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3 11 月, 2024
spot_img

讀想記(二十三)/分不開的兩者——讀《苗族救星》(一)

作為一個被大家都驚呼的“奇跡”,石門坎的種種歷史,在中國近代的歷史中,算是一個發亮的小點。而這個小點,最離不開的就是創造這一切的代表人物柏格理和承受這一切的地域石門坎。而石門坎里,生活著活生生的人——被稱為大花苗的一個族群。

 

石門坎就算放在世界上,也是一個被許多人銘記和懷念的地方,這得益於改變這個小山村的那些人和為這個小山村竭盡宣揚的人們。柏格理在苗區十年有餘,他的前半生在自己的家鄉和雲南昭通一帶。為什麼一個十年的時間就能帶給烏蒙山里的石門坎這麼大的改變?對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考和給出自己的答案。

 

遇見,是一件說不清的事。藉著在安順的黨居仁,大花苗迎來了一個改變的機會。在昭通找尋到柏格理,又是另外的一件幸事。也許歷史就是這麼巧合,讓這個一直處於社會最底層的族群,獲得了新生。但歷史又不單單是巧合,自有其合乎其道之意。

 

閱讀此書記載的柏格理從出生到進入涼山的這約四十年的時間,我看到,這樣一個“不長又不矮,是個中等身量,一副蒼白的臉,雖沒有泛紅的色素,卻是笑瞇瞇”的他,一個“體質並不甚強,只要稍微有點氣力的人,一舉手就可把他推到,活現一個文弱書生”樣的他,穿梭在昭通縣城裡,不斷奔跑著宣傳他所帶來的“好消息”,任憑人言辱罵、身體攻擊,都不能消磨他對這“好消息”的虔誠和尊崇。“十五年之後,僅僅三十名教友”的現實狀況,在我看來,他以及他的同伴多多少少都會有失落的情緒。抬頭望望天,走在熟悉的街道上,看著周圍一個個跟自己不同信仰的眾人,柏格理依然堅信,未來可期,只要信仰。相信,仰望。相信差派自己來的,仰望差派自己來的。

1887年,年輕的Samuel告別家鄉,告別父母,告別朋友,辭去“飯碗”,動身跨越千山萬里前去一個陌生的國度,靠著“餵養”他的那位去餵養一群陌生人。幾個月的海上顛簸,終於到了中國。在安慶學習了幾個月的中文和漢字寫作,他懷著激動的心情,整裝出發。他對自己說“我準備好了。”

 

經過危險的長江,他的一切東西都留在了江中。也許,帶著一顆“願意”的心,就能繼續走下去。

 

1888年年初,終於抵達昭通。按農曆算,這時還屬於農曆一八八七年。

 

以昭通為大本營,柏格理在雲南娶妻生子,一邊服侍於自己的信仰,一邊照顧自己的家庭

 

在工作中,他極力向更多的人宣揚他所信的的那位。他的工作需要不斷的開拓,不斷的遊走。途中遇到許多的事。好友邰慕廉因天花差點命喪昭通;他極力宣揚解放女孩的腳;反對販賣鴉片,救治吃鴉片的人;為眾多貧窮的人治病;宣傳科學與文明;破除迷信……

 

他深入涼山,想要開闢出一片“新天新地”,但是見到彝族幾個領頭人想要他當他們的“王”,他果斷拒絕,回到自己的初心。他曾為此動心,如果接受這樣一個近似“王”的身份和地位,那麼將對他的事業會帶來極大的改變。他想到兩千年前的他也面對這樣的誘惑並最後勝利了,然後他就明白了。

 

進入涼山的一路,歷經千辛萬苦。一切都有始有終,柏格理最終回到了昭通。然而,叩門的人,也來到了他的前面,叩響了他的心門。不,是上帝為他們打開了這扇“窄門”。

 

柏格理去到石門坎的前二十年左右藉著種種困難,鍛煉了他的心志,為他鍛造了一副全副的軍裝。

 

這個被此書作者稱為“救星”的人,他拯救了人的靈魂,拯救了人的自信,拯救了人的自卑,讓他們能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與希望。

 

在我們這個年代,大腦在不斷的被水沖刷之下,對“救星”早已固化。

 

——2021年5月24日晚于家中记


所属主题
柏苗 顽石与窄门
柏苗 顽石与窄门
一個阿卯。我愛我的家人、家鄉以及朋友們。喜歡沉默,不善言辭。只喜歡寫寫文章,雖然寫的很爛。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