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刚把写好的日记读给我们听,大家乐了半天。让她花几分钟把这个有趣的经历写下来,也是为了让她调整一下上课的情绪。
想象一下,当凯瑟琳站在纽伯瑞奖的领奖台上,她会分享些什么?妞妞说:她可能会分享她写作这本书的最初的想法是从哪里来的。
我说,可不可以换一种说法,用作者的话来讲,是这个故事亲自找到她,而当故事完成的那一刻,仿佛这个世界欢喜多了一个人一样,故事诞生了,故事具备了生命力。
“故事牵起了我的手,”妞妞把目光所及的那一行文字读出了声音。
故事怎么可能牵起读者的手呢?
这就是隐喻。
当读者打开一本书,就是接受一份邀请。仿佛在等待着你把自己交出去,有那么一段时间,你终于发现,真的有人懂你的心思,有人写下的字句让你彻夜难眠,让你混混沌沌的生活拥有了质感、色泽和厚度。
这就是今天我们读写课邀请你们记住的两个命题:
1.故事的感召力是强大的。
2.真正好的故事是有生命的。
《仙境之桥》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最近,我在读《文学想象》时,深受作者一对概念的启发:主观体验与客观体验。
客观体验,是以一定的距离审视或以科学家式的有序思维思考问题,让我们保持冷静与理性,分析与评估事物之间的关联。了解各种观念的运作过程。把握客观体验,涉及一种推论式的推理方式,在此,人们将意义视为可被观察和分离的客体,以一种敏锐且距离化的视角审视。
主观体验,是当我们反思自己,寻求意义与理解时,通过与自身相关的新体验和观念来获得最佳的内省体验与认知。在此,我们获得一种参与者的视角,探索事物的外观、感受以及其它参与者观念与感受的关系。我们通过内化而生成意义,获得理解。主观体验是以深度生活为基础的。
当然,主观体验与客观体验不是相互对抗或矛盾的。相反,两者密切相关。主观体验更注重个体的意义与体验,客观体验更聚焦于个体以外的世界。两种体验并行,读者的体验才会更加完整和深刻。
我反复地读《仙境之桥》的序言以及作者在本书出版四十周年后的感言,跟阿甲的书评以及国内特级教师的读书会教案做了一番对比。
很明显,我们缺乏的就是这种主观的体验。以至于在读小说的时候,我们的思维依然是获取信息式的,总是试图抓住故事本身,想要读故事进行剖析,试图找出故事的微言大义。
我们需要以一定距离化的视角来认识文本、认识作者,但是假如我们想要真正的和这本书发生关系,产生一种类似于坠入爱河的经历,那么我们的主观体验就必须足够深刻。
现在,是时候让《仙境之桥》牵起你的手,令你进入一个你从未到访过的房间的时刻了。
往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