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暄风书店的蕾蕾因书结缘,相识于人海,到成为朋友,这个过程,用了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颇有些相见恨晚之意。
在贵阳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处处都透着自身独特的生活节奏与文化更迭。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之间彼此的互动,都让贵阳变得多元化。时尚与传统,在任何地方,都是共存的。穿行在十字路口的人流中的我,渴望能在某街的的拐角处,偶遇一家带有“贵州风味”的书店,无论它大或小。最能代表贵阳的文化气息的书店之一,恐怕就是也闲和五之堂。也闲的“茶话会”和地方文化资料,是其独特的韵味和招牌;五之堂作为贵阳“古老”的书店文化标签,已经融入了这座城市的内在文化,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因子。它们都是贵阳最具代表的文化书店之一,也是这座城市不可缺少的象征之一。
而暄风书店和微澜书店,就是热爱阅读的两位90后先后创办的小型书店。她和他的书店,在我看来,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专卖自己喜欢阅读的书。不需“五脏俱全”,但要有自己的偏好和风格。希望除了爽爽的贵阳之外,我们在此地,还能体验到贵阳的文化阅读。
一个城市的阅读文化如何,虽不全在于书店的多与少,但我认为也与此有莫大的关系。
去年十二月,在我即将离开贵阳的时候,我和蕾蕾说:等我回来的时候,就来你的书店逛逛,然后聊天。
她爽快的答应了!
今年一月从昆明回到贵阳,当天还未到的时候,我和蕾蕾说:明天你的书店开门吗?
她说:开的。
我说:那我明天中午过后过来瞧瞧。
她说:可以。
第二天早起,下午一点十分左右我到达她所给我的书店定位。在外面徘徊一下,我见门关着,于是就发信息问问她,她回复我说她很快就到。果然,过了一会儿后,一辆车就停在路边,下来的正是蕾蕾。
我坐在暄风书店门口的凳子上,背对着车子。
抱着几本书蕾蕾走到我跟前,先向我问好,我也站起来回应她。
这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由于此前有过一些交流,所以大概知道彼此。在几句寒暄过后,我们也便如平常朋友似的互相交流了,并无太多过于客气的话语。
这个下午,我们聊了很多,关于书,关于生活,关于书店,关于自己,关于梦想,以及关于精神等等。
我很好奇她为什么会想到开一个书店?
她的回答也很有意思,大概是说因为喜欢阅读,所以常常买书,久而久之,书多了,就需要个堆书的地方,所以索性开个小书店,把自己的书也放在这里。这是其一,其二就不在展开来说,止于此。总而言之,因为喜欢阅读,还有基于自身小小的梦想,所以最后书店开起来了。
她与我分享了书店从计划到开业以及营业的过程,听完觉得也是很有意思。
在“小红书”上,她有专门分享自己是“如何一万元开书店”的,话题引起的关注度挺不错。她向其他也想开书店的朋友介绍自己的经验,分享自己的阅读,和书友交流讨论。感兴趣的读者,不妨移步“小红书”,搜搜“暄风书店”即可。
她确实做到了如何用一万元,完成了自己人生当中的梦想之一——开书店,这是一件很酷的事!暄风书店开业一年多来,她说每个月都有人买书,且销量还不错,不至于有亏。赚到的钱,又买了新的书,继续出售,周而复始!
蕾蕾是个文史爱好者,书店书架上摆的都是她感兴趣的书,涉及的最多是历史和文学作品,其中历史这一块蛮多。
在医院工作的她,周一到周五,只有下午五点下班以后,才会去自己的书店开门“营业”!说“营业”,其实由于地理位置的偏僻,基本没有什么人过来的。在她一年多的经营下,逐渐的形成了自己的书友,很多人会让她把书邮寄过去。所以,线上的销售是其每月不亏的“秘诀”!她有属于自己的购书小群体,同时,若在贵阳的书友,也会光顾她的实体书店,来和她聊天,还有购书。说起来,作为一个川妹子,她在贵阳生活已经有十年以上了,对这里也非常熟悉。
周六周日休息的时候,她会多待在店里一些时间。我去找她的那天下午,由于我们临时决定去另一个朋友的那里,所以就关门走了。结果刚走几分钟,就有电话进来,是想要来书店的人打的,说他已经在书店门口了,见到关门了,所以特意打电话问问。因为有事,蕾蕾只能和对方说身抱歉,并承诺下次他来的话,就送一本书给他。
在梦想与现实之间,往往很难平衡两者。蕾蕾有着一个稳定的工作,再加上个人的梦想,让她得以能付出行动,为自己的阅读爱好建立起了一处小小的温馨之地,把那颗精神之心放在这四方的小屋子里沉淀,然后绽放。
是的,从她的眼目中,我所能看到的,就是闪闪的亮光,那是独属于她的光,是属于她的生命的色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软弱,我不了解蕾蕾的过往,也不了解她的悲伤。但人亦有坚强、阳光的一面,在与她的交谈中,我能感觉到她对阅读的热爱,还有对生命、生活的热爱的一面。
和蕾蕾聊过之后,我才知道,暄风书店的所在地旁边,就是陈启基先生的工作室。书店在街角,陈先生的工作室靠里一点点。暄风书店三面书架,一面装饰了玻璃,这样从外面走过的时候,可以看到里面陈列的书。中间也放置了一些书籍,在有限的空间里,打造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精神家园”。
陈老先生,是贵州当代艺术家,也是摄影家。因着蕾蕾,我得以认识陈老,并且去了他的工作室参观了他的作品。这些极具个人风采的现代艺术作品,我看不懂,但能感觉到,它们都是创作者注入了很多的心力完成的。
如果有人记得这个名字的话,你会发现,一些网上流传的一些有关阿卯以及阿卯所生活的地方的照片,都备注有陈老的名字。
是的,陈老曾在黔西北阿卯地区行走,拍摄了许多照片,其中一些照片都曾出版过,想必有的人是知道的。
据蕾蕾说,关于石门坎的故事,就是陈老最先告诉她的。借着陈老的口,她认识了这么一个地方,也渐渐对阿卯(大花苗),对那些远去的故事感兴趣。
而我与她的渊源,细追起来,则是因为“顽石与窄门”。蕾蕾告诉我,她有次和一位朋友聊到石门坎时,朋友推荐了“顽石与窄门”让她关注。我查看了记录,蕾蕾是八个月之前关注了这个号的。直到今日,我们才算真正的认识,也才算是同为喜爱文史阅读的朋友。
古人谓“知音不在千杯酒,一盏空茶也醉人”,在暄风书店和微澜书店,能得一两好友,已足矣!
暄风书店的蕾蕾,介绍了微澜书店的桂圆兄与我认识。我和蕾蕾下午与那位来暄风书店买书的书友错过,就是因为要去桂圆兄的微澜书店转转。
桂圆兄所开的微澜书店位于贵大边上的一条不怎么景气的小巷子里。作为贵大学子的他,之所以会开起一个小书店,一部分的原因在于受到了蕾蕾的影响。微澜书店开业四月有余,学习中国哲学的他,我能感觉到,书店的书架上最醒目的就是各种的中外哲学书籍。在某些方面上,我们都可能是同一类人。所以,能够在某些方面产生羁绊,便要格外珍惜这奇妙的缘分。
我和蕾蕾从乌当区到达贵大时,已经是下午六点左右了。在桂圆兄的招待下,我们坐在他的书店里喝茶,谈笑风生。微澜书店店面虽然不大,但承载的是桂圆兄的一片赤诚之心,是他对文史哲的热爱,对阅读的喜欢,是一颗不甘于教科书式教导,为寻求属于自己的“心灵的慰藉”的一个生命的倔强。
桂圆兄同我说,有一个他的室友,一会也会过来,大家一起认识一下。他说,那位室友也是“顽石与窄门”的关注者。我有些惊讶,也有些开心,没有想到还能见到一个关注我这么小众的号的“网络朋友”,甚感荣幸!
一会儿后,朋兄就进来了,彼此做了自我介绍后,我们就又开始聊了起来。稍微介绍一下朋兄,他同桂圆兄一样,也是贵大哲学系的学子。不同于桂圆兄的是,朋兄主攻外国哲学。
孔子、老子、孟子……王阳明、顾炎武、王夫之……
苏格拉底,柏拉图……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康德、尼采、海德格尔……
一大堆的人名和他们的哲学理念非得在脑海里“打架”不可。
得以认识蕾蕾、桂圆兄、朋兄三位,并且见面,实乃是我2025年这新的一年的一件快乐的事。
无论暄风书店和微澜书店能走多远,但在此时此刻,唯愿他们都能从中找到“自己”,体会到思想的深邃和浩瀚书海里的甜蜜。有人说,犹太人在教导自己的孩子去读《旧约》时,会在书内涂些蜂蜜,以让孩子得知《旧约》这本书就是如此,能给予人甜蜜的味道,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我也希望蕾蕾和桂圆兄在日常的阅读里,能尝到这甜美的滋味。也愿更多的人,能够尝到阅读的乐趣,在与那些伟大的思想的碰撞过程中,也让自己的思想变得更有活力、充满力量。
若从现实来考量,在目前实体书店纷纷“陨落”的情况下,蕾蕾和桂圆兄的书店都是难以给予他们更多的报酬的,有时反而还要从其他地方来补贴书店。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们因着热爱阅读、热爱思想,所以开办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心灵港湾”,才让我更加的敬佩。
亲爱的读者,如果您对身处贵阳的暄风书店和微澜书店感兴趣,或者对两位书店创立者感兴趣的话,不妨多多关注他们,给予他们言语上的鼓励亦或是支持他们,让这个城市的某个角落里,成为存留思想与爱的栖息地,成为鼓舞更多的人热爱阅读的路灯,让有趣的灵魂,成为你生命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如果您是常居贵阳的,不妨和书店的两位“老板”来一场“奔现”,一起喝茶聊天,谈天说地。一起在有限的生命中,共同经历更多精彩的片段,为自己的人生,增添更多丰富多彩的日子。
(可以在小红书关注这两个书店)
(也可以关注两个书店的公众号)
(蕾蕾的暄风书店内景)
(桂圆兄的微澜书店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