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的作者是我的大学同学——建筑师陈曦,讲述一个小建筑背后的曲折故事。学建筑的乐趣在于,曾经一起学画图、旅行、看星星的少年,如今能在城市中一起工作,完成一些好玩的空间,想着就美。
谨以本文感谢小万工的信任以及所有为武汉项目努力过的伙伴们
记忆的尺度 Scale ofMemory
出生在武汉,我的整个童年都在那里度过。记忆中有很多关于幼儿园的画面,因为躲避武汉暴虐的烈日和雨水,小时候常常呆在房子里听雨的声音,绵绵不绝的雨的声音深深印记在脑海里;在那些潮湿的、暴雨倾注的画面中,我记得幼儿园很大,记忆中的空间有种虚幻而宽阔的尺度感,虽然时隔多年我重回故地,才发现原来当年长大的幼儿园其实并不能称作大,孩童时的记忆将空间尺度做了矫正性的放大,甚至大到可以容纳下孩子日复一日的整个世界。
十几岁后便离开武汉去别的城市读书、工作、定居下来,一晃别离武汉也20多年了。没想到2019年居然收到小万工的邀请,有机会回到武汉设计一个幼儿园。激动的我立刻去了武汉,走访了设计场地,也同时拜访了小时候长大的校园,回溯了它们在记忆中生长变形的样子。我想有没有可能根据那些会变形放大的记忆做一个房子,建立一种独特的尺度感,让孩子们的世界被放大,让周边的城市变小。这些属于孩子们的小房子将以一种微缩城市的状态出现在地面、在空中、在阳光与树影里,成为漂浮着的一系列小世界。
然而除了幼儿园,这个建筑有第二重身份,即是在建成的前两年作为万科在汉口10余年所开发的一百万平米社区“汉口传奇”的最后一期的销售展示中心,同时作为一个城市记忆馆,记录展示城市片段的变迁。待前两年销售和展示功能结束,这座建筑才会投入作为社区幼儿园的生命里。
因此,售楼处和幼儿园两个主题,在我的脑海里一同构思着:一个属于孩子们的漂浮着的微缩城市,也是一个令人们对未来家园充满期许的梦幻空间。这个单一体量的建筑通过研究被分解为一系列可以被售楼处功能和幼儿园功能置换使用的单元式空间,比如规范严格要求的 120平米的幼儿园班级与销售需求的120平米的样板间,另外部分公共活动教室和公共展厅的尺度也是相似的。
在从武汉离开的火车上,我边画草图边写到:“关于幸福的N个幻想,呈现为漂浮的N个小屋,分别面向着花园、天空、社区及充盈的阳光,它是连续展开的城市记忆馆,也是献给孩子们的微缩城市”。
有个小插曲,记得从武汉回来,概念草图和模型很快就做出来了,然而为了满足幼儿园和售楼处两种不同功能需求和不同建筑规范的要求,方案一轮轮被改成了一个不那么理想的状态,有一整个月几乎每天改一版都不能满意。我记得最终方案汇报之前,刚好去尼泊尔参加SJ的法会活动,白天听法王子讲佛法,傍晚回来对着大白塔转圈,剩下的漫漫长夜便一直在和同事们每天发来的幼儿园的犀牛模型死磕。有天晚上住在蓝毗尼的大花园旁边,在那个非常燥热的夜里我尝试着做了一些减法,尝试着让立面、空间和结构回归于一件事,去掉所有多余的修饰,终于改出一版让自己满意的方案。那是个蚊子遍地不敢开灯的房间,黑暗中蚊子们盯着屏幕难掩兴奋,至今想起或许是喝饱了血之余默默为我加油也未可知。
蓝毗尼之行中修改的草模渲染
连成一片的空 ConnectedVoid
最终的设计方案里,连成一片的空间,将内部空间折叠展开在外部立面与屋顶形态上,使得幼儿园这一单体建筑成为一系列一个个高矮胖瘦各不相同的空间之集合,朝向不同的方位,将在不同的时间迎来不同的光线与阴影。我期待着这些高房子、矮房子、方顶或是尖顶的房子可以赋予孩子们对于空间形状的初始认知、并结合着光线与植物的状态形成每一个班级独特的归属感identity。让每个孩子可以在这样互相连接的微型城市中成长、漫游、探索。
而对于售楼处展厅的空间,我们希望打破传统售楼处室内空间被包裹在建筑内部,独自黑盒子的状态。而是以更开放的姿态对周边城市展开,将内部空间呈现在建筑外部表情,让空间的结构取代立面装饰成为他独特的标志性。这个内部连续的空,将形成一条以时间为线索的参观序列:将过去(城市记忆展厅与沙盘)——现在(楼盘样板间展示)——未来(生态花园、智能健康等展示)连接在一起。
插一个题外话,有人跟我说这个项目很商业,和我们以往的文化建筑作品有些不同。
这让我想到很多年前在steven holl事务所所做的一个项目是一个亿万富豪的自宅。有批评家来访评论说这个私人小住宅花费的造价比有的城市的大型公立博物馆还贵的多,可能会是他公共建筑实践的污点、无法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品。SH当时平静地说道,”我们精心设计的这座建筑的空间也许在50年、100年后就会成为城市的美术馆,成为公共可以前来参观的文化场所“。那时我以为老人家只是在辩白自己,可遇到武汉项目之后,面对迥异的两套任务书,我才开始相信他的话——建筑是有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容纳不同的生活可能:商业的建筑不一定没有机会成为文化场所,私人的空间也或许有机会在未来成为公共生活的一部分,反之亦然,城市和建筑空间是有机会经过调配而处在一种动态共享和转换的过程里的。
想起事务所起名一树,是因为觉得做设计就像种树,建筑设计师埋下空间的种子,将来会有各式各样的生活生长出来。然而实践中常常看到的是生长过程中的种种艰难,美好的空间常常会因为后期才加入的运营而面临很多意外的调整和损害。反而这一次奇特的设计经历让我们第一次尝试推演起建筑今生与未来的双重使命,提示着一种关于“生长建筑”的新可能。
将随时间变化的建筑功能
浑然的白 Monolithic White
最初关于这座建筑的材料设想是希望呈现一个浑然天成的白色雕塑体,没有太多装饰细节和缝隙。当时我们希望延续在Y House、冰菊书馆里的材料和构造做法,以质感涂料或者现浇混凝土形成monolithic的效果,用有组织的一线天沟排水来应对雨水。然而作为售楼处的运营使用方,万科团队强调建筑的商业气质与精细的立面品质,推荐考虑用石材或者铝板。反复讨论了几个月我们最终协商决定选择一款温润而均匀的白色石材既体现品质,也能体现出雕塑质感。
一树的屋顶研究系列,左起:Y House(single)、冰菊书馆(horizontal)、武汉幼儿园(vertical)
在武汉封城结束之际,我们和万科的项目组一起去了福建水头,挑选了耐久度和白度都比较好的花岗岩白金作为首选,项目组也建议了米黄的白砂岩作为备选。最终的决定权留给了现场的足尺模型,在开缝、打胶、白金、砂岩这几个变量的现场模拟之中,最终确定了开缝+白金的组合。现场施工将石材的缝隙控制在2-3mm,而天沟也在幕墙顾问的指导下被更好的隐藏在石材背后而仅在立面留下细细的缝隙。
左起:水头石材厂、武汉现场1:1样板段、最终石材
当石材幕墙最终在施工现场被一块块悬挂拼接在立面之时,我们发现材料的缝隙其实在随着空间的形成而逐渐消隐,最终只余留下茁壮的轮廓与阴影,在白日现出雄浑的骨骼,在夜间通透发光。依稀环绕在四周的城市在远处一点点缩小,最终让这些悬浮着的100平米左右的小房子显得高大了起来。
2021年3月施工现场
穿越疫情的建造 Construction amid COVID-19
项目坐落于武汉汉口唐家墩,距离华南海鲜市场仅1公里之遥,整个项目自2019年10月构思方案开始,本来计划2020年就完工使用的,后来随着武汉疫情的爆发而一度暂缓了。记得印象比较深的是20年1月16日原定在汉口开会方案定稿,临时生病没去成,结果4天之后竟听说汉口封城了。
封城之后一度以为这个项目会彻底搁浅下来,却没想到一直在有序筹备中,而万科结合疫情将原先城市记忆馆的主题,调整为和疫情相关的健康生活主题,希望这座建筑能在担当售楼处之余,以展题内容向后疫情阶段的当地居民传递健康生活的知识、技术与展望未来的信念。
武汉解封之后,重返武汉去看项目,有次走错了路,走着走着,本来热闹的街道突然变得四周完全没有人烟,后来看地图才发现原来那里就是被封闭的华南海鲜市场。解封之后的武汉,每个我遇到的人都有种平静的韧劲,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又似乎因为发生过的事情而积蓄了某种很大的力。项目施工现场一切如火如荼,以一种巨大的决心飞速的运转着。
2021年8月建成开放
2021年8月,这个房子作为展厅已经向公众开放了。项目建成的喜悦之余,遗憾的是这两年里参与方案的甲方团队和设计团队中都有一些朋友离开,他们都会安慰我说,他们很骄傲参与了这个项目。
项目完工之后,我才发现一位已经去往新的工作岗位的甲方负责人强哥曾经为这个小房子画了一张速写。他在旁边写到:
“保持敬畏,保持热爱”。
(全文完)
项目详情信息请见之前文章《折叠乐园-汉口万科城市展厅及幼儿园》
项目委托方:武汉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一树建筑工作室
摄影师: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张超
更多请关注 | Please contact or follow us via:
官网 Website: www.atelierxi.com
邮箱 Email:[email protected]
Instagram: atelier_xi
微信公众号 Wechat: 一树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