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3 12 月, 2024
spot_img

2000年北京 我们一起去看房

亲爱的弟兄啊,你们是客旅,是寄居的。

                                                               彼得前书2:11


2000年,北京刚刚成功申办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狂喜的人们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加入世贸的喜讯让人们觉得,全世界都在张开双臂欢迎中国。


那时,北京的房价还没有像火箭一样扶摇直上。那时的马路没有现在随处可见的交通拥堵,更没有当下严厉的交通限行。夏利汽车还不普及,只是少数人享用的奢侈品。鸟巢、大裤衩甚至还没进入设计师的大脑蓝图,遮天蔽日的雾霾还是一个闻所未闻的传说。互联网正开始变成一个神话,互联网企业更是遍地开花,新浪、搜狐、网易陆续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市场。


对于未来,人们充满了乐观的期待和不切实际的幻想。


我和我爱人当时都在媒体工作,收入还算可观。我们住在西四环附近单位的一个地下室,终日不见阳光,每天下班都是钻进房间,长期的地下生活让我们觉得格外压抑。我爱人在互联网公司上班,身边的年轻人陆续开始买房,她心思萌动,开始鼓动我买房。


而我所在的是国有事业单位,国有单位的铁饭碗困住了我。我一直盼望着单位分房,从没想过自己要出钱买房。


事实上,我的想法是错误的,直到现在,我一直佩服我爱人在买房事情上英明的远见卓识,她远比我先知先觉!


为了早日离开地下室鼹鼠一样的生活,我们决定去看房。


那时,房地产市场刚刚开始,住房公积金还不普及。北京的房地产开发商不多,除了华远、天鸿等几家北京本地的国有房地产企业,大多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当时土地还没有开始拍卖,更没有土地财政的概念。临近三环、四环的好地皮都被一些和政府关系密切的关系户拿走了,甚至万科在市区也拿不到地皮,只能选择远在郊区的顺义开发楼盘。


让黄汝伦名声大震的世纪城那时还是一片田地,还没拿到土地开发许可。现在房价让人咂舌的北京万柳小区,当时还是六郎庄的民房,南面的一片菜地里,塑料大棚在太阳下白花花的泛着亮光


即使三环、四环的房地产项目也是一些零星楼盘,像大海中的孤岛。看房子像划船,要克服艰难险阻,这艰难险阻就是当时落后的交通。地铁只有一号线、二号线几十公里,大多数地方只能乘坐公交车,往返一趟就要半天,甚至一天。


买房,首先要考察北京房产市场。为此,我们不惜时间,几乎每天都要做功课。

一路往东,我们到了当时还叫通县的通州最东面的武夷花园。武夷花园的开发商来自福建,楼盘名字就是用的武夷山的招牌,房子均价1900。可那时地铁只能坐到北京广播学院(当时还没改成中国传媒大学),要到通县,只能再换乘公交车,人员拥挤,单程一趟就要2个小时。

当时通县最西边的新华联家园,价格2600,都是130平米的大户型。售楼员对我们说,将来到通州的地铁要在梨园设一站,升值潜力很大。

我却不以为然,这么偏远的地方,能升到哪里呢?

我的一个同学买了武夷花园的房子,可没住几天,就把房子卖掉了,原因是位置太偏,距离太远。

事实上,此后不久,这些房子价格真的翻了很多倍。到今天,中央决定把通州变成北京的行政副中心,新华联的房价已经涨了20多倍。可当时,面对困顿的交通,和落后的市政配套,我们只能放弃。

北京的南面,是远在郊区的大兴县。我们跑到了九龙家园,甚至跑到了南五环以外看房。通往大兴的公路上,挤满了去新发地批发蔬菜的菜农的机动三轮车,买房的并不多。虽然南面有几个楼盘,但价格不菲,均价4000多,远比通州贵得多。

北面,素来是北京的上风上水,我跑到了回龙观。回龙观是北京市政府最早开发的大片经济适用房社区,虽然房价只有2650元,现在看来几乎是白菜价,可很多200平米的大户型几年都没卖出去,而且大户型价格还可以优惠,但老百姓并不买账。当时从市区到回龙观社区可供选择的交通方式非常有限,或者开车,或者乘坐公交车。

路漫漫其修远兮!回龙观社区除了房子,周边的配套设施大部分还都在规划中。

回龙观以北是沙河,满眼望去,只能看见大片田地

西面,是首钢把守的钢铁基地,矗立着高大的烟囱,天空飘满了烟囱冒出的袅袅白烟。西面的楼盘相对较少,只有首钢附近的小区有一个地产项目,价格4300多,而且交通不便,显然并不是理想选择。那时还没有首钢要搬迁河北的计划,眼见首钢厂区的茫茫白烟,和周围破败的厂房,面对4300多的房价,我不得不皱起了眉头。

市区是否有房子?

市区当然有房子,在房产展销会上,我看到南二环天坛附近的一个楼盘,开盘价格只有4700多。我去过天坛,前门去天坛的道路狭窄,公交简直是爬行,将来如果住在天坛附近,到魏公村上班,该需要多长时间?

想起交通出行问题,我头马上就大了!

对于未来,我们简直就是个白痴!我们想象中的北京,像天安门城楼上的画像,永远不变。我们经验中的北京,像爬行的蜗牛,步履缓慢。

但我们不知道,就像长跑马拉松,也有突然加速的时候,几大步就会把你远远地甩在后面,你只能望洋兴叹,再也无力追赶。

看来,我们只能在自己居住和工作单位周围进行选择了。

七里庄,是途径人大的323公交车的终点站,我格外熟悉。当我后来看到丰台七里庄附近的一个楼盘,虽然只是几栋塔楼,还没开始预售,价格4150元,我还是觉得不错,于是挑选了24层楼的18层,数字吉利,东南朝向。

买房时我多了一个心眼,交定金时没交现金,而是交了一张农业银行的存款单。我怕将来我不买了,开发商不退我定金。没想到,未过多久,我的小计谋就得逞了,我就把这张存款单挂失取走了。

但是更让我没想到的是,两年后,北京的房价像脱缰的野马,一发不可收拾。

七里庄那家开发商的销售打电话找到我,一再要求我去办一下退房手续。我说,房子我不要了,不用去了。可销售坚持要我去办一下退房手续,因为房价早涨上去了,如果我不办退房手续,不仅开发商不能将我选的这套房子出售,而且他们还要与我签订认购合同,需要按照认购协议确定的价格把房子卖给我,而这是开发商最不愿意看到的。

七里庄远在丰台,离我们夫妻俩上班的单位都有不短的距离,想想还是不甘心,于是我们只能继续寻找。

当后来听说长安街沿线有个经济适用房在销售,我们急忙赶到售楼处。房子户型、面积确实都很合适,非常有吸引力,可惜只剩下了150平米的大户型。当时人们买房都喜欢80、90、110这样的户型,对大户型心存畏惧,唯恐避之不及。也可以看出,大家对自己将来的收入预期多么缺乏信心。


我对我爱人说,要不我们挑一个150平米的户型?我爱人眼睛一瞪:我们将来拿什么还贷款?


是啊,我们两个人的收入并不丰厚,拿什么还呢?虽然150平米的房子房价不过60多万。


没办法,只能等待下一批房源出来再选了。于是登记信息,慢慢等着售楼处的电话通知。

2001年五一七天长假,我们谋划着去庐山游玩。在庐山,我们一路游览了五老峰、三叠泉,观看了气势壮观的瀑布云。在革命老区江西,我们登上了洪都新府的滕王阁,爬上了峰峦峻拔的黄洋界。在潮湿的井冈山,幸福地吃上了红米饭南瓜粥,在茂林修竹中穿行,最后回到了北京。

谁知道,七天的假期耽误了买房选房这样的大事。

当时的通信工具,除了座机,移动通信工具只有大哥大、BP机。砖头一样的大哥大是当时土豪暴发户的标配,他们常常在街头对着砖头一样的大哥大怒吼,威风凛凛。而我们只能使用BP机器,而BP机只能在本地使用,不能异地漫游。

等我们回到北京,选房工作已经开始几天了。我们急忙赶到售楼处,三居室只剩下了三层的一套,其他的都是两居室的跃层。三层楼层太低,视线不好,长期居住在地下室使我对明媚灿烂的阳光产生了特殊的偏好。

我不喜欢三层,我们选择了七层的跃层!

七层虽然阳光明媚,可却成了我和我爱人之间的一道隔阂,也成了她永远的痛。多少年后,我们常常为这个跃层的房子争吵不休。

于是草签认购协议,交定金。当时房子面子是105平米。

一年后签订正式购房合同,房子面积变成了110平米。

2003年收房,房子面积一跃变成了115平米!

房子以每年5平米的速度增长!

如果每年房子面积都能以这样的速度增长,我就不会有今天的烦恼了。

 


 


所属主题
蒋效中 蒋唐说
蒋效中 蒋唐说
关注公义,追求自由,聚焦社会与文化领域的公共话题。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