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1 1 月, 2025
spot_img

赖德懋|成为蒋介石私人顾问的“传教士”

小引:赖德懋幼随父来华在华期间周游新疆、内蒙和东北各地对于中国边疆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因其著书颇丰因此成为美国著名汉学家、蒙古学家;又因做过蒋介石的私人顾问,他在中国学术和政治中扮演过非常重要的角色

19007月29日,赖德懋(欧文·拉铁摩尔Oven Lattimore)出生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一个浸信会在华传教家庭,父亲叫大卫·拉铁摩尔(1873-1963David Lattimore)、母亲叫格丽特·拉铁摩尔次年不到1岁的赖德懋和父母来华父亲主要在中国各个大学教拉丁文、希腊文,并且精通中文。 

华盛顿区域图

1901年德懋与父母待在上海1905年,之后迁居河北的保定府,一直生活1912年。期间赖德懋没有进过学校,教育由父母包办。

1905年上海外滩

1912年,德懋被送往瑞士洛桑上学,法、德文水平大为提高。一战期间又转往英国读中学,修习拉丁、希腊文和英法文学。但由于经济原因,他最终未能进入英国的大学就读1919年19岁的赖德懋不得不重新回到中国。

瑞士圣母大教堂

1921年,德懋先是在天津的英文报社《京津泰晤士报》干了一年助理编辑,之后又进入了当地一家英资商行当了六年雇员,主要负责商品贸易与推销。 

泰晤士报

1926年,德懋与北京国际艺术协会担任秘书的美国女孩埃莉诺结婚。新婚燕尔的德懋做出大胆决定辞去收入丰厚的商行,踏上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先乘火车抵达归绥,尔后追随一支商队,骑着骆驼穿越额济纳河、黑戈壁、高昌。在乌鲁木齐小憩时,他拍电报邀爱妻埃莉诺同行。

晚年的夫妇俩

1927年2月德懋与妻子在新疆塔城团聚之后。他们到访阿克苏、喀什,越过喀喇昆仑山口,途经中印边境附近的拉达克、克什米尔,再从印度孟买乘船,历尽艰辛,最终在当年冬天抵达了马可·波罗的故乡意大利。德懋凭借旅行见闻写成《通向土耳其斯坦的沙漠之路》一书,正式跻身“徒步历史学家”之列。此书令他在学术界名声鹊起,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也伸来橄榄枝,授予他一笔奖金,坚定了他走上学术道路的决心。

卡拉库姆沙漠

1928年德懋以《通往突厥斯坦的荒漠之路》为名在伦敦出版。借助这部书的成就,时任美国地理学会主席、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顾问鲍曼推荐,在学历等条件不够格的情况下,破例申请到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的一项研究资助。这样他以研究生身份在哈佛大学人类学系的人类地理学“预备训练班”进修八个月,为他此后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

突厥斯坦区域图

1929年秋德懋夫妇在中国东北进行为期9个月的考察。这次不仅访问了奉天、大连、哈尔滨和吉林等大城市,还探访了东北地区山岭之间的小城镇和寺庙,甚至接触到当地一些重要政治人物,如少帅张学良、吉林省长张作霖结拜兄弟张作相等,并偶遇正在东北进行田野研究的中国民族学家凌纯声。

凌纯声

1930年夏,德懋携妻子从东北来到北平落下脚来,受哈佛燕京学社资助进行研究。他还以通信方式编辑在美出版的英文杂志《太平洋事务》,保持着对时局的敏锐观察与体会。1931年,儿子大卫在北平出生。

一家三口

1932年,德懋出版《满洲:冲突的摇篮》一书,同年又发表《中国东北的偏远之地》一文;1933年有《赫哲族:松花江下游的“鱼皮达达”》;1934年则是《满洲的蒙古人》一书面世。

从塞北到西域

1933德懋夫妇短暂回到纽约的太平洋国际学会美国总部工作,担任《太平洋事务》杂志正式编辑杂志是美国学界关注中国问题的重要窗口。1934年冬,他们一家返回北平,继续负责《太平洋事务》杂志编务,直到1937年。

1937年9月刊《太平洋事务》第10卷第3号

1936年春,德懋一家乘坐列车从北平横跨西伯利亚抵达苏联首都莫斯科。在莫斯科,他就中国局势做了一场演讲,呼吁公众支持中国抗战,反响强烈。之后他前往伦敦,在当地做了几场演讲,并从英国返回美国。年末,一家回到伦敦,德懋进行俄语的强化培训。这时西安事变而形成的第二次统一战线对中国的生存至关重要。德懋始终不懈地呼吁美国政府增加对华援助并进一步支持中国抗战。

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

1937年初,德懋全家经海路返回中国。6月德懋与刚刚在纽约创刊的《美亚》杂志的编辑菲利普·贾菲和毕恩来等人,从北平出发前往延安,拜访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袖,宾主相谈甚欢。而帮忙安排此次行程的,正好是一年前冒险“西行”,深入陕甘宁苏区,并很快写出传世之作《红星照耀中国》的埃德加·斯诺。不久之后,德懋在归程与近卫文麿与岸信介会面,当面斥责了日本的帝国主义行径。

笔者延安寻访

1937年夏,德懋因战局不得不携家眷离华返美,暂时告别了他生活多年的中国。1938年,受聘担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佩奇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并继续《太平洋事务》杂志的编辑事务

霍普金斯大学

1940年,德懋之前十多年的调查研究成果加以整理,出版了他最负盛名的《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Inner Asian Frontiers of China)。1941年12月,该书以《中国的边疆》为名翻译成中文,在战火中的陪都重庆出版发行。

中国的边疆

1941年,赖德懋担任了美国战时情报局太平洋处处长,把原中共北平市委组织部长唐明照招至麾下。9年后唐明照的共产党身份暴露后,为避免麦卡锡主义的迫害,唐明照携妻子和女儿历经种种险境和曲折,秘密回到祖国1941年,德懋又出版了自己在蒙古地区旅行多年的回忆录《蒙古游记》,《纽约时报》评论认为,这是一部写得很轻松、很美的书。

唐明照在联合国会场

1941年6月28日由罗斯福推荐美国学术界、政界都有较好声誉的赖德懋被正式任命为蒋介石的私人政治顾问,以便沟通中美事务并于7月19日上午抵达重庆。7月21日德懋拜会了蒋介石,向其递交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介绍函,蒋介石随后让时任立法院编译处处长的谢保樵负责与德懋的日常联络事宜。

1941年赖德懋与蒋介石

1941年10月德懋抽出时间,去了一趟云南,这次云南之行还让德懋认识到了云南作为东南亚地区枢纽以及各民族和谐共处之地的重要地位,激发了他对中国边疆整体性的后续思考。12月7日,日本袭击美国珍珠港,美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打乱了德懋原本回国计划。

太平洋战争

1942年1月15日德懋因痢疾所困乘飞机离开重庆返回美国治疗,并于当年10月初返回重庆,但此时美国政府已委派史迪威前往重庆协助蒋介石,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11月17日,在得到蒋介石对其辞职的允准后,德懋与宋美龄一起乘飞机返回美国,随后出任战时情报处亚洲司司,分管对亚洲各国的电台宣传,终于结束了为期一年半的重庆尴尬顾问生涯因其在学术研究领域的杰出成就,获得英国皇家地理学会金奖。

陈纳德、德懋蒋介石

1943年,美国高层就已经在讨论天皇的存废,副国务卿、前驻日大使格鲁主张保留天皇制,称之为“唯一能稳定日本的力量”,杜鲁门与国务卿赫尔日后成为这一派的中坚力量;德懋与战时情报局长戴维斯则主张废除天皇制,以根除后患中国胡适的观点与其不谋而合

天皇裕仁戎装照

1944年,德懋与妻子撰写《现代中国的形成》一书。1947年,《现代中国的形成》修订后,以《中国简明史》出版

中国简明史

1944年6月,德懋受命全程陪同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问苏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以及中国内地和外蒙古地区。这是他首次进入外蒙古地区,而且还有绝好的机会从苏联一侧来重新认识中国的边疆。

华莱士

1945年德懋受命担任美国“处理日本战败赔款委员会”委员,赴日参与战后恢复重建计划的制定工作。次年,他作为联合国“确认阿富汗发展经济所需技术援助委员会”主任委员,出使印度和阿富汗,主要负责安排对阿富汗的技术援助事宜。

受降现场

1950,赖德懋因长期担任《太平洋事务》学会会刊主编,美国参议院麦卡锡根据1934年到1941年《太平洋事务》31位作者所写的文章,有729页属于亲共内容,只有196页内容带有反共色彩。而指控赖德懋为苏联间谍。导致他不得不离开故国,亡命英国,在英国中部的里兹大学继续他的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研究工作。

50岁的赖德懋

1953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保留赖德懋薪金的情况下,中止了的职务,赖德懋所主持的佩奇国际关系学院也被迫停办。停职、限制写作、断绝稿费收入等打击,还要承担巨额的诉讼费用。可以说,他数十年个人奋斗所得来的名誉、地位和财产都一落千丈,丧失殆尽。

赖德懋

1955年,赖德懋的指控立案被撤销,得以恢复学术活动继续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系任教,但他始终遭受外界的非议。此后,他曾赴法国巴黎等地讲学,得以参加数次国际性学术会议,如国际历史学大会、国际东方学大会等。1956年8月赖德懋夫妇访问汉堡大学,并与时任汉学系主任的德国著名汉学家傅吾康一见如故。1957年,赖德懋受聘担任法国索邦大学附属研究所的客座教授3年

傅吾康

1961年,赖德懋夫妇访问蒙古人民共和国,归途中顺访丹麦哥本哈根大学。1962年,赖德懋出版《游牧民与政委:再访蒙古》一书。1962年,赖德懋离开生活多年的美国,前往英国利兹大学创建了汉学系,并亲任系主任。

英国利兹大学大礼堂

1963年,赖德懋出版《边疆史研究》论文集,次年,获得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荣誉博士学位。1968年,与妻子合编《丝绸、香料与帝国》一书。1969年,赖德懋获选为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丝绸、香料与帝国

1970年3月赖德懋70之际,妻子埃莉诺安息主怀。同年,他赴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参加第二届国际蒙古学大会,并在当年10月受邀访问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以及图瓦(位于西伯利亚南端)等地。也是在这一年,他从英国利兹大学荣退,回到美国弗吉尼亚,后又搬到法国巴黎居住。 

弗吉尼亚区域图

1971年,赖德懋受日本东洋学会邀请赴日讲学,之后前往蒙古,参加了蒙古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庆典。同年,赴匈牙利参加学术会议,并当选为匈牙利科学院下属的乔玛学会荣誉会员,随后顺访保加利亚,又前往民主德国的柏林洪堡大学讲学。在这之后经哥本哈根返回英国利兹,在归途中,他在丹麦阿尔胡思大学和联邦德国汉堡大学讲学。

蒙古区域图

1972年春,赖德懋回到美国,当选为蒙古学会会长。10月6日晚,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设宴招待了赖德懋及其助手矶野富士子夫人以及赖德懋的孙子迈克尔·拉铁摩尔

宴前合影

1980年,耄耋之年的赖德懋从巴黎搬回到英国利兹,1982年起,赖德懋开始口授回忆录《蒋介石的美国顾问——欧文·拉铁摩尔回忆录》。

回忆录

1985年,垂垂老矣的赖德懋回到美国,与其子大卫一家生活在一起。1987年初,赖德懋不幸中风,导致语言及行动能力受到重大影响。同年,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举行的第五届国际蒙古学大会上,尽管他因病未能到场,但依然被选为国际蒙古学会第一任主席。

1981年夏,赖德懋与女儿在长城

19895月31日,赖德懋在美国面积最小罗德岛州普罗维登斯安息主怀,享年89岁。逝前他将所有藏书都赠给剑桥大学蒙古与内亚研究中心。

晚年的赖德懋

–谢谢您的打赏转发–

不做传教士、可做传教事

寻访者手机、微信:139 688 32737

所属主题
寻访传教士的足迹
寻访传教士的足迹
寻找过去来华传教士在中国各地建造的教堂、创办的医院、开设的学校以及安葬在中国的坟墓。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