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8 11 月, 2024
spot_img

爱的颂歌系列证道之十——爱是恒久忍耐(七)



 

经文:哥林多前书13:4-8a“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爱是恒久忍耐(七)


正文:


圣经对爱的定义是寻求所爱对象的生命益处,不求自己的益处、喜悦和满足,而求别人生命的益处,去为别人求祝福,并且为了别人的益处与祝福而甘愿付出代价。按照这个爱的定义,以及我们实际的生命表现,我们在大多数时候都没有活出神的爱。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不愿意舍己,不愿意降服于上帝的主权,不愿意不计一切代价地爱主。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只求自己的喜悦,不求神的喜悦,不愿无条件遵行神的旨意,不愿无条件地去爱。我们过于在乎自己的得失,过于坚持自己所应该得到的,过于强调自己的权利,而且把自己的权利没有得到尊重,作为自己不愿去遵行神旨意的借口。(我们所找的借口通常都是他人的错误或者罪恶过大,超越了我们能够承受的底线。我们通常都把别人的过错与软弱完全归咎于这个人。我们不能停止控诉别人,就是因为我们在别人的软弱和错误之处,也有我们自己可被归责之处看。)

美国有一个女宣教士海蒂·贝克写有一本书叫《被爱激励》,这书记录了她在莫桑比克(一个非洲国家)宣教的过程当中,神给她的带领。她领会到神的心肠说——如果神所拣选的人,神所拣选的传道人,都能够完全放下自己,他就能够使用这一群完全放下自我的大军将这个世界翻转过来。如果神所拣选的每一个儿女,都能够完全放下自己,祂就能够使用我们去将这个世界翻转过来。如果基督徒都能够放下自我,不求自己的益处,而是尽心尽意地为主而活,讨主的喜悦,无条件地,不计一切代价地遵行神的旨意,那么,神就一定能够使用我们使这个世界翻转过来。

大多数时候,我们的“自我”都很顽固和强大,以至于我们很容易感到受伤。一旦感觉受伤,心中的“伤痕”还很顽固。

伤痕,以及伤痕背后所隐藏的那强大“自我”,拦阻我们无条件地遵行神的旨意。伤痕,成了拦阻我们去爱的障碍。一颗以自我为中心的心在自己的付出得不到积极回应的时候,就不再有持续付出的动力。

另外,拦阻我们去爱的,还有另一外一个强大的障碍。而且这个障碍,还是隐藏在一颗看起来“无私”、真诚而动机纯洁的心肠下面——这颗心起初是希望别人能够被上帝赐福,得生命的益处的,但它仍然会遭遇到没有动力再爱下去的困境。

举例来说。当我们传福音的时候,确实是单纯地希望一个人能信主,能被上帝赐福,能罪得赦免、得到永生。真诚地传福音,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的益处。我们渴望一个人能追求主,爱主,都是希望他自己能够被上帝赐福。这种情况下,我们是没有私心的。

如果我们传了福音,别人信了,那么,可以说,我们的爱与付出得到了一种积极的回应。如果这样,我们会越爱越有力量,这爱好像轻易就能维持下去。但是,假如我们的爱遇到了抵挡,毫无回应;比如,我们向家人传福音,他不仅自己不信,还反对我们信。在失望和难过之中,我们就慢慢变得不敢再对他们抱着过高的期望了。我们慢慢变得,降低了自己所期待的标准,心态可开始变成——你不信就不信吧,我一厢情愿盼望你信也没有用。只要你不反对我就行了。我们不敢奢望他信主了,连为他的灵魂得救祷告也没有多大动力了,觉得自己不管怎么祷告,他都不会有什么改变。慢慢地,对他们灵魂最终的去处也变得不那么在乎了。

我们向人传福音,有明确表示不想信的,有说愿意来信的。对于那些愿意来的人呢,他来了几次就不再来了。他即使口头上还是说自己信,但实际上变得很冷淡了,也不来聚会了,他又被世界的权势掳去了。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也是很快就灰心了,很快就放弃继续去关怀他。觉得某人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变得愿意来火热地追求主,服事主。我们在失望之中还可能对自己做出这样的心理暗示,也许他就是这样的人,跟他说了也不听,改不了的,他起初来信主也是走走过场。他不能坚持信,是他自己的选择,我又不能去影响和改变他什么。连上帝都说,被召的人,选上的人少,也许,他就是一个被召了,但没有被选上的人。我又何必在他身上浪费时间?我又何必再去关注他呢?

我们觉得,对某个人再继续抱积极期待,有点像自欺欺人。自己曾经无数次的付出,暗中也有过无数次的祷告,曾经多次撒下了种子,竟然看不见它丝毫的生长。在失望之中慢慢绝望,以至于慢慢失去对他“终究会有所改变”的盼望。我们倾向于相信,他这样的人是不会改变的。我们又想到这世界最终的结局是:总是会有很多人是沉沦的,他们一辈子都不会信,总有一些人是要下地狱的,总有一些人是要被上帝弃绝的。

这个现实就更加重了我们面对“一颗刚硬的心”的灰心。我们甚至去想,也许他就是注定要被上帝弃绝的,我又何必在他身上去浪费时间,我又何必再坚持为他代祷?我又何必再对他抱着积极的期望?我又何必再去在乎他的生死?我们越在乎,对他所抱的期望越大,我的失望就会越大,我内心的落差反倒更大,所以我还不如干脆不再关注他,不再在乎他了,不再对他抱着期望,不再去介意他生命的祸福,因为我们觉得自己不管怎么做,都在他身上看不到希望。再对他有所期待和付出是在浪费时间,好像是没有意义的。那种忍耐下去,持续关怀和爱下去的无意义感,使我们美有动力再坚持了。

在现实中,我们传福音,关怀一个人的热情,为一个人祷告的热情很难维持下去,因为我们所能够看到的果效太小了。我们很灰心,觉得很累,很疲惫,很软弱,甚至绝望,因为看不到爱的果效而渐渐丧失爱的力量,以至于我们变得对别人生命得益处越来越无所谓,对他灵魂的最终归宿越来越不介意。因为越介意越受伤,越在乎越失望,越爱越痛苦,越往前走越绝望。

 

这也是我们不能为一个人恒切祷告的原因:我们把神暂时的沉默和不作为理解为——神自己也不在乎这个人是不是信祂,神永远都不会在这个人身上有什么作为。我们把一个人长时间的不改变,当做是“他将来也不会有什么改变”的信号。我们对为他祷告的果效充满了怀疑,在怀疑当中充满了疲乏与软弱,觉得自己要是得不到神明确的应许——他会在这个人身上动工,那么,我们就没有力量再去在这个人身上投入爱的热情了。

就算我们曾经真的爱过某个人,但我们的爱总是后劲不足,直至最终慢慢消失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可以用两个词来描述——灰心和绝望。

什么叫灰心呢?灰心:就是因为失败而丧失勇气和信心,不再有坚持下去的动力和斗志。

什么叫绝望呢?就是完全丧失指望,不再盼望,心如死灰等等,因为认定自己的在乎和积极期待一定会被击打,坚信自己的希望一定会落空,所以我们为了避免让自己再次受失望和绝望之苦,而强迫自己不要再去在乎和介意某一个人了。如果我们心中爱的热情真的存在过,那么,它也因为我们看不到爱的果效,从而被减弱,以至于被消灭。

所以,那个拦阻我们去恒久忍耐,去承受暂时看不到果效的担忧和伤痛,仍要持续爱下去的障碍,就是我们心中的灰心与绝望。

我们的灰心与绝望背后所隐藏的又是什么真相呢?是我们对神的小信或者不信,也是对一个人起初的爱就不够恳切,不够强烈的证明。

从神而来的爱是什么?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爱是凡事包容,这并不是说,爱要容忍,要包容甚至纵容罪恶,而是说,不管一个人实际的光景如何败坏,如何让你忧伤失望,让你痛苦难过,你的心都要包容进,要容纳进这样的现状,而坚持以神的爱去对待他。这颗包容的心背后有着对上帝主权的深深降服,因为不管面对怎样的处境,他都不抱怨神,不抗拒神“容许他经历这样艰难之处境”的主权,而甘愿忍受神以这样的处境来试验和熬炼他,试验他对神的信心和对人的爱心的真实性和深度。

爱是凡事相信,就是你要相信来自于神的明确应许——“唯有爱心能够造就人”。不管一个人当前的光景如何,我们能够被神所使用去造就他的绝对前提,就是我们以神的爱去对待他。当我们因为对一个人当前的光景感到灰心,以至于暗示自己说,不管自己怎样爱他,他都不会有什么改变。当我们灰心,对一个人不抱指望的时候,我们相当于在对神说:主啊,我想放弃他了,因为我不再相信他能够被改变。我在这样的人身上投入爱的热情,是枉然的,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这种心态背后所隐藏的是另外一种强大的信心,那就是对“他不会被改变”很有信心。有时候,我们也要问问自己,我心中认为“他不会改变”的信心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凭什么要代替上帝来宣判一个人是无可救药的,是绝对不会改变的呢?在我们灰心丧气的背后,隐藏着我们僭越了上帝的权柄,去对一个人的未来命运做出了隐藏的宣判,我们在根据隐藏于我们心中的这个宣判,来决定自己还要不要去爱。

 

爱是凡事盼望,就是说,不管一个人当前的情况如何糟糕,我们都不能灰心绝望,以至于放弃愿他改变的盼望。只要我们还活着,只要对方还活着,我们都要对一个人心存盼望,盼望神在他心里工作,在他身上做奇妙的工作,盼望他最终能够被改变。不能因为他当下的光景不好,就对他的未来完全丧失指望,更不要从反面去相信他不会改变,以至于陷入对他的生命益处不再介意的冷漠和无所谓的状态。我们也要相信,我们爱他,我们为他祷告,与我们不再爱他,不再为他祷告,其果效对我们自己和对他,一定是不一样的。

爱是凡事忍耐,这仍然是在强调爱是超越一切处境,不被一切处境所影响的特性,爱在任何处境下都能持续下去。爱是恒久忍耐,就意味着,即使一个人一辈子都没有改变,即使你的爱看起来一辈子都没有果效,都得不到一种积极回应,我们也不能放弃爱这个人。

 

 

爱是永不止息,另一个翻译是,爱不会失败(Love never fail),这就是说,唯有爱对一个人生命的影响力才是具有永恒果效的,这个永恒果效很可能就是他生命得改变,他从不信到信,或是从冷淡转变为火热。当然,他也可能最终都不会被改变。但是他能不能被改变是一回事,我们作为神的儿女,在神面前有所当应当尽的义,就是按照神对待我们的方式,去对待他,不管这个人当前如何,不管他最终能不能被改变。就算他至死都不信,我们的爱仍然是有永恒果效的。这个果效就是我们活出了神的形象,活出了神对待罪人的方式,荣耀了神的名。很多时候,我们从反面去坚信他没有改变的可能,以至于我们觉得自己去以神的爱去爱一个注定要灭亡的人,毫无意义,而且我们不甘心,觉得他凭什么配我们这样去对待他。我们觉得,他不配我们以神的爱去爱他。我们觉得一个无可救药的罪人,不值得我们以神的爱去他。我们甚至怀疑神对这样的人,到底还有没有爱。

当我们认为一个人不值得,不配被爱的时候,我们恰恰就是从没有爱过这个人。因为爱一个人,一定要发自内心地看重、尊重和在乎他,看到他是被神所造,被神所爱的身份,看到他的尊严和价值乃在于神真的渴望赢得他的灵魂。神起初造他就是为了爱他,要赐福于他,在他堕落之后,又渴望拯救他,这就是一个罪人生命的价值和尊严所在。我们应该爱他,因为神让他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让他成为神自己的爱的承载者。

上帝命令我们去爱,也让我们因为祂的命令,而看到一个罪人的尊严和价值,那就是,他的生命虽然被罪所污染,但在上帝眼中依然具有宝贵的价值。神到现在都还没有审判这个世界,还没有第二次再来,就是因为祂至今都没有丧失世人能够被改变的指望,祂仍然在盼望有更多罪人归向祂。我们也不能丧失这样的盼望。      

如果我们真的确信这一点,就不会不甘心去爱一个人,不会觉得自己去爱一个被自己看不为不配被爱,不值得爱 的人,是我们吃了亏,是对方占了你的便宜。我们应该发自内心地看重他,去尊重他,去在乎他,去渴望他被上帝赐福。上帝关于爱的绝对命令,就意味着,根本不存在一个罪人配不配被爱,值不值得被尊重的问题,而是他生命的来源,以及他在上帝眼中的分量,决定了我们就应该这样对待他,在我们活着的有生之年,面对任何一个活人,都不能丧失愿他被改变,被上帝赐福的渴望。

我们不要代替上帝,对一个人的未来做出宣判,或者认为他不再有改变的可能,以至于灰心绝望,不再有力量去爱。

当然,我们都渴望上帝在我们爱的过程当中能够给予我们更多的带领和回应,我们渴望更多地看见祂的作为,使我们那容易软弱而疲惫的心灵被激励,以至于能够持续付出和给予,能够持续爱下去。

当我们灰心的时候,也会向上帝发问,主啊,你为什么长时间不做工,使我们看不到自己付出的果效。当我们为一个人祷告,他还是抵挡,甚至更加败坏的时候,我们几乎已经看不到希望了,我们哪里来的动力去持续给予和付出呢?你就不能多体恤和怜悯一下我们,我们原本就软弱和小信,哪怕你在某一个人身上显出一点点的作为,我们的心都能够受到激励,也更有力量持续爱下去。可是为什么你的作为总是那么耽延,你的回答总是迟缓呢?

有时候,神是会给我们明确的回应,让我们看见情况的好转,我们就确实也更有动力去持续付出和给予,去持续祷告。但更多时候,我们感觉上帝是沉默和不作为。我们总是倾向于把上帝暂时的不作为和沉默,误解成他对某个人的灵魂得救没有多大兴趣。我们觉得,上帝的沉默,就是上帝是在告诉我们,祂在永恒里没有拣选这个人。于是,我们就开始心安理得地不再在乎这个人的灵魂,不再为这个人的灵魂祷告了。

当上帝沉默时,我们要根据圣经的启示,尤其是约伯记当中的场景,去猜测当上帝沉默的时候,发生在灵界的事情。撒旦的身份就是罪人的控告者,祂在神面前控告我们都是不信的人。上帝为着自己的荣耀,要试验我们的信心,所以允许撒旦在我们的世界里兴风作浪。当我们为一个人祷告了很久,这个人还是没有改变,我们灰心丧气,不再坚持祷告的时候,灵界可能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

撒旦兴高采烈地去上帝面前控告我们,说,你看吧,他对另一个罪人的灵魂根本就没有那么在乎,他根本就没有多大或者多真诚的愿望,希望那个人得救。你垂听一个人的祷告,是因为他从心里发出了真实而恳切的呼求,而这个人能够中止为另一个人的祷告,足以证明他并没有体会你的心肠,他的心没有真正和你站在一起过。他不值得你回应他的祷告,而你就算回应了这种人的祷告,你也得不着荣耀。

当撒旦因为我们不能恒切祷告而控告我们对上帝的信心,以及对人的爱都是虚假,不值得上帝替我们做成什么,上帝即使替我们做了,也得不找荣耀的时候,我们确实摆脱不了这样的嫌疑,那就是——我们起初的祷告背后所隐藏的渴望别人得救得福的愿望、爱的热情,就算曾经存在过,也不那么迫切和强烈,就算真的有那么一点,但并没有强烈到这样一个地步,足以让上帝通过回应我们而得着祂的荣耀。上帝乐于赐福给约伯,但是撒旦的控告,使得神为了自己荣耀的缘故,就允许我们的信心经受试验。能够耐心等候神,恒切祷告呼求,这使得我们的信心在没有放弃遵行神旨意的表现当中被试验,从而使神自己得荣耀,我们自己的信心也被称赞。

145:18-19》“凡求告耶和华的,就是诚心求告他的,耶和华便与他们相近。敬畏他的,他必成就他们的心愿,也必听他们的呼求,拯救他们。”

我们求告神需要是“诚心”的求告,而我们恒切的求告,就是我们之诚心求告的证明。当我们的祷告并不恒切,并不能坚持下去,这就使得我们免不了被撒旦所控告,我们的祷告并不“诚心”。神为着要把我们的信心和爱心显给世人和天使看,祂就要试验我们的信心和爱心,而祂暂时的沉默与不作为都是为着允许我们的信心经受试验。我们的祷告若恒切,那么,我们就不至于陷入撒旦对我们信心的控告当中,而神也能从我们恒切的呼求中得到祂当得的荣耀。所以,神为着自己的荣耀的缘故,祂要我们用耐心和恒心去等候祂。

当我们因为灰心而停止为某一个人的得救与生命改变来祷告,也就意味着,我们恰恰中了魔鬼的下怀,我们的信心和爱心都在试验中落败了,不能使得神通过回应我们而得着祂所当得的荣耀。上帝是垂听祷告的神,当我们觉得自己的祷告没有被垂听的时候,当上帝暂时沉默和不作为的时候,实际上是我们的信心和爱心都经受考验的时候。我们的忍耐、坚持和恒切祷告,会使撒旦不能找着控告我们的把柄。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坚持去爱,不能恒切祷告,是因为我们灰心绝望。但更多时候,我们不能坚持去爱,不能恒切祷告,是因为对别人的得救与否,漠不关心。我们感觉不到上帝的伤痛——众多罪人的灵魂成为撒旦的黑暗势力的俘虏——上帝所爱的人不爱祂的伤痛。我们活在这个世界当中,眼界和心胸都受这个世界的辖制,使得我们像那些不信主的世人一样,觉得另一个世界,觉得与上帝同在的永恒福乐太虚无缥缈了,仿佛今生这个花花世界才是最真实的,最可靠的。我们活在这个世界当中,对神所应许的另一个世界缺少信心和盼望,这是我们没有动力去为向自己的亲人,向自己的父母和儿女传福音的真相,这也是我们不愿把自己的孩子献给上帝,不愿鼓励自己的孩子走侍奉上帝的道路的内心真相。我们心里对神对将来的应许缺少信心,也与神的心充满了隔膜。我们不愿意放下自我,把自己完全摆上,成为空空的器皿,里面充满神的爱。我们不能去爱,不能持续去爱的真相,是因为我们对神的话语缺少信心,对另一个世界缺少盼望。我们活在这个抵挡上帝的世界的权势之下,无法胜过它,因为我们对神的信心太小,对神的渴慕太少,内心留给自我的空间太大。

我们内心留给自我有多少空间,我们在这个世界受到多大的捆绑,我们在永恒里的福气的亏损就有多大。

我们不能爱人——因为我们爱自己超过爱神。 


愿主使我们在信心,盼望和爱之上,都充充足足地得着长进,使上帝真的在我们身上得着祂的荣耀!


所属主题
廖悯 眼中瞳人
廖悯 眼中瞳人
你在他眼中最宝贵。他看你为眼中的瞳人。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