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引:孙中山被誉为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中华民国国父等头衔,其实他还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其所作所为给国人留下美好见证。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在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普通家庭,孙中山的谱名叫德明,幼名帝象,稍长取名文。
贫穷落后的翠亨村
父亲孙达成16岁即到澳门鞋店做学徒,后做鞋匠,月薪仅4元,32岁返乡娶杨氏为妻,佃耕为生,兼做更夫,全家蜷居在村边一间长二丈六尺、宽一丈二尺的泥砖屋,以番薯为主食,境况艰难,孙中山出生前,母生四子,仅长兄孙眉、姐孙妙茜成人。
孙达成和杨氏画像
1878年,12岁的孙中山随母亲前往美国檀香山与长兄孙眉一起。24岁的孙眉让他学做店员,还送他在一所私立商业学校补习算术;后见他聪敏勤学,求知欲强,便于1879年9月把他送到夏威夷州首府火奴鲁鲁的意奥兰尼学校(英国圣公会史泰利主教于1862年创办)就读。
少年孙中山
1883年春,孙中山升学到美国基督教公理会1841年创办的火奴鲁鲁阿湖书院,学校是檀香山最高等级的书院,相当于美国大学的预科,英语和历史教育尤其有名,华人同学多是基督徒,孙中山在传教士芙兰谛文及诸教员的影响下信道愈笃,却受到哥哥极力反对,因孙眉虽出洋十余年,仍谨守儒家礼教,对弟弟信仰耶稣难以接受,训斥责骂,力阻入教,并密禀父亲,召其回乡,严加管教。
孙眉(1854—1915)
1883年7月孙中山被迫回到故乡翠亨村后,见乡人迷信鬼神,膜拜偶像,常到庙里去烧香跪拜,不禁感叹:“使我们受苦的主要祸根是愚昧。” 便与同为基督徒的同乡好友陆皓东立志改革,传播新知,破除迷信,并捣毁神像;他们的行为引起了村民的公愤,遂将他和陆皓东驱逐离乡。
陆皓东(1868-1895)
1883年11月,孙中山来到香港英国圣公会1869年所办的男子中学拔萃书室短暂读书,课余从伦敦会长老区凤墀补习国文,后经其介绍,结识美国公理会喜嘉理(C harlesH ager)牧师,喜嘉理来华传道多年,足迹遍布广东各县,相识未久,知其服膺基督真理而未受洗,遂力劝其早日领洗奉教。
伦敦会区凤墀长老(1847-1914)
1883年,在美国传教士喜嘉里的带领下,17岁的孙中山和15岁的陆皓东,先后在公理会接受洗礼并于教会注册,孙中山取名“日新”,意为“得救重生、成为新人”之意。并在假期与喜嘉里牧师前往香山县布道,而且一路分售福音书刊,带人皈依基督。
受洗名单
1884年4月15日,孙中山转入1862年创建的香港中央书院(现为皇仁书院),该校是香港第一所官立中学,亦是一所新式英语学校,实行英国教育制度,所授学科有英语、文学、世界史、英国史、地理、几何、代数、算术、卫生、机械绘图、簿记及常识等,教师对西方历史特别是英国史的讲授非常深入,孙中山潜心治学,熟知西方君主立宪国、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以及英国人民与王权搏斗的经过和法国大革命的故事。
香港中央书院
1884年5月,只有18岁的孙中山回乡,在父母的操办下,26日娶本县卢耀显之女慕贞为妻,婚后返港继续学业,课余常与传教士来往,每礼拜日都到基督教道济会堂听王煜初牧师(民国临时政府第一任外交总长王宠惠之父)讲道,并热心传教事业。
夫妇与子:孙科,女:孙娫、孙婉
1886 年,20 岁的孙中山经受洗牧师喜嘉里担保从香港中央书院,转学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医学堂学医一年,孙中山以“逸仙”之名进入博济医学堂习医,“逸仙”是由汉文教师区凤墀牧师依“日新”之粤语谐音所改。孙中山利用学医的时间结识许多志同道合的革命志士如;郑士良、陈少白、尤列、杨鹤龄等人。
广州博济医院
1894年6月,孙中山为窥清廷之虚实,北上京津,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被拒绝后,同年11月24日,已经信耶稣10年的孙中山(28岁)第三次抵达夏威夷。为期不足半年之中,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1895年1月初,孙中山回到香港,并于2月21日,集合旧友陈少白、杨鹤龄、尢列、陆皓东、郑士良、程奎光等,与当地杨衢云的辅仁文社合作,在香港中环士丹顿街13号成立兴中会总部,对外称“乾亨行”,檀香山会为支会,杨衢云被选为总会会长,孙为秘书,第一年入会人数达120人,最大的特色就是自组军事训练基地。正月二十七日,兴中会总部开成立大会。入会者须一律高举右手,向天宣誓。其誓词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倘有二心,神明鉴察。”
兴中会部分成员合影
1895年10月26日(阴历九月初九日)首次武装起义,未经发动即告失败,陆皓东、朱贵全、丘四被杀,程奎光病死狱中,其余或囚或释;陆皓东成为兴中会第一位烈士,亦是近代史上为革命殉难的第一位基督徒。孙中山潜入博济医学堂,在校友帮助下乘船脱险,由香港赴日亡命,后流亡英国伦敦。
起义骨干成员多为基督徒
1896年10月11日上午,孙中山准备去探望老师康德黎博士,并准备一起去教堂礼拜,但不幸诱骗被捕于清公使馆打算押送回国处决。在伦敦被清廷住英使馆秘密关押在三楼带有铁栏杆的小房间,这样使他与世隔绝,多次写纸条投向窗外,希望行人看到交送康德黎,结果都是被扫进了垃圾桶,他努力设法与外界联系全都失败。期间,他只能热切向主祈祷,全心依靠上主,才有了安慰。他曾给區凤墀长老信中回忆其狱中的祈祷生活及获得恩宠的改变。“弟身在牢中,自分必死。此时唯有痛心忏悔,恳切祈祷而已。一连六七日,日夜不绝祈祷,愈祈愈切。至第七日,心中忽然安慰,全无忧色,不期然而然,自云此祈祷有应,蒙神施恩矣。”最后说服一位同为基督徒的英籍仆人将求救的卡片送给康德黎,营救后,孙中山一直在伦敦居留至1897年7月2日,并在大英博物馆研读政治、外交、法律、军事、矿产和经济等书籍,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和政治主张在这一段时间内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成熟。
康德黎博士(1851—1926)
1905年7月,孙中山会晤了宋教仁、陈天华等人,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孙中山倡议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和其他革命团体,成立统一的革命政党——中国革命同盟会(简称中国同盟会),它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宗旨。8月20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中国同盟会。
1912年的中国同盟会证书
1911年10月10日,经历10次起义失败后武昌起义爆发成功,各省纷纷响应。孙中山在美国得知消息后,12月下旬回国,12月29日被17省代表以每省1票的方式16票赞成1票反对的结果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民国元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2月12日,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267年的清朝统治和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建立了共和国。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与各省代表合影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让位袁世凯,因受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的强大压力与革命党人与袁世凯妥协,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职。1912年3月10日下午3时,袁世凯在北京石大人胡同前清外务部公署举行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与英、美、德、比等国公使合影
1913年,孙中山发动武装讨袁的“二次革命”失败以后,袁世凯企图派人暗杀他。孙中山被迫于这年8月初逃亡日本。他在日本重新集结革命力量,组织中华革命党,准备发动讨袁的“三次革命”。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与宋庆龄在东京律师和田瑞家举行了婚礼。
孙中山与宋庆龄
1917年7月张勋复辟被粉碎后,段祺瑞以“再造民国”元勋再次出任国务总理,掌握北京政府实权。段祺瑞一方面拒绝恢复被解散的国会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造了安福国会;一方面积极推行“武力统一”政策,力主对南方用兵。孙中山南下护法,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形成南北政府对峙的局面,8月召开“非常国会”孙中山被当选为大元帅。
孙中山大元帅照片
1918年5月“非常国会”通过改组,以七总裁取代大元帅,孙中山在护法政府内实际上被架空,于是辞职离去。至1920年中,陈炯明成功驱逐广州之桂系及滇系,孙中山回粤。因为广州的护法军政府对在北京的北洋政府相比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它得不到国际的承认。为了表示北洋政府不是代表全中国的政府,他决定让非常国会在广州选举一个大总统,以与在北京的徐世昌抗衡。1921年4月4月7日非常国会会员共222人选举总统,孙中山得218票,陈炯明得3票,1票无效。5月5日,孙中山当任大总统职,称自己为非常大总统。
非常大总统的孙中山
1922年4月,陈炯明拒绝前往梧州与孙中山面商北伐问题,并以辞去各职务相要挟,被孙中山免去广东省省长,粤军总司令、内务部总长三职。此后退居惠州,其部属叶举率“陈家军”主力回师广东,于6月16日发动兵变,炮轰总统府和粤秀楼。8月15日,回到广州任粤军总司令;1923年1月,被滇、桂、粤联军组成的西路讨贼军击败,后率部退守东江;3月孙中山回到广州又在士敏土厂重建了大元帅府。
笔者在大元帅府寻访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纲、党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同时创办黄埔军官学校;6月16日,黄埔军校开学典礼当天上午6点,孙中山乘坐江固号军舰,从陆海军大本营前往长洲岛黄埔军校,于上午7点40分抵达。8点50分,他巡视了校舍,9点30分,在军校礼堂做演讲。
检阅台上站着孙中山(中)和宋庆龄(右1)、军校党代表廖仲恺(右4)、校长蒋介石(右3)
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弥留之际在病榻上对同志、家人及挚友语重心长地口授了“四份遗嘱”;分别是《国事遗嘱》、《家事遗嘱》由孙中山口授,汪精卫笔录;《致苏联遗书》则是由孙中山以英语口授,他的苏联顾问鲍罗廷等笔录;第四份是《信仰遗嘱》;在国事遗嘱中,他总结了40年的革命经验,得出结论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
第四份遗嘱
1925年3月12日9时30分,孙中山因肝癌在北京安息主怀,享年59岁。3月19日,孙中山灵柩移中山公园。3月24日至月底前往追思者达76800人。4月2日出殡,灵柩暂放西山碧云寺石塔中。参加送灵到西直门的群众达30万人,步行送到西山的约2万人。
宋庆龄(右)与孙中山长子孙科(左)在灵堂中
1929年5月26日,孙中山灵柩由碧云寺移到南京。因为早在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曾几次到过紫金山。1912年3月10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之后,与胡汉民等人到紫金山打猎。他看到这里背负青山,前临平川,气势十分雄伟,笑对左右说:“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抷土,以安置躯壳尔。”1929年6月1日,根据孙中山其生前遗愿,安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南京中山陵园
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1966年,为纪念孙中山百年诞辰,台湾当局在位于台北市仁爱路四段修建宫殿式的纪念馆,于1972年开馆。
笔者在台北寻访
–欢迎转发—
(不做传教士、可做传教事)
寻访者手机、微信:139 688 3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