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说慎独,也就是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谨慎自己的行为。在影视作品里常看到书房里挂着慎独,慎独是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虚伪,比如法利赛人,在人前和人后就是两幅面孔,所以良人责备他们是假冒伪善。
但是我最近思考这两个字,又觉得慎独是应该的,但不够完全,独就是一个人,与之对应的是什么呢?是众,所以今天我也要提出两个字:慎众。某些时候我觉得慎众更为重要,在今天这个时代里,人常常身不由己,像秋天的落叶被雨水冲刷。
当人融合在大众之中,个体总觉得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其实在不知不觉间就被影响。我常常想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比如二战时期的德国,为何如此多的人像机器一样臣服希特勒,原因就在于没有慎众。
有本书叫做乌合之众,我读了一些,作者勒庞的主要观点就是:
推理、逻辑和智力在人类头脑中作用有限,而群体中的个体在特定情境下会失去自觉个性,形成集体心理,受心理统一律支配。这种无意识特质使得群体容易受到暗示、轻信,情感简单化、偏狭、专横和保守。
今天我们的肉体局限在特定的土地之上,在这里,有引以为傲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其实在我看来,这也是良人所赐,因为他是历史的主人。但在这种优越中,会有狭隘的民族主义,狂热感情,我们总是被代表,被发言,被裹挟!
所以有时我也就理解了,为何向别人讲大好消息是如此的难,很多人甚至都没有用心去倾听一下我们宣讲的内容,更定性我们所选择的缺乏理性和科学,而没有用心去思想这条道路是如此的清晰。
因为他们在群体中所领受的暗示,轻信,以及一些谣言,或者片面的信息。导致他们的心作出了这样的反应。
所以书上有人说拿撒勒还有什么好的吗?说这话的人没有亲自的去感受,而是直接武断的定性,时至今日在我们内部就没有吗?当然是有的,比如某某地方是怎样怎样的,这种论调加剧了弟兄姊妹之间的裂痕,以至于这裂痕越来越大!
所以那女人说我们的祖宗说要在这个山上,你们倒说在那个城市里!良人却说不在这个山,也不在那个城,而是要用心灵和诚实,妇人是随从大众,而良人却要她在这件事上随从自己的心!你自己要带着心灵和诚实的心即可!准确说良人的吩咐又岂不是面对今天的我们呢?
我们会看到书中记载了很多随从大众的痕迹,比如我下海打鱼去,其余的人说我们和你同去,但是也记载了慎众的见证,比如惟独我的仆人迦勒,因他另有一个心志,专一跟从我,这就是慎众。
所以众人就是对的吗?不然,良人的书里要求我们不要随从这个世界,总要心意更新而变化,也说那时你们行事为人,随从今世的风俗。
试问自己,我们在没有认识良人之前,我们对自己人生之路的选择,甚至购物,都会受到众人的影响。
所以我也就理解了为何世界会憎恨我们,因为我们在真理上是分别出来的,并没有选择众人的选择。在很多观念上我们都是与众不同的,在对待日光之下的生活,在对待生死之事,在对待将来的永恒之事,我们都有截然不同的追求。
慎独,与慎众看似是反义词,但是在我看来是密不可分的,就像硬币的两个面,就像剪刀的两片,又像人的两只脚。
仅仅慎独是针对个人的内室生活,慎众有助于我们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保持个人的纯洁,也能够在群体中作出应有的果效。
案头的灯不能离开家而存在,离开了就显不出它的功用,它既要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就是要慎独,要融入家庭,与其他家具和睦相处,当它放在案子上,光也就显得越发有用,案子也成了它存在的支撑。
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某方面就类似于案子的作用,善用万物而不被万物而影响,是你我需要领会的。
山上的城,是山上的,不是空中楼阁,不是与世界分别,只是这城是不能隐藏的,如果我们仅仅注重自己的生命,注重自己的慎独,沉醉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与众无益!
同时,如果能在进入大众之时,又慎众,就像我们的良人,他虽然来到了这个世界,在世界中奔波,却不被世界缠累。他常常退到旷野里独自与父亲亲密,又有力量进入各色杂等人群中,显出他的光辉!
盼望我们今天可以在慎独的同时,又认识到慎众,缺一不可,独木不成林,三五之人又成了团伙。自己有局限狭隘,团伙就有盲目性,总要从良人身上学习内室的生活,又要过好团契的生活,在今天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