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2 12 月, 2024
spot_img

简论物质对人性发展的影响

一直以来,人类对物质的看法褒贬不一,既有认为物质是邪恶的,也有认为物质是好的,前者往往通过各种途径排斥物质,后者则尽情享受物质。我们所处的时代较以往的时代而言,整体上物质处于过剩的状态,这种状态也让消费主义在人们的意识里深深扎根。长久以往,我们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市场导向的思维无处不在,是否有使用价值则成为绝大部分人对某物好坏的直接评价。这种状况在信仰群体中也很常见,信仰往往因此而异化——从对彼岸的关注转移到对现世福祉的追求。
我们应该走出简单的二元论看法,因为物质本身并非邪恶,从某种角度看,起码的物质保证是一切形而上追求的基础。如果一个人为了起码的生存需要就已经耗尽了他所有的精力,他就无心、无力去追求精神方面的需求,人就被降格到动物的水平,只是为了肉体的需要而活着。牛津大学荣誉教授麦奎利如此说:“如果一个人的全部时间都必须用来为生理上的生存而奋斗,那么就不会有任何时间用于玩耍或思考,或进行人格的交往,而专属于人的实存的全部结构正是必须建立在这些东西之上。”
人不单单只有生理上的需求,也不应该只是为生理上的需求而奋斗,否则生活就非人化了。人之所以为人,还需要有精神领域的需求,诸如社交、艺术、信仰都是人性化之生活的必须。从这个角度来看最近争议较大的梵高名画被泼番茄汁事件就一目了然了。泼汁者高喊:什么更有价值?艺术还是生命?它(指梵高的向日葵)比食物,比正义更有价值吗?这样的行为只能说明这两位少女不懂人性,食物对人的生存当然是必须的,正义亦然,然而艺术并不和这两者有任何冲突。恰恰相反,艺术本身就是构成人性需要的一部分。我们常说的艺术来源于生活,那是指艺术和生活息息相关,或者说艺术是在讲述生活的另一个维度,是艺术家在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感知。艺术使人们从简单的物质生活中升华,使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超越物质领域,即超越动物性的维度。艺术家、哲学家、神职人员的存在,都是持续不断地向人类发出呼喊:人不只是物质性的存在,还应该有超越物质的一面。
对物质的肯定,最具说服力的当属道成肉身。道成肉身就已经昭示了物质的价值,是至高者肯定并接纳了物质。然而,我们也要留意,对物质的肯定并不意味着人们就可以任意拥有、支配或享用物质。我们刚才已经谈到如果没有一定的物质保证,人类难以追求超越物质的领域,对人性的发展将会是一种阻碍。同样,如果物质过多占据了人的心思,也会阻碍人性的发展。马塞尔在《存在与拥有》一书中指出,随着一个人的所有物的增加,他的存在就越来越同这些所有物捆在一起。他很担忧过剩的物质会吞没人类,那时人就成了物质世界的奴隶。他的担忧不无道理,因为人的财宝在哪里,人的心就在哪里。一旦人们把精力、时间、关注都花在过剩的物质上,那就意味着人心已经被物质包围、辖制。长久以往,人心就会变得昏昧。就如那位无知的财主,他的财物逐渐增多,以至于要拆了原来的仓库建一个更大的。可以说,他在物质方面很有远见,也能妥善安排。但可惜的是,他的精力都耗在这上面,以至于他错误地以为自己的灵魂可以在物质的仓库里得到安息、快乐。
所以,雅各强调要在信上富足。要达到信上富足的理想,就应该正确地对待物质。保罗说“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谢着领受,就没有一样可弃的。”保罗这句话极具智慧,他即肯定了物质的价值,同时也指出享用物质该有的心态。也就是说,败坏人性的并不是物质,而是人心。但我们也要留意,因为过剩的物质或其便捷性都能如猪油一样蒙蔽人的心。在我们这个时代,商家总是通过广告告诉你使用他们提供的物品就能解放双手、喉咙之类的,科技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把懒人用品送进了千家万户。只是我们要小心,懒人产品能获得大众青睐的核心就是让你可以偷懒,也就是人性里面较为诡诈的一面。换句话说,很多懒人用品会让人性逐渐萎缩。比如家务本身就是维持一个家庭有温度的必要义务,家人通过家务对家有了实际的参与,与家人之间产生了稳定的人格交往。刘德华在《回家真好》里把家务对于建立家庭的重要性很好地唱了出来:双手能为家人而粗糙,那么荣耀那么骄傲,你为我把饭烧我为你打扫,啊,回家的感觉实在真得太好!
那么我们该怎样进入保罗所说的状态呢?物质对于人性的建设即是必要的,又可能带来破坏,那我们怎样才能行得合乎中道呢?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里,各种声音都告诉你值得拥有更多,你可以享受更多,我们该怎样抵挡这种狂轰滥炸?
我们可以从教会历史中获得智慧。从一开始的凡物公用,到后来的修道主义的兴起,并非后来人所认为的源于禁欲主义,虽然这过程中也有禁欲的倾向,但更重要的是教会一直在坚持对物质的不依附。虽然有些修道院要求弃绝财物,但有也些修道院允许修士拥有财产,只要这些财物的使用能有利于生命的建造。这就是教会在实际生活中探索并实现保罗所说的“置买的,要像无所得;用世物的,要像不用世物”。换句话说,教会通过修道精神一直向世人揭示这样一种观点:物质是好的,但我要限制对物质的使用,以免我的心被蒙蔽,我的灵被捆绑,我的人性极速滑落。
总之,我们应该从人性的建设角度去衡量物质的使用情况。在使用物质时,没有人能够给出一成不变的答案,但“积攒财宝在天上”的原则始终要牢记在心,我们对彼岸的追求应当胜过对物质的依恋,那是我们当全心全意向往的地方。物质对于旅行者而言,只是为旅行者补充体力,让他们可以朝着目的地持续前行。
联系微信:naxier20090312

拿细耳
拿细耳
让真光驱散黑暗,让信仰点亮生活~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