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30 10 月, 2024
spot_img

今天的彩礼 是否已沦落为婚姻买卖的筹码?

传统,总是抱残守缺的所谓文明古国迈不过去的坎。从留辫子、裹小脚,到磕头作揖、烧纸、守灵、祭拜先祖,中国传统每一个礼节背后似乎都隐藏着高深莫测的文化内涵。

1793年,英国特使马葛尔尼访华,带着大英帝国的大批礼物,但双方因为马葛尔尼是否应按清廷的规矩双膝下跪发生了激烈争执,结果英国代表团被礼貌性地劝退了。

直到67年后英国人攻入圆明园,才发现他们当初所送的礼物根本就没有人打开过。可想而知,因为一个下跪礼节,乾隆皇帝心里淤积了多少怨忿。

外国人进入中国,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调适自己,适应中国的传统和礼节。明末来华的利玛窦首先学会了中文,甚至可以用很多中国人都不懂的古文写作,南怀仁和汤若望更是起了一个地道中国化的名字,清末的戴德生还穿上了中国的传统服饰。

中国人很早便自视为天朝大国,把自己居住的地方看成世界的中心,中国之外都是蛮夷之地。不管我们对世界“天圆地方”的认识多么荒谬可笑,我们的地图、历法错的多么离谱,也无论汉人政权被北方游牧民族灭亡了多少次,这都不妨碍我们很多人自诩为礼仪之邦,不妨碍很多人骨子里毫不掩饰的民族优越感。

梁启超发明了四大文明古国概念,李约瑟提出了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中国四大科技发明概念,这让中国人的民族优越感真正找到了理论支撑。

但是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们国家大部分人仍然不识字,文盲的比例高得吓人。而早在1900年,我们的近邻日本已经开始西化,实行小学免费义务教育,1920年日本小学入学率已达到99.3%。

不管怎样,我们都要承认,和很多国家比起来,我们的国民素质和教育水平都很难匹配上我们文明古国的内涵,在“古”这一点上我们或许不遑多让,但谈到文明,我们真的需要自惭形秽。

传统,对于个人而言,更多地体现为观念和道德习俗,个人思维和行为方式,以及对外在世界和人自身的观念。传统最典型也最为人熟知的表现形式,是对生老病死的认识和态度,婚丧嫁娶这些仪式化的表现形式,包括日常生活待人接物的礼节。

中国传统讲究孝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姑且不论孟子是在什么语境下说的这句话,也不管他老人家是不是想鼓励我们多生多育,至少在没有受过教育的普通中国人看来,要尽孝道,人首先必须生育后代,而且要生儿子。因为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不算自家人。谁见过家谱上记过女儿的名字?

既然生儿育女这么重要,首先就要找到结婚对象,完成婚姻大事。自然,这就涉及到一个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找什么样的人结婚?

有人说,没有爱情的婚姻宁肯不结,哪怕成为剩男剩女,一个人终老天年。但在恪守传统的人看来,独身主义绝对是大逆不道,是家族的耻辱。至于找什么样的人结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对方身体健康,能生儿育女,而且有能力多生,保证家族人丁兴旺,香火繁盛,便于传宗接代,繁衍后人。

否则找一个林黛玉这样弱不禁风的女子,纵是天生丽质、才华横溢,但如果身体孱弱,随便一阵风都能吹到的美女,也绝对不符合父母们眼中理想媳妇的形象。

这样看来,答案显而易见,女人对男人最大的功用就是结婚生子,繁衍后代,至于相貌如何,是否受过教育,是不是知书达理,都不重要,按照顺序,都要排在后面。古人不是早就说过“女人无才便是德”吗?知道的多了,就不容易听话,三从四德就很难保证。

更何况,中国传统社会还允许三妻四妾。有人生儿育女,提供生育服务,有人悦人眼目,提供情感抚慰。对于男人来说,满足需要,可以灵活多样,有很多种方式。

既然女人已经降格为男人的附庸,沦落为生育机器和满足男人需要的变相奴隶,成为工具人,女人出嫁,自然要待价而沽,按照自己的品相、功用收取费用。

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将彩礼视为女人的对价,或者称之为赎价。男人娶妻,甚至赎人纳妾,根据自己的财力和对方的报价,达成协议。

中国历史上的童养媳,灾荒年代父母在女儿头上插上草标,带到集市上叫卖的故事,在传统文学作品和戏曲中屡见不鲜。

彩礼,其实就是自己向他人公开标明的售价,本质上是把自己物化为商品,放弃了人之为人的尊严和价值。而婚姻,不过是提供了维护男女双方交换关系的外在形式。

如果追本溯源,考察传统,我们会发现,彩礼起源于周礼,“六礼”中的“纳征”,是男方向女方赠送聘财,象征着男方向女方家庭表达的诚意和谢意。虽然“纳征”演化为后来的彩礼,但并不能否认它初始的含义,即男方单方对女方父母的致谢。

而今,彩礼早已悖离了其起初的意义,几乎沦为买卖婚姻的报价。有人索要彩礼不仅要为自己使用,还要男方出彩礼为自己父母买房,为自己弟弟结婚买房买车,男方彻底变成了女方的提款机。

有些相亲视频,女方表现得非常直接露骨,见面首先询问男方收入多少,家里是否有钱,然后对男方说,确定关系后男方要把收入的一半交给女方。

这样的相亲,其实就是把自己当成商品,与人讨价还价,是赤裸裸的人口买卖,和菜市场的物品买卖毫无二致。被人世代歌颂的美好婚姻爱情,这里找不到半点踪影。

我这样说也许有点残忍,也显得太过无情。很多人或许会说,自己见过很多家庭都是这样组成的,但一家人其乐融融,过得并不差,并没有我说的那么冷酷无情、污秽不堪。

我出身农村,从小亲眼见过、亲耳听过很多人相亲、结婚的故事,我就我的所见所闻,表达一下我的感受与思考。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普遍贫穷,很多地方还没有完全脱离旧时人民公社的严格管控体制,还没有后来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力大解放,每个家庭都没有什么财富,虽然说不上一穷二白,个人所有的,也不过是生产队分给自己的微薄财产。

既然每家都是一样的贫穷,男孩子相亲,男孩子相互之间可以比较的,就不是财富的多少,更多的是男方家庭是否和睦,父母是否懂事明理,当然也包括男方家族是否强大,家庭是否比别人多一点积蓄。

女方之所以看重这些,是希望自己嫁给男方之后,不会有太多的经济压力,不会遇到恶劣的公公婆婆而受气,和人发生矛盾时可以有强大的家族势力撑腰,不致于因受人欺辱还要忍气吞声。

因为普遍贫穷,很多男孩子相亲时还要找别人借衣服,所以那时女方索要的彩礼很少,最多给媒人几块钱。如果男女双方相亲满意,那时通行的规矩是,男方要花费一百多块钱,去城里给女方买几身衣服,女方父母同时要陪送嫁妆,包括家具、被褥等生活用品。

当然,女方嫁到男方生活,男方有义务提供住房。所以娶亲建房,是男方天然的义务,没有哪个男方家庭会认为这是个负担。

不可否认,实行计划生育之前,人口自然出生,中国男女性别比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尤其是农村,并没有出现后来的男多女少的困境。

所以,那时的婚姻,虽然也有彩礼,但彩礼在婚姻中的作用并不明显,再加上男女比例基本相对平衡,即便是媒人介绍而成的婚姻,也许说不上多美好,大部分过的也不算差。更何况,那时的婚姻,男女双方距离都不远,基本都是在一个熟人社会,这从另一方面保证了婚姻的稳定。

后来的故事,慢慢开始变了味道。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我们国家普遍实行计划生育,一家只能生一个孩子,多生不仅要上交罚款,还可能被扒房牵牛,失去工作,殃及亲戚邻居。在只允许生一个孩子的情况下,很多人首先选择要男孩子。

毕竟中国传统观念重男轻女,男孩子承担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重任。万一怀孕查出肚子里怀的是女孩子,很多人就选择流产打掉,或者生下来送给别人。

猖獗的人贩子倒卖儿童,目标也主要是男孩子,卖给那些家里没有男孩子,有强烈传宗接代需要的家庭。

日积月累,农村人口性别比例开始失衡。计划生育三四十年下来,中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衡越来越严重。

据最新数据显示,90后男女性别比约110(以女性为100),男比女多近900万;00后男女性别比约115,男比女多超1100万。

男女性别比例失衡,进一步抬高了男性的结婚成本。以致于到了今天,农村很多大龄男青年即使已经三十多岁,早已过了结婚年龄,依旧无婚可结。

男多女少的大环境使女方成为稀缺资源。即便女方是二婚三婚,甚至身边还带着孩子,依然会有男方家庭托人急不可耐地上门提亲,而且还要奉上女方满意的彩礼,才能走到下一步谈婚论嫁的地步。

女方掌握了可以自由开价的优势地位,就省略了双方博弈讨价还价的环节,彩礼由女方说了算,也使之水涨船高。

另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WTO之后,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财富,于是欲望勃发,虚荣心急剧膨胀。

和传统观念一脉相承,很多人升官发财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翻盖家里的房子,光门耀祖,让外人看到自己的发达和富足,就像山西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的家主一样。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农村也延续了同样的做法。农村破烂的土墙房子换成了混砖瓦房,再后来又换成了二层、三层楼房。

有了钱,结婚娶妻,女方要求的,就不再停留于仅仅要男方花一百多块钱,给自己买几身衣服,而是相互攀比,要向沿海发达地区看齐,放弃实物,直接索要现金。

参照发达地区的标准,也许不可能动辄开口上百万,但彩礼很快便由几千到几万,由几万到几十万,甚至有些山东农村彩礼也能高达百万。彩礼之外,还要汽车。

很多女方结婚首选独生子,如果家里弟兄多,女方会直接拒绝,连见都不见。目前我们老家彩礼基本上二三十万,这还不包括男方要盖两层楼房,造价至少二三十万,还要买辆十多万的轿车,同时要保证男方父母健康,可以挣钱补贴小两口家用,将来可以带孙子。

此外,很多女方还要求男方在城里买套至少两居室的房子,婚前还有各种礼金,礼金的数目要凑成吉利数字,此外还有什么改口费、三金一钻或者五金一钻。订婚之前,这样七七八八,一个农村男孩结婚,家里至少要花掉上百万。

疫情期间,我老家一个女子,已经离了两次婚,生了两个孩子,别人找她提亲,她一开口就是十多万彩礼。

因为很多男性结婚困难,有人从中看到了商机,跑到云南、贵州、广西等偏远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那里,许诺给女方父母一笔彩礼,寻找愿意嫁到外面的女孩子。

因为贫困,几万块钱对当地人也是极大的诱惑。很多女方父母收到彩礼,根本没有去过男方家,在对男方几乎不了解的情况下,就把女儿嫁出去了。这里所谓的彩礼,名为彩礼,其实质就是买买婚姻的成本。

很少有人想到,当初想象中的多子多福,成了今天很多人无法承受的枷锁。

当然,彩礼的习俗,并不只是农村人的专利,受过教育的城里人也未能幸免。很多女方不仅要男方买大房子,送好车,而且要的彩礼也远比农村高得多。

为什么中国人对彩礼这么看重?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乐此不疲?

有学者提出,中国很多家庭是通过婚姻索要彩礼来实现财产的提前转移,达到向上社会流动的目的,从而导致婚姻异化为个人阶层攀升的途径和手段。

如此一来,婚姻的情感价值就不再被人重视,基本上沦落为一个形式,或者它只是为合法性关系,为生儿育女提供了外在的法律保障。

显然,这样结合的婚姻是脆弱的,一旦遇到更好的机会,可以借机实现财产提前转移的渠道,婚姻很容易就会破裂。近年包二奶、养情妇的盛行,侧面证明了很多人价值取向的变化,也让人看到了社会和人性的堕落。

有人拿圣经里亚伯拉罕的例子,借此说明彩礼的合理性,证明自古至今,无论东方西方,娶妻都要给女方彩礼。

但圣经里也明确记载了,亚伯拉罕为了给以撒娶妻,让仆人出发见到利百加之前,就准备了很多礼物。这些礼物并非利百加或者她父母索要的,而是亚伯拉罕向他们主动致谢的礼物。更何况,亚伯拉罕是个大财主,这些礼物都只是他财物中很少的一部分,这和今天我们很多人见到的情况不同。

当下司空见惯的是,女方索要的彩礼,远远超出了男方家庭财力可以承受的限度。为了结婚,很多男方家庭被迫举债,四处找亲戚邻居借款。之后再打工挣钱还债。

神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爱情和婚姻,都是神赐的美好祝福,我们要格外珍惜。

当男女双方以身相许,决定和对方缔结神圣的婚姻关系,彼此把自己的生命全然交托给对方,给予对方完全的信任和爱,还有什么比这种摆上更幸福更美好更珍贵的呢?

从这个角度看,我对中国传统的彩礼持否定态度,当下的彩礼风俗完全玷污了婚姻的神圣和纯洁,彩礼使婚姻变成了交易,沦为了一桩桩可以讨价还价的买卖。

今天,如果有女性还斤斤计较于男方彩礼的多少,把彩礼看作谈婚论嫁的基础和条件,我会劝她——你还是不要结婚算了。

所属主题
前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枕着云睡眠
枕着云睡眠
爱是恒久忍耐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