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2 1 月, 2025
spot_img

Eric: 齐芳《冰心传》读书笔记



Eric: 齐芳《冰心传》读书笔记



文/ Erin 


“当爱向你们召唤的时候,跟随着他,虽然他的路程艰险而陡峻……当他对你们说话的时候,信从他,虽然他的声音也许会把你们梦魂击碎,如同北风吹荒了林园。”  这是冰心先生翻译的纪伯伦《先知》中的一段。这也是冰心一生的写照,她的生命充满着爱,即使遭遇困苦,她也始终在爱里恢复,在她的作品里彰显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冰心生于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1999年2月28日去世。冰心一生四海为家,先后在福州、烟台、北京、上海、云南、重庆、日本、美国等地学习生活工作,丰富的经历,让她有着开阔的视野和对人性的洞察及生活的淡然。

 

无忧的童年,万千宠爱于一身,在爱和书香中孕育着宽广的胸怀;长大后怀揣理想在北平求学,燕京大学毕业,拿到奖学金去海外留学,遇见相知相伴一生的人生伴侣吴文藻;回国后依然以笔为剑,勇敢为爱为和平发声,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成为弘扬新文化的重要人物

 

齐芳这本《冰心传:以爱之名,人间有味》记录了冰心的一生,她的一生仿佛隽永的小,沁人心脾,回味温暖甘甜。尤其在疫情不安、外围不安的当下来读,被安宁和喜悦充满着,心中升腾着温暖的希望。

 

有家才有爱,有爱才有家

 

冰心原名谢婉莹。她的祖父谢銮恩是家族里第一个读书人,开设书馆,桃李满天下。他教给婉莹“为善最乐,读书更佳”,这让婉莹从小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父亲谢葆璋是北洋舰队的将领,爱国人士,婉莹耳濡目染,从小就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母亲杨福慈是非常传统的女性,但思想开明,热爱文学,关心时事政治

 

婉莹深爱母亲,母爱是她生命中最珍贵的情感。舅舅帮父亲做文书工作,喜欢和婉莹讲故事。这让婉莹从小学会了讲《三国志》,而且从不怯场。舅舅还是同盟会的会员,这让婉莹会有机会读到《天讨》,这也让她从小就关心国家大事,对世间有着悲悯情怀。冰心后来写道,“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婉莹的童年被爱包裹着,也被书包裹着。她饱读古典文学作品和西方文学名著,感受着,原来世间有这样美好的方式可以记录精彩。婉莹的先生非常喜欢她的灵气聪颖,在她作文写得好的时候,会“赏小洋一角”,这种奖励的方式激发了她的创作动力。她还特别善于观察,她把吃过的糖纸上的字一遍又一遍地看,还有店铺牌匾上的文字,广告上的句子,她都喜欢去研究,记下感兴趣的内容,摘录生活的片段,并赋予其丰富而深厚的感情,形成自己的文字,变成自己的故事。

 

婉莹的童年经历让她的内心充盈着欢乐满足,这也是她创作75年的精神源泉。她对文字的爱刻在骨子里,她对文字敏锐的认知力和理解力,以及似乎与生俱来的喜爱和专注,都为一生的写作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像灯塔一样,照亮那些困苦的人照亮这个世界

 

冰心曾对自己的童年有这样的评价:快乐清洁的环境中成长,养成了恬淡、返乎自然的习惯,以致在任何环境里都能自足、知足。该做的事情大胆去做,不该做的事情敬而远之。

 

在婉莹14岁时,由于父亲被调任海军总司令部工作,一家人迁往北京。经过舅舅精心考察,婉莹去了贝满女中,这是一所基督教公理会办的学校,她在这里逐渐熟悉了基督文化,这对后来婉莹的写作及生命都带来至深的影响。1918年,婉莹直接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准备从医。这所学校是美国基督教会办的女子大学。五四运动的爆发,激发了婉莹的爱国情怀,使她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这篇杂感发表之后,婉莹开始写小说,并给自己起了笔名“冰心”。“一片冰心在玉壶”,代表了她的人生格调,她的一生也确实人如其名。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她经受着磨炼和洗礼,坚定走向了从文的道路。

 

1920年初,冰心所在的协和女子大学并入燕京大学。学校的校训是“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冰心写了《自由–真理–服务》发表在《燕大季刊》上。“一切从心所欲,又无一不含于爱,这时便是‘自由’”。“真理就是一个字 :‘爱’”。

冰心是那种在黑暗中能看到光明的人,也期待这种光明照耀到其他人身上。她写小说的目的,是希望据实描写出残酷的社会现状,以激发人们觉醒,去改变。除了勇气和信心,她也有意识地观察、积累身边的人和事,取材于生活,让文字更有力量。

 

志同道合伙伴的相携同行,度过艰难岁月

 

好文章是可以救国图存的武器。《燕大季刊》成为冰心的写作阵地。冰心的朋友圈陪伴她走过很多美好或艰难时光,当时一起投入新文学运动的有庐隐、郑振铎等。后来郑振铎、沈雁冰等发起文学研究会,冰心也应邀加入,《小说月报》是其主要阵地,也是新文学运动中影响和贡献较大的文学社团。冰心的毕业论文《元代的戏曲》是在周作人的指导下完成的,她的创作思想也日渐丰满。

 

1923年,冰心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同时获得燕京大学的姐妹学校美国威尔斯利学院的奖学金。她在远赴美国的轮船上邂逅了她一生的至爱—吴文藻,两人相伴一生走过起起伏伏的岁月。

 

冰心留学归国后在燕大国文系当讲师,同事周作人、钱玄同、沈尹默、吴雷川等人大都是冰心曾经的老师。其后也结交了很多文学上的好友——文坛新秀丁玲、萧乾等人。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时期,沈从文、陈达、费孝通、梅贻琦等等的相互精神扶持,思想的碰撞,支撑着那段艰难又是文学史上的辉煌时期。这些好友,他们的人文思想、爱国情怀、共同的理想追求,惺惺相惜,也是冰心人生路上的亮光。巴金是冰心最知心的朋友之一,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思想都发生了很大改变,文字的表达也更加深刻、铿锵有力。梁实秋和冰心也曾同作为社会贤达度过那段艰苦岁月,相互鼓励。林巧稚也是与冰心共经风雨,彼此分担的好朋友。

 

“独行者速,众行者远。”  这些伙伴,聚是一团伙,散是满天星。他们不仅是出现在彼此生命中的同路人,还是共同照耀过人类历史的明灯。



Eric: 齐芳《冰心传》读书笔记

 


将母爱、童真、大自然贯穿于一生的作品之中

 

冰心为《晨报》写《寄给儿童世界的小读者》,是《寄小读者》的开端。她自23岁开始写《寄小读者》,断断续续写了将近60年。一代代人都曾是“小读者”,被她的爱和温暖热情感染着鼓励着。

 

“他们是烂漫的,纯洁的,真诚的。只有心灵中的笑语,天真里的泪珠。他们只知道有光,有花,有爱。自己也便是光,是花,是爱。”(《圣诗·孩子》)

 

“繁星闪烁着——深蓝的太空,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繁星·一》)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纸船——寄母亲》)

 

这些小诗清澈柔美,饱含深情,点燃梦想。冰心的诗对于白话诗的新形式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她的散文优美含蓄。回国后的执教,新文化运动的如火如荼,冰心的笔调和思想日渐尖锐了许多。

 

“若不在情感涌溢之顷,迅速把它抓回,按在纸上,它就永远消逝得无处追寻。”“只有心中有文,才能赋之于笔。”“必须对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有满腔按捺不住的意见和情感,非发泄不可的时候,才拿起笔来,用自己熟悉的语文,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直到写出的文字能够得到读者普遍的同情和共鸣以后,人们才承认你是一个作家。”



Eric: 齐芳《冰心传》读书笔记


 


“多接近前辈作家,多和他们谈话,因为谈话也是一种艺术,富于热情的人,他的谈话有力,富于想象力的人,他的谈话很美,头脑清楚的人,他的谈话有条理;这三种便是写作最重要的条件。”

 

晚年的冰心将岁月的沧桑埋藏于心,作品主要集中在儿童文学和对往事的追忆,所有喜悦和痛苦都流动在她的笔下。她像一颗温润的玉石,随着时间的冲刷越发明亮。

 

冰心先生经历了山河破碎的年代,她的一生承受了很多苦难,她的心里都是故事。文字贯穿了她的一生,爱贯穿了她的文字。那些文字的生命力,是它所体现的爱和人性,赋予读者温暖光亮。她的一生无论经历什么,她都处之泰然。这和她的无忧童年、她的成年修养分不开,更源于她生命里蕴藏的那份生生不息的爱。


人间四月天。读冰心的一生,冰心的文字,去看她的信仰,她的生命,来光照自己。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回到最起初的爱和理想的原点,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知道自己在坚守什么,该积累什么,珍惜什么,感谢生命里这些真实珍贵的礼物。

 

溪水旁的丝柏树 2022年4月24日


2022年4月25日,星期一晚,阿信和Eric 在CCtalk 上和各位分享:冰心的生平与作品之二:贝满女中、女子大学、燕京大学、赴美留学,《致小读者》:



 谢谢Eric 精美的文字,本文不需要您打赏,如有兴趣,欢迎明晚光临,一起感受冰心生命奇异的美。

所属主题
阿信微言
阿信微言
阿信,独立学者,私学教师,以研究中国私学教育传统及译介外国传教士传记为治学方向,有一个4岁的女儿,陪伴女儿阅读和成长,在国内开展阿福童经济公民教育。 欢迎来信交流育儿、读书体会。有信必回。[email protected] 公号:阿信微言(ashing1989)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