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4 1 月, 2025
spot_img

观察中国通史的写作角度:分享赖德烈《中国人:他们的故事和文化》

阅读本文需要七分钟。今晚亦即712日晚八点分享赖德烈《中国人:他们的故事和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4月版)zoom会议号: 844 7149 0301,密码: 231902。欢迎有兴趣者转发周知。



历史稍有了解的人,就会明白对历史的描述、还原、求真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因为历史已然过去,要切入当时的环境及当事人之中,必然依靠此前所拥有的诸种传世资料,以及地下的考古发掘。但对于同样一段历史,特别是对长时段历史的查考,一般说来也可以用关于历史的三个通用办法,一为通史,二为断代史,三为方志(专人、专事研究等)来加以考察,若是在这三个方面都可以找到比较有意思的切入点,那么对于提升该段历史的准确度有相当的帮助。断代史与方志(专人、专事等)固然很是考验一个人切入问题的角度,但作为通史,尤其考验写作者驾驭漫长历史史料、选择裁剪、组织相关史实及相关史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以什么方法来统领及贯穿其历史写作的脉络。



赖德烈这本几十年前,写给西方大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入门书《中国人:他们的故事和文化》,就是一本通史性的著述。通史不在于没有东西可写,而在于如何写。在赖德烈之前,西方关于中国的通史性入门著述应该是稀少的。在《中国人:他们的故事和文化》一书的扉页上,赖德烈将此书题献给卫三畏、卫斐列父子,前者算是美国中国学的开创者,写了《中国总论》一书,可以视为《中国人:他们的故事和文化》一书的“前驱”;后者则是赖德烈在耶鲁大学学习历史的业师,他们对赖德烈于中国历史的看法之影响,当然是不可小看的。



《中国人:他们的故事和文化》一书由两部分组成,一为一般意义上的通史,其中心词为“帝国”。从“帝国的舞台”到“帝国的瓦解”共用了十二章的篇幅,来论述从中国上古至1945年的历史,而第十三章谓之“华夏新生”,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可标象示为“帝国续命”,也不可为过。因为从本质上看,因为此后的中国,与中国历史上的帝国性质,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国家性质并没有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根本变革。无论你在物质上有多少看得见的改善,却对人精神品质的提升,包括思索人活着的意义何在等,在制度建设上(如信仰与思想的自由等)没有什么贡献。那么这样的国家无论贴着看上去多么现代的标签,其实从本质上看,都还是那种以权力偶像崇拜为重心的帝国路径。



第一部分这十三章,其内容是以朝代为经,以他认为比较重要的角度与内容为纬的。比如以明朝这一章为例,他用“政治史”的横切面,来统帅朱元璋、朱棣及其之后的人物与相关事件,紧接着就是“满族的崛起,明朝的覆灭”,这打破了一般中国通史的写作惯例。此外便是对外关系的贸易往来,以及明朝的哲学,而用一小节“奇人奇书”来谈及徐霞客,最后以耶稣会的到来作为明朝的了结。这样的写法,和中国人自己来写中国通史的明朝部分,其重着点之不同,是显而易见的。但这显而易见的不同,的确也包含了作者向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介绍中国,比较独特的认知角度。



而《中国人:他们的故事和文化》一书的第二部分,分别用七章来论述了人口、政府、经济、宗教、家族、艺术、文学与教育。其实他主要是要解决在第一部分的章节里,无法完全插入的问题,但这里面也难免有重复之处。而且专章论述某个专题,可以在历时性中来体现对该一问题的思考,而不是像第一部分仅受限于共时性的言说上。与中国人写作中国通史有所不同的是,赖德烈在描写具体朝代的历史时,也非常注重写该朝代,与相应朝代(或国家)的外在关系及相关往来。这是他观察事物的角度,不会停留在中国人天然地以中国为中心视角看待问题之所致。



比如中国人自然会专门研究人口史和移民史,但在通史中,却很少将这样的视角穿插进来,以便更为宏阔地观察当时社会的变迁。在我们四川人看来,清朝的“湖广填四川”是相当大的一件事情,但在中国通史中的清朝部分,只字不提,恐怕也不在少数。但在赖德烈这书里不仅在元朝一章专门提到移民问题,而且在“人口”这一章里,专门提到“移民”在中国历史上与内政及外交的关系,这样的角度,是中国的历史写作者比较少有的。我们若是看了班国瑞、刘宏所著的《亲爱的中国:移民书信与侨汇(1829—1980)》这样的研究,你就会知道,移民与政治、经济的关系超出我们的想象。



下面是关于赖德列《中国人:他们的故事和文化》一书的分享提纲:



一:对赖德烈此书的评价

1:雷海宗、陈恭禄、钱钟书等的评价

2:本人对本书的大致评价(239、242、305)


二:权力偶像崇拜在生活各方面的漫延(270、276、72、302)



三:朝代变迁与气候之关系(11—12)



四:由两个角度看赖的观察:蒋介石的信仰、国人太爱世界(250、334)


五:对中国宗教评价之再评价(298—300)



2024年7月12日下午匆匆草就于成都


所属主题
冉云飞 小书卷的甘苦
冉云飞 小书卷的甘苦
著书多,没有穷尽;读书多,身体疲倦。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