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1 11 月, 2024
spot_img

阿卯口述里的第四故乡——兴隆厂

常听说阿卯口里说到兴隆厂是阿卯的第四故乡,但是,对于这个说法,由于阿卯早期没有文字可以记载,只局限于阿卯的口头阐述里面,所以现在不被人重视。我想,很多的阿卯年轻一辈,估计都不知道这么一个说法了。这个代代相传的记忆牵扯到了阿卯迁徙过程,所以,我觉得,对于理解阿卯从哪里迁徙过来的,很重要,只是我也没有深挖过阿卯关于自己的迁徙的口述历史,所以知道的也只是一点点,希望如果有兴趣的人,可以做一下阿卯的口述史,我相信,会很有趣的!

家里常常有客人来的时候,他们在谈到阿卯以前的历史时,总会说到兴隆厂是阿卯的“第四故乡”,尤其是现在还居住兴隆厂附近的苗族人,我最常听到他们这样说。旧时所称的兴隆厂,并不是今天的兴隆厂。旧时的兴隆厂一带,包括了现今威宁、赫章两县临近的许多地方,主要以流经现今的兴隆厂教会下面的那个那条河的一带为主。旧时所称的兴隆厂,它指代的是一个以阿卯聚居为主的区域,如下图所示。

既然兴隆厂是阿卯“第四故乡”,那么,肯定是有之前的第一故乡、第二故乡、第三故乡。所以,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的问题。据我初步的了解,第一故乡指的是阿卯还生活在四川的时候的久远的家园;第二故乡指的是从四川迁徙进入贵州时的相当于现今的毕节市、织金县等其他一带;第三故乡并不单单指的是阿卯又从贵州东部一带迁徙到贵州西部(现今纳雍、赫章)一带,而是说也包括了其他支系的苗族从湖南等地也迁徙到贵州西部一带来;第四故乡就是指阿卯进入“兴隆厂河”一带的地区。以后,从兴隆厂地区,阿卯又开始慢慢迁徙到贵州更西部的地区,进而进入云南其他各地区。


所谓阿卯“第四故乡”在兴隆厂,应该是流传于阿卯当中的一关于“自我”“历史记忆”或“民族迁徙记忆”。由于没有文字,所以这个迁徙的故事只能靠口口相传。比如以阿卯姓马、龙、苏三家为例。在这三家口中,阿卯改姓汉姓后所用的姓氏马、龙、苏三家,其实在以前是一家的。至少在清中期左右,他们生活在现今的赫章县埔处彝族苗族乡一带。后来,这三家分别分散到了云南地区。其中,姓马的大部分居住在现今的威宁县、赫章县一带,姓苏的一部分居住在现今六枝特区一带,而姓龙的,大概居住与云南各个地方。

阿卯马、龙、苏三家自兴隆厂地区分散后,分别去向了不同的方向和地带。有的留守原地,有的迁移到其他地方。比如,迁徙到现今羊街镇一个叫红土丫口的地方的马家,跟还住在兴隆厂河一带的山背后苗寨的马家,还时常走动来往,彼此都是亲戚关系。至于迁入云南地区的龙家,跟留在贵州的马家、苏家等由于路途遥远,很少会来往,但是心里还是会认可三家以前都是一家。

作为阿卯的年青一代的人,我们对于那些古老的、远久的阿卯历史,可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作为口口相传的历史,可能存在历史上的传讲错误,尤其一代又一代的过去,传到现在的老一辈或者中年一辈的阿卯口里,难免会失去许多的真实,但是,也保留了许多的蛛丝马迹,可以让我们去寻找到一些些的历史遗留下的痕迹。所以,阿卯口述史,如果可以的话,很有必要做成一个研究。一个村寨,哪一家先到这里居住的,后来什么人又来的,从何而来的,又为什么来的等等问题,如果可以得到更多的口述资料,就可以勾勒出一副阿卯迁徙的更详细的图画。

不说几百年前的,就单单是最近一百年左右的历史与民族迁徙、民族文化,都是值得深思和细细考察的。而要完成这样的事情,我想,阿卯自己的研究者缺少不了,因为,语言是一个大的问题。也只有会阿卯语言的人去做大量的口述史资料,才能得到更好的资料。

上述可能就是胡说八道,很多地方一点也不成熟,但我想,慢慢的构思,会有一个看见的。尤其基督教在阿卯地区的传播,我想,通过口述史,会更有意思和意义。


所属主题
柏苗 顽石与窄门
柏苗 顽石与窄门
一個阿卯。我愛我的家人、家鄉以及朋友們。喜歡沉默,不善言辭。只喜歡寫寫文章,雖然寫的很爛。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