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5月 5, 2024
spot_img

用心陪伴丨第一篇:我哀伤时,谢谢你的参与




我哀伤时

谢谢你的参与


用心陪伴丨第一篇:我哀伤时,谢谢你的参与

睿欣│ 文   


用心陪伴丨第一篇:我哀伤时,谢谢你的参与


编者语

2024年春季用心生活父母群“用心陪伴”系列课程内容,持续更新中,欢迎关注!





1


2023年底,我才刚和美国家人圣诞团聚完,就接到父亲在台病危的消息。


过去三年,我已经接过这样的消息很多次,新冠疫情正严重时,我为此回家三次,隔离旅馆住了两次,共待了四周,每次都提心吊胆,怕父亲不等我先走了。


对,这每一次的"病危"都不是狼来了,而是真实在死亡悬崖走了一趟又一趟。


用心陪伴丨第一篇:我哀伤时,谢谢你的参与


我为每次发现"不是真的"感恩。但这次,我被告知"病危,不可逆转"。


整理行李时,我把追思礼拜要穿的衣服带上了,当飞机起飞时,我闭上眼,“明天”在大脑里悬空,好像一件穿过竹竿晾在风中的衣服。


又笃定,又茫然。



2


虽然当年离家的年纪尚幼,四十多年来参加的告别仪式却不少,也曾陪伴病危之人靠近死亡,但,除了专业人士,应该没有多少人对生命的最后一程是熟悉的吧?意外也好,久病也好,年幼也好,年老也罢,越亲的人,我们越对其死亡的发生感到陌生和突然,那是一扇明明没锁,却无力去推开的门。


慌张,不知所措,是我和家人内心最真实的表情。即使对永恒的盼望很确定,知道眼前这几块浅水中的石头踩过就是彼岸,我看着潺潺流水,仍然不知道脚踩下去会怎样。


用心陪伴丨第一篇:我哀伤时,谢谢你的参与




从医学的角度,一路照顾父亲的姐夫给予了最清楚的指引,让我们了解肉体消残的每一个阶段大概会如何。从信仰的角度,祂的手张开,已经握紧了父亲的手,我也很清楚这是一趟回家的路,快到了。

 

几天,最多一周、两周,这是我得到的数字。


父亲生前低调、内向,不善社交是我们共同的基因,原生家庭的门通常紧紧关闭,喜怒哀乐都在里面烹煮,自己饮用。过去几年父亲病重,家人在这个时候因同信一神、同持永恒确据很同心,也都认为苦难是自己独饮的一杯苦酒,偶尔面对外面的关怀,虽感激,却不倚赖。



3


到了父亲离世的时间已经倒数,被通知要开始筹备丧事时,父母和姐姐去的小教会里,神差来了陪伴者。

 

先承认:即使到了那时刻,我本能地只想到如何“处理”,要人帮忙,但没想过要人陪伴。

 

过去在海外待的教会都比较大,喜丧程序清楚,从病危到完成告别式都有步骤,由牧者传道带领执行。父亲生前早就交代过要非常简约,我想只要有程序、有资讯,一切应该不难,何况自己已经赶回来,在妈妈身边协助姐姐姐夫,老人家可以放心了吧。

 

却不然,无论我们怎样劝母亲,她就是焦虑,总觉得“事情没你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并且不断提出疑问。

 

幸好那对夫妻出现。




先前他们曾在父亲出血紧急开刀时,跟着传道来陪伴妈妈,带她去吃饭,跟她聊天。父亲临终前,要和传道、殡仪公司开会讨论所有事宜的那天早上,我惊讶地发现他们比工作人员更早到场,先跟妈妈话家常。从他们的对话中,我听到那位弟兄说,他只要参与丧事,都是从入殓、火化、追思礼拜,到下葬,一路陪伴过世者家人到底,能出多少力不一定,至少,会在每个环节都到场陪伴。


这不是他的工作,也不是因着在教会服侍的头衔,甚至,办丧事的家庭也不见得是和他们夫妻很有“交情”的人。只是经过送走自己父母的路,他了解到这一段路上的人何等需要被陪伴。


那天,开会讨论了三个多小时,那对夫妻从头到尾都没主动说过什么话,除非我们询问,但他们用专注的同在,鼓励的眼神和点头,全程参与。


我跟他们不熟,多年来偶尔回台陪爸妈去教会看见过而已。但这次,我深深地感受到陪伴者的真心和用心。


不善言辞的妈妈握着他们的手说:有你们在,我安心很多。


用心陪伴丨第一篇:我哀伤时,谢谢你的参与




我在神面前有很多反省


过去在别人的苦难里,我更看重的是能不能“帮得上忙”,如果不能,我会转身去窝在那些需要帮忙的角落里。


显然,我曾中了做事的毒,所以拿“能做什么”来评估自己的参与“有没有用”。我不知道因为一个人的陪伴,能让人有勇气自己去做,并且发现自己可以靠主有用,这才是更好的支持。


“我什么也不能,只好在旁边安静陪着”,你听过人这样说吗?仿佛陪伴的角色很次要,甚至不得已。


的确,我们在分配职务时,也很容易对那些没事可安排的人说:你就去陪着吧!


然而陪伴者的存在真是轻盈,又有分量。


用心陪伴丨第一篇:我哀伤时,谢谢你的参与





4


在那个小教会遇见主时,他还是个青少年,四十多年的岁月待在同一个百人不到的属灵小群体中,岁月给了他很多空间,可以在里面选择扮演不同的角色。


在为追思礼拜做幻灯片时,我发现二十年前父母受洗那天,他是典礼司仪,追思礼拜当天,他又是司仪。


二十年间,他从一个年轻的英文老师,成为一个因病提早退休,胸前装了三根支架,曾患抑郁症,必须服药,身体不健壮的中老年人。


他明明是一个可以在台上侃侃而谈的人,却愿意在台下默默地守候,用软弱的身子去停留在悲伤的人身边,默默地陪伴,这,让我有些惊讶。


“他是长执吗?是负责治丧的同工吗?”我问。


答案是摇头。推动他的不是职责,那是什么?


父亲的后事程序在一天内全部完成。清晨七时,入殓,他们夫妻在。


用心陪伴丨第一篇:我哀伤时,谢谢你的参与


当我们跟在父亲的棺材后面搀扶着老母蹒跚走向火葬区时,他们夫妻也在家人队伍后面守着。


最后,当我把父亲的骨灰倒入土坑中,站起身,家人的脸被黄昏的滤镜遮掉了泪痕,我感到有些晕眩,正努力站稳身子,又看见了他们。


“谢谢你们的陪伴。”道别时,我对着面有倦容的他,和陪在他身边的妻子,习惯性地想要更具体地感激对方做了什么,却语塞。


父亲在世时并非教会的热心参与者,尤其生病之前几年,已经在一种若即若离的边缘状态中,和这对夫妻熟悉、却关系不深。我被他们心甘情愿地,几乎像背景色彩那么谦和地参与了我家最悲伤的一段路程,深深震撼。


用心陪伴丨第一篇:我哀伤时,谢谢你的参与



5


过去,我害怕站在哀痛之人身边,因为他们的无力感像一个深渊,我担心自己抱不住他们,还会跟他们一起掉进去。


宁可在家里拼命祷告,宁可花时间煮一锅又一锅的暖食送去,或者,如果我从书本或别人的经验里偷到了一两颗哀者的大补丸,装在口袋里,我才有勇气前往去靠近他们。我可以读很多辅导悲伤之人的书,但是,如果要我陪在悲伤之人旁边,无法做什么,我会觉得自己在那儿的每一分钟都不太对劲。


用心陪伴丨第一篇:我哀伤时,谢谢你的参与


“用心生活”开群八年,我在陪伴中学习陪伴,却在父亲过世这一段历程里,换了位置,亲尝被陪伴的滋味,才明白,陪伴这门功课,要在双向经历中,才能修得完整。


而这一课,我学到的是:专注参与,也是一种陪伴。尤其在一些特殊的景况里,专注参与,可能就是最贴切的陪伴。


何等宝贵。我想下一次在陪伴中,我不会再为“只能参与”拼命搓手,惶惶不安了。



THE END


用心陪伴丨第一篇:我哀伤时,谢谢你的参与

孩子的苦心,对家庭的细心,对配偶的耐心,对关系的存心——生活,其实就是一颗心。

公众号:结伴用心生活




所属主题
结伴用心生活
结伴用心生活
咱们跟睿欣老师一起聊成长,记录在这里。喜悦与你们分享,因为自己有需要时,总想揽着人一起得饱足。此账号下的文章转载自公号“结伴用心生活”(ID:Hearty_Life)。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