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将有君自尔出
牧我以色列民矣
《基督与撒玛利亚妇人》
让·弗朗索瓦·德特洛伊
图片收集自网络
还记得我十几岁的时候,曾读过一本书,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汤姆大伯的小屋》(本书的其他版本又译为《汤姆叔叔的小屋》)。
按照有中国特色的标准语境,在该书的前言部分,翻译者强调,本书深刻的揭露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腐朽,种族歧视与阶级压迫等问题,其影响力不仅加剧了美国社会原有的矛盾,甚至成为导致南北战争的因素之一。
然而,你如果真的去读这本书就会发现,其作者斯托夫人的本意,根本不是要去揭露什么资本主义社会的邪恶,更不是要点燃南北战争的引线,甚至都不是什么揭露种族歧视的悲惨现实,而是在于传福音。
故此,本书中的基督徒(无论其种族肤色)往往都具有坚韧、善良、吃苦耐劳又乐于助人等美好高尚的品德。也正是这本书,让我对基督徒这个在当时完全陌生的群体以及他们的信仰,有了第一次的好感,甚至首次产生了希望进一步去了解的冲动。
当然,这种冲动在我的心里维持了不久便渐渐淡化和消失了,直到后来通过福音广播才真正意义上听到福音。但如今想来,我越来越觉得,这本产生于十九世纪美国的文学作品,或许正是上帝在我心底撒下的第一粒福音种子——
“俗语说‘那人撒种,这人收割’,这话可见是真的。
我差你们去收你们所没有劳苦的;别人劳苦,你们享受他们所劳苦的。”
对于《约翰福音》第四章里,主耶稣基督的这段话,这些年来我的体会越来越深刻了。这不仅是因为我从读一本书被埋下福音种子的个人经历,更因为我越来越认识到,所谓的传福音从来都不是一个个人项目,而是一个集体项目,准确的说,它更像是一场漫长的接力赛。
所以,当我们看到某某名牧终其一生办了多少场布道会,带领了多少人决志信主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忘了,或许在这些人举手表示要信主之前,上帝已经在他们的生命中,撒下了许多的福音种子。
或许是透过他们的原生家庭,或许是透过他们身边的亲朋好友,甚至是透过他们偶然看过的一部电影、一本图书等途径,在一步步引导他们认识耶稣,直到那场布道会成了最后收割成熟庄稼的时刻!
曾几何时,基督徒开始以一种刷业绩般的心态来传福音,带了多少人决志便沾沾自喜,全然忘了决志并不等于重生得救,更忘了在自己带领他人决志以前,上帝早已经在他或她的生命中撒过一次又一次的福音种子,而我们自己,只是那个收割者罢了。
亦或者是,没能带他人决志时我们就变得灰心丧气,全然忘了,今天所传的福音未必马上就要收获,但即便如此福音种子已经被撒下,再加上恒切祈祷、忍耐等候,就终会有收割的一天,总会有收获满满的一天!
那人撒种,这人收割。既然如此,撒种者不必急于求成,以免拔苗助长;收割者不必得意洋洋,以免自以为是。当永远牢记,一切恩典来自神,一切荣耀归于主耶稣基督!
这就正如使徒保罗所言——
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长。
可见栽种的算不得什么,浇灌的也算不得什么,只在那叫他生长的神。(哥林多前书 3:6-7 和合本)
是的,亲爱的主耶稣啊,你才是庄稼的主,使让新生命存活生长的神。所以求你激励我们,在传福音的时候不要灰心。即使目前看不出果效,也坚信我们今天撒下的福音种子,必会有收割的时候,必会有结出丰盛果实的那一天。
经文:
“俗语说‘那人撒种,这人收割’,这话可见是真的。我差你们去收你们所没有劳苦的;别人劳苦,你们享受他们所劳苦的。”(约翰福音 4:37-38 和合本)
~END~
本平台所有文章均为作者原创
我的肉体和我的心肠衰残,但上帝是我心里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远。
转账奉献
赞赏奉献
支付宝账号
关注即同行 留言即交流
赞赏即支持 转发即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