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9月 17, 2024
spot_img

每日生活礼赞 | 生命成长跟叠床铺被有何关系?


前几日,有读者留言问起《每日生活礼赞》什么时候可以继续分享,她说虽然只是看到其中一篇,就一直期待更新。今天的这一篇,是全书的第二章,作者从一天清晨起来最稀松平常的叠被子这件小事入手,为我们展示了一种的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经历灵命塑造的过程。


坊间有不少关于收纳、关于如何断舍离,保持极简生活状态的书,但很多都是针对现代读者而写。然而,越是微不足道的事情越是能够看得出来一个人的真实的灵性状态。有的人常常感到生活紧张、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生命的喜悦和平安就更是遥不可及。问题的根源很有可能非常简单,就是出在生活习惯上。


如果你总是被科技小玩意儿驯养,活在科技带来的便利和无形的牢笼中,你整个人就会失去起码的自律。作息打乱,熬夜是家常便饭,怎么可能不头脑麻木,感觉迟钝,情绪容易起伏不定?


麻烦的是,很少有人会觉得这有何难,但真要你实行起来,早点上床休息,你还真的是做不到。


为何做不到?


我认为这就是习惯在掌控你,掌控你的习惯已经成为了你的第二天性,甚至成了你品格的一部分。两者之间真的是难舍难分。我们太过于自信,相信来日方长,相信依靠自己的力量和安排就能应对万事万物。岂不知,这就是罪的辖制。


奥康纳说,很多人活得不够尽兴,不是因为和这个时代脱节,而是脱节的不够。换句话说,时代的氛围其力量极为强大,我们必须仔细地探查,依靠圣灵的力量,不断地谦卑悔改,降服在神的话语之下。


如果我们心中没有更高的价值在天天光照我们幽暗的生命,那么,从日常的生活中的蛛丝马迹大可以暴露我们心中真正爱的、渴慕的对象。


愿有心的读者慢慢品读作者的文字,愿神祝福你,扭转你的心,直到你开始真正改变。



文 | 沃伦.蒂什

几年前,差不多在预苦期(Lent)之前,我开始关注整理床铺。很奇怪,对我来说,当听到有数以千计甚至百万的成年人会整理他们的床铺——这令我大吃一惊,因为我从未这么做过。

我曾经设想除了一小部分追求完美的精英化的品趣一族,绝大多数人恐怕只会在朋友聚会或者是家人来访才会收拾一番。除非是那些天生爱整洁喜欢整理的人,否则人们肯定会难以理解他们的做法。在我看来,叠被子这件事就跟戴手套或者做一套数学练习一样不费吹灰之力,只要我想做就一定做得到。

问题的关键何在?到了晚上你还是要把床弄得凌乱不堪。这有点类似于西西弗斯式的举动。你把床铺好,接着弄乱,然后又收拾得干干净净,周而复始。人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脏盘子必须得洗因为还要重复使用;衣服必须得赶紧儿洗,不然你就没得穿(尽管我总是尽我所能的别那么勤快)。床铺的功用是什么?不是和床单一样吗?它们紧紧地贴在一起,结合得妙不可言。请别误会我的意思——我喜欢那种躺在铺好的床上的感觉,尤其是躺在新床单上,但事实上我还是真的不喜欢收拾床铺。

出于我旺盛的好奇心,我问自己的一个闺蜜,她有没有铺床叠被的习惯。她告诉我她有的,但不是每天如此,比起从来不叠的人她算是勤快多了。有意思的是,她总是在晚上钻进被窝之前才开始整理床铺。好吧,虽毫无道理可言,却令人兴味盎然。所幸我去脸书上做了一份非正式的调查,问问其他人是否会铺床叠被,如果有频率有多高。没想到有那么多人带着极大的热情给予了回应。

有些人会把铺床当做一天中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天天如此,且是满怀热情去做。有些人则从来连一根指头都不动。有些人甚至觉得不要说去做了,想想都觉得那样的做法荒谬至极。然而,另有一些人则认为不铺床的人,就和不刷牙、拒绝纳税类似之事的人一样——即使不会令人坐牢,至少遭人憎嫌。许多人会不规律地铺床,一周大约会三四次。令人大吃吃惊的数字是居然很多人选择在晚上睡觉前铺床。有些人向我保证,如果我也养成铺床的好习惯,将会改变我的生活——据说会令我更成功、更快乐、活得更有效率。
 
一般情况下,我早上醒来的那个时候,我会停一小会儿,接着就拿起我的智能手机,如同电子咖啡因一般刺激我混乱的头脑,进入一天的会议和活动日程之中。在还没有起身离开床以前,我就开始检查邮件,浏览新闻,再者到脸书或者推特上光顾一番。

假设人类在丛林里救出了一个动物幼崽,这种动物据说完全可以被驯养,它把人类当做自己的母亲。从那一刻起,它会相信所有好东西都是从人类而来。它也变得不再野性十足,以后根本无法独自生存。在我们家乡的自然保护中心就有许多这样的动物——小狮子们、浣熊们、豪猪们都必须依靠人类获取食物、水源、荫蔽和保护。

每天早上我的智能手机发挥的作用再清楚不过——每天只须五到十分钟我却被驯养了。通过技术,我的生命受到了驯化。就像一头年幼的丛林之狮依附于她的人类母亲,我也从绚丽多彩的屏幕上寻找一切美好的事物。

技术试图填满一天当中所有空虚的时刻。还没有吃早餐,我就开始快速地浏览邮件、脸书、推特和我的博客。吃完早餐一个小时之后,一切又都卷土重来。有时候我会极度分心,无视孩子们请求牛奶或者点心的声音,就因为我那会儿正在浏览一篇文章。在她们吃午餐时,我又会偷偷花五分钟时间上网。有时候办完事情驾车飞速地在机动车道上行驶,我仍会通过手机浏览消息。到了上床休息的时间,我依然会检查我的手机。整整一天,我都被无穷无尽的信息、娱乐、喜好、转发推特等喂养。不知不觉地,我已经慢慢建立起一种习惯:一种牢固地抵抗无聊和恐惧,以防自己深陷其中的习惯。

鉴于我对整理床铺进行的非正式社会学研究,我决定在那一年的预苦期改变我的程序:早上起床之后,停止使用手机,首先代之以铺床叠被。与此同时,我同样决定在我整理床铺之后先静默几分钟。总之,我把我的手机驱逐出了我的卧室。

我在预苦期的新程序,并未使我变得更加成功或者幸福指数猛增,正如某些人承诺我的。但是我慢慢注意到,我的生活非常巧妙地被另一种不同的方式养育着。一天当中我最先采取的行动,促使我发生了转变。我受造原本不是要成为一个消费者,而是要成为上帝的同伴。我不是一个起床之后,立刻开始收取娱乐信息的设备。我用我的手去感受那种我们家旧床单的柔软的感觉,我用力把变皱的棉花里子铺平,那时我赤裸着双脚,感受着木地板的质地。在创造的故事里,上帝进入混乱并从中带出和谐与美丽。在我铺床的时候,我也在一个最不起眼的地方以一种最最普通的方式,反映了上帝创造性的行动。

随后,一块小小的空间就这么开辟了出来。在我凌乱的家中,那是一方满有秩序的空间。从我纷纭的思绪、难以专注的意识里,开辟出一方秩序井然的天地。

接着,我会坐下来。有时候我会去读圣经。很多时候我会去祷告。一般我都会以主祷文开始。然后我便邀请上帝进入我的一天。上午开始工作时我会向主祷告说:“哦,我的主啊!愿我的唇、我的口,赞美你的圣名……”

我把我的忧虑、渴望和荆棘丛生的疑问,交托在上帝面前。把它们延伸到上帝的同在之中,就好像拖动表格一样。我会为着我的工作和家人祷告,为着我能在艰难的环境中作决定祷告,为接下来一天中的会议程序祷告。大多数时候,我只是坐在那里单单地邀请上帝进到我的生活里,静默无言聆听他的话语,或者单单坐在他的脚前。

我满怀期待地坐下来,因为是上帝创造了这一天。他亲自在我的生命里写下了这一天,为之命名,且对它有一个目的。今天,就在今天,我在静默中啜饮这一切,就像孩子把母亲准备的牛奶喝的一滴不落。他才是名副其实的创造者和一切美善之物的赐予者。

我们大多数人生命中大部分的光阴,都是在受习惯和程序驱使着度过的。

我们在这个世界的生存之道,不断重复地仪式和开始发挥它的功用。J.A.史密斯解释说,通过重复性地操练,我们对美好生命的独特观点开始写进我们的生命里,从而强化我们如何生活和所爱的对象。

无论知情与否,我们都在日常生活里接受塑造。通过操练——仪式和敬拜导致我们成为今天的模样。我们也接受这些操练——经常是机械性的——不是透过教会或者圣经的教导,而是脱胎于文化的熏染,从环绕着你我的文化氛围而来。

弗兰纳里.奥康纳曾经对她的一个朋友说“时代如何严酷地推动你,你也要以严肃回敬时代”。教会是一群根本上说非常另类的人,在生命的每一个层面都带着三一上帝爱的印记。但是,我们经常不确定如何成为这样一群独特的子民。尽管我们深深地相信福音,尽管我们将我们的盼望放在复活上,我们仍感到和我们不信的邻居相比,我们度过一天的方式和他们无异——除了带着一些属灵的点缀。

有些基督徒开始思考,觉得要想跟我们的时代相抗衡,首先要信得正确——头脑上一定要有正确的观念,或者要具备基督教的世界观。尽管正统教义对基督徒的生命至关重要,但问题是,我们绝大部分的生命空间不是由我们有意识的思想推动的。我们所做的大部分决定都是前认知的(precognitive)。

当我们洗脸刷牙、购物或者开车时,我们通常不会去思考我们的信念或者世界观。塑造我们生命和文化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思想的潜底——在我们的内心、我们的诸般爱愿中完成的。

另外有些基督徒则会相信,反抗这个时代的方法包括对这个运行不息的世界采取强烈的拒斥。如果我们可以有效地远离文化、逆潮而行,至少将我们的注意力从这些东西上面转移,反对某些特定种类的艺术、音乐、媒体、和文明生活的阴暗面,或者另辟新径,通过一种激进的基督徒生活方式——活在一个独特的群体之中逃避普通人的生涯,志愿海外、或者定意活在穷人中间——随后我们就会被塑造成一群独特的子民。尽管这些方法提供了我们当代文化中如何跟随耶稣的真知灼见,它们仍不足以塑造出一群属天的子民。它们教导说要让基督徒活在一个反文化的处境里,通过反对某些音乐、会议、书籍、媒体、节庆、生活方式控制我们的文化。这些举措也许会塑造我们成为一群另类的消费者群体,却不一定塑造我们成为敬拜者。

无论我们是谁,无论我们持有何种信念,无论我们在哪里生活,无论我们可能会消费什么,我们都需要通过做事情来打发生活——我们日常生活的程序是由习惯与操练决定的。跟随奥古斯丁的见解,史密斯指出成为一群属天的子民意味着受不同的习惯塑造——这些习惯与操练必须以爱上帝和渴慕上帝为目的。

每天早晨醒来,我们没有必要从混乱中形成一套在这个世界的生活之道,我们也无须通过反省我们一天中的任何一个行动来思考我们的人生。日复一日,我们受那些我们如何打发时间的模式推动。这些习惯与操练塑造了我们所爱和所渴望的,它们根从本上塑造了我们是谁,我们在敬拜什么。

在教会的主日,我们参与到一场敬拜之中——它是仪式化的——需要我们每周重复并且接受塑造。根据传统的不同,我们主日敬拜的形式也会不同。贵格会的、罗马天主教的、包括新教的敬拜风格迥别,但是在每一种传统之中都存在一种敬拜模式,通过这些仪式敬拜者立身此世的生活之道得以塑造。即使有些传统宣称他们的崇拜非常随意毫无仪式可言,在敬拜中仍然存在多种多样的操练和模式。所以,问题不在于我们有没有一个仪式,问题在于,“我们的仪式会把我们塑造成哪一种人?”

我们主日的敬拜仪式教会我们一种对于美好生命的独特见解,我们肩负着使命,受差遣要在周间工作的世界活出我们所信的。

其实对于任何特定类型的教会传统来说,仪式并无神秘可言。它也不是医治罪性的灵丹妙药。离了福音和上帝主动地参与并他的权能,这些“转化性的操练”就毫无用处。唯独上帝爱我们、寻找我们——不但是个体层面,更是要把我们聚集成一个人数众多的群体。当我们开始通过学习历史上那些塑造弟兄姐妹们的话语、操练和信仰的节奏时,我们同样是在学习如何在敬拜中度过我们的生命。

我们都有日常的习惯——它们正是我所说的转化性的操练——是它们构成了我们的日常敬拜。通过每天早晨摸索我的智能手机,我建立起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反过来训练我导向一个目的:通过科技我能够得到娱乐和刺激。无论再怎么研究我的世界观或者采取某些抗衡文化的基督徒策略,我未经省察的日常习惯正在一步步塑造我成为浏览屏幕的敬拜者。

通过持续不断地,将我的日常习惯当做敬拜仪式来反省——毕竟其中的一些习惯不但显明了同时也塑造了我所爱和敬拜的——允许我意识到我的日常习惯正在不断地扭曲我,使我的整个一天变得缺乏活力、缺少人性、缺少给予和接受爱的能力。改变这个习惯,允许我养成一个周而复始的、默想的新习惯。由此我才能活出一种立身此世的特别的生命之道。

所以问题在于,有哪些习惯和操练是我们正在接受却从未留意的?在我们的文化中有哪些习惯性的力量,令我们天真地浸染当中,然而当我们近距离地观察它们,却发现这些东西存在着一个终极的目的?如果我们愿意的话,有没有一些平凡的常规是我们可以参与的,当我们用心实践就会将我们导向一个对于美善生命的异象中去?

越是不被重视、不易察觉的消磨时光的方式,越是会塑造我们。我们的举手投足一定要扎根在教会日常的操练之中,最终透过习惯与重复性的操练,每一时每一刻,塑造我们一群亲历人生并且活出上帝爱的印记的人。

当我们走进日常生活,我们会仔细察验那些不起眼的、容易被忽视的日常习惯,其实就是日常生活的敬拜模式。经过融入和透过主日崇拜,这些日常生活里的敬拜得到转化。有些习惯,比如我使用智能手机的例子,必须得到转变。一旦我们开始认真省察就会发现我们需要培养新的习惯,好塑造我们成为更加忠心的敬拜者。有些习惯看上去稀松平常,省察之后,终会发现它们实在是最重要的属灵操练。

我当然不期待说,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反思我们生活里每一种习惯背后的神学。那样做难免令人沮丧。但是无论我们要不要通过神学来反思我们的日常活动,它们都会一如既往地塑造我们对上帝包括我们自己的认识。通过敬拜的视角反省我们的日常生活,允许我们看到究竟什么习惯在塑造我们,它想把我塑造成什么模样?也使我们找到合适的方式,成为上帝所爱的,最终成为被上帝转化的一群人。

我在预苦期养成的整理床铺和在一间安静的屋子里席地而坐的习惯,本质上都是一种操练。不断地提醒我注意静默的本质和重复的节奏。我需要更多地习惯来鼓励我拥抱重复的、古典的、静默的旅程。

但话说回来,我渴望的往往是新鲜而又刺激的事物。

在这条路上,我并不孤单。一项出自弗吉尼亚大学的令人着迷同时有点儿招人厌烦的研究表明:给你一个选择的机会,很多人宁愿选择忍受电击,也不愿意在屋子里与自己独处。研究开始时志愿者都会先接受一些轻微的电击,可想而知,他们全都表示不喜欢那种感觉,宁愿花钱也不愿再次忍受。但是当把他们独自留在一个房间里面,房间里有一个电击按钮,当把所有使人分心的东西撤去,不允许他们使用手机或者听音乐,只是安静地坐在屋子里超过十五分钟。结果是有三分之二的男士和四分之一的女志愿者选择按下电击按钮,而不是安静地坐在屋子里。提姆.威尔逊博士帮助此项研究时表示,“我认为这可以完全用来解释对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而言,为什么超负荷的活动如此诱人,即使手机已经无处不在我们很多人还是倍感孤独,需要接受辅导……人类的思想倾向于拥抱这个世界,只要有任何机会摆在面前,他都会紧紧抓住。”

铺床这件事最令我费解的地方在于——事实上你必须做了又做——然而却反映了信仰的节奏。我们的心灵和我们的爱的能力,被我们所做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塑造。我们主日聚在一起敬拜,一再地学习几乎是毫无悬念坐在一起。我们学习重复的艺术,熟悉一种基于信仰生活的缓慢节奏。

我在大斋期间践行的整理床铺实践——已经持续数年现在已经根深蒂固——教会了我慢下来,勇敢地走入一个无聊的周二早晨。去拥抱日常生活,确信在这些微小的时刻上帝会与我们相遇并且赋予我们日常生活意义。我们绝不像西西弗斯,受到天神的咒诅过上一种毫无意义的生活,重复着相同的动作直到永恒。相反,这些生活中的微不足道的习惯之所以充满意义,是因为那是我们敬拜的所在。我们灵命转化的严酷考验,就在日常程序的细枝末节之中。

生活在一种渴望宏大、娱乐化、戏剧化、使人震惊的(有时候是合法的)时代氛围里,为静默与重复塑造一方生命的空间,对于维持一种信仰的生活是十分必要的。

我的丈夫,约拿单,在他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认识了一位如今已成为教授的前耶稣会修士——他是一位在学生中间圣洁的、挑战人的、深受众人喜爱的老师。有一次他的一位学生过来跟他抱怨,他正在阅读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他哭诉着说,“这本书真的很无聊”。“不,它并不无聊”,这位教授回应说:“真正无聊的是你呀”。

我相信约拿单的教授的意思是,当我们瞥了一眼福音与教会的丰盛之后,却发现它们无聊并且毫无趣味,那只能说明我们里面早已经被掏空了。我们已经失去了欣赏真正的神奇所在之处的资格。我们必须受到塑造,好使我们可以成为欣赏真实、善良、美好的一群人。

塑造我们的严酷考验,就在我们日常起居的单调往复里。

一个教会整体的敬拜会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塑造我们。我们必须受到塑造不再追逐时髦、喧嚣和兴奋,成为一群重视赐生命给我们的人。有的时候我非常担忧,我们的公共敬拜看上去非常像摇滚表演或者某种特别的娱乐活动,我们被当成消费者塑造——追求刺激与快速——然而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学习一种立身此世的生活方式,日复一日地,通过悔改与信靠的节奏转化我们。我们需要慢慢学习如何养成爱上帝和身边的人习惯。

我们沉迷于刺激、体验和娱乐活动,这些将我们掏空,使我们越来越感到无聊——这些终将拦阻我们拥抱一种在基督里的平凡生活。凯瑟琳.诺瑞写道:
 
和敬拜相似,料理家务的意义与价值主要在于它的重复性,事实上家务活永远没有做完的一天,次日你仍须接着干。敬拜和听上去有点委婉的“热爱家务活儿”的说法,两者之间在当下还有一个非常紧密的联系,就是此种生活在当下的信仰会令人生发盼望,并且一复一日使生命变得易于理解。
 
日常生活,清洗满池子的盘子,回答孩子们重复的问题,给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讲同样的故事,还有午后漫长无尽的忧郁——所有这些都包含着重复的艺术。况且,大部分基督徒的生活都需要重复相同的工作,需要养成同样的敬拜习惯,我们也必须一再地面对同样的属灵挣扎。悔改与信心的功课是日常的,更是重复的。我们一次又一次悔改,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相信。

在一个新修道基督徒群体的墙上悬挂着一个标志上面写着:“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启示,可没有人会期望是去刷盘子。” 我曾经是,或许仍然是,一个渴望得着启示的基督徒,希望事情显得焕然一新并且看上去十分的美丽并且都是大道通衢。

但是我慢慢地体会到,除非你学会了如何刷盘子,不然你永远都无法得到启示。属灵生命和操练需要确保基督徒的生命是安稳的、重复的、且是常态化的。我总是渴望越过无聊的时刻以及日常的职责获得一种急躁信仰带来的兴奋感。但是叠被子、洗盘子、为仇敌祷告、读圣经、安静——才是基督徒信仰的每日功课,举凡微小之事,由上帝来的转变皆从那里发源并且不断长大。

我的新的早晨操练的重点,不在于把我的卧室变得像卧室杂志封面那样——以我家庭主妇的水平和装饰能力——这种事情从未发生过。重点不在于把家里收拾到几近天堂般的干净程度。许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放下手中的盘子,出去走走,或者和朋友们打个电话,陪孩子们玩一玩,或者休息一会儿。

我的早晨敬拜重塑的要点在于,实实在在地塑造我学习重复做我眼前之事——叠被子训练了我自己,以一种微不足道的方式,帮助我大开眼界,看到上帝的同在彰显与日常的生活里。我可能从我一天当中意识开始苏醒的时刻养成了一种习惯,使我成为一个追求娱乐、见多识广、感官刺激的人。我的大脑不停地从一个刺激转向下一个刺激,却再也无法专心无法停下来。

整理床铺和在安静中小坐片刻,提醒我今天最重要的真相和意义与那些喧哗的、虚浮的、最娱乐人的东西无关。在周而复始和平淡无奇之中,我开始学习如何去爱、去聆听、去留意上帝和身边的人。

我需要训练我的心智,不要快速地从令人厌烦的事物或者看着令人不顺眼的人身上溜走,相反,我需要沉静下来。那样的时刻孕育了我的习惯,而所有的习惯必须从极小的改变开始,必须从某个地方开始——祷告到中途,你开始厌倦,仍然愿意坐在那里,裹紧床单,继续听下去。


每日生活礼赞 | 译后记

每日生活礼赞 | 洗礼与学会被爱
所属主题
Wayfaring, 徒步客
Wayfaring, 徒步客
实践真教育,探索新道路!公号名: Walking Education 行走教育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