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3 12 月, 2024
spot_img

二鱼书评丨《巨婴国》(上):中国式的好人和家庭


中国式的好人容易暴怒,中国式的家庭容易坍塌因为他们都在被侵犯,在没有“约”的文化土壤里,往往既是侵犯者,又是受害者。





1.我昨天在网上看到一件事,一个中年男人在儿女结婚以后跟妻子离婚了,我很诧异。而让众人惊奇的是那个男人是出了名的好丈夫好父亲,我倒开始知道他离婚的原因了。我估计他是典型的中国式好人。

我听完了他的故事,他从结婚开始就对妻子非常体贴,回家做饭,有了儿女后也当起了老爸,生活就这样继续着,波澜不惊,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妥。外人看来这当然是个好人,甚至妻子儿女似乎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但等儿女们结婚后,这个“好人”却坚持离婚,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2.这件事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位远方长辈,他也是出了名的模范丈夫模范父亲,其他长辈说其他无不肃然起敬,他是一位工程师,几乎凭一己之力,养育了三个儿女,并且对妻子不离不弃。他对我也很好,因为他酷爱旅行,也时常去国外做工程,所以我小时候跟他经常交流外面的世界,增长了不少见识,他在我印象里是一位能力和慈爱皆有的长者。但后来听说他痛苦不已,想要自杀,因为他妻子的缘故。他妻子看上去也是很有教养的人,然而听说她在家里对他很严厉。“模范丈夫”的人设觉得他不能离婚,所以“自杀”是他摆脱痛苦的唯一方式。虽然后来没有自杀,但却得了绝症,我估计和他忧伤的情绪有关。

这几年离婚率攀升,有两个现象,一个是90后的离婚率显著提升,超过了50%,也就是说两对夫妻就有超过一对离婚的。还有一个是四五十岁和五六十岁的离婚率攀升,我认识的很多四十岁以上的人离婚的就有不少。他们很多是因为憋坏了,“好人”的人设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所以等儿女高考结束,或找到工作了,就离婚了,似乎使命已经完成。



二鱼书评丨《巨婴国》(上):中国式的好人和家庭



3.前几年有一本被禁的书《巨婴国》,总结了中国式好人的特点:只付出,不索取;总给予,难接受;封闭,感觉麻木;理性或许发达,但感性一般不发达;他们的好,像绵羊,而缺乏力量;他们没有欲求,也难以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也就是王小波所说的,沉默的大多数。


4.以上说的“好人”,还是将痛苦留给自己的“好人”,还有一种“好人”,是让把痛苦留给别人,甚至亲人的“好人”。而且越亲的人留下的痛苦越多。

相信很多中国人小时候都听过父母这样说:“父母打你骂你是为你好。”这句话我们习以为常了,古训有言“黄金棍子出好人”,但事实真是如此吗?通常打骂有两种打骂,第一种叫管教,单独与子女在一起讲道理,在必要的时候,不动血气的,在爱心中进行惩戒。这一种很难。更多情况是第二种情况,父母气得够呛,一顿打骂,但你说父母是完全情绪失控吗?未必,我看到一部电影里,母亲正在打骂儿子,突然接到老师的电话,她立马变得客气温和起来,放下电话又对儿子恶脸相向。这就很难用情绪失控来解释了。潜意识里,母亲觉得“儿子是她世界的一部分。”在电影《刮痧》里,梁家辉所饰演的美籍华人,看到儿子和另一个美国白人儿子打架时,让儿子给人家道歉,当儿子拒绝后,一巴掌打了儿子,旁边的美国白人觉得很惊诧。后来,梁家辉说,我打我儿子是为了给你面子。那个美国白人说:“你打儿子是为了给我面子,这是什么混账的中国逻辑?”其实这种中国逻辑的背后就是:“儿子是自己世界的一部分。







5.《巨婴国》里说,好人对自己的“好”很在意,会不惜一切代价捍卫“我是一个好人”的感觉。哪怕撕毁关系、遭遇虐待与不公、牺牲最亲的亲人,都要捍卫“我是一个好人”的自我感觉。因为这样的原因,好人常会好到失去了人情味。

我想起王牧给我讲的一件事,他在当大学老师时,一个女同学很害羞地送了他一盒月饼,过几天后,听说那位女同学自杀了,因为那位女同学的妈妈什么都要为她操办,她妈妈认为她是为女儿好,包括送老师月饼,也是她妈妈安排的,而不顾她女儿已经成年的事实。女儿自然认为这是一个牢笼,所以受不了自杀了。王牧说,他得知那位女同学自杀的消息,嚎啕大哭,因为他作为老师没有教会她如何建立独立人格。这样因为父母太强势而导致的悲剧,我听过很多。




二鱼书评丨《巨婴国》(上):中国式的好人和家庭





6.控制欲是万恶之源。控制欲既是控制别人,也指自我控制,它会严重地阻碍我们的心,阻碍我们打开自己的世界,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自我控制最常见的一个现象是,一个人会有意无意地设定一些程序,按部就班地生活,若程序被打破,会很难受。为了保护程序不被打破,会将人际关系减少到最低,但整天生活在一起的亲人不能减少,于是会倾向于将亲人纳入这个程序,结果表现为外部控制。

我以前习惯自己独立一个房间。工作后,我每年春节都是在国外度过(疫情以前,疫情后也在外地过),因为春节是中国文化的高峰,七大姑八大姨的走访形成了一个文化场域。你会感到这种文化场域在侵犯你的界限。

但我在想一个问题,这样的人为何国外不多呢?为何叫“中国式”呢?所以还是要从文化的深层肌理和信仰才能看清这个问题。


7.我们先看书中所列举的几个中国式家庭的浆糊逻辑:

比如:所有的关系是我的事

设想家中有ABCDE五人,而你是A。有界限的活法是,你只处理AB、AC、AD、AE的关系,至于BCDE间的关系,除非很特殊,否则你不干预;糨糊逻辑则是,BCDE如何相处是我的事,而我和谁相处, 也是每个人的事,我的好我的冤屈他们都要知道,都该为我说话……

中国家庭总是一锅粥搅不清的关键,有人特别想管别人的事,且谁想管事,谁就会被累死。并且,那个最想管事的人,他常常正是家庭各种冲突的根源,因他搅到了每个关系中,因而制造了大量问题。

再比如:我和你之间是透明的。在很多母子,父子之间,你不用说我就知道你是怎么回事,我不用说你就该知道我是怎么回事。这是婴儿对完美母爱的渴求。婴儿不会说话,理想妈妈必然是,他们不用说妈妈就知道是怎么回事。成年人若持有这一逻辑,很可怕,会造成无数误会。并且,这一逻辑总伴随着偏执,即,你怎么会不明白我是怎么想的呢?!你就是这么回事,我当然知道!







8.甚至对有的人来说,界限就等于死,她的意思是,确立界限,就意味着被抛弃

当然,对于很多人来说,不能建立界限,是因为整个文化没有界限意识。一旦形成界限意识,他们可以确立界限,就不会感觉到被抛弃。

界限的丧失就导致:你们=你;我们=我。譬如,我知道有些妇女和婆婆起冲突,你找老公麻烦;和老公起冲突,你找老公全家人麻烦;和小姑不顺,你找老公麻烦。



9.这一堆浆糊逻辑的根源就是:界限的丧失,界限丧失的根源是:“约”的丧失中国是一个没有“约”的文化。所以大概从秦以来,特别是明清以后,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兵,莫非王臣”,王与臣就不是“约”的关系,不是权利义务对等的关系,而是主仆关系,甚至主奴关系。这种关系在家庭里也是,父母和儿子,婆婆和媳妇,甚至夫妻之间都在想占有对方的权力,可能是以“爱”的名义。

先秦虽然有对等的契约关系,但没有一个超越于世的立约者,最多也就“对天发誓”。我经常听到现在的很多农村出现了矛盾还经常说“对天发誓”。但那个没有“位格”的“天”,太抽象也太脆弱,导致后来越来越缺乏“约”的意识,无论是国,还是家。


10.这就是中国式的好人和家庭。中国式的好人容易暴怒,中国式的家庭容易坍塌因为他们都在被侵犯,在没有“约”的文化土壤里,往往既是侵犯者,又是受害者。我想也是《巨婴国》被禁的原因,它把真相说得太露骨了。

这样的事在你家里,是否正在上演?






End




所属主题
二鱼剧场
二鱼剧场
讲述每个微小个体心底最真实的声音,那里有我们的伤痛、眼泪、温暖、喜乐和盼望。“求你保护我,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人。”——《圣经·诗篇》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