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9月 8, 2024
spot_img

我走过的那些“误区”,做父母的别太自信了

电影《抓娃娃》里,马成钢还有个大儿子,被练废的“大号”——马大俊,这个人物的戏份不多,除了老马夫妇嘴上提及、压根就没有在电影前半场出现过。

但偏偏这个出场只有几个场景、台词都没有几句的角色,却让观众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如同他可能会在弟弟的成长路上,留下足够多的影响一样。

马大俊从小被父亲瞧不上、自小就被发送到国外,他被禁止创业、禁止到自家的公司“破坏”家业,但他却一直心地善良、从未迁怒于继母和弟弟,而是理解和心疼他们,他也一直不断地挑战自己、实现自我的肯定。

弟弟参加跑步比赛,他还特意和自己的好友在比赛现场为弟弟加油,马大俊是一个很好、很努力的哥哥。

当父亲质疑他绑架弟弟的时候,继母脱口而出的反驳:大俊绝不是这样的孩子!高考总分98的文化成绩,代表不了他的人。

马大俊,不是被“养废”的大号。他不过是在父亲忙于创业的时候出生、没时间也没耐心管教的那个孩子。他也有自己的天分,是锻炼不久就可以登顶珠峰的人;他有他的品质,是会心疼弟弟,连继母都不相信他会去做坏事的好孩子;他有他的坚持:老马,我不需要你瞧得起我了。即使父亲再不看好他、一直否定他,他也努力证明自己变得更好、完成自我的救赎。

这个人设,打了马成钢的脸,也打了“知儿莫若父、知女莫如母”这句老话的脸,或许也打了很多像我一样的父母的脸。

曾经是孩子的我们,我们的父母对我们能有多少了解?当我们已经成为孩子的父母时,又能对我们的孩子了解多少?

这两个问题,真不好回答。

 

养育了典型ASD多年,当我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扪心自问,我压根不敢回答。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孩子越大,我的“脸”就被打得越重、越多,这几年的“耳光”声此起彼伏。

简单举几个例子:

之前我觉得孩子的肌张力弱、太安静,给他练了不少有动静加动作的训练,现在他的神经兴奋度来了就像装了马达,各种动个不停,没有健硕的肌肉却有无尽的好动,还是默不出声的那种;

之前为了让孩子学说话,我一直专注他的认知,向他灌输各种理解性的知识。如今他懵懵的,说话自带音调、语序颠三倒四,除了特别熟悉的人能理解他想表达的意思,其他人真的搞不懂;

我觉得他是能通过三令五申、厉声厉色学习的那类孩子。当时他看似掌握的事物,其实是带着情绪记忆的虚空——更耐人琢磨和反思的是孩子对小学之前的经历印象深刻,而对现在学习的知识类(涉及日常生活方面的除外)内容的接受度就像水冲滑石,几乎不留痕迹——面对我们想让他学习,而他觉得没用、没趣的事物,他完全没有动机了。

上个月,我们带孩子前往一个古城,平时的他胆小赖唧、走哪儿都要如影随形,到达古城后,他居然可以完全脱离大人的视野、在没带电话手表也身无分文的情况下,自己游荡一圈安然返回原地,让我先吓后喜,大吃一惊。所谓“打脸户”,说的应该就是我的孩子了。 

真的是孩子打脸?还是我们一直以自己的期待和要求对待他、从来没有看清他的特点、他的需求,以及他到底到了哪种认知能力和适应水平?即使我们和孩子朝夕相处、觉得对孩子了如指掌,但实际上我们甚至可能不如一个和他接触不久、了解有限的人看得更清楚。

因为我们眼里的孩子,是我们所认为、所推断中的“他就应该……、他必须……”的那个样子。

之前游泳中心的老师向我建议,让孩子独立出行上课,老师觉得孩子已经具备了这项能力,而我对孩子有很多的困惑和担心:一个一天到晚“妈妈”不停、依赖成性的低智低能的孩子,他敢自己坐公交、过马路、出门,他能遵守基本的规则、不惹麻烦吗?

但游泳中心的老师却对我说,他和孩子沟通过,孩子很清楚自己如何乘坐公交车回家、上下车站,自己需要携带的物品;而且他观察过孩子在候课和等家长去接的时候,孩子会怎样归置、保管自己的物品和安排自己的活动,他会在游戏活动教室自己打开空调、静静地玩乐高,轮到他进入泳池学习、被叫到名字时,他会关好空调进入到学习环境——“妈妈不要不放心,孩子长大了,可以放手让他试试了”。

听到这句话,我才敢决定让孩子自己单独行动,从让他独立下楼打水、到小区超市采购牙刷、去药房买药开始练习,直到确认他真的可以独自外出后,我才允许他第一次自己去上游泳课,而我悄悄开车在后面跟随他,以备突发情况。

结果,的确有需要跟进的方面,比如孩子过环形路口时不想绕两截人行道而是想趁机直接穿到马路对面,但是他的完成度基本称得上:皆大欢喜。孩子通过老师、同学以及我,孩子得到了大大的强化,第二周他主动要求自己去上课。

很多时候,是我们先成为了马成钢,对孩子过分期待、过分自我,才让孩子们成为了马成钢眼里的马大俊。智力、语言弱,不一定就没有其他能行的、感兴趣和有天分的;虽然孩子的主要能力不足,但在自己的一方小世界也可以活得充实快乐。

想到当年和我们同时在以琳干预、现在在同一个特校但不同年级的两个孩子,一男一女,都是2012年前后以琳三部毕业的。当时男孩的行为问题不断、女孩一直没有语言,他们的家长并没有像我一样把孩子“鸡”进普校融合,为了融入大环境抓学业、逼社交;他们是根据孩子的情况和需要,给孩子宽松和适合的环境。

现在,男孩是琴棋书画社团的扛把子、女孩擅长做各种手工、还是各项体育文艺活动中为大家示范动作——他们的“学业”不行,但兴趣爱好和自理能力的全方位培养,不是更大的成功吗?

反观我的孩子,这两年青春期的大退化、出现行为问题,和多年承受的压力、积压的情绪有非常大的关系,内驱力被磨损了、亲子关系破坏了,修复成了巨大的工程。

我的孩子没有马继业的能力,但承受着我们一厢情愿、比马成钢有过之无不及的控制欲;我们是最普通平凡的中重度ASD家长,但却长期陷在塑造孩子的执念中,无视孩子的所需。由此而感,我的孩子是一个并不快乐、可能也在不断证明自己的“马大俊”。

要感谢那些像继母春兰一样,有眼力的提醒者和帮助者,他们能看到“马大俊”本身的美好与努力,也愿意提供机会和建议,帮助和见证孩子的成长与能力。

但愿越来越少的圈内家长,再重蹈我的覆辙。我们对自己孩子的那些未知,不一定少于医学界对于ASD的未知,摸着石头过河,朝着和孩子一起好好生活的目标前行。

别总觉得自己是孩子最权威的专家和唯一的灯塔,相信孩子奋力向上的天性,和圈内优秀的家长同行,也要多看、多听专业人士的建议,尽量学习客观、中立、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养育和帮助孩子的成长,别掉进“知儿莫若父、知女莫若母”的迷之自信和“我觉得好才是真的好、我做什么都是为你好”的认知牢笼中。

一起努力,帮助孩子成为他能成为的那个人。

喜欢我们,就设置为星标吧

在订阅号列表一眼就能找到我们

就能及时收到我们的精彩推送了

(方法见下图)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以琳官网报名、评估

 

所属主题
以琳星家园
以琳星家园
以琳,是青岛市自闭症研究会、青岛市以琳康教展能中心和宁海县以琳康教展能中心的简称。 如何面对自闭?如何干预、教育自闭的孩子?如何与自闭同行?陪伴星星成长,更是成长自我,请你来到这里——自闭症家长/教育者学习、成长和分享、互助的心灵家园。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