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1 12 月, 2024
spot_img

最近翻阅的书籍

以下所列著作,是近来的阅读书籍。有些阅读了部分,有些只能算是翻完,但也是不错的阅读体验。


1.罗有亮《国际视野下的跨国苗族》(2024)

2.蒙昌配《中外苗族文字史比较研究》(2024)

3.石朝江《苗学通论》(2008)

4.石朝江《苗学通论续论》(2015)

5.石朝江《苗学通论再论》(2024)

6.崔华杰《从历史理解中国:<教务杂志>与中国历史研究》(2023,在阅)

7.杨鹏《<尚书>二十讲》(2023,在阅)

8.伍新福《论评与考辩——史学研究文集》(2013,在阅)

9.(美)柯文《走过两遍的路:我研究中国历史的旅程》(2022,在阅)

10.齐宏伟《启示与更新》(2016,在阅)

11.(英)马泰·坎迪亚主编《剑桥大学人类学十五讲:人类学理论的流派与风格》(2024,在阅)

12.张晓《化茧成蝶:西江苗族妇女文化记忆》(2018)

13.颜芳姿《妖怪、变婆与婚姻:中国西南的巫术指控》(2021)

14.《楚雄苗族史略》(2005)

15.《云南省J D J中国化研讨会论文集》(2017)

16.(加)查尔斯·泰勒《世俗时代》(2016,在阅)

17.贵阳市档案馆编《黔境民风》(2009,在阅)

18.王汎森《历史是扩充心量之学》(2024)

19.洪云《JDJ在近代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及影响研究》(2015)

20.卢成仁《“道中生活”——怒江傈僳人的日常生活信仰研究》(2014,在阅)


总是还没翻完一本,就因为某些因素,又拿起另外一本开始读,这大体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我觉得兴趣催促你去阅读很重要。为什么自己老是换来换去的读,就是脑子里突然产生了某个想法,然后迫切寻找答案,于是就找到相关书籍,想要看看有没有什么“解救之法”。当然,这种阅读旨趣会让你产生很多没有读完的“半成品”。我觉得,问题都会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慢慢显现出来,这从我个人的阅读中就有很深的体验。


我读毛升的《历史不止一种写法》里关于柯文的学术论评,就突然很想阅读柯文的《走过两遍的路》,于是就顺手拿起这本书就读。因为毛升提到柯文的史观从“冲击-反应模式”,到“中国中心观”,后又有所改变,再到“人类中心观”。他的研究历程是在不断地“自我调整”的。此前比较熟悉柯文的“中国中心观”,但对其晚年的“人类中心观”不甚了解。为了寻求答案,于是开始阅读《走过两遍的路》。


读石朝江的《苗学通论再论》。这是刚出版不久的一本大部头的著作,是继作者的《苗学通论》和《苗学通论续论》之后的第三本著作。狠一下心,花了点钱买了一本来读。不过我阅读的顺序是《苗学通论续论》、《苗学通论再论》、《苗学通论》,先读第二本,读第三本,再读第一本。2024年出版的《苗学通论再论》整体怎样,我觉得,把前面的两本的也读了对比一下,就更加清晰了。为了和石朝江对于苗族研究的学术观点作对比,我又读了伍新福的著作。伍新福对苗族的一些历史的看法,更加的厚实且稳重。


对《楚雄苗族史略》的阅读,是基于想要看看编者是怎么把现今的“阿卯”(大花苗)和先秦时期的“髳”或“髦”挂钩起来的。老实说,清末乃至民国时期,就有部分的学者认为当时的“苗人”的祖先要追溯到殷商时期的“髳”或“髦”。究竟“阿卯”和“髳”或“髦”有何关系呢?至少在《楚雄苗族史略》的论述里面,我看到的只是自说自话,乃至存在前后矛盾、牵强附会的说法,并没有更加令人信服的考证。


一些人总是会拿某某大师说过什么什么的来当做证据。我并不轻易反对有些著名学者的某些观点,但至少我们应该也要看到其他学者的观点,不能只拿一个人的观点就来当做是对的。在更为谨慎的对比和考证之后提出自己的看法,更为妥当。读伍新福的论文,大体就是这种感觉:有多少分证据,就说多少分话。

所属主题
柏苗 顽石与窄门
柏苗 顽石与窄门
一個阿卯。我愛我的家人、家鄉以及朋友們。喜歡沉默,不善言辭。只喜歡寫寫文章,雖然寫的很爛。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