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女儿今年6岁。她几乎每天都会做一两篇篇英语的分级阅读,她特别喜欢做后面的单项选择题,每篇阅读有5题。
除了我们平时常常问的“对的”还是“错的”,她做的英语阅读几乎每一篇都会问她:
最初的时候我对这些题目并没有什么感觉,直到我发现她平时有时候也会用这样的思维模式来发表一些观点:“妈妈,这篇故事是虚构的,因为猫在生活里是不会说话的。”直到这时候我才发现,这些问问题的方式,已经改变了她的一些思辨模式。
我自己小时候就没有我女儿这么幸运了。
我的小学在一所公立重点小学读书,基础知识是蛮扎实的,但是自主思维几乎是没有的。因为整个小学阶段,老师教导我们的重点就是“听话”。
其实我也一直在教我女儿“顺服”。但是我教她的“顺服”,和小时候老师教我的“听话”是不一样的。
我教我女儿的顺服,是对权柄的尊重。顺服是说:即使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仍然愿意按照你的观点去做。这是顺服。
但是过去老师教育我说的“听话”,其实是不一样的观念。他们所谓的“听话”,是我的观点必须和他们的观点一致。如果我的观点和他们的观点不一样,那我的观点就是“错的”。因为他们的观点是“对的”,所以我就要听他们的。
换言之,他们根本不允许我存有自己的观点。
有人问我,基督徒的顺服,和“盲从”有什么分别?
我认为:
-
顺服是一种美好的品格;
-
盲从则是出于缺乏自己思辨的能力。
这两者完全不是一码事。
我知道有一些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就不教导孩子“顺服”,甚至鼓励孩子不顺服,我觉得这挺荒谬,家长自己肯定也很苦——
-
因为一个人是可以既有思辨能力,又很顺服的;
-
也可以是既没有思辨能力,也完全不顺服的。
以上,也是很多很多年后,我回头看的时候才发现的。
好在,在初中的时候我遇见了一位语文老师,她给了我很大帮助。她鼓励我们“说真话就是好文章”,她教作文也从来没套路。她给我们布置了很多“剪报”的作业,让我们在旁边写下观点:
-
为什么喜欢这篇文章,为什么不喜欢这篇文章;
-
对这篇文章有哪里赞同,有哪里不赞同的。
那时候我13岁,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报纸上的文章也是有错误的,我也是可以不赞同的。
好像从那时候开始,我开始学习对事物保持独立看法,这种思维模式改变了我。
初三的时候,有个年轻的老师来我们学校试讲语文课。有一篇课文的一句话,他问我们“是比喻还是拟人”?我认为是比喻,可他说是拟人。但是我不服气,于是举手提问,进而和他辩论。一来二去以后,这个老师说:“这位同学,我告诉你,其实教学参考书上的正确答案就是拟人。”我说:“老师,你讲得不对,这句话是什么就是什么,教学参考书上的标准答案也不一定是对的!”
这个年轻的男老师两个手插在讲台边上,安静了两秒钟以后,他竟然掉眼泪了……一滴,两滴,三滴就这样掉在讲台上。我惊得手足无措,而大家都对这个老师很同情。后来同学们都说,是因为我“为难”他,所以他才没应聘成功的。
可是我哪有为难他?我不过是不同意他的看法,我不过是提出了我的问题,我不过是说了几句实话。他大可以说:“同学,我们这个问题可以课后再讨论”。但他没有,他掉了眼泪,于是压力都掉在了我这边。
那时候我15岁,从这件事开始,渐渐也开始明白了一些道理,观点和别人不一样,可能就会要付代价。
读硕士的时候,我看台湾同学写论文,天天都要熬到半夜。交流之下,我才知道,他们真的是用很“傻”的办法在写论文。先从图书馆里里借很多很多书回来,了解其他人的观点,然后再从这些观点中,提取出他们自己的新的原创的观点。这样他们当然要熬夜啦,把那些书统统看完就很费时间,何况人家的观点还不能用,还要从中提炼他们自己的观点!
而我为什么写论文写得快呢?因为我是用“聪明”的办法在写论文。看到题目以后,我就先“想”一个独创的观点一二三,然后根据一二三我去找相关的书籍——总有人同意我的观点。我这个办法不但又快又方便,得的分数还比他们高。
我的这个“聪明”的办法,其实是在过去多年的应试教育中学会的。过去作业太多,即使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也没法细细做。何况我喜欢的东西都是美术手工,都是爹妈老师眼里认为的“不务正业”。时间长了,干脆就对任何学习的事情都没兴趣,也懒得做学术,就单单追求那个学习的成果——要不就是考证书有文凭,要不就是对工作赚钱有帮助。
但是这样的学习方法,只对考试得高分有帮助,对一个人真正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是没有帮助的。因为总是脑子一拍就想出来的事认为是自己的观点,可到底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反而分不清楚了。
最近被小张律师一条船的文章刷了屏,然后又被骂小张律师的文章刷了屏。因为我认识小张律师,很多人都来问我,他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于是我转给他们看《不要用神学来包装自己的软弱》一文。
简单来说一句话,小张律师毛病挺多,但是是真勇敢的一个人。
(有人问我毛病挺多是什么意思?我说就是字面意思。我自己也是一个有很多毛病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令我觉得惊讶的是,今天叫好的人,第二天看了另外一篇文章就会叫骂。一件事的事实如何,有很多办法可以了解,虽然现在有一面高墙,但是偶尔也可以翻墙谷歌一下啊!
建议大家谷歌的时候顺便搜一下2015年小张律师所代理的著名的案件,还可以谷歌一下什么叫做“监视居住”。作为一个刑事律师,很负责任地说一句,我国的监视居住最多半年,在没有窗户的房间里,见不到家人律师,那是合法的。
小张律师到底咋样,曾被监视居住了多久,谷歌一下,关于他的正反面意见都有,大家两面都看完,自然就可以有自己的判断。
如上,这也是为什么我不愿意让我的孩子再去接受公立教育的原因,这和要不要参加高考无关。
一个人有自己独立思考,独立求证,独立观点的能力,何其重要!
很多人觉得洗过去的脑子也可以再洗回来,其实哪有这么简单。我一直到现在,仍然还在为自己过去已经被灌输的观点作斗争:
-
和老公的相处中,我仍然是喜欢讲“对”和“错”;
-
我的为人处世常常“追求效率”从而“牺牲关系”;
-
我常常被情感左右,对很多事情莫名恐慌,根本分不清哪些是“事实”哪些其实是我自己的“观点”……
最后,这篇文章写完,我知道很多人最关心的问题不是其他,而是:“你女儿读的英语阅读到底是什么?”
这个看似寻常的思路,其实也是我们不寻常的教育所造成的,我们的教育注重应试,在这个过程里,我们自己几乎都毫不例外地刻上了深深的“功利主义”的烙印。
而我觉得我女儿特别的地方是在于,她对英语阅读有~兴~趣~(不然她如何坚持),她每天是自~己~去读一两篇(我真的每天都忙得不行,不可能陪着她读)。
但功利主义是把兴趣和自觉都抹杀了,更莫谈什么思辨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