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2 1 月, 2025
spot_img

行为规范和爱人如己

行为规范和爱人如己

最近几次主日,我都一起参加了儿童主日学的服侍。


儿童主日学的意思就是大人在敬拜的时候,孩子们会在另外一个房间里,跟老师一起学习更适合他们年龄的课程。

 

今天上课老师讲的是所罗门王的故事。故事结束以后,主日学有一个配合故事的游戏,老师让小朋友们一起围坐在小桌子旁,给每个人发了一张小纸片,在桌子中间放了一大捆彩色笔,让他们每个人选其中的一个颜色的笔。

 

小朋友们都很兴奋,大家争先恐后地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好几个小朋友还迫不及待地开始在手上和桌子上画了起来。

 

我看了好一会,终于忍不住了。我说:“大家现在都停一停不要动。大家把手里的笔都放下,抬起头,往四周看一看,看看现在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大家经过提醒,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我们主日学的规则有一条是发言要举手,于是三四只小手就举起来了。

 

“妞妞你先说。”我和妞妞说。


妞妞说:“毛毛把笔乱放了。”

 

“还有呢?”

 

小智说:“老师还没有说开始,我们就开始画画了。”

 

“还有呢?”

 

波波说:“不能在手上和桌子上画画。”

 

“还有呢?”

 

小阳说:“我们刚才太吵了,都没有安静下来。”

 

“还有呢?”

 

小朋友们都开始迟疑了。大家四下看看,一下子想不出来了。

 

我说:“我们现在只有一张桌子,但我们有七个小朋友。”

 

我们主日学小桌子正常只能坐六个人。当老师让大家围坐在桌子边上的时候,六个小朋友迅速占坑,另有一个小朋友就只能坐在桌子的一个小角那里。他的表情有一些失落,但是其他小朋友都完全没有注意到他。

 

我告诉小朋友们,下次我们要抬起头,看看周围,如果有人有需要,我们就可以帮助他。下次再遇见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可以告诉他:“来,你可以坐在我旁边,我这边的地方大。”或者我们也可以问问他:“你是不是需要和我调换一个座位?我看你的那个桌面有一点小。”

 

小朋友们都使劲点头,感谢神把明辨是非的心放在他们里面,我一边在说的时候,有两个小朋友就已经迅速让出了一个很大的空间,让这个小朋友可以一起坐上前来。

 


 

随后,我们让小朋友可以继续选择水彩笔了。老师说:“大家选择一个颜色,这个颜色就是能够代表你的。等等我们会让小朋友给一个小人涂色,这个小人就代表你”

 

小朋友们一听这个设定,又一下子兴奋了起来,大家又继续争先恐后迫不及待地开始拿自己喜欢的颜色。有的颜色是干掉的,小朋友就要换一只。有的笔看上去挺好看的,但是画出来的颜色和想得不一样,于是又要换一支。

 

等了好一会儿,终于,每个人都选完了笔。我说:“今天我想要特别地表扬一下小阳。大家猜一猜为什么?”

 

又有几只小手举起来。

 

“妞妞还是你先说。”

 

妞妞:“因为老师说准备好了吗,小阳他就先准备好了。”

 

“嗯,不对。我想表扬小阳并不是这个原因。”

 

小智失望地脱口而出:“啊,不对吗?我刚才想说的也是这个。”

 

其他小朋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都没想法了。

 

我说:“我表扬小阳,是因为每个人都想要先选笔。但是他是最后一个选笔的。他让你们先选完了,他最后再选的。”

 

波波说:“噢!要让其他人先选!”

 

我说:“嗯,是的。但是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可以让其他人先选吗?”

 

小朋友说:“为什么呀?”

 

我说:“你们每个人都想要先选,是因为你们担心你们喜欢的颜色会被其他人抢掉。这个世界上很多不认识上帝的人也是这样想。他们就想:‘如果我自己不和其他人争,如果我自己不赶紧把我喜欢的笔抢好,还会有谁给我这支笔呢?’但是我们既然认识上帝,就知道祂是供应我们的神。我们可以让其他人先选,是因为我们知道,就算我们等一等,也没关系,因为神也还是会把‘代表我的那个颜色’留给我的。”

 

小朋友们也都挺受教的,大家又狂点头。

 


 

主日学结束以后,我还是一直在思考这件事。

 

我发现小朋友们关注的点,都在于行为规范,都是你哪里没有做好,我哪里没有做好。但是对于周围其他人的需要,神对我们的爱和供应,仿佛是盲区一样,几乎完全想不到。

 

我发现这也是我们整个教育的盲区。我们外在的行为好不好,很容易就被注意到,我们平时和孩子在说的,大部分也都是这些应该不应该。可能也就是这个原因,所以孩子们也就注重表面的行为规范,而不是外在行为里面的我们那个心。

 

我想起来姐姐的课本上有一篇“孔融让梨”。当孔融的爸爸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他的回答是:“因为我比哥哥小,所以我就应该拿小的。”百度百科说:“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

 

我自己也是被这种“应该”和“不应该”的故事教育大的。但是小时候的这些应该不应该,在叛逆期以后就变成了“凭什么?”孔融让梨的故事和7岁的孩子讲讲孩子或许爱听,但是和14岁的孩子讲,孩子可能就会问一句:“凭什么小的孩子就要拿小的梨?这不公平。”

 

长大以后,这种应该不应该的界限也变得更加模糊。大家的三观差别越来越大,我们平时在网上争论的也都是应该不应该的问题。“年轻人应该给老人让座。”“老人身体不好就不应该坐公交车。”——但这些“应该”背后的问题,我们就很少思考,所以最后每个人也就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道德规范。

 


 

今天在儿童主日学,其实在教育孩子们的也就是圣经上的“爱人如己”这四个字。

 

圣经上的爱人如己听起来也就是一个挺好的事儿,可这和我们过去的应该不应该的行为规范有什么不一样呢?

 

我想到了我自己。我有时候是行得出爱人如己的,有时候我就行不出来。

 

行出来的时候,是因为我觉得这个事情是好的,我就去做了。做了以后我自己也觉得挺好的挺开心的。

 

有时候行不出来呢,是因为我觉得我若爱人如己,我自己就吃亏了呀。你是想要这个,我也有,可是如果我给你了,我自己不就少了一半了嘛?爱人如己是对的,可是我爱你了,但是我自己就吃亏了呀。

 

想想,若不是相信神是我的供应,我是没法真正爱人如己的。因为相信神,我看到神的供应是如此丰丰富富,我才能够把神给我的也给出去。

 

感恩今天的经历。这也提醒我在今后对孩子的教育里,更多地去看他们的心,而不是他们的行为。愿神给我智慧,使我教育他们的时候,可以把他们带到神面前,而不是只是告诉他们应该和不应该。



行为规范和爱人如己

所属主题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基督徒,四宝妈妈,刑事律师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