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2 12 月, 2024
spot_img

冉云飞:中国教育沉思录(一百则)

冉云飞:中国教育沉思录(一百则)


01

中国教育最显著的恶果是什么?


1:很多父母相当纠结于孩子教育,但我认为津巴多下面这段话能部分解决问题:“如果你希望控制、改变人的行为,你给予的强迫越多,效果越明显。可是如果你最终目标是让人真正接受或认同你想他做出的行为,采用诱惑或强迫越少,效果越好。对方越是无压力地做出选择,越会说服自己来认同你。”


2:经常有人抱怨我是爱孩子的,可是他为什么不领情呢?我觉得除了爱的不得体强加和愿望转嫁外,记住著名心理学家弗罗姆怎么说,或许不无裨益:“最困难的一种爱,就是对我们自己孩子的爱,因为整个目的就是爱他们,以便他们可以离开我们,接管他们自己的生活,自由地选择他们的想法和行动。”


3:逻辑学家派顿说大多数人不知道如何思考,知道如何思考的人却往往不思考,更重要的是因思考而遭受羞辱迫害,比如苏格拉底、伽利略等,因而人们认为思考是危险的。“是的,思考可能是危险的——对思考的人来说是如此,对被思考的人、组织、机构、观念来说也是如此。”最后一句是我们的力量。


4:黄宗江老爷子牛逼,他回忆燕京读书:我的书读得不错,还得过奖学金。但是我并不是读书为主,我是演剧为主;说演剧为主也不确切,我实在是以恋爱为主,以失恋为主。当时我身边的同学,有地下党员,也有国民党抗日锄奸团分子。左的右的都有,但是像我这样的恋爱分子却不多,这让我感到惭愧。


5:中国教育有很多不堪的地方,但最直观的坏处是把不少人都弄得厌学,完全没有自我教育和学习能力,不读书不思考不进行知识更新。就是到了互联网上,也不是冲着优质资源去加以选择,从而改变自己的认知方式。不少人被学校教育的谎言所捆绑,终身不能走出囚笼,并为歌颂囚笼的美好而竭尽全力。


6:我从未见过比罗素更推崇思想的人:“人类对思想的畏惧远超过世上其他事物——不仅超过毁灭,甚至超过死亡。…思想无情地对待特权、既有体制与安逸习惯;…思想往地狱深处窥视,面无惧色;思想看见人类这种微不足道的生物被深不可测的沉默重重包裹,但它仍傲视一切,宛如宇宙主宰般屹立不摇。”


7:叶开兄说教材不少是教科所随便找几人编甚至发包给书老板,然后从中牟利,我的了解完全可以印证。四九年后的教材编写是精神和经济垄断,精神垄断盛产垃圾和狼奶,经济垄断则成为教育社的肥肉。四九年前是众多出版社和教材编辑名家竞争,现在是阿猫阿狗只有要有权就来胡编分肥。


8:教育部紧急通报3起同日发生致16名学生溺亡事故留守儿童问题固是导致此次惨案的问题之一,但更重要的是漠视生命,缺乏安全教育(对比西方学校看看)和到位的措施。最重要的是变态的见义勇为和学英雄之类的灌输与号召,使他们不知迅速通知成人来乃救助之首务。


9:友人之子习数学,爱深似情种,然不幸步入“爱上一个不爱自己的人,犹如爬向一堵倒向自己的墙”之困境,对方则另有所属。无有改章,遂有轻身之念。向我求教,欲觅解药。不才岂是解人,遂赠数学名联一副“恋爱成三角,人生值几何”予之。竟存活一命,岂不快哉!


10:中国教育显而易见的恶果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就是从此厌学,终身丧失了好奇性、求知欲、探索精神。中国虽然只有半残废网络,但获得资讯的途径和可供学习的地方,已远非以前可比。但你问一问凡是被屏蔽的信息,有多少大学生是知道的?他们又为什么不知道?没有知识更新能力,其后果不难想见。


11:历史学者李洪山谈留美经历:“因为大多生长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特殊时代,尽管大家对以阶级划线、残酷打压异见的传统做法都深恶痛绝,但并不完全懂得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平等待人,或与意见相左的人和平相处。”三十年过去了,敌对意识浓厚,网络上和日常生活里依旧充满你死我活的火药味。


12:有些人为何做合格公民比较难?除愚民教育使得他的求知欲、好奇心、探索精神丧失殆尽外,就是对自己子女的责任也非常稀有,全盘托付给以愚民为己任的学校。一个对子女不愿尽责和付出爱心的人,往往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如此可掩盖自己的无能与懒堕,有多少人可以无愧父母之名?


13:梁启超先生的家庭教育在民国诸大家里卓越无匹:“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原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仅有个零了。我认为: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捱过几十年,那生命便成沙漠,要来何用?”


14:最近被疯转的法国高考哲学题,以及民国时期的许多高考题,基本上没有变态的客观题,全是可以主观发挥的。民国教材多样,学校自行招考,用何种教材的人均能参考甚至能同时考上几所大学。注重唯一答案,是中国教育的毒瘤,是灌输和专制教育的必然结果,人世多少问题有唯一答案?


15:梁启超与胡适二先生有很多不同,但他们都乐观豁达,认识到人性的幽暗依旧乐于相信人性之美,且有宽容有趣的一面。梁说“天地一日没有息,我相信我们没有绝对成功的一日。我们能工作一部分,就有一部分的成绩,最怕是不做”。我在想乐观且深知人是有局限之动物的人,是否更喜欢做寸进努力呢?


16:中国教育之颠倒相当惊人,对孩子残酷要求,中小学教育皆如是;成人却当作孩子来对待,大学教育之颓堕无不如是。对十八岁以上的年轻人,不对其进行责任伦理、清明理性的教育,一些社会上的成人还喜欢以孩子来为其推卸责任,装大度的无辜体谅语泛滥,是很多成年人都是类人孩的原因。


17:我研究四九后的语文教材,最大的问题在于无穷无尽地灌输仇恨。仇恨是一种同归于尽的力量,这一点也许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昂山素季说,我会愤怒,但不会仇恨。愤怒是一种短暂的情绪表达,而仇恨则深植内心,正所谓仇恨要发芽。我们要花很多代人才能恢复正常的情绪状态,而不被仇恨所束缚。


18:对百年来语文教材稍作数据统计,四九年前主要是民族主义,而四九年后则倾向阶级仇恨和党化教育。单举杜甫为例,国共两党都曾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而共党则多尊“三吏三别”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但二者都很少选《春日忆李白》、《赠卫八处士》、《月夜》等,有些人终生不了解另一个杜甫。


19:拙著《像唐一样生活》:知苦难生活而不知有人生趣味,其心也冷,其志也卑,其量也褊,其趣也无,真情也枯,其生也苦。如斯而学者,心生痛恨而未知悲悯,常怀敌意而少爱仁之心,多非难而不审宽容,知挫中激勇,而不知缓中求晋,多暴戾之气少放达胸襟。纵观当今习文断句者,如斯毛病蜂聚,多如过江之鲫。


20:与流沙河先生聊我编古诗文教材的原则,一是爱生活与美,二是有情趣,三是平等与宽容,四是做人有底线,五是有清明的理性和不被误导的理智。我曾拿要教的、道光间湖南拔贡邓瑶之《与崇海秋大令书》一文给他看,他称善。教材《古诗文初步》正在编纂中。


冉云飞:中国教育沉思录(一百则)


21:国人心态衰老得非常快,正如我言“三十岁说自己老了,四十岁就可以抬出去埋了,那种被深深欺负的沦陷感和不曾反抗过的沧桑感”,写在很多国人脸上。每代人都不尽力,把不自由的生活不负责任地传递给下一代,为脱己责,却说就看你们年轻一代了。须知生命一日不息,责任一日在身,才能终得自由。


22:人的天性总是喜欢表扬者和同道人,但真正有质量的反对者也应是你智慧的恩人,脑力激荡、思维的乐趣便由此而来。没有反对者的训练,没有不同声音的表达,其实对双方都是一种致命的伤害。要知道有人反对,是人世间再正常不过的事,你不要想做出任何事说出任何话来,便没有人反对。


23:中国高校一些师生,不懂BBS、博客、微博、推特、G+却还在当下研究新闻传播者大有人在。很多人把上网当成浪费时间,甚至研究社会学、新闻学、传播学、政治学的学者,都以为上微博等是浪费时间,但他们在著作里常会扯些与互联网风马牛的观点,以示对此知情,此为知识上的不诚实。


24:对很多人赞赏探险家、传教士李文斯顿的勇敢,他回应道:“掌声会宠坏一个人,使他在意别人的夸赞。我心中也经常有控告的声音:‘你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表现你自己。’我把众人对我的赞美,放在上帝的手中。因为赞美在自己心中太久,会发臭。”最后一句特别亮。


25:每代人都不尽己责,在下一代终胜上一代的庸俗进化论里,获得苟且无聊的安慰,社会自然不可能有良性改进。“近来时事轻先辈”固然不高明,但“好染髭须事后生”亦非理智。上了年岁的成人(包括父母)世故刁滑,势利自保,以至阻滞了年轻人求真向上、对信息自由的热望,社会以此恶性循环。


26:年少时对于势利冷漠、世故圆滑总是看不起,当自己成人并有小孩后,有许多人会以过来人的姿态把自己年少时看不起的这些理念,作为适者生存的金科玉律交给自己的子女,并以此自鸣得意,好像人生的目标就是为了将自己修炼成“自己曾经最看不起的那种人”。


27:杜甫老师被同鞋们恶搞,除了好玩,还有得一说。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写作文,三怕文言文”,非常直观地体现出中国教材编写者无能。鲁迅文章和杜甫诗作都应该选入中学课本,但别选仇恨和侮骂的诗文上了瘾。选迅翁有爱的文章和老杜《赠卫八处士》、《春日忆李白》不是更好吗?


28:为《人物》杂志写过纪念王小波逝世15周年的文章《一人个要配得上自己所受的苦难》:如果我们在必将开往墓地的列车上能够对自己的子女说我并不想把不自由的生活不负责任地传递给你们,我为自由与有趣的生活努力过,现在该你们了。那么我们的墓志铭也许可以共有:一个人要配得上自己所受的苦难。


29:教小女及朋友们几个孩子几年了,他们的语感、节奏、韵律、神采及对古文的理解明显进步,这令我非常开心。一直想编一本传诸久远的《古文初步》或者叫《那些感动我们的怎能忘怀》,其选择是充满爱与美、生活情趣、有做人底线(不选道德高标)、热爱生命,剔除传统里等级观念等窒息人性的部分。


30:中国教育的毛病之多,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教材内容选择,不是培养独立人格、生活情趣、基本人性关怀、提高审美能力,而是用无尽的道德要求来约束,让一个人当完人。像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却被赞美,倡导大公无私,如此违背人性的洗脑教育充溢从小到大的每一册教材。


31:语文教材弊病很多,举其大端:撒谎杜撰、反人性的道德说教泛滥、仇恨意识强烈,选文单一(愁苦的杜甫、激愤的鲁迅等)。更要命的是,很多人包括不少老师开口闭口“解放战争”、“三年自然灾害”、“抗美援朝”,这就是愚民教育深不见底的下意识效果,人们受此毒害大伤自己权利而不自知。


32:变态成功学在吾国之泛滥,非独贪腐和学历造假之官员为然,如环球一样混淆是非的宣宣亦然,整个社会价值观唯权力和物质是尚,故各种远超人们想像的怪现状层出不穷。像爱默生如下的“成功观”自被视为天方夜谭:“能欣赏美/能发现别人身上的好处/能把自己奉献出来/这就算成功了”。


33:遍读诸多华文语文教材,无有如大陆四九年后遍选仇恨文章来教子弟者。争论迅翁文章可否入选绝对是伪问题,关键在于选什么。像《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之类切不可在认知不成熟,心智待健全时作为教材来灌输,除非有相当的祛魅及爱之教育,否则终身不知宽容理性为何物。


34:民国知识分子基本上复合型(专业+公共)知识分子,很少有不批评社会问题的。一般人只知徐志摩、梁实秋是作家,但他们的政论水平不低。更有自然科学家如丁文江等既在本专业有不错的成就,亦对社会不公时常发言。哪像今天既不专业又不公共的知识分子毫无担当、全面生产垃圾。


35:课众子讲郑燮和陶潜如何对待仆人而及情商,我谓情商有三: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国人讲得太多而流于油滑,世故势利,其实平等待人,不卑不亢最为切要;复次人与自己的关系最被忽略,如持之以恒谁都知道,但能行者甚少,以至荒废人生者甚夥;最后是人与宇宙之关系,小到对待花草,大到看待万物。


36:我理性探讨百年来为何国共两党选林觉民《与妻书》背后教育哲学的深层原因,但有些人颇受官式大词的蒙蔽,只知泛滥情绪。官式大词亦即波普尔意义上的大词,就是为无理性的情绪化之人预备的。空洞大词和无逻辑形容词从中学生作文开始,就泛滥在我们的写作中,包括许多“名人”的文字无不如此。


37:与女儿探讨未来,她答想当厨师。我说只要你幸福,我和妈都支持。我问她为何要当厨师,她说妈做的菜不好吃。我说你这可能是青春期的叛逆想法,其热度短暂。她还说澳洲有安东尼一枚,为厨师且与人做绘本写作,生活有趣。我说这个比较容易坚持,但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尝试和好奇心,而非马上为人生做了断。


38:中国教育的糟糕和学校教育的不堪,是众所周知的事,对照俄罗斯著名导演塔尔科夫斯下面一段话,有多少父母敢说自己起到了良好的榜样作用呢?“我们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但也取决于他们。他们的心中,一定要有争自由的热诚。这又得看我们的。生而受奴役的人,本性难移”。


39:独立思考是一种难得的能力,这种能力在我们这样的教育体制下严重缺乏,包括不少高学历人士。一来不少人信息接受能力和渠道有限,二来知识结构的均衡度不够。对某事议论是一种权利,但下结论一定要有相当之证据,并有谨慎和理性的态度。我遵循胡适先生的话:对人疑处不疑,做学问不疑处有疑。


40:培根虽有了不起的成就,但他的为人亦有不少可訾议之处。不过他下面这段话,时刻提醒着我且乐于长期付诸实践:“我有一种探索的激情,我也有一种不草率下判断、不随便赞同、喜欢沉思、乐于改正成见的才能和用一丝不苟的努力改正自己思想的才能。”


冉云飞:中国教育沉思录(一百则)


02

父母皆祸害?


41:教育是个全方位的慢艺术。全方位是指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诸方面综合发酵的结果。慢是要尊重孩子的自我生长。很多动物一出生就得自己去找吃的,到充满竞争的世界上去搏击,但人在成长方面花的精力特别多。你得想想为什么孩子不是一出生就六岁,直接上学,这里面的奥妙有多少父母想过?


42:学校教育在现代工业与信息化的情形下,追求规模效益和社会规训,每科由一个老师面对50个学生,其大弊在同质化。父母两个“老师”面对一个“学生”,要避免学校同质化延伸到家庭中,帮助孩子发现与众不同的自我生长点。但中国多被学校同质驯化的父母,一直以扼杀孩子的独特存在为己任。


43:世界著名在线教育可汗学院创始人萨尔曼·可汗说,从2012年开始,有65%的人在未来将从事现在还不曾出现过的职业。如今的知识呈海量剧增,其折旧率比此前任何时代都高。只有培养审辩式思维、善于疑问与思考的人才,才是畅行将来社会的通行证,那种靠死读经的所谓教育多是大忽悠。


44:变态追求标准答案乃至唯一答案堪称中国教育之恶,可它却有深厚的现实与心理基础。思想管控、死记硬背、目标考核等方便成人而不利学生之举大行其道。世上许多事没有答案更不用说标准答案,但很多人害怕没有答案的悬浮失重所带来的不安全感,故接受标准答案的奴役就有了广大的群众基础。


45:世上所有活人都与教育有关,谓之终身教育,父母与老师就更是如此。但中国的父母与老师,常置自己于受教育之外,仿佛教育只是孩子与学生的事。父母不知育儿就是育己,老师教学很难相长,使教者与受教者处于很难相洽的水与油状态。看到一滴油振振有辞地教训一滴水你不觉得滑稽么?


46:对教师的称谓里,充溢着许多反教育的思维与理念。捧杀如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燃烧的蜡烛、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贬斥如孩子王、教书匠。平静地看,教师是一种需要谨守其职业伦理的特殊职业。灵魂工程,是把老师放在改造学生、统一思想的位置,以便对官方权力产生认同感。


47:教育的本质差别来源于教育哲学的不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国家主义的。次之光宗耀祖,可谓家族与集体至上。“书中自有颜如玉”充溢实用主义,于是“头悬梁,椎刺股”之类近乎自杀的学习方式,被歌颂千年而不休。因学习里没有乐趣可言,对知识的纯然热爱,终身不与焉。


48:中国的教育是不把人弄成废物就绝不收场,这是拙著《沉疴:中国教育的危机与批判》开篇的第一句话。与一留学博士朋友交流,说不涉任何意识形态,只要喜欢标准答案的教育模式不改,就容易丧失追寻问题的能力。当老师问why时,你想的不是进一步延展自己的思考,而是想自己是不是又错了?


49:不少父母谈孩子教育时,只谈其成绩,仿佛成绩就是一切。其实孩子的成长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社会化(人际交往、合作与公平竞争等)过程远被父母忽略。成绩有时只起着物化(百分制尤其如此)孩子的作用,你真相信数字能评价一个完整的活人?很多父母参与物化与捆绑自己的孩子而不自知。


50:每个孩子都是独立自由的生命个体,虽为父母所生,却不是父母的复制品。但中国父母总是视孩子为私有财产,充满市恩心态,从物质到情感上进行勒索,全方位占有。因而毫无界限感,把自己与孩子的关系煮成一锅浆糊,使孩子与父母都痛苦不堪,却就是不想做知行合一的得体改变。


51:很多父母都知身教胜过言传,但想明白且能行出来的没有几人。身教是一种将父母放在受教育者位置的行为,是力行而非说教,更非强迫,这样才能内化孩子的良好行为与习惯。


52:中国家庭教育的实质是家国同构,从家族至上到国家主义的桥梁便是以孝治天下。孝是家庭风险救助代际传承体系的核心,而统治者藉着孝完成对其之忠,令民众缴税却不帮助民众养老,藉此完成双重剥夺、金蝉脱壳。在孝道之上,今之法律规定“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古今政府何如哉?


53:教育是唤醒孩子内在热情与兴趣点,成就他之所是,而非父母与老师之强加。教育是一种改变人之精神面貌的事业,青春成长是一阵子,精神成长却是一辈子。有的人在身体上年轻过,在精神上却从没年轻过。犹如我所说:你长着一张沧桑的脸,却从来没有反抗过,那只不过是把懦弱装扮成无辜。


54:我心目中的教师,要是个终身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求知欲、探索精神的人。他能时时返观自身,知晓人是一种有局限的动物,充分体会庄子“以有涯随无涯,殆矣”(以有限的生命去追寻无限的知识,完球了)的心情,体谅孩子学习过程的差异与困难,用爱与求真的态度为孩子们的未来启航。


55:从“父母皆祸害”小组观察到大量糟糕的原生家庭,有很多年轻人控诉自己父母教子无方。但这些控诉者若不学习教育及心理学,反躬自省,二十年后他们就变成自己父母一样的人,成为自己孩子控诉的对象,恶性循环。说不少人不配做父母,不是说配种意义之不配,而是指养育能力的不匹配。


56:除了死亡,家长就像时间一样不可逆,没有退出机制。即便你断绝父子关系,也不曾影响家长事实上的终身制,永远无法像股票斩仓割肉那么了无牵挂。特别是未成年之前,你对孩子的责任极其重大,可是很多人根本就不曾思考过家长不是神,是有局限的动物,犯错了承认并改正便是教子王道。


57:我对那些动辄说“自己老了,就看你们下一代了”的家长,均视为精神上萎缩的“病人”。这样的看法既能世故圆滑地讨好年轻人,又能为自己推卸责任找到巧妙的借口。这样的人也多半受达尔文庸俗进化论的影响,总认为社会及人性的演进处于一个线性进步的过程。果真如此,那人类早该进天堂了。


58:有朋友赞赏四九年后的扫盲成果(且不说这成果多半出于政治统计学),其实钱钟书早就说过了:“以前的统治者实行愚民政策,不许人民接受教育,现在的统治者实行愚民政策,只许人民接受一种教育;没接受过教育的人民因不识字而上当,只接受过一种教育的人民上印刷品的当。”


59:教育是与人打交道的艺术,每个人不同且极具内在自我,当然它不能太随意,必须要有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的支持。正如记忆是学习时不可缺少的一环,但著名在线教育可汗学院的创办者萨尔曼·可汗所说更有道理:“我想在教育过程中传递学习的快乐,并让学生在了解宇宙万物时感到兴奋。”


60:中国教育怪象很多,高中以前毁孩子于题海战术,以及数不清的无聊晋级考试,把儿童当成人来强逼。上大学严进宽出,六十分万岁泛滥成灾,该培养大学生作为成人的责任与自省意识时,却又放任无比。基础教育负责把儿童搞得厌学,大学教育负责把成人搞成放纵的儿童。颠倒如斯,莫此为甚。

冉云飞:中国教育沉思录(一百则)


03

生个孩子干什么?


61:不知你是否思考过“生个孩子干什么”的问题?也许生育动机能帮助你解决些养育困扰。八七年调查中国家长养育孩子目的分别为传宗接代、养儿防老、充实生活乐趣、为社会尽义务,结果后者占76%。样本设计缺少“从众”与“不小心”二项,或许才是这种国家意识形态神回答名列第一的原因。


62:你还记得几年前的“杜甫很忙”么?其实是学生对线性化的教材编写和枯燥教育的调侃与反叛。把鲁迅的仇恨与辛辣、杜甫对唐朝的批判、白居易揭露现实等一根筋地发挥到底,其实就是坏人坏到底,好人高大全的思维在教育中的体现。将复杂生活与人性脸谱化,使你丧失精细富有逻辑的思维能力。


63:众所周知的研究成果表明,人大约两岁以后就开始不间歇地进入叛逆期,青春期尤甚。叛逆期的说法非儿童视角,有成人强加色彩,我觉得应改为“成长突变期”比较中性。父母养孩子目的是为他们离开我们去过自己独立自由的生活,每天都是为了告别的相爱,过度控制孩子的父母事实上两败俱伤。


64:养孩子是为了告别的相爱,每一步都指向离开乃至最终死别。孩子出生离开子宫,赓即躺在小床、单睡一屋、上幼园、小学、中学、大学、出社会、结婚自组家庭,每阶段都在生离,离开的时间越来越长,直至父母去世,可谓死别。但有的父母却违反此种现实,与子女界限紊乱,充斥控制与勒索。


65:孝道为几千年来家庭代际养老救助体系与情感勒索披上了一层家国同构的意识形态外衣,且从蒙学教材开始在中国历代教育体系里占有重要位置,培养对权威的服从、从众的心理、大概率价值观的建立、统一并钳制思想,不利创造及独立思考。应该对孝进行经济学、认知心理学、政治学等整合性研究。


66:曾经在腾讯大家发表一篇《真爱孩子,就不要灌输孝道》,1800多条评论里,90%痛骂我的谬论,壮怀激烈程度堪比横店抗日。大多说孝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我说有平等之爱的桥在那里连接家庭之河,你却偏要摸着孝那块高低不平的石头不肯过河,且视为稀世秘珍,这不是另一种国情特殊论么?


67:我们的家庭教育要么粗糙,要么鸡汤化,翻来覆去充斥车轱辘话,很少从厘定基本概念开始。如何把每个概念定得不带偏见尽量客观是言说的起点,比如我认为“叛逆期”一说是成人视角,应改为“成长突变期”比较中性。两亲人仍在,也爱孩子,用“单亲或离损家庭”指称离婚家庭是否准确?


68:中国教育一直是工具主义与官方意识形态的合流。从头悬梁、锥刺股的自杀式苦读,到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投入与产出交换,落脚点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的制度设计至今使人对未来缺乏理性预期,没有安全感,充满焦虑,很多人一生都不曾感受到过罗素意义上的“对知识的纯然热爱”。


69:绘本在西方与日本等国已很有历史,殆因儿童视觉处理信息的能力远高于其它方面。绘本内容涉及儿童生活如生病、过节、上学、购物、旅游、游戏等,这既是培养儿童热爱阅读的基础,亦是让孩子社会化与行为内隐化的开端。中国连环画虽成人视角太重,然贺友直、刘继卣等亦给我们留下美好记忆。


70:任何心智正常及良知尚存的家长,都会对自己孩子成为告密者非常不安,因为这是显而易见的不道德行为。但教育心理学常识告知我们,儿童刚上学时是非观念,规则意识正在确立阶段,如此时鼓励孩子向老师打小报告,以后容易对告密行为没有羞耻感。到了大学当信息员,出社会当告密者就顺理成章。


71:中国家庭历来是代际传递的养老救助体系,政府及相应的公共体系几乎不参与养老,使得每个人都竭力维护孝道,以便老有所靠。无有效组织的个体,没有谈判及叫板能力让收了税的政府帮助养老。只有一代代绑架自己孩子成了看上去收益最大的养老方式,但无论如何你不能把世代为奴视为当然啊。


7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短,取长补短一说看上去很美,但易流于同质化教育。人之所短与常识,可由通识课来补充。有次我给立人师范学堂上课说自己是中国教育的半残废,同学们不明就里。我言自己用脑尚可,而动手能力却极差,因为我的教育里缺少动手。注重答案的死记硬背,不仅愚脑且废手足。


73:没有同理心,很难理解孩子成长程中的所作所为。因孩子过错发狂失态乃至体罚毒打他们的父母,想想你自己在孩子的年龄时做得如何?作为有孩子的成人,还连自己的情绪都管理不了,怎么好意思说改正错误是件容易的事呢?孕育生命的水组成的河流,没有任何一条走的是直路,但终将汇入江海。


74:李英强兄提议编一个分年龄段的阶梯性《在家上学书目》,此议甚佳。同时,我也主张搞民间教育的人,创设自己的课程,编写自己的教材,利用好网络,使得比较优质的教育资源,能泽惠更多的人。教育的确来不了大跃进,需要有心人戮力慢工出细活,给那些真正关心自己孩子成长的家长以选择。


75:教育与人类行为背后观念关联很深,故只表皮地看到人的行为而不深究其背后的目的与观念,往往使父母、老师对孩子的理解变得困难。不理解孩子,根源于成人手中掌握着不受约束的权力,却忘了自己的局限与败坏,更不激发孩子参与其自我成长的热情,而是专断行事。


76:教育本是细致入微的体察人性的艺术,由于父母与老师的权力少受约束,在行使自己教育权柄时变得任性粗糙、蛮不讲理,似乎不羞辱便不能达成教育的效果。故错一字罚一百遍这种集粗暴、无能、偷懒于一体的惩处,用起来容易上瘾,亦是头悬梁锥刺股之类SM游戏在中国教育中无处不在的原因。


77:当父母意识到自己的不堪后,艰难地寻求改变,才能平静地做父母。自己改变有多难,你就理解要教育好孩子有多难。倘你明知自己糟糕,不爱学习,却天天催命般要求孩子如你所愿地变成一个模范儿童,这样的父母一是不诚实,二是如同贪腐无厌的官员给民众做廉政报告,会引起孩子内在的恶心。


78:原生家庭的糟糕影响,如暴力、无法处理亲密关系、控制孩子等,倘不能理智对待,认真思索清理,必然世袭下去,恶性循环。世上伟大的心理学家,基本上都是从处理自身的心理问题开始,成就自己,惠及他人的。研究教育者倘不注意家庭教育,其教育的血脉及接地气的程度恐要大打折扣。


79:父母常见得着孩子的缺点,而看不到自身的问题,这是典型的见着他人眼中的刺,而见不着自己眼中的梁木。拥有不受约束的权力,父母永远唠叨的是改变孩子,却从未想过他这一生为孩子改变了什么。作为规则的承受主体,父母常拿一份霸王合同让孩子必须遵守,其阳奉阴违是必然的。


80: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商品,它应该充分竞争,让市场之手来参与其间的优胜劣汰。官方的垄断已使教育产品质劣价高,不多的民间机构也参差不齐,但我认为官方没有关闭民间教育机构的权力。如有多元选择,家长就不可能永远被忽悠,被愚弄的概率会降低,因为总有一款适合他与自己的孩子。


冉云飞:中国教育沉思录(一百则)


04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81:我曾写过一篇《像没有明天一样去学习》,说头悬梁锥刺的自杀式苦读,让很多人对读书充满受虐与仇恨。此种读书时的受虐加上仇恨教育的内容,自会出现湖北红安00后的暴力;要么就会出抑郁乃至像衡水二中装防护栏防止学生自杀。学校最大限度地模仿监狱,完成了福柯意义上的社会规训。


82:不管你在中国还是在美国,狼爸虎妈的称呼一般说来都是与华人挂钩的。因为华人教育大多以胜出为指针,以世俗结果为衡量基准,没办法享受教育的过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强权哲学,配上不管你以什么手段,只要胜出即被喝彩的变态成功学,成为狼爸虎妈被追捧的社会心理及认同基础。


83:教书是个职业,但这职业的特殊性在于若你不喜欢,则不能散发出那种吸引学生的光芒。这光芒是由你对知识的热爱、未知的好奇、对人的丰富性的期待等方面组成的。好老师除基本人格外,其根本在于要教自己思考过且相信的东西,要有知识上的诚实。很遗憾,如今这样的老师也并不多。


84:在家庭教育中为何总是身教胜过言传?因为说漂亮话,讲大道理来要求孩子是天下最容易的事。父母自己行不出来,就靠手中不受约束的权力,撒谎敷衍、诸方强逼,使孩子倍感勒索而内心鄙视。身教是发自内心而行,而非为教育他人的刻意表演,且行为可重复试验、多方应证,颇有点实证精神。


85:中国传统教育大多不堪,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却深惬我意。一个人阅读广博,思考得有深度,才能找到自己的兴趣中心和研究方向;同理一个人有接地气的思索,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为头脑风暴不会在一潭死水中升起。一枚小女孩差点把父亲问崩溃的视频,红遍网络是有道理的。


86:中国教育的重心在于教育强者——父母与老师,为何只抓住弱者孩子不放呢?因为在成人看来接受教育是孩子的事。学校教育固以孩子为中心,尚有不少考级产业针对他们,皆因商机太多之故。很少有人意识到是父母与老师的教育观念决定了孩子的未来,不翻转他们的教育理念,孩子们的未来何在?


87:古希腊神庙的“人啊,认识你自己”,在很多人看来是一句大废话。不少人一生不知自己兴奋点何在,受大概率价值观左右,终身营役而不快乐。若说学校免不了有一套标准化程式,则父母最伟大的工作就是帮助孩子发现其兴趣而成全之,但其间得承受孩子不断试错、兴趣变迁所带来的不适与挑战。


88:在线教育的规模化与数据可存及分析,对解决教育中的信息不对称与节约时空差异成本,有较好的作用。但教育事关个体的差异化需求,远比人们打车对UBER的同质化需求更为复杂。人的知识增益仅靠记忆远已过时,倘能就个体的订制化需求提供在地专家服务,或许是未来教育O2O的前途。


89:心灵鸡汤似的车轱辘话和工具主义的家庭教育说辞带来两大即时效应,前者带来一种乌托邦似的现实麻醉剂,后者带来马上解决问题或者一劳永逸的幻觉。不解决家庭教育背后的哲学、心理学与家庭结构诸问题,想通过看一本书或几句格言,来解决家庭教育的困扰,除忽悠外,实无它种可能。


90:你是否对外人彬彬有礼,与亲人说话反而不耐烦呢?此种反差为何频现中国人群中呢?不善于处理亲密关系,已是不少国人通病。中国家庭代际养老体系与孝道的显隐规训,让爱充满诸多回报的压力。父母越矩铺排孩子一切,孩子深感爱里的控制与勒索,这种冲突代代相传已内化为某种心理疾患。


91:生个孩子干什么?绝不是可以不用探讨的伪问题。社会学家西蒙研究得出,有孩子父母的负面情绪多于没孩子的夫妻;心理学家吉尔伯特研究显示,婚姻满足感在孩子长大离家后才重新回升。美国样本不一定匹配中国情形,但养育孩子确非服两碗心灵鸡汤就完事的,其艰难与调适只有过来人才知此中甘苦。


92:西方家庭教育由教会及相关NGO完成普及,再加上大学中家庭史、家庭社会学、家庭教育、家庭经济学等选修课程,其系统性得到了加强。民国如燕京大学等十多所大学家政系等对家庭教育多有措意,四九年后改为学前教育,因为要向组织靠拢,完全取消家庭教育版块,至今大学没有家庭教育公共课。


93:且不说以人为本的教育哲学,单是从教育消费及首要效用来看,学校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实乃天经地义。但十九世纪以降且于民国输入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自四九年后至今均未落实。教育评价中的三率及其体系,为的是方便教育官员、学校及教师,很少注重学生的自尊、情感及成长心理。


94:以我的观察,应试教育太死板,民间教育较放任,能否革除二者之弊,做得专业而诚实一点?专业就是按听者的接受心理与认知程度,讲授应试教育中没有或者不重视的课程,自编教材,注重启迪与疑问之法,培养孩子的审辨思维。诚实就是不忽悠,讲授自己相信的东西,方可为教育自救的起点。


95:有人问中国教育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我认为是教育父母。有父母问教育孩子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认为是知道做父母是需要学习的。若父母不能永不停歇地学习与反省,没有人能拯救那些不想自我改变的父母。自己想要孩子好,却不能持之以恒地示范出那种好,最终都会变成对孩子的勒索与强加。


96:学校官僚化而师德不无可议,且令学生在非常态天气给领导汇演,下属给官员打伞令人痛恨,这是学生给老师打伞事件发酵的社会评判心理基础。其实这事的专业角度在于角色倒错与界限不清,当事人与许多论者均未及此。师生倒错、强弱倒错,无独立人格之平等确立界限,易滋奴化教育的联想。


97:怕你早恋,帮你填志愿,替你找工作。大龄不结婚,忙着给你举牌相亲。结婚了,帮你带孩子。对这样的父母,不少人开始纠结,后来却会感激涕零,一代代中国人就这样生存繁衍下来。每个人都没活过不受控制的独立人生,却通过控制他人,完成了由傀儡到导演的转变,但从没当过自己人生的主演。


98:今安徽一小学,出现学生被班主任授予检查作业和背书的权力,勒索其他学生钱财,被逼吃屎喝尿的事。这只不过是权力寻租在学校的一种隐喻。倘班级管理由学生选举,实行自治,轮流服务,老师只是协调,便不会出现上述诸事。名师李镇西就这样实行过,班主任节约不少精力,而管理亦有序。


99:学校借母亲节大搞孝心节,公开表演孩子为母亲洗脚,说这非常有教育意义。爱是平等且个人化的表达,不是一种集体主义的癫狂。教孩子把给父母的爱当作表演,父母又把给孩子的爱当作市(示)恩的武器来捆绑孩子,导致情感及利益勒索,没有比这更丑陋的了,中国人代代受此奴役而不自知。


100:体育作用被小看,只有锻炼身体是大家认可的价值。其实它涉及到遵守规则、公平竞争、游戏与合作、进取自立、良好风范的铸就等一系列让学生社会化的养成教育。但四九年后学校体育成为“头脑简单,四肢疲软”的鸡肋。像马约翰既能实践又能从生物学、心理学等论述体育教育价值的人几乎绝迹。


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阿信微言”

       冉云飞:中国教育沉思录(一百则)

所属主题
阿信微言
阿信微言
阿信,独立学者,私学教师,以研究中国私学教育传统及译介外国传教士传记为治学方向,有一个4岁的女儿,陪伴女儿阅读和成长,在国内开展阿福童经济公民教育。 欢迎来信交流育儿、读书体会。有信必回。[email protected] 公号:阿信微言(ashing1989)
阅读更多

冬日回乡杂记

信心的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