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学,不知义!学校的人际关系是:复杂、肤浅、临时性;孩子的成长需要简单、深入和持久性人际关系,同一个家庭,父母处理孩子之间的冲突或欺压,不难;但老师要处理学生之间的冲突或霸凌,就涉及双方家长和学校的复杂关系了!另外,独生子女的人格打磨,远比多子女家庭的人格培正,复杂N倍,妈妈因此更累,这是独木不成林的道理。
——归纳
1、那些伤心的事情
2019年5月10日,江西上饶市第五小学,一个姓王的家长,因为气愤自己的女儿何XX(跟妈妈姓的孩子),被同座的刘同学长期欺负,进入该校该班,用刀捅死了刘同学——一位小学三年级的孩子。
悲剧和反思的信息,现在洋溢在各个媒体上。
借着网络,社会舆论在沸腾之中,每一个人从不同的社会体验,开始谴责时间发生的不同人:
1)有责备杀人家长的:父亲保护自己女儿是天职,但行为过激了,孩子有过犯,罪不至于死,应该找校方或司法介入……
2)有责备男孩家长的:熊孩子背后一定是熊父母,但男孩家的熟人说,这个孩子平时很有礼貌,只是调皮,不是熊孩子……
3)有责备学校和老师:孩子被欺负、被杀的时候,老师在哪里?学校怎么管理的,怎让人随便进来呢?有人说老师也忙,外校人员进入学校到哪里也不难…….
常识告诉我们,社会舆论还会持续蛮久的,各方的角力,各自不同家庭、社会价值观的冲突,也会持续很久,毕竟绝大多数家庭是有孩子的,即便自己年老,也有儿孙的。
随后不久,当地的司法机关,肯定会给社会一个交代的,作为网络群众,绝大多数人也不会去现场调研。
只是朋友们,有没有注意到:无论是死去的男孩子,还是被欺负的小女生,都是独生子女,值得我们反思什么呢?
2、同一家庭,孩子关系好处理
我想和诸位交流一下社会常识:
哪个地方,没有大孩子欺负小孩子的事情?哪个时候,没有一个孩子捉弄另外一个的事情?
家里有兄弟姐妹的人?想想小时候,一个妈妈的,兄弟姐妹之家有谁没有打过架?有谁没有吵过架的?
抢玩具,争食物,挤兑别人,破坏对方的东西,嘲笑、辱骂对方……我还见过兄弟之间动刀子,拿棍子赶着打的!
但这些并不妨碍我们长大了,是亲兄弟,亲姐妹!
在社会上,一些人会认为我是一个老实人,但是我在家里,小时候也欺负我的弟弟和妹妹,我在学校里是一个学习成绩好的人,在家里我也和我的弟弟妹妹争吵很多事情。
但这些并不妨碍我们长大了,有好的血缘关系或亲情。
孩子之间的吵闹、欺压、打骂是正常的,因为孩子的关系是社会关系的缩影。
关键是如何处理,出现了问题,要及时解决,而不是幻想没有问题。
正如社会如何从制度制定公共秩序,维系一个公序良俗,让作恶的受到惩罚,让行善的得到奖励,当然,不能百分之百公平,但应该有底线。
比较容易处理的,这些孩子的关系都是属于同一个爸爸、妈妈!
我记得小时候,有些家庭有七八个孩子,文革后期生的。
这些孩子肯定有各种吵架打架,父母比较清闲的时候,会调查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找出事情的元凶,骂一顿,或揍一顿,好好教育一下,就没事了!
为何,被自己的爸爸妈妈打骂,那不太正常嘛!稍微懂事了,就知道,父母是为了我们好——也让孩子知道如何和别人相处,欺压是有后果的,辱骂是有惩罚的。
于是乎,本性会受到节制,个性会有打磨的工作。
(换了别人,有这个资格吗?要费多少口舌呢?)
如果父母比较忙碌,如农忙季节,或者上班回来累得半死,臭小子,或死丫头们,你们还闹事!
好,不问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让每一个孩子屁股开花,各自也会有委屈,但是怎么着?没有看见你爸爸妈妈忙?你们不帮忙,还添乱?难道不应该被骂,被打?!
我们自己长大了,虽然感到不公,但养儿方知父母恩,知道父母不容易!
(学校老师能这样做吗?那还不闹翻天!)
朋友们,你们发现了吗?
一个家庭,关系好处理!
没有念过书的农民,车间干苦力的工人,都能好好地处理!
孩子们也容易服服帖帖,因为孩子和父母之间有恩情,有深不可拆的亲情关系!
如果孩子不是自己亲生的,那就难办了!
几年前,在广州的时候,一起共学?还是办活动,有一个妈妈看见自己的孩子被另外一个妈妈拍了一下背,就来火了!
那个小男孩是淘气,但是自有他妈妈来管教,虽然她们两个关系平时还不错,但是你不能打我们家的孩子!
谁家的孩子都是这样,我自己打骂可以,但是不能由别人来打骂!——那个时候,就是心头肉了!宝贝肝了!
这是我亲眼看见的,后来这两个家庭成了冤家!
3、独生子女的人格打磨,带入了学校!
现在国家虽然放开二胎政策,但生育意愿是下降的,在物质主义和消费至少的风尚下,人们即便有钱,也找不到多生子女的理由!这是内因。
另外,房价、医疗开支和教育培训的费用,让得一些中小层社会的人士,即便意愿生二胎,也不想操那么多心,太累太累了!这是外因。
所以,我们今天看见上饶五小两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个是独生的儿子,一个是独生的闺女。
现代人结婚又晚,都是人到中年了,得一个这么宝贝,谁家不心痛呢?无论是从媒体透露的消息,还是每一个人的生活体验,上饶五小的两个独生子女:
一个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一个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记住啊:小孩子是有人际关系的,这种人际关系一定包含着互相打闹,互相捉弄对方,互相开玩笑,甚至辱骂,动手的!
只是从前,多子女时代,小孩子的冲突,往往在原生家庭里消融了,自己的父母管教了!
我们生来都是有棱有角,如同刺一样扎人,伤人的,如果有家庭教训,就会把我们变成了鹅卵石。
独生子女呢?
到哪里去打磨呢?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围着一个孩子转,周围都是不平等的关系:是万国来朝,恭迎宝贝为王的时候!
什么好吃的,好用的,岂不先给宝贝吗?
甚至小孩子的粉嫩拳头打到大人身上,也是那么可爱!谁会计较呢?
谁不是看着自己的孩子,越看越可爱?什么是调皮,什么是熊孩子?关键是出自谁的口!关键是谁伤害谁。
私下里打听一下,许多父母还觉得自己孩子厉害,不吃亏,能欺负人是有出息的标志!
这是潜规则!人前才会说,不好意思,孩子调皮,不懂事,对不起啊!
所以,其他独生子女的父母,虽然没有出现上饶那样的杀人事件——这确实很极端!!
这些绝大多数父母有社会经验,看到自己的孩子调皮或违背社会常识,心理着急,需要教育孩子,需要纠正孩子的言行偏差啊!
好累!好累!好累!
这个累,绝不是吃饭或读书那么简单,也不是孩子生病,而是纠正孩子的行为偏差,让孩子在社会上长进,赢得人尊重的努力——做妈妈的累!贵在心累!
现代父母多半都是上班的,妇女半边天嘛,全世界妇女就业率最高的地方是中国大陆。
儿女的人间关系打磨,就被带到学校了,学校自觉或不自觉的承担了原本属于家庭的教育职能!
强调一下:独生子女,缺少对等、深入、持久的同际关系交流,只有不同辈分之间的交流,在工作和学习上,有强烈的排他性心理!
而学校的人际关系,是对等、肤浅、临时的人际关系,一个班上的学生,基本上年龄不会相差1岁,幼升小,小升初,初中会考,高中毕业,彼此的关系就变了,更不要说调换学校或班级了。
每一个幼小的心,都要面对这个复杂的人际关系!
没有人会觉得自己应该让着你,没有人会觉得自己应该包容对方什么,都是差不多的孩子啊!
我二十多年进入公立学校教书的时候,发现孩子们有许多的冲突或打闹,去处理,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一个班三十多个孩子,我一个班主任,如同他们三十多个人的父亲,我承认:我搞不来,即便我想去完成。
(后来,我知道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设立班干部制度,让学生自治,幼小的孩子,自治能力差,只能小班教学)
老校长过来跟我说:肖老师,你忙不完的,这些小孩子都是扯的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这会儿他们又哭又闹,过一会儿就会有笑有喊的,不要去理会他们。
校园霸凌就是这种环境中出现的,因为相互的打闹中,必定形成强者和弱者。
社会治理也是如此,不是经济工作、政治工作本身的任务多么难完成,就是人际关系难搞,所以,社会一定出现权贵阶层和草根阶层。
学校只是社会的缩影,孩子只是成人的倒影!
而老师,在今天社会是不可以使用体罚的,没有父母的权柄,恰恰孩子多数时间在学校,老师要行父母的责任!而老师和孩子之间是职业关系,没有父母和孩子的亲情!
正如上饶五小,两个小孩子之间的同座关系,变成了两个家庭和学校的复杂纠结!
本来是多子女家庭可以自己摆平的子女关系,演变成为一场社会悲剧,就是一个家庭的家长,怒杀对方家庭的小男生!
我不说多子女家庭没有问题,但属于另外性质的问题。
我们作为局外人,容易把任何一方漫画化,尤其是把自己不喜欢的人妖魔化!
把我们不喜欢的人想象得很丑陋(如唐太宗李世民把兄弟李元吉、李建成,教科书把国民党……)其实不是,这些家长,这样的家庭,其实就是我们身边的人,甚至就是你我!
今天的新闻:据报道,上饶市第五小学一名老师称,刘某宸与何某某发生纠纷后,班主任已经着手在解决这件事了,并且事发当天早晨邀请双方父母来学校面谈,不过刘某宸家长并未来到学校(医生很忙,时间上身不由己——注)。
10日晚,王某建亲属静静(化名)告诉记者,网传聊天记录中何某某的父亲就是此次行凶的王某建,“何某某是他们的独生女儿,跟妈妈姓。”
静静表示,最近几年自己很少见到王某建,但印象里王某建是一个看起来特别老实的人,“所以出了这个事情也是很震惊。”她还表示,王某建近年来一直没有工作,她的妻子也辞职很长时间了,“生完小孩过了几年辞职的,小孩小时候是外婆带。”
静静说,女孩何某某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与刘某宸一直是同桌。她还告诉记者,可以确定在9日晚上,王某建的妻子就开始隐隐担心(要出事),直到10日上午丈夫行凶的消息传来,担心不幸成为现实。(搜狐新闻)
4、独生子女的婚姻特色
常识和理性告诉我们,类似上饶五小的悲剧,肯定不是最后一处,因为独生子女的现象普遍都是,他们的人际关系缺陷,是很多有常识和理性的人都能觉察到的。
即便他们安安稳稳地长大成人了,他们习惯和比自己年龄大的人建立深入、持久的关系,所以今天出现一些奇怪的婚恋现象:
女强人或女白领,喜欢小鲜肉;
小妹,喜欢嫁给大叔级的丈夫!
为何呢?因为同等年龄的男女关系,要持久、深入和有效沟通,对他们来说缺少童子功,缺少基本功,他们习惯于不同辈分的代际沟通!就是说一方要让着对方,宠着对方,才能彼此平衡,融洽。
这已经深入骨髓了,变成了婚恋之中的集体无意识。
————
更多的问题,想和作者交流:
乐意支持作者的持续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