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7月 7, 2024
spot_img

教育不应该成为工具

当今教育似乎只有留学和技术教育,而无国民教育,小学的责任在于升中学,中学的责任在于升大学,大学的教育在于择业或留学,国家将教育的最高责任交给了外国,全中国的青年最高希望则是归宿于国外,故只有留学教育。因此,外语课程成为重中之重。

除此之外,数理化指向的就是技术教育,至于对社会有贡献之课程,仅存形式也,如果有也是国家教育,而非国民教育。相比外语和数理,对本国的历史文学等不仅少而又少,甚至还有一种厌恶感。这种文化上的自遣抱着完全否定的态度,好像中国的文化只有太监、小脚、鸦片和八股,一谈到《论语》,就是“为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除此之外,唯物主义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将阶级这一社会进化观念引入到中国的教育当中,结果混淆了本国与外国历史的区别,好像人类的历史莫不如此,一谈到秦始皇,就意味着封建君主专制,殊不知这种研究西方历史的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中国历史,甚至扭曲中国历史真相。

按照西方的观点,中国古代有君主,但无国会、无宪法,那么它就是君主专制。然而中国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直到明朝废除宰相为止,中国政府组织几乎非常完善,根本不需要寄托于国会。

我们需要吸收外面的养料,但不应该先破坏自己的胃口。中国历史决非无文化,而中国文化也决非无价值。尤其作为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应该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和“敬意”,“情”因人而起,即所谓的同胞;“敬”因心而卑,即所谓的心里谦卑。即便不讨论教育的意义,仅纯粹历史探究,也不应该全部舍弃。

当下教育,中国文学更是备受排挤,西方名著固然可阅,但中国文学也有可取之处,如果我们只是空喊一个民族,而不是在这种文化熏陶下被孕育,还谈什么文化自信,还谈什么国家复兴,殊不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其实,我们汲取的外来营养也非西方文化之精华,结果真正的自由、爱情都变成了放纵,皆因这些一切都可物化。甚至数学这门最具有逻辑的学科也被物化,学习各科知识就是为了将来吃喝不愁,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不再是人之为人,而是赚钱是硬道理。

既看不起中国传统文化中可继承的部分,又将人生一切的目标物化,当下教育则在其中充当实现这一切的手段,甚至还通过所谓的国家教育强化这一工具的重要性,而教育一旦沦为工具,人也必被物化。

中国古人讲“人心唯危,道心唯微”,说明如果一个人只为私心,而私心主要表现在对物质权力等的占有欲上,那么这样的生活并不值得羡慕。若不在此处区分人生,就无法看清一个人的品格。因此在古人的观念中,人一旦被物化蒙蔽,也意味着人品出了问题。

人品在于心灵,而非物质财富、权力地位,这些附加品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若不加限制,只会破坏人之德性。有钱不一定孝顺,有权不一定忠于婚姻,物质生活虽改善多了,但人情味却越来越少了,此乃当下教育之极大弊病。

很多家长和老师常哀叹现在的孩子没大没小,失去传统文化约束而造成,非常无礼;还特别我行我素,自私享乐物欲所导致,一人舒服,父母累死累活与我无关。家长无奈、老师无奈,但却害了我们的下一代。

无原则之自由叫放纵,无情感之物化非人性,前者需要“礼”,后者需要“心”。因此,教育既要有“礼”,也要从心来教导,而要想从心,则需要教师先用心,所以若老师的心也在物质享受之忠,则教育不可救也!




所属主题
前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老魏讲历史
老魏讲历史
你想知道历史真相吗?你想知道历史到底是成王败寇,任人打扮的小丑,还是真实历史事件的忠实纪录吗?老魏带你轻松有趣的看历史,真正做到还原历史真相,反思历史事件,真正让你做到“读史以明志,以史为鉴”。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

被讹诈后

力量从哪里来

我生命中两双父亲的手