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6月 25, 2024
spot_img

西方哲学史(三十一):启蒙运动

伏尔泰不仅从英国带回了洛克思想,而且还有牛顿的自然哲学和英国的自然神论。几乎所有受到洛克影响的人,都可以看做是启蒙者。尽管伏尔泰始终没有放弃对上帝的信仰,但他的信仰实际上是建立在不变的道德原则之上。伏尔泰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表达了洛克的精神,即英国的思想在使法国自由化和革命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英国反而没有像法国在启蒙运动短时期内达到巅峰。
十八世纪中期,德国由于受到莱布尼茨的影响,主要以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折中为主的哲学。这种哲学的任务在于破晓,即破除迷信,以理性之光照亮万物,这就是启蒙一词的来源。理性不仅被运用到历史研究当中,并且还包括语言、法律、道德、国家等,甚至还提供一种理性的神学,而且启蒙运动也很快将其理性主义的标准带到了美学、歌、雕塑、绘画等艺术领域。
在近代哲学史上,我们见证过笛卡尔的哲学如何导向客观唯心主义,我们也清晰地看到英国经验主义如何导向贝克莱的唯心主义,但如今我们将看到启蒙运动将其理性主义导向唯物主义。十八世纪晚期,唯物主义已经在法国启蒙运动的圈子内非常流行了。约翰.托兰德认为思想是大脑的功能,氧气的发现者普利斯特里认为人的心理和运动一样,拉.梅特里认为如果动物是机器,为什么人不是呢?
霍尔巴赫在其《自然体系》中把唯物主义理论发展为无所不包的形而上学体系。一切事物都被解释为物质和运动,没有灵魂,思维只是大脑的功能,也没有上帝。拥护唯物主义的还有《百科全书》的主编狄德罗和法国生物学家布丰。
启蒙运动推崇知识、科学和艺术,故不乏这些方面成就卓越的人,像数学家欧拉和拉格朗日、化学家拉瓦锡、政治学家孟德斯鸠和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等,但同时也过分的夸耀人类的成就。卢梭则唱起了反调,他认为科学和艺术是懒散的产物,更是道德败坏的根源。
卢梭认为道德和宗教不是理性思维的事物,而是自然的情感。人的价值不在于理智,而在于道德本性,这种本性本质上是由情感构成的。我们简单地可以归纳为伏尔泰通过洛克想要表达的是自由,而卢梭则是宣扬人人生来平等。《人权宣言》实际上是二者的结合:“人生来自由,始终自由,且拥有平等的权利。”
卢梭认为在知识的渴望还没有出现之前,就不应该有教育,他的这个理论对现代教育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卢梭也反对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他自己是一个自然神论者。因为对于卢梭来说,宗教也是根植于人的情感之中,而不是人的头脑当中。


所属主题
老魏讲历史
老魏讲历史
你想知道历史真相吗?你想知道历史到底是成王败寇,任人打扮的小丑,还是真实历史事件的忠实纪录吗?老魏带你轻松有趣的看历史,真正做到还原历史真相,反思历史事件,真正让你做到“读史以明志,以史为鉴”。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