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5 12 月, 2024
spot_img

跟朱莉学思考 |《教出会思考的孩子》共读计划 WEEK-4

跟朱莉学思考 |《教出会思考的孩子》共读计划 WEEK-4

在准备这一章的学习分享时,我一直尝试跟上朱莉的写作思路梳理整本书的“情节”脉络。”所有的写作,都是叙事,都是在讲故事”——这是新罕布什尔大学英文系教授,托马斯.纽柯克四十多年从教的信念,也是我对写作的信念。他通过取自《纽约时报》、医学文献、非小说类绘本的例子进行的研究表明,不管什么话题,什么学科,以传递信息为目的的写作,不仅是关于事实、标签和数字的,而且是“科学研究的过程、科学研究的精神,心里那份痒痒的、执着的爱,以及科学本身的美感。

帕克.帕尔默说,在一切学科的核心,都有伟大事物的存在。朱莉也说,任何研究领域的精髓部分都是令人兴奋、引人入胜的。

朱莉在本书中所讨论的主题是批判性思维,但她没有那么学术,她一直关心的是如何养育出“会思考的孩子”。这种优先关心人而非事的立场让我感到很是亲近。在主内教育领域不辞辛劳耕耘,为c教育打下坚实的世界观基础的jack老师,有一句名言:没有所谓的基督教教育,只有合神心意的基督教教育者。联系本书的前言中顾远老师讲的,为什么朱莉的书会给人柔软的印象?我想这背后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她关心的是人,其次才是这门学科或者是思维技艺的探讨。

本书的第一部分主要批判性思维的视角思考你的孩子是谁。第二部分,作者花了四章的篇幅,逐次探讨了阅读、经验和相遇,这三种环环相扣的工具在训练孩子思考上面的重点。朱莉认为,经验在批判性思维旅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第二阶段,因此是至关重要的阶段。

为什么经验如此重要?难道思考不首先是关乎头脑的事情吗?但是,细细想来,加入我们认为思考是一门技艺,或曰是一门可以学习的艺术,那就必须要牵涉到头脑之外的其他人类感官的参与。我们的人论决定了我们如何理解思考在整个人生命中的位置。

既然思考是一门技艺,那么任何技艺若要熟练掌握,就必须依靠练习,这是颠扑不破的道理,保罗说,操练身体,益处还少,惟独敬虔,凡事都有益处,因有今生和来生的应许。敬虔的生命离不开健全的思考,健全的思考离不开健全的经验和感知。思考和生活读书和经验,原本就是不可以分割的事物。

跟朱莉学思考 |《教出会思考的孩子》共读计划 WEEK-4

在《白鸟之歌》中,20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演奏家巴勃罗.卡萨尔斯开篇即说:过去这八十年来,我都以同样的方式开启每一天。这不是一种机械性的例行公事,而是我每日生活不可或缺之物。我走到钢琴前,弹两段巴赫的前奏曲和赋格曲。我无法想象以别种方式来开启每一天。这就像是对这间屋子的一种祝福祷告。但对我来说,这并非此事的唯一意义。这是对世界的重新发现,作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我很高兴。这让我意识到生命的奇迹,感觉到生而为人这种不可思议的奇妙。这音乐对我来说绝非一成不变,从来不是。每一天它都是一种新的东西,奇异而令人难以置信。这就是巴赫,一如大自然是个奇迹!

在这一生中,我想我没有一天不是怀着新鲜的惊奇,来注视大自然的奇迹。这奇迹无处不在,也许只是山坡上一道光影,或是沾着露水、闪闪发亮的蛛网,或是洒在树叶上的阳光。我一直特别喜欢大海,只要可能,我就住在海边,一如过去这十二年来在波多黎各。每天早晨开始工作之前沿着海岸散步,这早已成了我的习惯。没错,我的散步时间要比以前短,但大海的奇妙丝毫不减。大海是多么神秘,又多么美丽!有那么多无穷的变化!大海从不相同,从不,从这一瞬间到下一瞬间就不相同,永远在变化中,一再更新,成为某种不同的东西。

我十一岁起就意识到自己是个艺术家。我不觉得这一事实,对我有什么特别的成就。我生来具有一种能力,心中有音乐,如此而已。我本身,没有什么特别的功劳。我们用上帝赋予我们的才华所做的事才是我们唯一能主张的功劳。这就是为什么我常敦促年轻音乐家:“不要因为你刚好有才华而感到虚荣。那不能归功于你,不是你的成就。重要的是你用你的才华做了什么。你必须珍惜这份礼物,不要贬低或浪费你的天赋。要努力,用不断努力来滋养它”。当然,最该被珍惜的礼物是生命本身。一个人的工作应该是对生命的礼赞。

——巴勃罗.卡萨尔斯《白鸟之歌》

作者问,为什么说仅仅读书是不够的?为什么读书有的时候反而会妨碍学业?那是因为头脑上的“懂”,并不是真的懂,如果不多所读内容加以分辨,就会自然顺着文字或一颗没有多少经验可循的心而堕入更大的无知和黑暗当中。

真知识一定是鲜活的,一定会打破客观主义的认识论,因此,阅读和经验最终都是在认知的双方的相遇中完成的。马丁布伯说,真实的人生在于相遇。信仰是要建立我和你的关系。信仰不是有待人去论证、把握的命题,信仰是位格的互动,必须要“亲自尝尝主恩的滋味”。改教家路德说:“我没有马上就学习神学,但是我不得不更深地寻求它。在那里,我的焦虑攫住了我……并非理解、读书或者推理造就了神学家,而是生存,甚至是死亡和咒诅造就了神学家。”(《改教家的神学思想》,第47页)

我们生来都是“近视眼”,戴着有色的“滤镜”看世界,我们会对所读的内容和信息,进行先入为主的判断。骄傲、无知、或者媒体的欺骗,都会对我们的理解造成巨大的负担。更有甚者,知而不行,只听道,而不行道。这样的知识是无益的。

在《未来在等待的教育》中有一段故事,我至今难忘:有几位弟兄……去见菲利克斯神父,求他好歹对他们说一个字也好。但老人家始终不开口。众人求了又求,求了很久,菲利克斯神父才开口说:你们要听我说一个字?众人回答 :是的,神父。老人家便跟他们说:如今已经不再有话可说了。以前也有弟兄向老人家请教,由于那些弟兄会按照老人家所说的去行,所以,神会告诉老人家该说什么话 。但现在,弟兄去请教,却又不照着指教去做,所以,神把话语的恩赐从老人家身上拿走了,老人家再也找不到话可说,因爲再也没人会照老人家说的话去做。”听到这里,那些弟兄喟然长叹,说:“神父,请为我们祷告。”

跟朱莉学思考 |《教出会思考的孩子》共读计划 WEEK-4

作者把经验分成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和想象力。这样划分的好处是,帮助我们搞清楚批判性思维是如何与我们个人之间发生联系的。离开阅读,离开经验,无顾想象力的作用,我们的任何思考就会变成无源之水。

直接接经验是通向批判性思维的捷径。因为直接经验会帮助孩子深入理解所学内容,其次,直接经验能够训练孩子专注力;直接经验如何获得呢?作者强调需要大量的练习,这符合所有艺术的一般规律,当然,这种刻意练习不是盲目的重复,而是有目的的根据孩子的特性和学习的内容进行的有效安排。

人的经验毕竟是有限的,没有可能,更没有必要在孩子认识所学内容上全部都要获取直接经验。这个时候就需要间接经验来协助。我们可以通过接触专业人士的方式,例如带领孩子走进手工艺品工作坊,或者带孩子参加场音乐会,工匠们追求卓越,艺术家追求精益求精,都可以成为增加孩子们间接经历的机会。此外,阅读、在家里做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也是不错的选择。

最后,除了直接和间接经验外,想象力如何在拓展孩子们思维视野中扮演重要角色呢?孩子天生都是人,是演员,具有与生俱来的模仿能力和表演能力,这些都可以在孩子们自发的游戏和戏剧表演中产生出人意外的效果。

通过戏剧表演,孩子们可以暂时进入到另外一个人的生命体验中,去体会那个人的喜乐和悲哀,他在阅读中所体验的,完全可以身体力行表现出来,甚至可以结合参观历史古迹、遗址、博物馆的方式展开想象。

总之,学习必须以道成肉身的方式才能深化,成为孩子生命深处的宝藏。信仰不但是知识,更是热情,也是经历。一个人对主的认识不会超越他对主恩典慈爱的经历。那是一种淹没灵魂的喜乐,是荡涤一切世俗忧愁的天国江河。我们透过信心人物的生命,最先感触到的,难道不是他们生命中所散发出来那种因为和主相遇而出的光芒吗?

跟朱莉学思考 |《教出会思考的孩子》共读计划 WEEK-4

行走养育 |一起户外,齐来认识万物有灵且美!

每日生活礼赞 | 雨夜,提灯走进洒满蛙声的小河

所属主题
Wayfaring, 徒步客
Wayfaring, 徒步客
实践真教育,探索新道路!公号名: Walking Education 行走教育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

不再只为自己而活

打开心灵的眼睛

信心是一道绳

人生总有原因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