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4 11 月, 2024
spot_img

你活着的满足是什么

阅读此文约8分钟。明天星期六(2024年5月11日)上午9点30分至11点30分,我将分享与这篇文章及标题相关联的内容。zoom号:852 0535 6860,密码:2023,欢迎有兴趣者转发周知并参加。


作家余华在《活着》里借人物之口说:“人是为了纯粹地活着而活着,而非为活着以外的事情而活着”。对于这句话,有人读出了福贵包括我们大多数人生活,从骨子里所透出的悲哀,因为至少很多人都明白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吃饭是为了活着”。可是,你还是不要低估我们中国人对作品的解读能力,因为有读者从福贵身上,读到了一种令他血脉喷张的英雄主义——尽管这英雄主义带着难以清除的“好死不如赖活着”的痕迹。


一千个读者是否有一千个福贵,我不知道,但我还是从读出了福贵身上所蕴藏的“英雄主义”色彩的读者身上,感觉到他把自己如此这般的人生读进小说里后,似乎找到了一种难得的自我确证和安慰。老实说,蔑视灵魂,只像动物般活着的教育,能产生这样有“创造性”的阅读,并不让人感到惊奇,在我们这个群体中有谁能自外于这样的教育呢?于是有人就说,这些都是不争取自己权利的、受低自尊奴役性教育的结果。所以要像积极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所说的一样,这个社会天天盯着抑郁、焦虑、精神空虚等,还不如从积极的一面来寻找幸福。


塞利格曼认为“真实的幸福源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美德,并在生活中充分发挥他们”。但问题是什么是人的“优势”和“美德”,每个人包括塞利格曼自己,真就能弄明白吗?若你说我就是如此,我能明白自己的“美德”与“优势”何在。那我是否可以含着爱心诚实地问你,你也真的诚实地回答我,你真的了解自己吗?若你说我肯定了解自己,那么古希腊帕农神庙上那句千古名言——人啊,认识你自己——就真的成了毫无用处的废话。可诚实地说,我们得承认,自欺欺人成了亚当夏娃犯罪后,我们的本性。我们倾向于高看自己,贬低别人,不愿意面对现实,使自己的罪性得不到对付。


有次一个家长群邀请我给他们做一个教育分享,给我定了个题目叫《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尊》。因为在他们的前设里,他们相信这个世代普遍受各种各样的信息的PUA,受辖制、受伤害,很多人的问题都是出于低自尊。这个看法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低自尊以及被人辖制,固然存在很大的问题。但问题是,把自己高看了就解决问题了吗?所谓自尊这个词的前提就是,自己是自己的审判官,自己是自己的主宰,自己完全认识自己。换言之,有许多人认为,别人不尊你,你要自己尊自己,也就是说有了自尊,就解决了问题。


若问题如此简单,人类就不该有如今这么多问题。事实上亚当夏娃犯罪后,罪使得所有人都是自我中心的,正因如此,所有人都有做暴君的潜质。也就是说,不管你高自尊还是低自尊,人类的问题是,自我中心这一个顽症没有办法根除,就只能从自我中心的角度看待他人,或者世界。如此一来那做暴君的自我中心,就成为我们挥之不去的捆绑。换句话说,高自尊与低自尊,当然都有问题,所以我在那个家长群最后做的讲题名为《如何培养让孩子合宜地看待自己》。但真要“合宜”地看待自己,将自己看得符合中道,并不是人自己可以完成的。这就像单纯靠帕农神庙上的“人啊,认识你自己”,人完成不了认识自己的任务一样,必须拿出加尔文在《基督教要义》里一开篇就所说,才能靠至高者的引领蒇事——认识人的目的是为了认识神;认识神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人。简言之,要真想认识自己,必须要有一位全知全能者帮助你,你才能真正认识自己。因为我们不仅欺人,而且自欺。


其实高自尊好也,低自尊好罢,其实核心问题是,因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使人得到完全的满足,这就是说你吃了会再饿,你喝了会再渴,你暂时满足也有无法填补你永远无法满足的巨大空洞。这样的状态,有一个早就为我们预备好的成语——欲壑难填。这难填的欲壑,只有用奥古斯丁的话来表达才足够准确:“人心有个空洞,是神为自己留存的,只有他自己可以填满”,“你为自己创造了我,我的心除非安息于你,否则永不得安宁”。雅各井旁的散玛利亚女人得着了这样直涌到永生,且永远不渴的生命泉源。

这两天爆火的百度管公关的副总裁,被其所公之关反噬,也把中国人的生存焦虑、冷漠无情,以及活得无尊严,再一次放大出来。事实上,全世界年人均劳动时间最长的中国人(2548小时),确应有经济学家茅于轼的疑问——“中国人为何勤劳而不富有”?但茅先生也只是从产权、私有财产等方面的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其实这根本上就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一个不懂得安息的族群,越勤劳越疲于奔命,越勤劳越被自己的勤劳所辖制——连双休日都拜加入世贸所赐,那也从知道人需要安息的族群那里而来,当然更是从至高者那里而来——最终被自己的勤劳感动得要么充满自嗨,要么充满抱怨苦毒、各种不甘,而导致竹篮打水一场空。其实最终既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他人。那么要如何得安息呢?要如何得饱足呢?


我曾在2015年的推特上说过一段话:“我说大多数中国人的一生是从苟活通向枉死。有人说我这个结论没有学术上的严谨,而且说苟活是常态,枉死是个案。只要灾难没发生到自己身上,许多中国人就认为这是个案,别人的事故就是自己的故事(谈资)。苟活与枉死之间自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因果关系,但有很强的关联关系,而且概率很大。这段话,现在看来当然有非常骄傲的成分,因为那里面包含着自己没有苟活,死也不会是枉死的自义自负,因为那时并不知道自己做不到;而且对于死,如何死,何时死,也觍然不明白,不是我自己所能决定的。要活得有尊严,我们必须知道尊严从哪里来?人能自带尊严吗?不能。金钱(富可敌国)、权力(权倾天下)、美貌(美若天仙)、名声(名冠寰宇)等,能带来尊严吗?不能。这些东西可以带来肉体上的爽,但与尊严尚有距离。尊严与满足,都不是自己想得到就能得到的,因为那永远的满足,真正的尊严,只能来自真正安定人心的至高者。



2024510日匆匆草就于成都


所属主题
冉云飞 小书卷的甘苦
冉云飞 小书卷的甘苦
著书多,没有穷尽;读书多,身体疲倦。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