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9月 22, 2024
spot_img

搜寻阿卯文字史料的一点感触

历史研究,亦或是其他,还是你想要离那段历史真相更近一步,都少不了要查寻相关史料(资料),而掌握了一、二手史料(李良玉称之为核心史料与关键史料),你才能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宽容历史的心态。


研究清末民国时期阿卯的历史,研究清末民国时期石门坎的历史的各路人马,最基本的都需要掌握一些一手史料,才能对其展开下一步的研究计划。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到如今的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关于石门坎及阿卯历史的研究,已经有了许多的成果(不过关于阿卯的历史,大多数比较好的著作往往结合着石门坎的研究而进行,对于川滇黔边境这一块地方的其他阿卯,虽然也有部分的研究著作,但还显得才进入起步阶段一样,有待继续深入的研究与发掘),我从他们的研究中得到了许多的启发。


李良玉说,史料,”就是人类在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残留或保存下来的各种痕迹、实物和文字资料”,这里单说文字资料。


文字史料分类,按李良玉,又可分为:文献、档案、报刊、回忆录、前人著述、口碑资料与乡例民俗,还可以从中继续细分下去。


一手史料,即李良玉的核心史料,也称为原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能反映历史真实的材料。二手史料,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做的研究及诠释。


看这一定义,可能不明所以。比如,清末民国的各类著作,你如果看到它的文献来源,总免不了看到作者会采用当时所出版的书籍或报刊类的文章,像这类报刊等资料就可以成为一手史料。还有在田野调查过程中采集到的音频或者文字资料等,都属于一手史料(资料)。


关于石门研究的一手资料,虽不是很多,但也未必就已经被现今的人所挖掘完,档案我们不易查寻,虽为可惜,但除了档案,我们亦可寻找其他一手的文字史料。


一个简便的方法,我个人认为,就是从别人的研究著作中,去寻找相关的一些信息。那些别人的研究著作,他必定参考了一些一手文字史料,你可以在他的参考文献里找到,摘录出来,方便以后寻找。对于一篇史料的利用,虽然有人已经用过了,但未必已经被人家已经”吃透用尽”了。针对不同研究,作者会有侧重点,对待史料也会有侧重点。所谓史料,在不同人的解读与利用下,也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举一个例子,秦和平先生早年的研究著作《基

基督宗教在西南民族地区的传播史》(四川民族出版社,2003年)一书,论西南三省——云南、四川、贵州清末民国时期的新jiao与天主jiao的传播历史。其中专论石门坎的地方,就参考了很多有关石门坎的一手史料、二手史料。一手史料中的档案,我们这些个人,不能获得,但文中所提到的报刊之类的史料,我们可以记录下来,以后方便查找。比如,秦先生参考了这么一些史料,分列如下:


1.王建明:《西南苗民社会形态》,张永国编《民国年间苗族论文集》,贵州省民族研究所1983印。

2.管承泽:《贵州石门坎苗民的见闻与感想》下,《边事研究》第7卷第2期。

3.樊民题:《滇黔道上观感记》,《西北论衡》第7卷第9期。

……


诸如此类,还有很多有价值的文字史料,其实你都可以记录下来,也许有一天你就会用到。阅读一手史料的好处很多,至少,后人有些论点,你读过一些史料,你也不会随声附和。


像沈红女士、张tan先生、东人达先生、张慧真女士等人的著作中,都引用了许多文献史料,值得记录下来再去找到原始的史料观看一番。他们在引用时,本就只是引用某段,而对于全文,则只能你自己去寻找,不然就不能窥得全文原貌。


找有关于石门坎亦或是川滇黔边阿卯或者其他苗族支系的相关一手文字资料,一般可以从当时学者的一些研究中搜寻。一个学者,他论文或著作的题目看起来跟阿卯没关系,但是可能其中某段,就有论述到阿卯的文化等问题。还有他们的旅行日记,一般刊载出来的,你都应该去好好查看一番,尤其在川滇黔边旅行调查过的人的旅行日记或笔记等,都会涉及到这一地区的民族问题。而那些直接关于石门坎或阿卯的文章、旅行调查日记等,就更是查找的重点了。民国时期的阿卯,一般被称为”花苗”、”大花苗”、”川苗”、”苗胞”、”苗族”、”边胞”等,可以依照”关键词”搜索。许多我们常见学者用来研究的史料,都是其他民族写本民族,这是从外部看内部的视角,而找到一些”从内部看内部”视角的史料,会更有意义。像大家常常引用的王建明、王建光、杨汉先等先生在民国写就的文章,就是一种从”内部看内部”的记述。但他们三位,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可能并不算得上当地阿卯教会人士,而有关于jiaohui在阿卯中的更加具体的情形,还需要比如李正文、王正科、王丕承一类的有具体负责过事务的人,才更加的了解。比如王丕承的《王树德mu师乡村布道之佳音》、王正科《顾斐然mu师游行布道记》、李正文《春光中也有悲调吗?——王雅丽女士在成都留学逝世》等等众多由”内部”人士所写的文章,对于我们了解民国时期的阿卯社会历史文化及其xin仰有更大的史料价值。


笔者之前搜寻到的昭通李国镇和李国均的两兄弟的文章,他们作为汉族,从一个他者的身份叙述了”我者”的历史,但是,从另一方面——共同作为基督徒的身份以及他们融入石门坎阿卯的社会之深——这么一种双重身份,某种程度上,在论及石门坎及周边的基督教情况时,也是”我者”对”我者”的叙述,只不过这个”我者”,并不以民族为划分而已!


网络、信息等的普及和发达,是我们可以运用来做研究(哪怕是了解)的很好的工具,虽不能全依赖它,但确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有了上述所说的找寻并记录下相关别人引用过的史料后,你就要思考怎么才能找到这些珍贵的资料了。这一”找寻史料”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所谓”船到桥头自然直”,有时也会”无心插柳柳成荫”,收获颇丰。但要注意的就是,有颗持之以恒的心,不然,把它拿在你的身后,你一直不回头,那也看不到找不到。这个过程是乏味无趣的,却也是常有惊喜伴随着的。


之前笔者写过在哪里可以找到昭通李国镇、李国均的的那些珍贵资料了,这里不再赘述,感兴趣的,可以翻翻笔者公众号前面的文章。许多文献数据库虽没有开放下载权限,有的进都进不去(没有一定的条件下),但也有的可以网上阅读全文的。比如”国家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料多且丰富,够你阅读抄写(我喜欢抄写下个人认为重要的内容)了。当然,还有许多的数据库以及网站可以浏览阅读和下载,这里推举一个学者自建的网站。


上海大学副教授肖清和先生,如果你没读过他的博士论文后记,建议你去找来读一读,网上一搜就可以看到(很有意思的后记)。肖先生主要研究在华天主jiao史(也涉及明清思想史等),很不错的一个学者。他自己建立的网站,应该叫”辟雍堂”(直接搜索他的名字也可以查找到),里面的”研究资源”与”学术链接”一块,有很多的资源可以获取。他的个人网站也与上海大学所建立的”汉语基督教研究网”有链接,方便切换。


笔者在查找关于清末民国时期阿卯的文献史料中也发现,如果只是一味地专注这么一个”窄面”,是不利于拓展自己的思想与知识的。总之,阅读,不局限地阅读,才是培养自己能力提升的好的阅读方法。如果你只专注于”苗族历史”的阅读,或者只专注于”花苗历史”的阅读,一定会失去一些有意义的东西的。就好像从前笔者专注于阅读近现代史著作,却对世界史及古代史的著作阅读少,这也造成了许多的不明所以。放宽你的”阅界”,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的!


路是一步一步走的,书,亦或是史料,也是一页一页看的。





所属主题
柏苗 顽石与窄门
柏苗 顽石与窄门
一個阿卯。我愛我的家人、家鄉以及朋友們。喜歡沉默,不善言辭。只喜歡寫寫文章,雖然寫的很爛。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