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9月 19, 2024
spot_img

行走节日|照亮生命,起来感恩!


文 |PAUL
 如今,感恩成为我们当下中国社会的一句口头禅和一记口号,甚至泛滥成灾。“感谢你在人群中多看了它一眼,……感谢你拿下它,感谢你一再的拿下它,……感谢购物车,感谢满满的购物车,……感谢消费,感谢下次消费,感谢下单,感谢下一单”,这都不过是广告文案。如今的感恩变成了收快递的感恩,看到快递到来速度和堆积高度,大家由衷的发出感恩:这是一个秋收的季节!
但是,感恩依然是人们讨论的重点疑惑词。境界有一篇访谈集,题目是《中国式孩子为什么不感恩》,文前配了副漫画,内容是:“一个母亲养得起十个孩子,十个孩子却养不起一个母亲”。
“我努力优秀,是为了早日脱离无知无能的原生家庭”,这是总考第一孩子的真实心声和价值追求。我们还经常看到这类社会新闻:父母含辛茹苦养大几个孩子,老了之后没有一个愿意赡养父母;因为父母没有钱给孩子买房,没有能力帮孩子找到好工作,孩子对父母拳脚相加;孩子抱怨父母钱,不能让自己出国留学,甚至在父母生病的时候只知道吃喝玩乐……
2011年4月1日晚,在浦东国际机场到达大厅,搭乘航班从日本返沪的男子汪某到达不久,就与前去接机的母亲发生争执,焦点是关于学费。当时,汪某从托运的行李中取出一把水果刀,对着母亲顾某连刺9刀,导致顾某当场倒地昏迷。汪某随即被赶来的民警抓获,同时民警迅速将顾某送至附近医院抢救。
2011年10月19日,“浦东机场刺母案”,在浦东法院开庭,母亲3次情绪失控求轻判儿子。对于向母亲行凶的原因,汪某接受采访时说:“在机场她还是说没有钱,不会给我钱,甚至说不可能给钱,还说要钱的话就只有一条命了这种话,我脑子一下子空白,冲上去就捅了她。”
为什么人类需要感恩的生活?为什么凡事感恩?什么是真正的感恩?苦难里我们还能感恩吗?如何才能有真正的感恩之举?这依然是人类永恒的问题。
人是无恩的。首先我们应该思考,如果不需要感恩,我们的世界就是一个两不相欠、等价交换的世界,这看起来不是很好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是老子的理想国,岁月静好,没有世事纷扰。但更真实的世界毋宁是一个冷漠自私、彼此算计、毫无恩慈、各人自扫门前雪的世界,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冰冷的现实: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不需感恩无法感恩的世界。
我们所活的世界正是一个无恩的世界。海明威就是生长在一个无恩的家庭,他敬虔的双亲痛恨海明威放荡不羁的生活,母亲甚至不准海明威在她眼前出现。他的父亲自杀而死,母亲还将父亲自杀的枪寄给海明威,促使其自杀。
启蒙运动之父卢梭,亲手将五个亲生孩子送到福利院,并不妨碍自己成为一个大教育家。固然,我们没有海明威或者卢梭的孩子那么悲惨,但是大家深知自己是在一个弱肉强食的丛林里生活,适者生存,不进则退。达尔文的信念已经成为这个世界的法则。刻薄寡恩是现代人的特点。
这是母亲们的悲剧,一个孩子当然养不起一个母亲,但十个孩子也养不起一个母亲。感恩只是口号,一面感谢,一面一定要提防着,这是人类常识。父母们,你一定要提防,儿女们还对你有感恩之情,愿意孝顺你,主要原因你还有一套房子。感谢CCTV,只不过你没被曝光。
即使是为感恩说上话的社会学,从它的视角来说,因为人具有社会性,貌似感恩是人类社会性所需要的品格,是人类不至灭亡的共存条件,只不过是迫不得已的最好选择。人类从理性出发对于感恩没有半点的摸着。堕落的理性其实体会不到我们为什么要感恩!
直言不讳地说,我们大部分人几乎不可能以感恩和喜悦的心,领受一个反反复复的见证:为了祂自己的荣耀:
我为我的名暂且忍怒,为我的颂赞向你容忍,不将你剪除。我熬炼你,却不像熬炼银子;你在苦难的炉中,我拣选你。我为自己的缘故必行这事,我焉能使我的名被亵渎?我必不将我的荣耀归给假神。
人对坐在天上的那位所表现的自我高举不仅谈不上欢喜,还有一种抵触:我为什么要感谢一个自我高举,喜欢阿谀奉承拍马屁者?某种意义上,对神的憎恶与抵挡正是成为人类世界的中心情结,由此造就了无恩世界的成型。
我们可以这样思考,我们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每个人都曾有过自我高举的经历。我们内心本能地喜欢别人的称赞,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很享受他人的重视。另一方面,我们又对人的自高自大嗤之以鼻,甚至瞧不起我们自身的骄傲行为(至少在我们清醒的时候),这同样几乎是人类共有的特性。我们对荣耀自我的渴望爱恨交织。我们喜欢我们的儿女为我们天天献上感恩,同时,我们也知道我们其实有不是特别能感恩的人,尤其对我们的父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开头的例子多集中于儿女的案例之上。
儿女忘掉父母的恩典,那诚然是可悲而又可耻的事!有时作儿女的完全忘记父母为他们所作的,怎样为他们劳苦,顾念他们,在各方面爱他们。等到儿女长大成人,能赚几个钱,就想父母是有负于他们的,而不感到他们一切都是有负于父母的。这都是极不体面的事,只能令儿女蒙羞辱,伤透了父母的心。
同时,这些儿女的故事不正在发生在我们自己的身上吗?难道父神不是你真正的父亲吗?路加笔下,记载的十个被医好的麻风病人,只有一个回头来表达感谢,可问题是,那剩下十分之九的人,在哪里呢?

感恩是由恩典(grace)派生的词汇。恩典是高天至大者赐给我们的白白礼物,感恩是因为恩典不配得到。感恩表征的是,作为超越的终极给予者根本上是仁慈的。
人类对至高者的自我高举有一种抗拒心理,成因很复杂,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似乎很欣赏电影小说中的英雄,他们的特点就是自命不凡、豪放不羁、狂妄自大。如果他们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博得胜利,我们就会为之振臂欢呼。我们似乎很喜欢他们自以为是的模样。这很酷。由于很酷,自我高举(随着过去几十年的文化变异)始终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渴望,也成为我们的英雄身上令人钦佩的特质。相对于羞辱感,这种感觉非常良好。我们讨厌被人当成愚蠢之人,而喜欢被看作聪明人、有能力的人。我们也将这一期待投射在我们的英雄身上,即使他们已自命不凡到了极点。
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如果这些自大的英雄开始利用自己的小聪明做出有悖公义之事,伤害无辜之人或者我们喜欢的人,我们因共情而产生的钦佩之意就会消退。很快,过去让他们显得很酷的聪明头脑、敏捷身手、风趣言语,现在只会令他们显得邪恶。英雄有一丝的恶意,这些英雄就此失去了吸引力。过去讨我们喜欢的自我吹嘘之徒,现在只会让人感到厌恶。
我们可以思考父母的角色,我们有许多理由证明我们应当向父母感恩,父母对我们是真正仁慈,虎毒不食子,而父母呢,更是如此。因为罪的缘故使我们在祂面前毫无价值。然而本着祂的大爱,还是把一切的好处赐给我们。我们呼吸的每一口空气是由祂而来的。我们吃的、穿的,我们的健康,我们的享受,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家庭都是我们从神手中所领受的各样祝福。
但除此之外,祂的大怜悯还赐给我们那最大的礼物。祂赐给祂的独生子为我们的救主。祂将永生赐给我们,天天以无限的慈爱看顾我们。我敢说,如果我们试着将所赐给我们各样的祝福都一一笔之于书,那真能写成一本洋洋可观的感恩录呢。祂赐给我们今生和来生的一切好处,这不是我们应得的。当我们想到这一切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不和大卫一同歌唱
假如事实证明,祂持续不断为自己的荣耀所做的一切,并不像一个缺乏安全感、自我膨胀、欺凌弱小的恶霸,而更像一个愿意舍弃自己的父亲呢?
假如事实证明,祂呼唤人们注目他的荣耀,不像是一个打着悬壶济世招牌的江湖郎中,而更像一个真正的良医,他的名声与招牌完全吻合,因为他就是最好的医生,只有他能挽救社区、阻止疾病的蔓延,那会怎么样?
假如祂想让人们认识他的超越,不像是一个焦虑的大学艺术教师,以吹嘘自己的课程、招揽更多学生,来巩固自己的声誉,而更像一位举世无双的优秀艺术家,他进驻最贫穷的大学,宣布要提供一个免费的课程,好向最卑微的学生展示他最高超的技艺秘诀呢?
假如祂公开宣告他的权柄时,不像一个沽名钓誉的指挥官,为求胜利不惜牺牲成千上万士兵的性命,自己却躲在大后方;而更像一个真正伟大的将军,为自己所爱的将士死在前线,最终以此赢得了胜利和美名呢?
换句话说,假如最终我们发现,祂的美善原来要在分享中才能达至完全呢?假如我们认定的自我高举的态度,事实上是在追求将最完全的喜乐分享出去,给那些愿意拥有的人呢?
如果事实真如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所说呢?“为他的荣耀”就不是指要去获取祂原本没有的荣耀,而是为了祂子民永恒的喜乐,彰显、维护和传扬自己的荣耀。
恩典其实是不配得的,是赋予我们而不是出于我们。恩典是白白赐下的,只因为授予者已经付了代价。祂的国度与世界不同,以另一种方式呼唤我们:不是基于我们的表现,而是基于他自己的表现。恩典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向这个世界照射处显明这种力量的光,让我们无法拒绝,感恩成为人类高贵灵魂的写照。祂的身体在历史中一直以来的使命正是在无恩的世界中成为恩典的庇护所,而感恩之心是投下信仰之锚的最好地方。
 

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 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 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 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
其实,一个恩慈的温暖的互怀感恩的世界,彼此相爱相亲的世界是我们的真正盼望。恩慈的世界是实在的,现实的世界反倒成为虚空的虚空。这是我们诚心诚意愿意过的生活,感恩节一天太少,正常人的生活应该天天活成感恩节。
支离破碎的世界中,我们永远只能看到部分,只能让我们抱怨以对,为什么这事临到我,我是如此的无辜。这里是天父世界,在恩典中上帝有完全的主权。玫瑰有刺,生活不易,祂照着恩典原则已经自己成就。
女低音歌唱家费丽尔(Kathleen Ferrier)在癌症病重之时,到阿尔卑斯山旅行,她因马特峰的雄伟壮丽发出惊叹,但又暗自伤心:对眼前的美景她竟无一个对象可以致谢感恩。空洞的对象造成空洞的生命,形成不了任何的关系和回应。国人的养出的孩子只有索取没有感恩,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王尔德的《快乐王子》。王子有蓝宝石的眼睛,黄金的面颊。王子的塑像,甚至高过了教堂的尖顶。他俯瞰城中的不义与贫穷,流出眼泪。一只燕子帮助他,将蓝宝石和身上的黄金,衔去,给了困苦的人。巴金在抗战时的陪都,译了这篇童话。他说,“在英文中找不到能够与此相比的童话了”。就像路易斯在二战伦敦的废墟中,写出《纳尼亚传奇》。每个时代,都有写一篇童话的权利。每对父母,都有讲一个童话的责任。将那永恒的故事,说了再说。
真正的恩典,是有血有泪的爱。因为恩典最终与审判有关。恩典的实质,就是赦免;赦免一个不能与恩典相称的世界。当一份工作辜负你,当一个伙伴欺负你,你付出的,多过对方应得的那一部分,就是恩典。恩典就是不公平。一个公平的世界,不需要恩典,只需要交换。恰恰是不公平的世界,才渴望被恩典充满。
恩典就是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换言之,恩典就是投入与产出之间的鸿沟,恩典就是对回报的不确定性的冒险。恩典首先要处理的,是对不公平的现实的谅解。这是为什么西方文学中最好的童话,都关于恩典。而关于恩典的童话,都不可避免地关于灾难、饥饿和死亡。
《白雪公主》,有阴谋、有死亡、有背叛,最后有王子的爱情和复活。孩子若不知道这些,孩子就不真正知道恩典。童话这种东西真的是童话,大人无法理解,只有小孩高兴。我们的童话是假童话,因为我们不敢让孩子接近那有血有泪的爱。我们不敢,因为我们自己不信。一个不信的世界,怎么可能有童话。一个不信的父亲,怎么可能不脸红地给孩子讲童话?
恩典是真正的童话,恩典与爱是同义词,其中有没有惧怕的舍弃。我们的世界,因罪而堕落,又因爱而存留。童话里,快乐王子看到世界的苦难,愿意舍弃了最后一片黄金,燕子也死在他旁边。天父对一个天使说,“你去,把这座城里最珍贵的两样东西带来”。天使带回了那只死鸟,和快乐王子无法被熔化的铅心。王尔德写到,“在我天堂的花园里,小鸟可以永远放声歌唱,在我黄金的城里,快乐王子可以尽情的赞美”。
真正的感恩是向上的感恩,别无其他。有一位王子为你舍弃。他是美善的本体,借着你的感恩向美善光明敞开。只有从上而来的爱是永恒不变的,吸引你被恩感被陶造;真正的感恩是因为你知道有一个超越于你又内驻于你的完美朋友:他道成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
只是我告诉你们这听道的人、你们的仇敌要爱他、恨你们的要待他好。从现在起,让我们过感恩的生活,让恩典照亮生命!

 

所属主题
Wayfaring, 徒步客
Wayfaring, 徒步客
实践真教育,探索新道路!公号名: Walking Education 行走教育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