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3 11 月, 2024
spot_img

二鱼:外卖员之死(从青岛海归外卖员遇害说起)


我们或许将活着“外卖员模式”里


二鱼:外卖员之死(从青岛海归外卖员遇害说起)

1.悲剧。昨天三联生活周刊的一则报道《青岛保安刺死外卖员:小区门口的冲突与杀害》,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在报道当中,那个不幸殒命的外卖小哥李越凯,记者给他做了形象还原——32岁,未婚,父母年近六十,家中曾经对他期望颇高,高中一毕业就送他到澳洲留学,攻读心理学,总共花了一百多万。从澳洲回来后,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一直在送外卖打零工补贴家用,看得出,小李是个非常勤奋有想法的人,想自己创业、做木工、把手工家具发到网上售卖,看到视频平台很火,就想拍短视频推售家具,但回国五六年了,一直没激起什么水花。所以只能出来送外卖,同时过着一种低欲望的生活。“他说不打算恋爱和结婚,只希望经济上取得一点成绩,父母有经济压力。”入职外卖员的几天,他工作很勤奋,别人一天送几十单,他送100单。

但就在他在为自己的未来奔波的时候,一次与小区门口保安的争执,和突然刺来的凶刀,结束了他的生命。

这条新闻之所以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大概有这么三点。第一,高学历海归当外卖员;第二,外卖员作为忙碌的辛苦人,现代骆驼祥子,被草菅人命;第三,经济下行,寒冬已至,活着不容易,引起很多普通人的共鸣。

这则新闻引起我注意也有三点。第一,我的表弟也留学澳洲,并移民过去,但在澳洲也是每天打两份工,努力活着;第二,疫情期间,我曾采访过一些话剧演员,在舞台剧不景气的当下,他们也去送外卖贴补家用,其中一位演员告诉我,绝大多数客人对他们很好很客气,真正对他们颐指气使的是保安。这则新闻仿佛印证了这句话;第三,这则新闻让我想起了美国作家米勒的名著《推销员之死》

2.《推销员之死》。这部名著讲述了一个推销员怀着希望开局,却以悲剧收场。故事发生在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到处是发财的机会。在阿拉斯加,一个月就发现了三座金矿;主人翁威利的哥哥,17岁时一头扎进去,4年后就成为了大富翁。可对于这些发财的机会,年轻气盛的威利根本看不上。在他心中,最崇拜的是推销之王戴夫。戴夫84岁时,只需在家里打打电话,就能赚得盆满钵满。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戴夫死后的葬礼上,有几百个推销员和买家前来送行。无需本钱,也不需要吃苦流汗,每天动动嘴皮子,就可以拥有别人一辈子挣不到的金钱。为此,威利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做一名成功的推销员。然而他工作后才发现:推销员没有工资,只有佣金;推销别人的产品,还得看买家脸色。尽管困难重重,他依旧相信,只要仪表堂堂,讨人喜欢,凭着“好人缘”就可以沿着社会的阶梯爬上去,实现“美国梦”中所宣扬的地位和财富。

他逢人便说他赚钱如何厉害,但言过其实。有一次,他和太太说一天就赚了1200美元,但当太太问他要生活费时,他马上改口说只赚了200美元。他沉醉在自己描绘的虚幻蓝图里,不能自拔,反而错失许多大好机会。有一次,哥哥劝他去一起发财,他拒绝了:“我在华纳公司干得挺好的,有望成为新股东。”好心的邻居查利也奉劝他还是干点实业,却被威利嗤之以鼻。

当他义无反顾一头扎进虚无的梦中时,如同将一叶扁舟置身于苍茫的海上,只要泛起一朵小小的浪花。后来,美国经济开始萧条,推销员前景堪忧。

老主顾们一天天变老,消费需求更是一天天变少。业务没有拓展,却还背负着房贷等债务,两个儿子刚开始被为威利寄予厚望,但最后却成了巨婴,儿子抱怨道“我一事无成,因为从小你就往我脑子里灌,我怎么了不起,结果叫我在谁手底下听呼喝我也受不了!你说这怨谁?

威利在事业和家庭上双双失败,抱着自己未实现的梦想,他变得精神恍惚,开车时一不留神车祸死去。

《推销员之死》是不是很像前几十年中国的很多人,被成功学侵染,一头扎进自己快速致富,实现成功的人生轨迹里,确实有人成功了,但更多人沦为平庸,但平庸就平庸吧,绝大多数人还不至于像威利这样死亡。

然而,《推销员之死》只是上半场,现在,中国的故事进入了下半场

3.外卖员模式中国前几十年基本上都是经济上行,但今后的岁月,每个人的选择都将极具张力那个海归外卖员正是这个转折时期的缩影。哪怕海归,哪怕优秀,在大环境下一样从最底层做起。这才是这起事件让人们共情的关键。

然而,这起事件让我写这篇文章的原因远不止于此。因为外卖员和推销员有本质的区别。《推销员之死》里的主人翁毕竟是怀着希望去迎接一生的挑战,只是生活将他一个个梦幻刺破。但外卖员不同,他从一开始就没有希望。

先声明:我绝对没有看不起外卖员,相反我对外卖员格外尊敬,靠双手吃饭的人都值得尊敬。尤其新闻里的受害者海归外卖员不眼高手低,从基层做起,让人肃然起敬。然而,外卖员是被一套算法系统控制的,你接什么单,走哪条路,在几点几分,把东西送到哪个客人手里,都已经被预设好了,没有你主动性发挥的空间。这一点,推销员是有的,他可以自己发挥主动,自己思考,自己谋划,但外卖员不能,就算哪一次你发现了一条近路,成功快速的把货物送给了客人,系统也会立刻补上这个BUG,下次所有快递员都知道这条近路。快递员是被牢牢固定在系统里,我称之为“快递员模式”。快递员,跑得勤一点,可能一个月刚好过万,一般也就几千元。这点钱可能刚好一家人生活开销,也许还要节约点。这像不像秦代的管理模式。《商君书》里说“民贫则力富,力富则淫,淫则有虱。故民富而不用,则使民以食出,各必有力,则农不偷。农不偷,六虱无萌。故国富而贫治,重强。”意思是,让老百姓刚好温饱而不富裕是最好的,这个时候,他就会努力工作,此称为“贫民”。又说“使民无得擅徙,则诛愚。乱农农民无所于食,而必农。愚心、躁欲之民壹意,则农民必静。农静、诛愚,则草必垦矣。”意思是,让老百姓听上面的话,不议论,按着程序系统办就好了,此成为“愚民”。我说的快递员模式就是“贫民”和“愚民”的现代管理版。更可怕的是,未来大多数人的工作都将进入“快递员模式”。我说的不仅是中国,可能是全世界。

二鱼:外卖员之死(从青岛海归外卖员遇害说起)

4.意义感。随着AI的普及,将来很多工作都会进入“外卖员模式”,也许你还会挺有钱,但这个钱只能用作自己享乐,绝大多数人无法用钱来构建自己的系统来跟这个系统作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还是“贫民”,而你的工作则完全听命于这个系统,不是谁强迫你,而是穷尽你的聪明都无法超过这个系统,还不如听它的。但人不是螺丝钉,人有情感,需要意义感。这就是为什么秦代二世而亡,因为它没有建立起价值体系,也就是说,它没有建立起华夏民族的意义感。汉代和之后的朝代虽然“百代皆行秦政”,但构建并完善了,以儒家和儒释道互补的价值体系,并形成外儒内法,儒道互补的格局。这就是在建立意义感。

而将来,AI不仅作为系统控制你的工作,还会进入你的生活构建你的意义感。

那个杀人的保安,虽然是独立的刑事案件。但有很多外卖员反应,客户对他们都客气,毕竟大多数客户都是打工人,将心比心。而保安是对他们最凶的人群。这也是保安的意义感。保安虽然也是下层,长期被上级和业主呵斥,一个长期被压榨的群体更需要意义感。而外卖员是他们能够呵斥的为数不多的群体。于是,对外卖员的“凶”,也许有保安管理职责所在,但更多的是保安寻找意义感的需要。

现在的很多AI游戏等就是这种意义感提供的初级版本,将来会升级成什么,谁的不知道。

二鱼:外卖员之死(从青岛海归外卖员遇害说起)

5.尘土。如同《推销员之死》里梦想破灭一样,将来的意义感也会破灭,因为意义感并不是意义本身。上个世纪以来,存在主义哲学就在揭示“意义”的离去。我们的传统社会是有套稳定的意义系统的,你生下来就是某个家族的一员,你成人,嫁娶,生育,教导,考取功名,成为族长乡贤,做官立说,都是意义所在,“立德、立功、立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人生意义所在,考不上功名,成不了乡贤也没关系,有道家成为知识分子的意义后花园,有佛学成为上层人士的来世盼望。普通老百姓信奉的满天神佛,妻贤子孝也是他们意义源泉。

现代社会揭示了传统社会意义的假面具儒释道法等价值体系并没有带来文明的兴盛,而带来了个人的枷锁。此时引入的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一股脑的在荒凉的中国土壤上野蛮生长。才发现个人自己选择意义,你选择你的信仰,你的社交圈子,你的评价体系。但满天神佛好像都成了满足个人欲望的感觉,你可以自由选择,一切选择都是为了你,既然你成了世界的中心,那么各种信仰和体系都只不过是工具,而不是实实在在,或者无所谓是否实在,只要你的存在感,意义感被满足就好。

这时,价值就变成了价值感,一切都可以提供给你,一切又都变得轻飘飘。甚至荒诞。

我们的生活就像加缪所说的“西西弗斯的神话”,不断推着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最后石头还是滚回原地,周而复始,如同我们每天上班下班,周而复始。我们的人生成了一种荒诞,因为意义不存在,只去追寻意义感,可不就像整天瞎忙的西西弗斯吗?《创世纪》说“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这里的糊口不仅是说肚腹的饱足,还有生命的饱足。

《创世纪》又说“我本是尘土,仍归于尘土”似乎总结出了人的一生。不管多么荣华富贵,都是过眼云烟。但《言》说“正直人必在世上居住,完全人必在地上存留。”这地是有意义的,所以我们虽是尘土,但要活在一种价值里。所谓,价值就是具有死亡都带不走的永恒性。活在地上就是活在永恒价值中。而不仅仅是活在价值感里,人死了,价值感就没有了。

我们未来大多数人都是外卖员模式,但超越这一模式的,是找到真实的价值。地上的AI算法可以满足价值感,但无法找到价值源头。这是我们战胜外卖员模式的唯一路途。



所属主题
二鱼剧场
二鱼剧场
讲述每个微小个体心底最真实的声音,那里有我们的伤痛、眼泪、温暖、喜乐和盼望。“求你保护我,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人。”——《圣经·诗篇》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