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就要到了,本期的书单为大家推荐几种阅读主题的图书。谈读书方法和读书经验的文章与书籍很多,也许有的朋友不太喜欢看这类的文字,觉得大同小异、老生常谈,没什么作用;况且,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阅读习惯,何必了解别人是怎么读书的呢。不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时候听一听别人的经验之谈,也可以给自己带来一些印证、补充、挑战或是启发,能帮助我们提升阅读的技艺、更加享受读书的快乐。 阅读是一项需要练习的技艺。惠特尼在《操练的力量》中将随意阅读和主动阅读做了区分,而要将随意阅读转变成主动阅读,是需要操练的。惠特尼认为,对于基督徒来说,主动阅读的操练是一项必要的属灵操练,而且是能够切实进行的操练,“几乎任何人都可以透过阅读这项必要的操练,达到属灵成长的目标”。他鼓励我们,无论如何找出时间来阅读,即使是每天一页也好。 快到世界读书日(4月23日)了,愿大家每天都是读书日。 4月19日-4月24日,橡树书屋全场满129元减10元;满239元减20元,再送喜乐帆布包一个(数量有限,送完为止)。 [ 点击文中封面 即可购买图书 ] 《阅读的力量》 弗兰克·富里迪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0.11 《阅读的力量:从苏格拉底到推特》是一部探讨阅读、写作、读者、书籍和读写能力,以及相关的历史、意义和影响的著作,也是迄今为止西方学术界在这一研究领域进行的最为系统和最为深入的研究,是西方阅读文化领域的里程碑式著作。 《阅读的力量》是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弗兰克·富里迪的代表作,在这本书中富里迪广泛借鉴历史学、教育学、文学、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传播学、哲学乃至医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全面梳理了自苏格拉底以来的数百位西方思想家有关阅读(reading)和读写能力(literacy)的经典论述,系统地考察了阅读人群的历史变迁,阅读对不同文化处境中的读者和社会的影响,以及不同时代的主流文化观念和技术变革对阅读之地位和读写能力之意义的影响等。 在此基础上,他还将关注的焦点落在当下,针对人类社会从印刷时代进入信息时代的重大历史变迁,对当代阅读文化的独特性及其面临的真正挑战进行深入剖析,对各种贬低阅读和读写能力的倾向及试图回归口传文化时代的幻想加以有力驳斥,对各种功利主义的阅读观和工具主义的读写能力观予以深刻批判,进而主张重建一种“以寻求真理和意义为旨归、拥有改造人类意识和世界的伟大力量”的阅读文化。 本书思深旨远,文笔流畅,既充满历史感,又极具现实关切,有助于我们深思阅读的力量和探索阅读的艺术。 弗兰克·富里迪(Frank Furedi,1947—):英国肯特大学社会学荣休教授,伦敦大学学院访问教授。当代西方具有影响力的文化评论家和社会历史学家之一。他的论著对当代文化生活的主要发展、帝国主义等问题做了权威而又生动的论述。著有《阅读的力量》《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对抗21世纪的庸人主义》《恐惧的政治》《帝国主义的新意识形态》《第一次世界大战:看不到尽头》等书。 关联阅读 《升维阅读:数字时代下你该如何阅读》 玛丽安娜·沃尔夫 中信出版社 2021.04 数字时代,电子设备已经占据了人们的大部分阅读时间。纸质阅读日渐式微,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也在逐渐向适应屏幕阅读转化。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默默无声,潜移默化,你可能还来不及觉察,它就已经在改变你。 面对数字媒介和传统媒介这两种阅读方式,我们应如何应对?下一代人从小就深受数字媒介的侵染,这是否会影响他们的专注力和深度阅读的能力?儿童应如何整合大脑的深度学习过程,从而提高专注力和阅读能力?新时代应如何高效地阅读?在作者看来,新的阅读方式给我们带来困境和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发展的契机。数字阅读的影响不全是负面的。相反,适应了这种阅读方式的大脑将具有极强的处理繁杂信息的能力,这是传统阅读模式下的大脑所不具备的。 我们既不应放任自己被数字媒体吞噬,也不必视电子设备为洪水猛兽。只要掌握好的应对方法,就能获得高效的阅读体验。 玛丽安娜·沃尔夫(Maryanne Wolf),美国塔夫茨大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授,阅读与语言研究中心主任。曾获富布莱特奖,并因出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美国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所以及国际阅读障碍者协会颁发的奖项。作品《普鲁斯特与乌贼》获得2008年玛格·梅尔克年度最佳阅读图书奖。《华盛顿邮报》称赞她“说的任何事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她真正预言了计算机文化对‘阅读思维’的影响”。 《快时代的慢阅读》 大卫·米基克斯 译林出版社 2022.01
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浏览互联网虽然提升了我们接受信息的广度和速度,却危及我们的专注力,降低阅读的质量,也令我们远离了阅读的至乐。 休斯敦大学文学教授大卫·米基克斯觉察到快时代的弊病,倡导用慢阅读的方式抵挡快的碎片化和娱乐化,试图重新建立起人与文学、专注和阅读之乐的古老联系。立足于数十年的文学阅读、评论和教学经验,他为读者提供了十四条阅读规则和五种文体的阅读示范,帮助你获得更为丰盛和透彻的阅读体验。 阅读不应该是一件苦差事,也不应该是单纯的避世途径,而应该是在更高层面上的一种生活形式。正确地进行阅读,它就会给你提供更多的生活。 本书通过传授阅读方法,让你学会用一种更有收获的技巧去阅读文学,从中获得多重人生经历,拓宽社会视野,并且享受真正的阅读至乐,培养维系终身的读书爱好。 大卫·米基克斯(David Mikics),文学评论家、休斯敦大学英语系“摩尔杰出贡献教授”。师从哈罗德·布鲁姆,推崇慢速的精细阅读。曾获休斯敦大学“卓越教学奖”,至今仍每年为大一新生开设人文阅读与通识课程。著有《快时代的慢阅读》《十四行诗的艺术》《爱默生评注》等,长期为《纽约时报》《新共和》《新政治家》等报刊撰稿。 关联阅读
《以书会友》
阿比盖尔·威廉姆斯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1.11
十八世纪的英国人如何阅读?他们喜欢读什么?和我们有什么相似?本书带你穿越时空,探索关于阅读的有趣故事。
在十八世纪的英国,由于印刷业的蓬勃发展,书籍成为自我提升、家庭娱乐和邻里社交的重要工具。本书聚焦十八世纪英国中产阶层的阅读生活,关注他们如何获取并阅读书籍,阅读如何影响他们的生活,以及大众阅读偏好与书籍出版甚至是文学体裁发展间的互动。作者用文学性的笔触,重现了十八世纪的阅读场景,进而使我们窥见当时的社会心态与文化风尚。
本书入选《华盛顿邮报》50本“受欢迎的非虚构图书”,是一本优秀的、有深度的书籍史著作。作者阿比盖尔·威廉姆斯(Abigail Williams)是一位历史学者,牛津大学圣彼得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十八世纪历史。
《一个人的世界在书架上》
亚历克斯·约翰逊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01
这是一本关于书籍与读书的作品集,涉及如何读书、如何选书、如何藏书、如何弃书等多方面。其中收录了17世纪到20世纪的11篇散文、诗歌、讲座和评论,11位富有影响力的人物,在此分享他们对书籍、对阅读的思考与感悟。
在本书中,读者可以尽情吸收前人的思想精华,如奥威尔谈卖书、伍尔夫谈如何读书、艾柯谈书本的演进,等等,增进对书的认识;也可以学习一下如何处理不小心买到的烂书,或如何让心爱的藏书免受伤害……
一本好书,是珍贵的精神产品,充实头脑,抚慰身心;一座书架,既是一个人的小世界,也建立起小世界和大世界的联结。
作者亚历克斯·约翰逊是一位记者、博主,所著《一本关于书单的书》《我的书架》《异想天开图书馆》和《棚屋工作室:革新工作场所理念》均由大英博物馆出版。他还开设了三家关于读书、生活的网站。亚历克斯和他的妻子以及三个孩子住在圣奥尔本斯,家中收藏了许多关于书的书。
《文学课:如何轻松理解伟大作品》
托马斯·福斯特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10
这是一本由密歇根大学文学教授、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托马斯·福斯特专为青少年写作的阅读指南。
本书内容涵盖小说、电影、戏剧、诗歌等各类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指南,用轻松幽默的描述与对话,向孩子们解释作家是如何使用象征、隐喻、特征、设定、策划以及其他技巧进行创作。
哈利·波特和俄狄浦斯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名著主人公总得肺结核?如何读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荷马史诗》与《星球大战》?……
19堂主题文学阅读课,真正理解伟大作品更深层次的意义,爱上文学阅读与写作。
“这本轻薄短小的文学指南提供了孩子一扇正确的窗口,能接受文学微风的洗礼——而且绝对不会把他们吹跑。”——书单杂志
托马斯·福斯特(Thomas Foster),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专长20世纪英国、爱尔兰及美国文学,教授经典文学和当代文学课程以及创意写作,他的文学课在美国非常受欢迎。著有多部学术研究著作,包括畅销文学阅读指南《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和《如何阅读一本小说》。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
奥野宣之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6.06 / 2017.10
奥野宣之被称为“笔记本作家”,这两本书都和笔记技巧有关,可以放在一起来读。《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谈到怎样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笔记本搜集和整理信息,提供了大量切实好用的笔记技巧。而《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特别将笔记技巧应用在读书上,会教我们如何用一本笔记将书中的精华用有效的方式整理记录下来。
奥野宣之创造的一元化笔记读书法涵盖了从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到检索以备重读这五个步骤,提供了一整套科学、高效的读书方法。
他倡导有目的性地购书,让读书从一开始就充满主动性;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养成随时记录心得体会的习惯;学会摘抄,让原书精髓与自身思维的火花交相辉映;完善整理归档工作,做好的笔记需要反复重读才能凸显其价值。
他还从自身经验出发,介绍了19 个让读书体验更充实、有效的小窍门。
“读书笔记会帮助我们改变读书方法,而读书方法的改变又会带来思考方式的转变。”从笔记入手,是我们改善读书方法的一个很实际的途径。
《朱子读书法》
朱熹 著 / 张洪 齐熙 编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6.10
《朱子读书法》很可能是第一本以“读书法”为名的中国古代专著,而“朱子读书法”也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广泛、最系统的一套读书方法,近代以来的大学者钱穆、徐复观、余英时等都曾专门向读者推荐。
这本书首先由朱熹亲传弟子辅广从朱熹众多作品和语录中辑录而成,而后再由张洪、齐熙增补,并进行系统的整理,“更易次第,先定纲领,以载书之所当读之故,与读之所当务之说”。
特别是书中按照六条读书纲领来整理编排,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复于中撮其枢要,厘为六条,曰循序渐进,曰熟读精思,曰虚心涵泳,曰切己体察,曰着紧用力,曰居敬持志,而著其说于每条之下,于是纲领条目粲然明白”。
这种要求读者全副精神投入进去的读书方式,似乎和现今的潮流格格不入,不过,这种“读书法”带给我们陌生感的同时,或许也能提供更多的启发,这正是其价值所在吧。
《如何阅读一本书》
莫提默·J. 艾德勒 / 查尔斯·范多伦
商务印书馆 2004
在指导人们如何阅读的作品中,这也许是当下谈得最多、也最为经典的一本阅读指南了。初始版本由莫提默·J. 艾德勒于1940年完成,曾高踞全美畅销书排行榜榜首,问世以来,在西方世界好评甚多,重版多次,1972年查尔斯·范多伦增订修改为新版。
“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读这本书可以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读这本书可以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
这本书鼓励读者进行“主动阅读”,强调如何通过阅读增进理解力。书中将阅读分做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并为阅读不同读物提供不同的方法;附录中还推荐了一系列经典名著。
约翰·派博牧师说,“我要鼓励你拿起《如何阅读一本书》来读。……关于如何阅读,艾德勒给了读者很有启发性的、智慧的建议。我鼓励你,不论你的年龄多大,如果你还没有读过这本书,就去买一本来读。”
关联阅读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陆九渊)
点击阅读原文,进店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