法比。美国人看到三百年前的东西,都会大声惊叹,但是我们对一千年前的东西都习以为常,因为我们国家的宝贝太多了。我发现自己出国后变得更爱国了,因为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发现了中国文化之美,好像很多中国人都是如此。(笑)


学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建筑这个专业太特殊了,它要求你兼具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对综合能力的要求很高。而且,它需要你特别有激情,否则很难坚持下去。有时候,要通宵达旦地画一张图,工作时间特别长。我当时想,世界那么大,有很多精彩的事物等着我去发掘,我不能老是夜以继日地在这里画图吧?而且,我喜欢手绘图画,但是这个专业一般要求用电脑设计,可是我的电脑老出状况,让人沮丧,我觉得自己可能与电脑无缘吧。(笑)


还有一个原因,从功利的角度看,在美国当建筑设计师性价比很低,修改图纸是没有止境的,投入时间很多,但是收入并不高。


读了一年后,我觉得自己并不适合这个专业,所以就想往商科方向发展。当时Cornell有几个可以走商科路线的专业,分别是经济、应用经济管理和酒店管理。我觉得如果是学习一般的商科,在哪个学校都可以学,太普通了,而Cornell的酒店管理专业是全美顶尖的,除了酒店管理相关的内容之外,还会教授一些金融、经济方面的知识,我想学习同时涉及酒店管理和商科这两个方面的专业,所以最终想转到酒店管理专业。


但转专业并不容易。Cornell有很多个学院,每个学院的招生都是相对独立的。在学院之间转专业会比较容易,但由于我当时是跨学院转专业,相当于在高中重新申请一遍大学,需要写申请文书、寄成绩单,一般来说还有面试。不过面试从我那届开始变成optional可选的)的,我当时没有预约上,所以也就没有参加面试。

所属主题
一苇杭之渡彼岸
一苇杭之渡彼岸
用媒体人的眼光观察美国社会,用妈妈的心肠分享教育心得,用旅行者的心情体验旅途趣味。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