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追忆往事,有感恩,也有懊悔。世上不卖后悔药,否则我得支出一大笔,可知实在是有不少让我后悔的事啊。
中学时,英语没有学好,成了扼住我学业向高级阶段进步的手。那时确实有很多英语学不好的理由:学校不重视,英语老师配备差,同学们普遍没有学英语的热情,没有语言环境等等。但这都是借口,都是可以改变的。可是我那时候没有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就把它轻易的放弃了。如果时光重来,我一定会克服困难,把英语学好。
同样的遗憾是,没有培养一项艺术特长,使自己的生活有更加多面的色彩……
我的初恋曾经精心侍弄一株花:浸出根,培好土。他选了一个晴朗明媚的午后,兴冲冲跑到我家送给我。我羞涩胆怯,怕被我妈追问这花的来历,拙嘴笨舌不会编谎,恋情败露……越想越怕,死死不肯接受。
我至今记得:院子里,大门口,西照的日光,他流着汗的脸,单纯热情的眼睛,推着大门的固执的手臂,直到失望生气转身离开的背影……如今看来,那时的胆怯惧怕多么荒唐。难道就没有一个小屋小角落可以藏着一盆花、静置我的爱情吗?为什么要这样打击一颗纯真热情的心呢?
如果可以定格那刻,我会欣然接受,真诚感谢,回应那段青涩纯洁的年华。
我生孩子临近预产期时,我妈从家赶到我住的城市。在我们看来很简单的路线,她初次一个人出门,没有人体会到她不识字的难处——我这个女儿也没有。下午她终于到了,说坐过了站,又问了人坐回来。讲话时,妈妈有点哭腔。现在回想,当她发现坐过站时的慌乱和惊恐一定是大的。而我当时“妈妈到了就好”的想法轻轻掠过心头,没有深切体会她的心情。
大约八年前,我去澳大利亚。置身于英语国家,我如同一个文盲。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了妈妈的不容易,我理解了她不敢独自出门的心情,尤其是去我家的那一次。在澳洲的机场,突然无比清晰动容地忆起这件事,我的眼泪涌流,心疼我不识字的妈。
如果时光倒带,就是再忙,我也要先生回去接妈妈,让她踏踏实实、不慌不忙地来。
在儿子三岁多时,我有一段时间工作不在市里,孩子跟着我“颠沛流离”。听了一所寄宿幼儿园的介绍,实地进行了考察,发现确实不错。虽然很贵,但为了孩子不至于跟着我连滚带爬地受罪,就决定把孩子放到那里托管,一周一接。
画面定格在每个周五下午,我急匆匆赶到幼儿园。偌大幼儿园,只有他一个孩子了,一位保育老师守着,儿子背冲着门,顺着窗台走过来,走过去,用小手指百无聊赖地扒拉着窗台底下的栏杆。看到我,有时激动地扑过来,有时眼睛幽怨地看着我。
终于一个月后,我不再送他去了。再怎么,也让他跟我吧。
回忆当时,周一清晨骑车送他上园,急冲冲的怕耽误上班,都没有时间和孩子整理他要一周看不见妈妈的不舍之情。周五接他时,幼儿园里只有他和托管的老师,他寂寞的小身影让我心疼,让我后悔自己的这个决定——这是做什么呢?!我忽略了三岁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妈妈的陪伴。可是,对于孩子来说,他理解不了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我要睡在这里,妈妈去哪了……
那一个月多么漫长和残忍啊!
婚姻里的磕磕碰碰实在是太多了,有多少次是那么认真地和先生吵架,怎么就不会四两拨千斤地笑看一些事一些话呢?!怎么就不会柔柔弱弱地给他哭一通,非要乒乒乓乓地说呢?!怎么就没明白自己是个女人呢……
这一剂后悔药,应该是剂量最重的,因为我俩在处理关系上的简单愚昧,错失了多少本该快乐的时光啊!
如今,老夫老妻了,常常一起感慨和省察:那时如果这样这样,就好了……好在不晚,余生请多关照。
曾经是文学青年,委身文学社,也在地方报刊发表作品,在校园也有“才女”之名。指导写作的张我愚老师曾真诚热情鼓励和扶持我。记得毕业留言册上,老师给我写了满满一页,列举了多个女作家的坚持。然而,毕业以后的现实骨感,生活变成了生存,写作变成了轻奢。我有相当长的时间里,放弃写作了。
如今感慨,若我一直坚持下去,该多好。那么就从此刻吧,不犹豫,不懈怠。
……
数数算算,盘点得失,少些轻狂和生涩吧。同时,也发现有两件事是从来没有后悔过的:生了儿子和信了耶稣。前者,温暖我此生,带给我极大的欢乐;后者,不仅此生被拯救,并有了永远的平安。
来,泡一壶普洱茶,慢慢品这汤汤水水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