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对于我就是对红糖月饼的无限思念……
童年、少女时代的中秋节,从一过八月初十就开始了。家家户户要根据家里的人口和亲戚数量安排做多少月饼。家做的月饼就是红糖月饼。后来又有专门承接制作月饼的作坊,我们就变成家里派出去小杂役,提着白面、胡油、红糖、白糖、蜂蜜这些原料,等候月饼出炉。
那时间很长的,女人们就在树荫下大声地说笑,有时的笑声里透着暧昧,声浪一阵高过一阵,有的还互相推着,笑骂着。男孩子们就是疯跑,他们踢土扬尘引来大人的训斥仍肆无忌惮。我们女孩往往在墙根下点石子或者抓羊柺,一边开心地玩着,一边还要尽心地看好带来的东西。
终于轮到自己家做了,好开心。欢喜地帮着把东西交给师傅,看着过秤,心里细细算着手工费(实际面家里已经称过,手工费也已经算好了),并且要严严盯着他们是否把蜜和糖放进自家的盆里。待师傅们和面、醒面,帮着他们在擀好的月饼上撒芝麻,就剩下月饼上烤炉了……
一屉一屉的月饼出来后,开始小心翼翼地收好。一路上和妈妈一起抬着,真想吃一个啊。可妈妈不让,她说热着吃了会吃伤以后吃不下了。为了以后多吃,我就不停地吞口水,不停地吞……
回家后,把月饼们一个个晾开。等到彻底凉了,妈妈就把月饼存放到一个大坛子里,盖上盖子。内蒙天凉,农历八月里,有油有糖的月饼可以放较长的时间。放在坛子里,什么时候都是软软的,真香啊!
这之后,孩子们早上上学的干粮就有了,大家不用中午那样饿得慌慌的了。中秋节给平时饥肠辘辘的孩子们,留下的是甜丝丝的饱足感。
农村里,节味浓,情味重,讲究多。中秋节是春节之外的大节,十五之前,是提着月饼走亲戚的时候。平辈之间,大家互相交换品尝对方家的月饼味道;长幼之间,就是晚辈的孝敬了。那几天里,我又成了不断给妈妈跑腿送月饼的小使者。成家后,我也开始准备月饼,但已经不会提着东西加工了,没有时间,就买了现成的。七送八送的,自己也不想吃了。渐渐地,不知从何时起,中秋的味道淡了。
2002年来京后,我再也没有吃过红糖月饼。今天在北京的超市里,看着琳琅满目的月饼,我家乡的红糖月饼没有踪迹,是它土土的样子影响着前进的步履,还是它独特到只在那土那地生根?推着购物车,我怅惘落泪。
有位同事也是内蒙人,最近我和她见面就谈红糖月饼,她笑脸深处亦有思乡的泪滴啊。
我想念红糖月饼,想念它大及碗口的豪爽,想念它绵绵软软的口感,想念那单纯的甜独特的香……
喝着雪鹿啤酒,吃着炖羊肉,听着爬山调……家乡人的中秋定是这样淋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