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尊严,不是独立,而是求真。)
求真,不是人的天性
1
很多人都是在自己所愿意接受的结论上去形成认知闭环。他们在认知上的所求,不是求真,而是求“所愿”。不管有些观念真不真、对不对,他们都愿意拥抱,因为对他们投其所好。由于“真”有时会违背他们的所愿,无异于会冒犯他们内心最深处的“己”,会挑衅他们对自我的主权和王权,为此,会受到他们坚决的抗拒和排斥。
他们不愿意去寻求和验证某些说法和观念的真真假假,因为害怕事实和真相会违其所愿。假如真相和真理要来挑战和否定他们的认知和表现,那么,他们宁肯否认真相和拒绝真理,也不愿意否定自己。
这种抗拒自我被否定的惯性,是培养偏见的温床,会使人心形成一个抵挡真理的坚固壁垒。人里面恒久的“错误”之心,就是这样生成的。因为人爱自己的所愿或者欲望超过爱真理,所以魔鬼可以轻易欺骗他们,谬妄可以轻易在他们心里长久扎根,以此形成一个抵挡真理的坚固营垒。
从某个角度来说,一个人寻求真理、认识真理、接受真理、顺服真理的难度,就是他甘愿自我被冒犯的难度,就是他在犯错时候能够选择自我否定的难度。
如果一个人被真理否定了,他还热爱真理,拥抱真理,而不是坚决地维护自己,那么,他就真的是有一颗饥渴慕义之心了。只是,这样的人,在哪里呢?
2
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因此,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我们周围的世界广阔无限,但都比不上最渺小的人类所具有的精神,因为精神能够认识一切事物,包括反思本身,但是物体却不能做到这一点。”
在帕斯卡尔看来,人会思想,这就使他比自然界的一切更加尊贵。思想让人拥有某种性质和程度的尊严和高贵。人的尊严不仅在于他被赋予观察和审视世界的能力,更在于他拥有自我反思的意愿和能力,不愿意出卖自己的头脑给他人,给世界,给魔鬼,给谎言,给洗脑式的灌输,给自己的欲望……
也就是说,人思想的尊严,只在于他愿意自己“思以求真”。求索并跟随真理,是一个真诚的思想者所当汲汲以求的人生目的。求真,是人性的尊严,更是人的本分。然而,堕落以后的人类几乎丧失了这样的尊严,也亏缺了这样的本分。
堕落之后的人类失去了绝对的善恶标准,思考就失去了方向和目标,失去了分辨是非的坚实据点。人一思考,思维的线头往往剪不断,理还乱。人一思考,就得去面对自己的无知和困惑,就得去面对自己的偏见和错谬,就得去面对自己的有罪和有限。
为了逃避“思而不得”的无助和无奈,为了逃避“人并不伟大和崇高,反倒因罪而卑小和污秽”的本相,人无法直面自己内心和灵魂的真实。人即便并没有完全失丧反思的能力,却并不常常具有反思的勇气。
“思以求真”已成为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人在本性上,不再是饥渴慕义的求真者。他在本性上不再是真理之友,而是真理的仇敌。面对“漫漫其修远兮”的求真之路,他便不再拥有“上下而求索”的饥渴之心。在人间何处能见到那种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热望?
人甘于不寻求不思考的怠惰和平庸,甘于不反思的麻木和愚蒙,甘于出卖自己的头脑给他人,给世界,给魔鬼,给谎言,给强者的意识形态,给自己的欲望……人甘于自己的心被谬妄之理所欺骗所辖制,而受制于汉娜·阿伦特所说的平庸之恶。
人在不思考的平庸之恶中,良知变得更加地麻木冷漠刚硬。不思考,让人在犯罪的时候,良心也感觉不到疼痛和颤抖。不思考,加重人良知的沉睡和石化状态。
“当一个人拒绝思考,他就交出了人类独有的特质,不再有能力做出道德判断。这种思考无能,让许多普通人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汉娜·阿伦特)
虽然有些人看起来也会思考,然而却不是在求真,而是在重整自己的“偏见”,是为自己的所欲去辩护。他们的所谓寻求,也如同是井底之蛙说自己想要到外面的世界看看。然而,当它漫步走向远方的时候,身上却依然背负着那一口禁锢他们视野的井。唯独井口上面的那一片天,才是他们所熟悉的世界,也是他们唯一愿意接受的“真相”。
所谓“思考”,对他们来说,也不过是在自己的头脑里去运用他们内心所深深拥抱和依靠的那一套意识形态。在这一套意识形态里,他们头脑中的任何偏见,他们身上的任何罪与恶都可以被合理性,被非罪化。他们的一切所谓思考,都只不过在为他们已经选择和固守的某种自我形态去辩护。他们所接受的一切道理,都是为他们的自我服务,为他们的所欲服务的。
“自我”为王的人性,让人丧失了直面真实和否定自我的勇气,也就丧失了真正思考和反思的意愿和能力,也因此,这就丧失了人作为思想者的本分和尊严。
3
知善恶树上的果子,并没有为人类带去真正的知识,反倒让人失丧了真正的知识。从此,不再以真理为目的,而是以满足自我为目的的思想,让人心的意念与魔鬼的谎言常常纠缠在一起,难解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