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1 11 月, 2024
spot_img

每个人都应该了解一下维生素D、维生素C和维生素B2

维生素又称维他命,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通过外界获得,尽管它不像蛋白、糖和脂肪等可以为身体提供能量,但却也是人体不能缺乏的东西,摄入量太低或缺乏就会导致各种疾病。
维生素有两大类:一类是脂溶性,包括维生素A、D、E和K,只在脂肪或油中溶解,以便吸收到体内,不能通过尿液排出,如果摄入过多会在体内积累;另一类是水溶性,包括维生素B族(B1、B2、B3、B5、B6、B7、B9、B12)和维生素C,它们在体内停留2-4小时,未被利用的剩余部分会通过肾脏随尿液排出,因此在体内积累的机会较少,副作用较小。
一般来说,人们容易缺乏维生素D,尤其是小孩子,维生素D有助于钙吸收,缺乏维生素D最常见的疾病就是牙齿类疾病。但因为维生素D属于脂溶性,因此最好吃一个月停一个月,而且补充维生素D的时候最好多晒太阳。民间认为晒太阳补钙,实际上晒太阳也是帮助钙吸收。
其次,人们还容易缺乏维生素C,素菜和水果都含有维生素C,一个人不喜欢吃蔬菜和水果,就容易缺乏维生素C,缺乏维生素C时会引起牙龈出血、贫血、伤口难以愈合等。大航海时期,每艘出海的船都必须携带葡萄酒,就是因为在海上没有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人们容易患坏血病,而葡萄酒里面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
在预防感冒方面,维生素C虽然还有医学生的争论,但就治疗感冒方面,大量的摄入维生素C却具有抗微生物剂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在癌症、心脑血管、脑功能方面等,大多数科学家都倾向维生素C有帮助,甚至有治疗的功效。缺乏维生素C还会导致抑郁和焦虑。
在我们熟悉的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并不是猕猴桃,而是枣,还有一个我们不太熟悉的水果沙棘,它的维生素C含量在我们熟悉的水果中排名第一,每100克含量高达700毫克。
我的家乡山上有很大一片沙棘,它是在冬天成熟的野生果实,非常的酸,冬天人们感冒咳嗽的时候经常吃,效果非常好,尤其对气管炎疾病有很好的缓解甚至是资料效果。我的外祖母冬天基本上就是靠吃沙棘来缓解气管炎的,当时并不知道原理。
蔬菜含维生素C最多的是西蓝花,每100克含量为90毫克;枸杞和荔枝的含量70毫克;橙子和柠檬50毫克;菠菜也能达到50毫克;葡萄、西瓜、菠萝、杏和李含量10毫克;梨苹果桃的含量5毫克左右;最后看一下所谓的维生素C之王猕猴桃含量62毫克。
维生素C也可以从动物身上获得,羊肝含量36毫克,牛肝含量31毫克,但这是在不做任何烹饪的时候含量,一旦烹饪后就会大打折扣,这一点反而能理解游牧民族为什么有时候要生吃肉类。日本人喜欢生吃鱼片,就是因为这可以直接补充维生素C,鸡蛋中不含有维生素,奶类含量在5毫克左右。
维生素C摄入过量会有不良反应,一次性超过2000毫克,有时候可能需要3000毫克的时候,尤其是空腹服用,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注意仅仅是可能,因人而异。再加大剂量服用可能会导致的其他症状包括恶心、腹部绞痛和腹泻,这些作用归因于未吸收的维生素C通过肠道的渗透作用而产生。从理论上讲,高剂量的维生素C摄取也可能导致铁的过度吸收,主流医学界认为大量摄入维生素C会增加肾结石的风险。以我们目前每天的摄入量,基本上不存在大量摄入,而是缺乏占大多数。
最后,我谈一下维生素家族里面的B2,它又被称为核黄素,或维生素G。我们很奇怪维生素从ABCDE,怎么一下子就传到维生素K呢?实际上,很多维生素B族从前就是FGHIJ。
我非常熟悉B2,口腔溃疡几乎是家常便饭,早就听说B2对治疗溃疡有很好的疗效,但在使用的过程中有觉得疗效微乎其微。现在终于明白怎么一回事,摄入量太少,市面上的维生素B2每粒的含量是5毫克。如果治疗口腔溃疡,5毫克真的是杯水车薪,就是一瓶的量500毫克,也仅仅只是一天的摄入量。根据我的经验,每天摄入400毫克,也需要5-7天。因此,这种普通瓶装的维生素B2就排不上用场了。它只能应付还没有溃疡的摄入,一旦溃疡必须加大剂量。
维生素B2很厉害,它对任何溃疡都有疗效,包括我们熟悉的胃溃疡。溃疡是以上也是一种炎症,因此维生素B2具有消炎的作用,这一点基本上可以肯定。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过量摄入维生素B2有毒,但人摄入维生素B2越多,吸收率就会变少,所以不一定越多越好,摄入多余的维生素B2都会随尿液排出体外,使尿液变成亮黄色。在医学上维生素B2经常用来治疗偏头痛,受试者连续3–12个月都口服400毫克的核维生素B2,会产生的副作用有腹痛及腹泻
现在,人们最容易感冒,尤其小孩子,建议生病期间维生素D每天1200-2800;维生素C每天500-800,分开两次或三次吃因人而异;维生素B2每天400。


所属主题
大圐圙 人文圐圙
大圐圙 人文圐圙
你想知道历史真相吗?你想知道历史到底是成王败寇,任人打扮的小丑,还是真实历史事件的忠实纪录吗?老魏带你轻松有趣的看历史,真正做到还原历史真相,反思历史事件,真正让你做到“读史以明志,以史为鉴”。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