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2 12 月, 2024
spot_img

12岁,信仰教育的分水岭:从自然的“教训”到“抢夺”的转变

我们对十二岁之后的儿女,或学生的信仰教育,或传福音,应该像外邦人那样客气了:

所以我们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神借我们劝你们一般。我们替基督求你们与神和好。(林后 5:20)

而不是“教训”他们,一个高高在上的样子,像他们才三岁五岁!为何呢?

我们争战的兵器,本不是属血气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坚固的营垒, 将各样的计谋,各样拦阻人认识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林后 10:4 )

——摘录

不知道你是否观察到:12岁的女孩子,很容易和妈妈顶嘴了;12岁的男孩子,很容易和爸爸爆发热战或冷战,有一些念书较多,脑子灵活的学生,开始一套套的和人辩论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年龄开始的学生或儿女,他们开始有自己的三观了,即便显得幼稚或不成熟。

无论是在家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你会发现,他们对关系的注重,从亲子的垂直关系,不知不觉地更换为兄弟姐妹或同学之间的平行关系了;我观察到的一个事实:无论是男,还是女,跟父母的关系没有那么亲昵了!或者说,有所降温,这问题不算多严重,正常而已。

如果父母对儿女平时比较冷淡、随便呵斥(本质是看为累赘的)、随意贬低其价值,或者儿女是交给保姆带到的,长辈带大的,一般情况下,难以逃脱一个事实:儿女出现叛逆。

所谓叛逆分为两种,一种是伤害别人,如打架、斗殴、偷窃、诈骗、忽悠人、说脏话等,好像螃蟹走路,都跟你横着来;一种是伤害自己,自暴自弃,无心学习、沉迷于某些游戏之中,放荡男女生活,刻意把自己报废,好像故意气你父母或老师……

这样的情况会持续多久呢?我们都是过来人,说不准,“幸福的家庭大致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的名言告诉我们了。

以上只是一种社会现象的描绘,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身边的人事,进行补充、更新或升级。

我要说的关键点是:12岁,是基督化教育的分水岭。

一、12岁前,是“教训”的最好时期。

12岁前的儿女,非常依恋父母,因为身体柔弱,高速发育之中,无论是身体的需要,还是心灵的需要,都仰赖父母的供应,对父母教导的一切,可以说是全盘接受,即便打折扣,也不会很多。

圣经里有一个专用名词:“圣约”(代下35:3,但11:28、30、32,路1:72)——不知道多少人理解?认可!

若是你们以事奉耶和华为不好,今日就可以选择所要事奉的,是你们列祖在大河那边所事奉的神呢?是你们所住这地的亚摩利人的神呢?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 24:15

这句话告诉我们:约书亚代表全家,而不只是他自己,和上帝耶和华立约,他们家庭都必定事奉耶和华。当然,新旧约圣经都没有女权主义,约书亚不担心回家“妻管严”!

又领他们出来说,二位先生,我当怎样行才可以得救?他们说,当信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他们就把主的道,讲给他和他全家的人听。当夜就在那时候,禁卒把他们带去,洗他们的伤。他和属乎他的人,立时都受了洗。于是禁卒领他们上自己家里去,给他们摆上饭,他和全家,因为信了神,都很喜乐。 16:30-34)

保罗对那个禁卒说话,因为禁卒是男性,他就代表全家人了,在保罗等使徒的信念中,这位先生代表全家归主了!全家都是圣约子民”了。在保罗的观念中,这位禁卒的老婆一定会听丈夫的话(只有听的好坏之分,没有不听的理由,如罗得的妻子),跟随丈夫对真理的信仰,是理所当然的!

那时候的人们,脑子里是没有“女权”之上,正如没有电视机或艾滋病等名词一样。

我们从民数记”到“使徒行传”,包括四福音书,上帝清点人数,都是清点“男性”壮丁呢!

因为男性代表全家人,正如中国古代的财政部叫着“户部”,因为赋税来源单位是“家庭”,一户人,而不是按照“一口人”来计算的。

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又要写在你房屋的门框上,并你的城门上。(申 6:4-9)

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弗 6:4 )

这些都是限定在十二岁之内(路2:42-52),“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 22:6)十二岁之后,就不是“孩童”了。

教训”一词,我查希伯来语原意:“告诫、光照、启迪;闪耀、照耀的意思”;希腊语的原意是:“教导、教训、传导、吩咐,告诉”,如果对人说,是直接受格(来8:11,太5:2,可9:31,路4:31,约7:5)。

就像一张白纸,你怎么画,就怎么显明出来!而不是修改别人画好的作品,后者多麻烦啊,效果也打折扣。

或者这些人因为在圣约之内,他们领受神的教训,是很自然的事情,心态是柔软的。而不是刚硬的。圣约之外,就显得不自然了

很多时候,我们看见主耶稣到圣殿或以色列各城各乡,开口教训人,为何呢?

因为以色列原本就是圣约子民,从诺亚之约到亚伯拉罕之约,从摩西之约到大卫之约,主耶稣是上帝的儿子,是地上的拉比,就像父母教训”儿女一样,理所当然。

谁见过先知或使徒教训”以色列国之外,或教会之外的人呢?圣经一般使用“警告”(那些迫害以色列民的人,如以东人、非利士人等)。或者是用耶和华的话“攻击”非利士人……

大卫向神的祷告,求神“教训”他(诗篇119)!“教训”是圣约之内的事情。

二、12岁之后,是抢夺灵魂了

当他十二岁的时候,他们按着节期的规矩上去,守满了节期,他们回去,孩童耶稣仍旧在耶路撒冷。他的父母并不知道。以为他在同行的人中间,走了一天的路程,就在亲族和熟识的人中找他。既找不着,就回耶路撒冷去找他。过了三天,就遇见他在殿里,坐在教师中间,一面听,一面问。凡听见他的,都希奇他的聪明,和他的应对。他父母看见就很希奇。他母亲对他说,我儿,为什么向我们这样行呢?看哪,你父亲和我伤心来找你。耶稣说,为什么找我呢?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或作岂不知我应当在我父的家里吗)(路 2:42-49

十二岁的人,照圣经的规矩,他们的人格和成人是平起平坐了,我们不能拿他们当小孩子使唤了!

如果一个人在十二岁之后,他(她)还是甘心乐意持守基督信仰,说明他(她)还是圣约子民,没有明显违背圣经教训,就是得救的,一般基督徒家庭的儿女,他们也会经历生命的重生,即对罪的敏感和痛悔,一般不会有“从强盗到传道”的传奇!

如果他明显地悖逆:不来聚会,藐视道德律等……这个时候的信仰教育,或传福音,和向外邦人传福音一样了。

 

我们对十二岁之后的儿女或学生的信仰教育,或传福音,应该像外邦人那样客气了:

所以我们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神借我们劝你们一般。我们替基督求你们与神和好。林后 5:20

而不是教训”他们,一个高高在上的样子,像他们才三岁五岁!为何呢?(我要认罪悔改,这几个月才意识自己错了)

我们争战的兵器,本不是属血气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坚固的营垒 各样的计谋,各样拦阻人认识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林后 10:4

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在学校教育中,在网络使用中,在各种社会关系和阅读书本信息中,他们打造了自己的价值观了——只是我们父母或老师,比较麻木,没有觉察到而已:

圣经比喻为坚固的营垒”“各样的计谋”“拦阻人认识神的自高之事”——统统都不是荣耀神的,或属于基督的!仇敌在我们的儿女身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却不知道。

我们需要争战,“攻破营垒”“攻破自高之事”,让他们的心意转回——这是圣灵行的奇事了!

有的一辈子不信主了,有的是五六十岁才感觉到信仰的重要性,有的是工作或婚姻陷入痛苦之后,恍然大悟:我要信靠耶稣……各种奇葩的故事都有!

保罗将这个宣教的工作,看为属灵的争战,比喻为“战争”: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提后 4:7

说明怎么样?

一方面是艰难的,需要付出代价,甚至生命的代价,如众多使徒殉道的故事;另一方面得胜不在乎我们自己,在乎神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弗 1:4 )


关联阅读建议:

您孩子错过最佳的信仰教育年龄吗? 

——————————

更多的交流,欢迎加个人微信:

12岁,信仰教育的分水岭:从自然的“教训”到“抢夺”的转变

觉得文章有帮助,想支持C教育的探索或文字事工

12岁,信仰教育的分水岭:从自然的“教训”到“抢夺”的转变

所属主题
肖遥 文以载c道
肖遥 文以载c道
以道育人,以家事主,愿祂的国强大,愿祂的义广传! 公号:文以载c道 微信号:jiduhuajiaoyu
阅读更多

冬日回乡杂记

信心的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