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美德是来自天赋还是后天通过环境培养熏陶的?古罗马关于美德的定义和现今社会有何不同?
答:美德就是道德,就是美好的德性,是后天培养熏陶的。道德源自信仰。不同的社会对美德内容的要求重点不同,比如古罗马追求敬虔和勇敢,中国古人崇尚孝顺。一般说中国人具有三大美德:勤劳、勇敢、智慧,其实只有勤劳符合事实。
问:《美国秩序的根基》第112页说:“人类法只能效法永恒法。这些永恒法是人类独有的,因为地球上只有人类才是理性的存在。衡量国家法律有效性的标准是他们是否符合理性。” 第113页又说:“法律是内置于于自然中的最高理性,它规定什么该做,什么被禁止,一旦在人的思想中获得稳固的位置和充分的发展,这种理性就是法律……因为法律是自然力量,它是智慧人的思想和理性,是衡量正义和不义的准绳。因此从根本上看, 法律就是关于人类伦理规范的知识。”
我的问题是:1.我理解自然法与“人法”(习惯法和成文法)的关系,就是人是理性的存在,这个理性是否可以理解为良心,就是与神协同的理性?也就是保罗说的:“这是显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们心里,他们是非之心同作见证,并且他们的思念互相较量,或以为是,或以为非。”
2. 保守主义是对理性有很强的戒备心理的,奥古斯丁、马丁·路德等都认为人的理性因为罪的污染而堕落了,所以这里说的理性是否可以理解为“实践理性”,与我们现在世界上推崇的科学理性或称为“纯粹理性”是要区别开来的?
答:自然法中蕴含理性可以这样理解:
1.古希腊、古罗马的自然法蕴含的理性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理性,即人出于理智而非情感、意志的判断能力。
2.经奥古斯丁、阿奎那等改造后的自然法所谓的理性包括灵性、德性、理性三个方面,良心属于德性。
3.无论是实践理性还是纯粹理性都不完全靠得住。有两种认识真理的路径:
A.古希腊——理性认识论:通过人的理性可以认识绝对真理。先知道真理存在,再选择抵达真理的道路。
B.基·督教——恩典认识论:通过信靠神,真理自然呈现。先信靠耶·稣这个“道路”,才能到达“真理”,获得“生命”。
问:第111页说,罗马公民的民法是一套复杂的习惯法体系,很像英国的普通法,但是为何后来只有英美和英联邦地区使用普通法,而欧洲大陆成了大陆法系?古代中国的法律的状况是如何的?中国古代法律与罗马法、英美普通法的区别是什么?立法的哲学理念是什么?
答:一、关于大陆法系
1.罗马法经历了从习惯法到万民法的发展阶段。一方面,万民法容纳了各民族的习惯法,但另一方面,通过引入自然法,罗马法建立了相对统一的法律体系和法典。在罗马全盛时期,罗马统治者以武力扩大其版图,强行推行罗马法,被征服地区的居民也因罗马法的发达和完备而自愿采用罗马法,使罗马法成为“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2.日耳曼人入侵罗马后,日耳曼人建立的国家编纂的法典受罗马法影响,罗马法与日耳曼法融合。
3.11世纪后,罗马法复兴运动兴起,罗马法研究同社会实际需要相结合,成为西欧大陆国家具有权威的补充法律。经过改造和发展的罗马法成了欧洲的普通法,具有共同的特征和法律传统,从而奠定了大陆法系的基础。
4.启蒙思想家鼓吹的自然法思想和理性主义是大陆法系国家实行法典化的原因之一,1791年法国宪法中的“人权宣言”就明确宣布,每个人的自然权利只有成文法才能加以确定。
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西欧许多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并巩固以后,适应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以及国家之间的交往,这些国家的法律制度相互间的联系和共同特征获得进一步发展。
首先在法国,以资产阶级革命为动力,在古典自然法学和理性主义思潮的指导下,在罗马法的直接影响下,开创了制定有完整体系的成文法的模式。法国法典成为欧洲大陆各国建立自己的法律制度的楷模,标志着近代意义上大陆法系的模式的确立。随后在德国,在继承罗马法、研究和吸收法国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法典。德国法典成为资本主义从自由经济到垄断经济发展的时代的典型代表。
5.由于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适应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需要,并且由于它采用了严格的成文法形式易于传播,所以19世纪、20世纪后,大陆法系越过欧洲,传遍世界。
6.大陆地区文明之间的竞争加剧,形成统一的法典是必然趋势。英国处于偏僻之地,欧洲大陆文明的渗透鞭长莫及,导致英国自成一体。美国人是英国人的后裔,也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空间发展,所以继承了英国习惯法体系。
7.一个国家是否采用习惯法体系,关键看其周边是否有强势文明。
二、关于中国
古代中国的法律体系是成文法体系,法律的目的:
1.维护专制统治;
2.维护儒家精神。
法律的特点:
1.自上而下;
2.儒法融混。
推荐: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问:第103页说,罗马共和政体的实现由三个部分组成: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罗马公民才有投票权,奴隶不能成为公民,一个人必须要履行一定的国家义务才可以成为公民。罗马公民的定义与现代西方国家的公民观有何区别?
答:罗马公民与现代公民本质上是一致的,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公民的责任被淡化了,公民的权利扩大了。应该权责对等。
问:第103页,为何在布匿战争后不久,公民大会就开始衰落,到了共和国末期,民众几乎丧失了所有权力?反观现代西方,民众拥有自由权利,但是投票率却不高,为何很多人实际上并不在意自己的公民权利,而选择主动放弃?
答:1.古罗马民众丧失权力的根源在于罗马是个军事国家,不断发动对外战争,导致军人和军事统帅权力过大,元老院逐渐成为摆设。
2.现代西方一些人放弃投票权是因为认为别人不会放弃投票权,自由可以靠别人保障,不用担心。不是所有人都对政治感兴趣。政治分为常态政治和非常政治,当国家遇到非常时刻,投票率会提高。
问:罗马从强盛走向衰败到灭亡,是每一个强国发展的必然规律吗?如今世界第一强国美国能不能走出这种规律?
答:从人性和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来看,任何世间组织都必然走向败亡。从必然性看,美国也将走向败亡。从短期来看,美国还是全球老大。美国是否会在中长期败亡,取决于美国的秩序能否一直做到正义和自由,而这取决于信仰的趋势。
问:第105页讲到古罗马的一些特征,如以农业为主,重视家庭和家族,家庭被认为是一种连绵不断的精神实体,以及重视克己敬虔的品德等。从这些方面来看,和传统中国社会有诸多相似之处。为什么罗马会走上共和法治之路,而传统中国却走向了大一统和集权?
答:1.罗马帝国容纳的各民族文化都是异质文化,罗马帝国也无力建立各民族强烈认同的意识形态,斯多葛学派对罗马的统治力远不如儒家对中国的统治力。
2.罗马帝国产生前,西方就已经产生了很多文明体,但中华帝国产生前,这片土地上并无其他优势文明相互博弈。中华文明主要产生于黄河流域,然后向外部逐渐扩散。
3.古罗马虽然是以农业为主,但罗马帝国并不都是农业文明,还包括商业文明区域。
问:第132页第一段里有一句话:“由于非罗马文化和政治体系的衰败,公众便陷入冷淡漠不关心的状态。”如何理解这句话?感觉现在周边大多数人都是比较冷漠,一个个极端事件的发生似乎都没能激起人心里的颤动和反思,造成这样的世态的主要因素也是上面说的衰败吗?
答:当文化和政治衰败加深时,人民就失去了归属感和凝聚力,所以冷漠。简言之,“上梁不正下梁歪”。
问:请问如何看待作者在第122页提出的‘五位好皇帝’,他们与迫害基·督徒,与罗马的衰败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五位好皇帝”是世俗意义上的,在他们统治下,罗马帝国版图越来越大,势力越来越强。但他们同时又有或轻或重的迫害基·督徒的行为。“五位好皇帝”与罗马的衰败无关,衰败是后来的事。
问:中国不能形成良性的基于个人内心秩序的公共秩序,是因为儒学本身吗?还是因为近代断弃后没有发展好儒学?中国文明延续时间悠久,地广人多,且从无以外来宗教学说较长主导本国思想政治之传统。中国文化一直是以儒学为主流,即便佛教东来,经宋明理学融化,也早不如魏晋唐朝之盛,从而在中国历史上形成儒释道融合的思想信仰结构,以儒为主,以佛教道教为辅。
基·督教作为外来宗教,和儒学的关系是否主要会呈现三种状态:1.各行所是,自由竞争;2.信奉基·督而保留尊重儒学的爱人之道,像利玛窦传教那样;3.以儒学为主,吸纳西学以及基·督教义,像宋明理学那样。
中国近代以来亡国灭种的威迫境地,导致“救亡”压倒“启蒙”,与独立战争前北美殖民地在英国“有益的忽略”下相对和平自治的环境完全不同。我们病急乱投医,选择了全然抛弃传统;美国从容演化,选择了继承固有传统。
保守主义相信良性秩序是长出来的,一国的信仰、制度必须与该国既有国情、文化传统相适应,才有可能维护持久的秩序。比如本章,美国在借鉴政治体制和法律传统上,更青睐广土众民的古罗马而非希腊城邦。那么,在保守主义立场下,我们今天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中国自己的传统呢?
西方保守主义提倡继承传统和惯例,对两希文明包括古罗马建制的参酌借鉴,奠定了美国秩序的根基。那么,中国借镜西方保守主义的思想和方法,是不是也应该有自己的保守主义?因为既然是保守主义,必是要保持和守护优良的固有传统和价值原则的。如果不是,那就不是保守主义了,变成了拦腰截断的乌托邦,或者全盘西化。中国保守主义是否也应继承固有良性的思想文化传统,作为建立良性公共秩序的重要一环?如果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和心性工夫,便应有用武之地。
答:1.中国不能形成良性的基于个人内心秩序的公共秩序,虽然不完全归因于儒学本身,但儒学也难辞其咎。我们需要追问的是,儒学在近代因何断弃?
2.从根本上说,儒家的爱有等差是一种功利式的爱。因为缺乏神圣源头,这种爱只能基于血缘,不能建立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因为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的社会,比如在公司里,大家本来都是陌生人。按儒家的爱有等差,如何组织陌生人社会?
3.如果我们止于爱有等差,那么我们如何理解传·教士不远万里,到条件落后的中国传·教,即便被杀也不后悔,而且满含喜悦?
4.至于“中国近代以来亡国灭种的威迫境地,导致‘救亡’压倒‘启蒙’”,这个判断有些夸大其词,未必站得住:首先,什么叫亡国灭种?事实上,英美并不试图统治中国,只想跟中国做生意,真正想侵略中国领土的是临近我们的少数国家。其次,亡国不等于灭种,亡国也不等于亡天下,对此我不做价值判断,只是指出事实上的不同。
5.美国在殖民地时期的确环境比较稳定,但环境不稳定反而是历史的常态,不能说要等到环境稳定才能保守传统。要警惕一些人以稳定为名行控制之实,那样就永远不能进步,就永远没有所谓启蒙的空间。
6.中国的保守主义的具体主张必然和英美有所不同,因为各自面临的问题不同。中国保守主义当然也应该保守中国优良的固有传统和价值原则,但更应该更新这些固有传统和原则。因为英美保守主义的灵魂是上·帝信仰,前提是自由的秩序,而中国在这两方面都是不够的。因此,首先要用信仰更新中国人的灵魂,用自由的文化更新中国人的文化。在经历了这个淬炼过程后,留下来的儒家文化就是精华。所以,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文化和儒家传统。归结起来,保守主义对中国文化的态度不是无视,不是消灭,不是全盘保守,而是更新。
7.要挖掘中国传统中敬天爱人、促进自由的文化,如:1.生育自由;2.土地私有;3.皇权不下县,乡村自治等等。
问:维吉尔说罗马有三个美德:敬虔、劳动和命运。在戴克里先时期好像都不存在了,他采取了非常手段,暂时维护住了摇摇欲坠的罗马。这有点像我们平时常说的“非常时期非常手段。”萧老师能不能用一些例子,对这句话表达一些看法?
答:最重要的是为秩序建立稳定的根基,而不是非常手段。政治家要做重要的事,而不是紧急的事,要把紧急的事转换为重要的事,而不能陷于天天都处理紧急的事的局面。最重要的事是维护人民相对稳定的信仰和法治,限制并满足各阶层利益,让每个人都有发挥其天赋、实现梦想的机会。
当然,非常手段有时也是必要的,但政治家要善于把非常政治转换成日常政治。
非常政治举例:
1.各国都有战时机制,比如政府有权征集社会物质,预备役军人必须服役,企业生产以军工优先。
2.遭遇严重经济危机,实施某种程度的国有化运动,如罗斯福新政。
3.遭遇严重的自然灾害,实施计划性扶助,如汶川地震,各省支援。
4.台湾的戒严时期,国民政府败退台湾,担心政权不稳的临时政策。
问:如何理解“心灵秩序”?什么是“秩序”?“心灵秩序”和“社会秩序”需要彼此协调的原因是什么?
答:良好的心灵秩序就是内心稳定,感到平安喜乐,而非焦虑不安的状态。秩序就是各归各位,一切有条不紊,形成自然和谐状态。
“心灵秩序”和“社会秩序”需要彼此协调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人既需要面对自己的内心,也需要面对外部社会,如果二者不协调,人就会在精神上撕裂、分裂,导致抑郁症等各种病症。举例,一个人内心追求平稳安逸,但社会处处充满竞争,他就会恐惧。一个人内心追求被人爱,但社会处处都充满冷漠,他就会感到悲凉。
问:古罗马时代西塞罗对“自然”“国家”“职务“”人性善恶”“法律”等已经有系统性、超越性的深刻洞见,对整个欧洲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当时中国处在哪个朝代?学者都有哪些思想?对本国国民乃至整个人类带来哪些贡献?
答:西塞罗生于公元前106年1月3日,死于公元前43年12月7日。此时正处在西汉王朝鼎盛时期。西汉最有名的思想家是董仲舒,生于公元前179年,死于公元前104年,西塞罗比董仲舒小73岁。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两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董仲舒的代表作是《春秋繁露》,即他对《春秋》的阐释和引申。
问:美国宪法制定者基于什么洞见,选择了模仿古罗马“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
答:思想根源:
1.英国制度本来就是分权制衡,美国不过是继承了英国政制;
2.亚里士多德的混合政体理论及罗马帝国的混合政体实践;
3.洛克和孟德斯鸠权力分立学说的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