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5 11 月, 2024
spot_img

序《快速识别多音字》

这是十七年前为作者于振报兄编的《快速识别多音字》(陕西师大出版社2006年版)所写的一篇旧作(在此特别问候于兄,愿他蒙恩),未曾想到会重新发出来。但因为越来越熟悉圣经语料,要处理一些涉及到的语文问题,就像我此前曾写过“和合本圣经字词句训诂》之多音字:参”(可点此阅读一文,我将进一步写作此一系列文章,在文字、语言、词句(音韵、训诂、文字)诸方面,帮助大家理解汉语,尤其是理解圣经的汉语表达到达了何种程度,以及我们如何理解。如膏膏、磨磨等看似重叠词,却又不是重叠词,其读音差异,从而影响到对经文的理解,特别是在教育中相当重要。

我们不需要学习人的宗教如佛教如何迁就在地文化,最终与初创佛教相去霄壤的结局,虽然很多人高看那样的兴盛。但慧琳与玄应二人同名的著作《一切经音义》,对佛教语料的重视,以及让世人增加对佛教的了解,却是我们可以学习的。但因事情太多,此一系列的第二篇一直未能写出,暂定为《非重叠词“膏膏”之读音及其意义》。至于以前所写内容,不作任何更动,以见我从前思想之一斑。2022918日于成都。


               一  


西方有人曾设想过一个读书游戏:假如一个人一旦流落荒岛,只准带一本书,究竟作何抉择?有人回答:带一本《简明牛津字典》。我觉得这是只有对知识有着超乎功利的纯然热爱的读书种子,才能做出的回答。这个回答正对不少读书种子的胃口,因为真正浸淫书海的人,知道字典是经得起反复潜泳阅读和研究的。

但对大部分读者来说,要把字典当作普通的书来逐页仔细阅读,还是要求太高了。甚至不妨直截了当地说,并无这样的必要,因为人生苦短,要学习的东西太多。除非你是专门研究字典史和文字音义演变的专业人员,否则字典的科学实在,不可能有常见文章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难免枯燥平板,反而成为一般读者阅读的障碍。作家董桥曾说:字典如同妻子,以常在身边为宜,但是翻了一辈子未必可以烂熟。事实的确如此,只有那些浸淫书籍甚深的人,才可能有把玩和阅读字典的雅兴。如果说读自己喜爱的书像谈恋爱的话,那么读字典则有点像两人用婚姻的方式,合伙开个家庭有限责任公司,实在而具体,不可能有想象的那般浪漫有趣。当然我们不能因此说两个人合伙开的家庭有限责任公司,因少浪漫而没有什么用处。每个实际的、幸福的家庭都是整个社会必不可少的,而字典则是遨游书海的钥匙,阅读者手中应该人手一把,甚至有不少阅读者有许多把探寻不同书籍奥秘的钥匙。没有这样的钥匙,你就会在茫茫书海里找不着北。  

婚姻是实际的,浪漫终究是个副产品。字典也是如此,终究是以实用为宜,不是花里胡哨的勾当。倘若某本字典释义较有意趣,我想编者也不会不顾其科学实用的态度,完全以主观臆断和个人偏好,来解释语词。即便像缪塞尔.约翰逊这样有个性的字典编纂专家,也不可能逾此天条。因为编字典的活儿,终究是学者的地盘,而非创作者想象的领域。准确、实用是字典作为工具书所必备的品质。我认为于振报兄所编纂的《快速识别多音字》一书,就比较好地做到了这两点。  

             

                                              二  


混迹网络有年,与各色人等均有交接,然像网友于振报(网名废品先生)这样认真做事,沉潜涵泳,花十几年功夫编纂一本《快速识别多音字》的人,在如今浮嚣不实的年代,还是颇为少见。九十年代初,于振报为教其女识字,发现不少多音字的读音及识别,令人作难。因而逐步累积许多资料,反复研究比勘,别音释义,从女儿一岁至十四岁的漫长时间里,苦心钻研,终于完成这部专门字典——《快速识别多音字》的编纂工作。从嘉惠女儿到公诸社会共赏,可以照鉴出一位令人感动的父亲对女儿的慈爱,一位令人尊敬的学者所付出的艰辛劳动。

于振报并非安坐于科学研究机构中,拿经费搞文史研究,甚至专门以研编字典为业的人。他原是一位从事测绘工作的工程师,编纂字典只是他业余所为。虽是业余,但他一丝不苟的求实精神,不遑他让,和物理学家王竹溪先生独力编纂《新部首大字典》一样,都是可堪敬佩的。于振报每释一义,每别一音,可谓博览群书,采择取舍,旬月踌躇,务求准确精当。在自己不能拿定主意前,决不轻易妄下结论。为了搞清楚人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里团泊洼这个地名中的字的读音,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中大柏地字的读音,写信给当地乡政府或请朋友前往帮忙查阅地方志,弄清楚后才定夺下来。整本字典里不少字的正确读音之获得,率多类此。其科学的态度,求实的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更为难得的是,他开创性地为《快速识别多音字》所编的韵文歌。经此韵文篇,容易读错的多音字——这些字多出于地名、姓氏、人名、中药名以及古代典籍中——便可以让读者迅速掌握,既节约时间,又享受读书的乐趣,得到查阅的方便,更便于增加读者对这些字词的记忆与理解。虽然在古代蒙学读物,或者现代一些有关历史年代的书籍中,不乏以韵文来增加阅读兴趣和记忆的例证,但以我的阅读视野,在字典里采用这种形式,还是仅见。当然这与这部字典重在多音字的读音识别,不无关联。除了韵文的形式本身比较吸引人外,有的韵文歌本身的内容也是吸引人的。如关于字的韵文内容为:(dāi)!此山是我开。他从山东来,说话有点汰(tǎi)读来不仅如闻人物声口,使读者能身临其境置换为自己的说话口气,而且涉及象声词以及对方言的理解。其次是释义,编者遍引群书,斟酌取舍,得互相发明之绩效。把一个字各种不同的读音和释义,联合起来,藉此了解该字的沿革演变,同时也可以看出它们读音不同所形成的原因,以及互相之间有否可通转的暗道。  

多音字的形成问题,彼此间读音的混乱状况,以及现行的统读问题,都有极其复杂的成因。泛泛地说,有语音演变造成的,有方言读音造成的,有字形变化造成的。这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道得明的。但既是多音字的识别,越过这问题是不可能的。于振报在参阅《现代汉语词典》和《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等专门关于读音的书籍外,做出了自己几点重要的采择:大部分以《现代汉语词典》的读音为准;积非成是且被权威辞书认可的,采取承认现实的态度;用除了××,其余读×”来规范某些可照此办理的字词;考虑到多数读者的接受程度,也为了避免注释过于烦琐,在字音的采择和注释里,虽遵从语音演变规律(如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等),但不详加解释。这样的采择标准虽非十全十美,但其间的审慎态度,是毋庸质疑的。


                三  


编纂字典,劳心费时,要做到完善无疵,确实不可能,《快速识别多音字》亦不例外。集众多专家之力编纂而成,流行广泛的《现代汉语词典》,新文学版本研究专家龚明德兄曾作一系列文章指陈其释义不确、体例乖谬之处。本着求实的精神,特此贡献一二浅见如下,以就教于振报兄及诸位关心汉字音义演变的人。

字典的释例及例句的客观性和中立性。释例及例句应尽量超越时代的局限性,有超越派别利益的雄心。因为文化传承是光耀千秋的事,是求得真知的长远行为,应只问是非,不管利害,不能成为某一派别利益的传声筒。学者谢泳在《杂书过眼录》里比较四九年前的《王云五小辞典》,以及四九年后在此基础上改编的《四角号码新辞典》,可以明显看出意识形态对知识中立性、客观性的伤害。对于这点,《快速识别多音字》做得比较好,但偶有不无可议之处。如关于字的读音条:陈寔遗(wèi)盗,遗(yí)传遗(yí)忘。/主席遗(yí)愿,三分昆冈。/赠美遗(wèi)欧,世同热凉。我意改主席为润之为妥。主席是职务,而润之是永久不变的表字,且称润之比主席更有客观性而少意识形态色彩。像19586月新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新知识辞典》里,所收的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章罗同盟反右派斗争诸词条,就是十足的大批判词条,完全是丧失客观的产物,虽然于今看来也有记录时代特征的作用。这样的事,在半个世纪以来编纂的字典里不少,应该引起字典编纂者和研究者的足够重视。

字音的多读问题,如前所述,是个大难题。从总体要求上讲,对于多音字的读法,在字典凡例中,宜标明古读什么,现读什么,或者今统读什么,以便读者群的多样化。一般读者知道今统读什么,或许就不错了,而对想要由此知道该字更多线索的读者或者研究者来说,则可能更注意古读什么,因为要真正欣赏古代诗文,必须懂得这个道理。但从今天发展的趋势上看,我认为学者张中行在《文言津逮》音小议一节里,谈到处理多音字的问题所采取的减负方法,是比较通达的办法,即凡是照字面读而不影响意义的表达和理解的,就放弃另读。如果按照这样的要求,那么《快速识别多音字》里有些字读音的区分,难免有过于琐屑之嫌,而使一般读者过于头大。但难处在于,如果不完全告知,那么字典的作用何在?这的确是个值得探讨,以及将来再版时,加以改进的问题。至于《快速识别多音字》释义问题,我认为其中有些只引古注,而不及或者少及今注的词条,应加上更为简易的今注,便于读者的理解。当然这是比较苛细的要求了。最后,从本书所引参考书来看,著者能吸纳目前比较易见的研究成果,而对于过往的多音字研究和正音研究,参考不多。譬如对上个世纪四十年代黎锦熙主编的关于国语读音的专门词典——《国语词典》就不曾提及,这是令人遗憾的。如能参考此书,对著者将来改进《快速识别多音字》,或许不无裨益。

于振报兄年甫不惑,与不才同庚,正当盛年,但身体一直欠安,每日读书研究只能以四小时为限。在这样的艰难困苦中,安贫乐道,能做出如此的成就,令我辈健康如恒者愧煞。我与于兄相识于网上,至今缘悭一面。蒙他不弃,邀我写序。在下不揣谫陋,兹述一得之愚,评骘或失,诚望于兄及读者诸君郢削。  


20051025日凌晨二时定稿于成都


所属主题
冉云飞 小书卷的甘苦
冉云飞 小书卷的甘苦
著书多,没有穷尽;读书多,身体疲倦。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