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5 12 月, 2024
spot_img

1919年乌蒙山区阿卯大饥荒简说——从史料看民间饥荒赈济情形

1919年发生在滇黔川边区阿卯聚居地的大饥荒,是民国时期阿卯遇到的最大的一次的饥荒。此次饥荒使得一部分阿卯选择迁徙至他处,而许多的人则在这一过程中死亡。幸内地会、圣道公会两方的全力赈济,使得更多人都生命保留了下来。


由于1918年各种自然灾害的原因,导致了阿卯粮食歉收,加之储存的粮食也很快就被吃完,人们不得不度过一个寒冷又饥饿的冬季。


随着冬季结束,春天到来,他们把能吃的树叶、树根等都全部吃完。最常见,也是数量最多的蕨根,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粮食”。但奈何饥饿之人太多,很快的,一个山坡接着一个山坡上的蕨根都被挖掘完,人们不得不采集一些有毒的野果吃。除去因为饥饿而导致死亡之外,由于“误食”有毒的野果之类导致的死亡也不在少数。


史料载:


由于威宁县农作物歉收,苗族部落正面临饥荒。一个播种了 6 升玉米的人,收获的粮食只够供应他家人一顿早餐。人们在山上挖掘蕨根,但这种供应也不稳定。只有天气持续晴朗时,他们才有希望获得根茎。如果下雪或霜冻来临,甚至连这种供应也会中断。一位年过八十的老翁因为八天没有东西吃而饿死。两天后,他的女儿由于缺乏食物而身体虚弱,在悬崖顶上采集根和叶时,由于四肢无力,跌入山涧并被淹死。有些家庭抛弃了他们的孩子,在一些情况下,老人也被他们的子女不自然地遗弃了。(雷拯道,载The West China Missionary News)


在云南寻甸新哨服侍的阿卯传道者韩万选写到:


雲貴之威寧、鎮雄、彝良、永善、大關、昭通、魯甸、巧家、東川、尋甸、嵩明、元謀、祿勸、武定、羅次、富明、祿豐等縣之饑荒已達極點。就我新哨J H 而觀,自新正以來,僅以山毛野菜爲食者,實居四分之三。故此數縣之信徒,哀鴻遍野,嗷嗷待哺。涸鮒堪虞,奄奄求生。不知數千萬人,其無種下地,飲淚食愁。沿門乞丐,庚癸頻呼。日不再餐,饔飧無給者,又不知幾千戶,其遷下郎岱上滇西者,絡繹不絕。因之父母妻子離散,老幼死乎溝壑,誠生人之至慘也。又因山毛野菜,倸掘全盡,由冬至夏天旱不雨,吾之父母弟兄姊妹,經此三四月之苦況,體瘦肢弱、無力寫事,田地荒蕪,不死何依?此誠僕之援救無從也。敬求我全國信徒、牧 師、博士,共體上D好生之德,同本Y S 救人之道,行拯災恤患之實。隨心解囊,救此飢民,使我滇黔J H 之將死者,得生而活之。此僕之所厚望焉。(载《通问报》1919年856期)


时值教士裴中谦主持葛布教务,他亲眼目睹诸多惨剧的发生。


自1919年1月份开始,The West China Missionary News就接到了云贵内地会和圣道公会的求援。很快,成都的教士做出了反应,英美会的教士陈文增先生和内地会的安德鲁斯先生负责有关“苗族赈济基金”的一切事宜。成都一位教士专门为卯区受灾的弟兄姊妹们做了一张呼吁救济的海报,并在成都大街小巷尽力宣传,效果良好,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苗族赈济基金”约在1919年1-2月间成立(上海),并呼吁中信众奉献。


在上海,“苗族赈济基金”主要有内地会负责,并在《字林西报》上发文,陈述苗族地区(主要是阿卯地区)所遇到的饥荒严重情形。


《字林西报》自1919年3月始,在每日的报纸的一角登载了每一位奉献者的名字和奉献金额,这其中最多的是外国人,其次是一些教 J 的机构或学校之类,再次则是中国人的奉献。直至约9月份,这份奉献者名单才结束。


The West China Missionary Nwes自3月开始报道有关苗族饥荒以及赈济情形,直至10月份止。据报道,专门四川一省的中国信众们的奉献,就达到了四千美元左右。


关于卯区的饥荒救济情况,主要是张道惠和裴中谦两位教士的报道。


张道惠属圣道公会,除了在中国呼吁救济外,他还写信汇报情况给英国母会,而在英的弟兄姊妹们,也为此奉献诸多,详情记载于圣道公会的月刊Missionary Echo中(已经有东人达先生翻译成中文出版)。另外,SOAS特藏部所藏“张道惠日记”也记录了有关Stone Gateway及其周边地区的饥荒与救济情况。


1919年乌蒙山区的大饥荒,不止在卯区,而且涉及到该地区的各民族。此篇小文只述有关阿卯的饥荒与赈济情形。


就内地会和圣道公会两教区所需要的赈济,就需要约3-4万美元左右(最低的标准)。从该年1月份开始,直至秋季收成之前,都需要赈济。


石门坎和葛布这两个地方,是赈济的中心。张道写到:


我们的一位执事,几乎到了最后关头,带着他的六个孩子去了一些中国人接种天花疫苗的地方,希望他们能染上疾病并死去。当这行不通时,父亲和孩子们访问了流感肆虐的家庭;尽管几乎每个其他家庭都生病了,但这又一次没有成功。不久之后,一些中国人来提出购买这些孩子;对此,父亲不同意。“由于孩子们既没有染上天花也没有染上流感,看来天父有其他的计划”。当我们找到这个家庭时,他们已经濒临死亡的边缘。这些挨饿的人们在得到少量燕麦后恢复得如此之快,真是令人惊讶。


……


我们正在竭尽全力帮助这些人。每周两次,我们为一千名饥饿的孩子们提供一餐玉米,每餐的成本是 25 美元;目前这些饥饿的孩子的数量将大幅增加。对于那些找不到蕨类植物挖掘或体力不足以挖掘根茎的家庭成员,我们在石门坎总部提供救济工作;我们每天给每个人提供两到三把玉米——这个小量还得在三到六口之家中分配。这几乎不足以维持生命。(载The West China Missionary News)


裴中谦9月写到:


我们现在已能看到更好的时光。在撰写本文时,所有在高地区的人们,都在收割荞麦。这种作物足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直到玉米成熟之时。尽管我们有所担忧,但荞麦生长的非常好,而且玉米的收成前景是多年来最好的。土豆也长得不错。遗憾的是,在某些情况下,人们等不及它们成熟,因此失去了一部分收成。非常高兴地写信告诉你们,我们不再需要救济金了。在某些地区,反响非常好,我们有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可能面临的所有需求。一些人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帮助,因为播种的数量不足以满足他们今年冬天的需求。另外,有些人在播种后无法耕种土地,因此收成比原本可能的要少得多。我们现在提供种子,用于种植第二茬荞麦,它将在玉米成熟的同时成熟。


我们已经能够向所有需要帮助的基督徒提供援助,而且也帮助了相当数量的非J D T。结果,许多后者对F Y 产生了兴趣。如果我们当时不在现场,很可能会有大量人放弃并死去……


在这个世界的这个部分,从未有过这样的一年。他们有过糟糕的年份,并且将继续有,但连续两年像过去那样的情况从未经历过。在其他年份,他们有旧玉米的存量,但今年这些存量已经耗尽,整个一年都是勉强维持。五月份,玉米的价格大约是每“担”(大约 50 公斤)5 美元。那是它达到的最高价。普通价格大约是 75 美分。(载The West China Missionary News)


J H 所给予的救济,在卯区救了许多人的命。从F Y的角度来说,这次大饥荒时期的救济,也带来一波小高潮,此处不多论。


回到《字林西报》的报道上来。


就民国时期(1911-1949)来看,查有关苗族饥荒救济的资料,再没有比1919年多的了。《字林西报》除了登载每位奉献者之外,还发表了多篇报道文章,从3月份持续到9月份左右。这些文章的一个中心主题就是呼吁大众关心苗族饥荒问题并给予支持。显然,《字林西报》得到了很高的回应。许多的人(外国人,中国人,各J H ,各机构)都曾在赈济事业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对于1919年的阿卯的饥荒与赈济历史研究,也是笔者后续会继续努力的方向。本文只是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2014年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陈雪的论文《民国八年贵州灾荒研究》集中探讨了政府在1919年的灾荒中的赈济情况,笔者从这篇文章中获益良多。


官方的赈济在1919年中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避免了许多人的死亡。裴中谦等人一方也呼吁 J H 内部的赈济时,也与当地官方洽谈,争取官方对饥荒中的人们的赈济。


J H ,属非官方的“民间”组织,在1919年这次阿卯地区的赈济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今天来看,民间力量是一支不可忽视的赈灾力量。08年的地震,乃至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大疫情等等,这其中都有非官方的属民间力量的加入和援助。


对于1919年阿卯地区来说,J H 的赈济,避免了更多悲剧的发生,也为J H 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作用。


以下,是从《字林西报》中摘录的少部分奉献者名单及金额。


(柏苗统计,2024.9.26)


除去来华教士们的呼吁,中国J H 也在积极呼吁各方赈济饥荒中的苗族信众。


以中华续行委办会为例,1919年饥荒最严重的那几个月中,他们在上海的教内刊物《通问报》上发了三篇为“云贵荒灾乞康文”,紧促信众“踊跃输将,以济巨难,庶垂毙之民,蒙延长生命之恩”(《通问报》856期),有意愿奉献者,则将捐款寄至上海中华续行委办会处。


4月份,中华续行委办会干事苑礼文、诚静怡联名在《通问报》上发表了“中华续行委办会通告”一文,旨在为救济云贵荒灾募捐。


盖闻上天有好生之德,人类有互助之义,人出于天斯,具同性顷者。云南昭通及贵州威宁一带荒旱两年,田无寸禾,汉、苗居民,悉罹饥饉,掘草而食,尚虞不得子女出售,价止数角甚至有因减食之故忍心弃其子女为虎狼所食,而不惜者白发则饿毙于床前,青童皆黄皮而骨立,饿殍遍野,骸积山壑,虽具万言,难尽惨状……惟望仁人君子,体上天好生之德,念人类互助之义,慈囊慨解,义勇争先,庶西方同胞,不因饥饉而俱死也。佇候惠施,多多益善。谨启(载《通问报》1919年847期)


作为一份影响巨大的教内报纸《通问报》,也在其封面为滇黔饥荒呼吁,期望看报者若有感动,则捐款寄至《通问报》上海所在处。


如,


857期载:福建角尾邮局蔡景星君助洋壹元、山西介休内地会姚明君经捐洋四元三角;


859期载:本馆收到汉口匡鸣九君助洋四角;山西灵石郭德信君助洋八角;临城梁村F Y 堂赵君安君助洋一元;众人助洋二元(来函实收邮票二元九角四分)。特此誌谢,并扬仁风。


以上,是关于1919年阿卯所遭遇饥荒及J H 赈济情形的简略。

所属主题
柏苗 顽石与窄门
柏苗 顽石与窄门
一個阿卯。我愛我的家人、家鄉以及朋友們。喜歡沉默,不善言辭。只喜歡寫寫文章,雖然寫的很爛。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

不再只为自己而活

打开心灵的眼睛

信心是一道绳

人生总有原因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